憂波毱多尊者的前世因緣

禪宗二祖阿難尊者將入涅槃之際,付法予商那和修尊者,並且殷重叮囑:‘昔日世尊游化至摩突羅國,曾經教示,此國有一位毱多長者,其子名為‘憂波毱多’,將是弘揚禪法的一代宗師。雖然相好不及如來,但其度化勝緣,與佛在世等無有異;世尊滅度之後,此子將大興饒益、教化無量眾生,皆得解脫生死、證阿羅漢。切記,日後務必找到他,度化出家,承繼禪宗的法脈。’

商那和修尊者謹遵遺教,找到了毱多長者,耐心地等待傳法弟子出世、成長,千方百計說服長者首肯,帶領天資聰穎、善根淳厚的憂波毱多走向出世間大道;而他也不負眾望,很快便證悟妙道。

某日,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將憂波毱多喚至身邊,告訴弟子們:‘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將妙法眼藏、以心印心的禪宗法門,傳給初祖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又再傳給阿難尊者,接著恩師將心法付囑予我。如今化緣已盡,這一脈相傳的衣缽,將交付給憂波毱多,希望你們精勤守護,發揚光大。’

憂波毱多尊者凜然答道:‘師父,弟子誓舍生命依教奉行。’果然,尊者終其一生精進行道弘揚佛法,所度眾生難以計數,使佛法再度興盛於全印度。而如此殊勝的法緣,實是尊者多生累世教化眾生,摧伏外道,立大法幢,即便於畜牲道時,仍能廣行菩薩道自度度人,而產生的果德。

過去生中,憂波毱多尊者曾為一名外道,名叫‘薩遮’。雖然博學多智,辯才議論超越群倫,卻也生大憍慢、貢高一切,常宣告大眾:天下無人能敵他的問難,用‘難石石裂,難樹樹折’自誇己智能令樹木、石頭都驚懼碎裂。為了誇耀自己的才智,薩遮故意用銅片裹住腹部,一副唯恐滿腹智慧溢出的樣子;並且頂戴火焰,發願做照世明燈,破眾人昏昧無知……有人見他如此自滿,故意提醒:‘釋迦族太子已經成道了,如果遇到佛陀,你的氣焰肯定黯然無光!’

薩遮很不服氣,於是他來到佛所住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揚言:‘你們這些緇衣沙門,如果能贏過與我的辯論,我就跟隨瞿曇剃度出家!’然而,當他親眼見到佛陀相好莊嚴的金色身,立刻相形見絀,忍不住歆羨地問:‘瞿曇,聽說你無所不知,也從不妄語!如果,我在您的座下出家,我的智慧是不是跟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不相上下?’

面對如此憍慢的探問,世尊安祥地說:‘你發願隨佛修行,誠屬難能可貴,但是你即使經過百千萬生的修持,還是不能及得上舍利弗的智慧。’聽到佛陀這麼說,薩遮臉上一陣燥熱,當下即辭佛離去。

望著這位祀火婆羅門的背影,佛陀告訴弟子:‘長遠劫來,他一直秉持亟欲修行成就的願心,因此,他得遇正法、發菩提心的因緣,就快成熟了!在我涅槃百年之後,他將遇緣解脫,成就阿羅漢道,如舍利弗等聖弟子一樣,具三明六通,生死自在。彼時,其智光慧解朗照全印度,慈心利生,說法無礙,因而度脫不可稱數的眾生!’與會大眾聽到佛這麼說,都生起希有之心。如來便藉此道出薩遮過去世深植善根的因緣……

無量劫前,憂留茶山有一位證得辟支佛果的尊者,帶著五百弟子勤修緣覺道;山的另一邊,則住了一群渴望升天的苦行外道,當時通稱為‘仙人’。深山中還有五百獼猴,其猴王深具善根,常採擷花果去供養辟支佛。看到緣覺行者平日端坐思惟觀行,沉浸於法喜禪悅之中,獼猴王十分羨慕,也帶著猴子猴孫學跏趺坐。

緣覺行者日以繼夜地精進用功,不久即得道證果,入於涅槃,而獼猴們看到採來的花果都留在原處,失望地跑去拉行者的衣衫,才發現他們個個不動如山,已在定中舍報了。頓失依靠而心生悲惱的猴王,偶然一日,經過苦行仙人的住處,發現他們竟然睡在荊棘叢裡,有的學金雞獨立,或頭下腳上倒掛金鉤,或燃火炙身……種種折磨,使仙人們痛不欲生、命若懸絲。

猴王油然生起憐愍之心,帶著群猴動手清理環境,除去仙人身上的荊棘、糞土、灰燼,扶起他們僵直的身軀,令其放鬆、歇息……一陣忙碌之後,猴王帶頭結跏趺坐,靜靜地陪伴在仙人身邊,等待他們甦醒。

當仙人們悠緩地轉醒,驀然發現四週安坐著五百獼猴,散發出無比寧靜詳和的法界。仙人們面面相覷,獼猴王示意他們起身、一齊結跏趺坐……於是個個端坐繫念,一時間,超越了我相的執著,體悟緣起性空之理,亦無師自證辟支佛果。因感念獼猴慈心助道,仙人們也採了許多香花供養它們。 佛陀開示:‘即使在畜生道中,助道證果亦功不唐捐。當時的獼猴王即是薩遮(憂波毱多)的前生,雖處畜生道中,尚能自覺覺他,因此成就了日後不可思議的智慧辯才和廣大無礙的度眾勝緣。’僧眾們聽了之後,皆歡喜讚歎不己。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緣傳·卷三》

省思:

古德云:‘聖人也有過去,囚犯也有未來’,從憂波毱多尊者的前生,我們更加深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道理。無始劫來由於迷失真心,於六道之中頭出頭沒、載浮載沉,然而若能得遇助道勝緣、遇善知識、聽聞佛法,於自心中發起菩提心、大乘心精進修行,自度度人永不退轉,終能明心見性,圓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