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物惜生,物盡其用

陶侃是晉代名臣,雖處高位,卻簡朴、惜時。他身任官職,難免會有人送禮,當別人來送禮時,他會先問:禮物從哪裡來?若是送禮者自己生產的,即便是小東西,他都很歡喜地收下,並回贈對方豐厚的禮物。若是來歷不明,或刻意備辦的,他一律拒收。

一次,他外出巡視,看到一個人手握稻穗。陶侃問他:你拿稻穗做什麼用呢?那人說:我經過前面稻田,看到稻子長得好看,就隨手摘來。

陶侃氣得大罵:你既不耕田,還隨手摘下別人辛苦照顧的稻禾。這個壞坯子!罵完,把那人抓起來狠打一頓。百姓在他的治理下,都勤奮耕作,家給自足,社會安定。

當時,東晉正致力於收復被五胡十六國盤踞的中原,趕造大批船隻。陶侃叫人將施工時鋸下的竹頭、木屑收存起來。僚屬都不知道收集這些廢物有什麼用處?隔年,皇帝要在元旦接受群臣的朝賀,但因為融雪,會場濕滑難行。陶侃命人將木屑鋪在地上,使大會順利進行。數月後,桓溫要伐蜀國,陶侃又將所儲存的大批竹頭,劈成竹釘,替代鐵釘,為國庫省下一筆可觀的經費。

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常鼓勵大家不殺生,有情識的眾生固然有他的生命,無情識的物品,也有它的生命使用期。如果不能物盡其用,隨隨便便地糟蹋物品,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殺生。

由於時代的進步,拜科技之賜,物資得來容易,淘汰物品的速度也相對快速。這種習以為常的浪費,相當令人憂心。有限的地球資源,卻被無限地浪費,下一代的生活,豈不是要捉襟見肘?見到古人惜物的精神,難道不能給我們一些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