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年輕時代就以幫人按摩維生的盲眼阿婆,一直住在小鎮的郊外,有一天她帶著積蓄到鎮裡找水電行的老闆。

「陳老闆,可不可以在我家前的路上裝幾盞路燈?」阿婆說。

水電行老闆感到非常吃驚,說:「阿婆,您的眼睛看不見,裝路燈要幹什麼?」

「從前,我住的地方偏僻,沒有人路過,所以不覺得有裝燈的必要,加上那時生活苦,也沒有多餘的錢裝燈。現在我存了一些錢,而且從那裡過的人愈來愈多。為了讓別人走路方便,請您來幫忙裝幾盞燈吧!」阿婆說。

陳老闆聽了很感動,只收工本費來為阿婆裝路燈。

盲眼阿婆要裝路燈的消息,第二天就傳遍了全鎮,所有的人都被阿婆的善心感動了,主動來參加裝燈行動,大家紛紛捐錢,熱烈的程度超過想像。因為每個人都在心裡想著:「盲眼人都想到要照亮別人,何況是我們這些好眼睛的人呢?」

結果,阿婆家外的路燈不但全裝起來了,馬路擴寬了,通往郊外的木板橋也改成了水泥橋,連阿婆的木屋都被用磚頭水泥重砌,成為一個又美麗又堅固的房子。

盲眼阿婆做夢也沒有想到,只是因為小小的一念善心,竟使得整個小鎮都變得光明而美麗,並且燃燒了大家心裡的火種,在那裝燈鋪路的一段日子裡,鎮上的人活得充實而快樂,知道了布施使一個人壯大而尊嚴,充滿人格的光輝。

後來,盲眼阿婆死了,但是在那小鎮上,每個人走過她家前的馬路,立即記起那小屋裡曾住過一位偉大的人,一代一代過去,家長總是以盲眼阿婆的愛心做為教育孩子的典範,使得那小鎮許多年後還是一個滿溢愛心的小鎮,少年孩子走過盲眼婆婆的路燈下,在深黑的夜裡,沒有不動容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偉大與否,和職業、地位,乃至身體的殘缺都沒有必然關係,就在我們生活四週有許多卑微的小人物,他們也像路燈一樣放射光明,教育我們,使我們能坦然走向一個有更高超志節的世界。

在台灣鄉間,把那些道德節操令人崇敬的人稱為「人格者」,他們生活在各階層,沒有一定的面目,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的人格不可侵犯,不論在多麼惡劣的情況下,他們都不出賣自己,並且在處境最壞的時候還能關心別人。一聽到「人格者」這句話,真能令人肅然起敬。

記得我的父親過世時,在墓地上,一位長輩走過來拍我的肩,對我說:「你爸爸是一個人格者。」這句話使我痛哭失聲,充滿了感恩。我想,一個人如果被稱為「人格者」,他在這世界就沒有白走一遭。

在農田、在市場中,在許多小人物中間,有許多人格者,才使台灣鄉土變得美麗而溫暖,他們以生命直接照耀我們、引我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