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念佛堂講課,一個居士向師父訴苦:丈夫生意忙,天天在外應酬,晚上酒場多,十二點前很少回家,回來也是酩酊大醉。自己很擔心他的身體和安全,每次都給他打電話告訴他少喝酒,早回家。一開始丈夫還接電話,後來嫌煩,乾脆電話不接,短信不回。自己很生氣,為此夫妻倆也吵也鬧也打,可無濟於事。

師父問:「你給他發短信都是怎麼說?」

居士拿手機給師父看:「老公:少喝酒,早回家,別開車。」

師父說:「你後面再加幾個字:‘乖,聽話’」

居士把短信改為:「老公:少喝酒,早回家,別開車。乖,聽話!」

幾分鐘後,丈夫回電話了:「好的!」

居士興奮的臉都紅了:「奇怪了,他好久不回我短信了。」

師父說:「從業務上來說,你是接了婆婆的班來照顧丈夫的,事業型的男人小時候是媽媽幫著做飯洗衣服,長大了媽媽年事漸高,只好找一個替班來接替媽媽的工作。所以你待丈夫要像待兒子一樣愛著疼著哄著,不急不怨不鬧,就萬事大吉了。這是個大兒子,你那兒子是小兒子,就當是兩個兒子,你一視同仁的哄著,教以念佛吃素,組建佛化家庭,倒也其樂融融。」

自此,這方法屢試不爽,令很多事業型的「不歸男」推掉應酬,回家吃老婆做的素菜。

師父說:其實,你只要把所有交往的人都當做3-5歲的孩子哄著、護著,疼著、引導著,一切都變得迎刃而解,再調皮的孩子在你面前也會變得很乖。而你從此面對任何突發事件,再也不會憤怒和怨恨:和孩子計較,有失身份;最喜小兒無賴,何必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