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延生普佛儀規...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准提咒持誦儀軌...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佛常降魔處夏安居中,與舍利弗經行山頂,而說偈言: 「一心善諦...觀彌勒菩薩上兜率天經題序 大慈恩寺基撰 原夫性質杳冥超蹄象而含總。覺體玄眇絕視聽而融貫。方智雲法縠月察神理而猶...辯中邊論頌一卷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相品第一 唯相障真實 及修諸對治 即此修分位 得果無上...《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若諸菩薩,已受菩薩所受淨戒,應自數數專諦思惟:此是菩薩正所應...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智舍利弗,能隨佛轉法輪,佛法之大將,憐愍眾生故,白佛言:「世尊...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佛說無垢賢女經...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規...印光大師《德育啟蒙》...佛說決定毗尼經 群錄皆云燉煌三藏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獨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菩薩萬...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上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三萬二千人俱,...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千轉大明陀羅尼經...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辯法相第一 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須了達...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頃刻紛紜 即遍滿十方 昔日耶輸 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佛說四未曾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轉輪聖王有...佛說象腋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菩薩六萬眾所知識,得陀...【分明語】 p0384 瑜伽八卷十二頁云:善釋文句,故名分明。...三惡想之一,即貪愛五欲的意思。...
1、大樂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處,有個成語叫得意忘形,人太得意,歡樂過了頭,難免大意失荊州。 2、大喜易失...惠能大師謂惠明曰:「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又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
過去,有一位居住在山裡的人,偷了王家庫府中的貴重衣物,逃至遠方。國王於是派人四處搜尋,終於逮捕竊賊,並帶至國...
釋此經時。略開四分。一題名。二敘分。三正宗分。四流通分。 一釋題名者。諸佛法身。本無差別。從緣應感。乃有多途。...
建立了寺院,一定會有想學佛的人來近,接待這些人要很有禮貌。寺院是十方的,大家隨時都可以來,所以有人來寺院,我...
語言,不僅是人類文化留存、發揚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際往來的利器,運用得當是一種功德,運用不當造成的損傷不可計量...身體雖然重要,心理健康尤其重要,所以健康應該是指身心正常,少病少惱,活得積極而又愉快自得。 在今天台灣的佛教界...
接觸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憶這期間的進進退退、起起伏伏,我不禁百感交集。幸虧佛菩薩慈悲不捨,不然以末學這...
在這個三界輪迴,最好的是天,再麼人,再麼阿修羅,阿修羅是在天道裡邊的,但是很凶,歡喜打仗的,那麼還有這個不好...信是修學佛法的基礎,如果沒有信,就會遇到許多問題。 比如,關於2012年,許多人因為受社會傳言的影響,總是糾纏著想...
問: 師父,以下綜合幾位同修的問題,請慈悲開示:對於一些公眾,被義工在半推半就下給慈善團體捐款,使他們起煩惱,...中國佛教能夠經得起二千多年的歷史考驗,並成為中華文明儒釋道三大精神主流之一,其因緣雖然眾多,諸如佛教文化的精...
【註音版】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
上篇:【註音版】般舟三昧經 | 下篇:【註音版】佛說八陽神咒經 |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億,學無學皆阿羅漢,有為功德無為功德,無學十智...
【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讚
辯中邊論頌
瑜伽菩薩戒本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註音版】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註音版】佛說無垢賢女經
【註音版】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規
【註音版】印光大師《德育啟蒙》
佛說決定毗尼經
【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
【註音版】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維摩詰所說經
祝釋迦牟尼佛成道儀(隨早課)
佛說四未曾有經
佛說象腋經
【佛教詞典】分明語
【佛教詞典】欲想

品古人六戒,修寵辱不驚
聖嚴法師:如何能明心見性

山民竊取王庫喻

彭際清居士:觀無量壽佛經約論

出家人對窮苦信眾不能生憍慢心

不聽、不說、不傳
聖嚴法師:勤勞健康最好

佛不欺人

跳出輪迴的苦
信是修學佛法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