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對窮苦信眾不能生憍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會有想學佛的人來近,接待這些人要很有禮貌。寺院是十方的,大家隨時都可以來,所以有人來寺院,我們要親切的招呼,也許來訪的人本來不太了解佛教,因為親切的招呼使他們對學佛有了興趣,慢慢聊起佛法來。甚至從那時候起,他們願意接近寺院了。

出家人對賓客有禮貌,他們有煩惱或問題,自然會來請教,假使對訪客沒禮貌,一座寺院充其量只像神廟,人家來來往往,卻感受不到佛法的氣息,就等於將寺廟整理乾淨,提供人家一個散步的場所而已,對於大家學佛一點幫助也沒有。

無論富有或貧窮的訪客都要親切的接待,對窮苦信眾不能生出憍慢心,唯有使大家都了解佛法,依法奉行,才能使每個人知道有所取有所不取,離貧保富,並能盡心盡力修行。

我曾經聽說一則發生在神廟的故事,很有意義。事情發生在嘉義一座很大的神廟,廟裡要建大石柱,柱上雕龍刻鳳。

廟祝是個在家人,穿著體面的人來拜拜,他就問:「我們這裡要建石柱,你能不能幫忙出些錢?也可以幾個人合資建一根柱子。」

有位老人常穿著不起眼的大衣,有空就坐在廟前台階休息,那一天他正好在那裡曬太陽。過去的生活水準和現在不同,現代人冬天開暖氣,夏天開冷氣,以前的人家沒有冷、暖氣,家裡也不甚寬敞,熱了,常常到廟前坐坐。廟祝並不認識這位常來廟前坐的老人,因為他從來不添香油錢也不和廟祝打招呼。一聽說要建石柱,老人心血來潮,向廟祝建一根龍柱需要多少錢?廟祝很瞧不起他,回答說:「你問這個做什麼?你又沒能力負擔!」態度非常傲慢。

老人不動聲色,從衣袋裡抓出一大把鈔票,都是大鈔,問廟祝:「用這些錢來建,不知道夠不夠?」

廟祝的臉色一陣紅一陣白。老人拿出來的錢何止建造一根石柱,可以建很多根柱子啊!

讓大家到寺院來,不是要他們出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多了解佛法,所以對任何人都不能有憍慢心。有些窮苦的人知道佈施有福,辛勤的積蓄了一些錢,要來寺院佈施求福,假使出家眾因為他們穿著不好就起憍慢心,不能親切的接待,往往會使他們退失佈施的心,也可能因此斷了他們接觸佛法、了解佛法的機緣。

對於常常添香油錢,看起來很體面、較有財勢的人,我們不能生出諂媚心。「諂媚」俗話就是「拍馬屁」,對他們就特別接待,用餐時又特別做不一樣的菜給他們吃,這是很要不得的行為。對所有的佛教徒都應該平等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