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是乘願再來的中國近代少見的高僧。他一生自行化他,開示做人和學佛的總綱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立人道基礎;真為生死,發菩提心,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為學佛修行的捷徑。

1936年,日寇發動侵華戰爭,國難當頭,人心惶恐,社會不安。佛教界在上海舉行護國息災法會,參加者達數千人。敦請正在閉關的印光大師蒞會主法,念佛七天。第八天,應信眾請求,為授皈依並做開示。在法會所作幾篇開示,都是闡述做人和學佛的要道,概括有如下三要點:

一、 闡明因果規律的重要性

這幾篇開示,反覆闡述因果的原理,引證因果的事例,揭露謬說的由來及其危害,目的在樹立人們對世出世間因果規律的正確認識。

當年,佛陀快入涅槃時,向大弟子們說:「你們如果對苦、集、滅、道四諦法有什麼疑問,可立即提問,不應有懷疑而不求解決。」 佛陀這樣連說三遍,沒有人提問。什麼原因?因為他們沒有懷疑。那時,阿菟(音:漏)樓馱尊者用他心智觀察他們的內心後,向佛陀說:「世尊,月亮可能變熱,太陽可能變冷,佛說的四諦法,永不會變。」 四諦法就是闡述世出世間因果關係的真理。佛陀當快入涅槃時,問諸大弟子對此有無懷疑,足見其在佛法中的重要性。他們都是具足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的大阿羅漢,所以深信因果律是永恆真理,絲毫沒有懷疑。

印光大師說:「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這說明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不能超出因果之外。又說:「諸佛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諸佛成正覺,是種熄滅煩惱惑業、出離生死輪迴的因,結的是涅槃寂滅的果,是修因證果。眾生墮三途,是種貪瞋癡的因,結三惡道的果,也是自種因,自受果。所以皆不出因果之外。

虛雲大師說:「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餘了。」可見,三藏十二部講的都是因果,離開因果就沒有佛法。又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這裡明確提出,連羅漢以上,具足神通的聖人,都逃不脫因果,我們凡夫還能逃脫嗎?!

但是,今天仍然有許多人不懂因果,不信因果;甚至有些僧人、居士也輕視因果。認為因果是佛法中低層次的、帶迷信色彩的說教。虛雲大師在《參禪要旨》中早就提出,「深信因果」是學佛的先決條件。學佛的人若不懂因果,不信因果,真令人為佛教前途擔憂!

必須指出,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因此,印祖的這些開示,今天來看,實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重視奠立做人基礎

佛法以人為本位,學佛先學做人。印祖提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立人道基礎。」這就是傳統道德的精華,也是做人的重要基礎。

做人從家庭開始,從起心動念下手,從日常生活做起。「敦倫盡分」,「敦」是尊重、和睦的意思。「倫」是倫常、倫理道德。「盡分」,就是各盡其應盡的本份、義務。如父慈、子孝等。做人從起心動念處下手,必須「閑邪存誠」。「閑」,防範、制止。「邪」,邪惡,包括種種妄想。如三毒、五欲等。「存」,存養、保持。「誠」,誠意、正念。閑邪存誠,就是熄滅妄想,保持正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做人的準則、是佛法的綱領。「諸惡莫作」,從嚴守五戒做起。今天社會上的壞人、犯罪分子,都是犯了五戒。殺人是犯殺戒;搶劫、貪污是犯盜戒;亂搞男女關係、嫖娼是犯邪淫戒;誹謗、詐騙是犯妄語戒;酒後肇事、吸毒、販毒是犯酒戒。不守五戒的人,現世要受輿論批評、國法制裁;死後必墮三途,難保人身。能守五戒,現生就得到護戒善神的保護。守好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戒善神暗中保護;守好五戒,就有二十五位護戒善神保護,還有什麼災難不能消除呢?只要能守好五戒,「眾善奉行」就不難做到。眾善奉行以十善為準:

1、不殺生而護生、放生;2、不偷盜而行佈施;

3、不邪淫而修梵行(淨行);4、不妄語而說誠實話;

5、不惡口而說柔和語;6、不兩舌而說調解語;

7、不綺語而說朴實、正直語;8、不貪而修不淨觀;

9、不嗔而修慈悲觀;10、不癡而修因緣觀。

能夠認真守好五戒,積極奉行十善,奠定了做人的基礎,就是實踐人天乘修行的綱領。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了生死、出輪迴、生淨土、成佛道。所以不要把這四句話看簡單了,這是修出世法的起點,修菩薩行的基礎。

三、 指出學佛修行的捷徑

本來佛所說的一切法門,法法平等,無有高下。由於時節因緣不同,眾生根機各異,尤其末法眾生,善根淺、福報薄、業障重、退緣多。縱能修行,不易證果。《大寶積經》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少)一得道(證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選擇法門必須契時、契機。如果自己不是上根利器,就應當契時:1、正法時期以戒律成就;2、像法時期以禪定成就;3、末法時期以淨土成就。當代高僧道源法師說得好:「末法時代的眾生,非念佛無以了生死,非念佛無以度有情。」 圓瑛法師為禪門宗匠,早年宣講《楞嚴》,被稱為「楞嚴獨步」。中年夢佛囑弘揚淨土,他在《彌陀要解講義》中說:「故餘歸心淨土,自號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淨土。」當代淨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說:「我曾從北平真空禪師學參究法,與濟南淨居寺方丈客觀公同參八年。後至重慶,復學密法於貢噶活佛、諾那活佛,如法持咒亦有八年。愧皆無成。確信印光祖師(後皈依印祖)之提示,依舊專修念佛一法。」 他九十七歲尚在弘法,晚年常說:「諸位修淨土不成功,則可斷言修其他法門皆不能成就。若離此法門你們能成就,我即為大妄語,即入地獄!」

淨土是二力法門,是易行道。正如印祖所說:禪淨兩宗之間,「比較其難易,則有天地之別。」 並引證清末前世為禪僧的彭蘊章、何桂清、張費三人今生享大富貴,廣造惡業,終歸墮落。以及民國初年自知前世為僧的清末探花吳隱之,不屑念佛,甚至連佛法也不信的事例。啟人深省!所以明代高僧蓮池大師說:「我觀察歷來才華出眾的富貴中人,前生多是僧人。……可是,投胎後便迷惑不知回頭的,佔十分之九;不辜負前世因緣的,佔十分之一。原因在哪裡呢?因為五濁惡世,退緣太多,賢達的人,也在所難免呀!如戒禪師身後是蘇東坡,青禪師身後是曾魯公,哲禪師身後,貪戀富貴,苦惱更重……古今來的善知識,勸人舍離五濁惡世,求生西方淨土,正是這個緣故。」

再引證唐代圓澤禪師,已有所證悟,能知過去未來,「尚且不能了脫生死,……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難;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還常常舍佛力而仗自力,真是莫名其妙!」 末後,印祖一片婆心地說:「願一切人,仔細思考這五個人的往事,如喪考妣,如救頭燃,從而自利利他,以修淨業,方可不虛此生此遇也!」

修淨業的綱領是「真為生死,發菩提心,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真為生死」,修行的目的,必須真實為了脫生死,而不是為求消災免難和人天福報。「發菩提心」,淨土是大乘法門,必須發度眾生的大願,方與彌陀願力相應。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才叫「老實念佛」。要具足信願行三資糧,才能達到「求生淨土」的目標。這就是學佛的捷徑,修淨的綱領。

印祖這幾篇開示,始終貫徹、反覆闡明世出世間的因果規律,懇切勸人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深信因果,止惡行善,奠定做人的深厚根基;在此基礎上,持戒修行,了生死,出輪迴,才有可能實現。在選擇法門上,肯定地指出末法眾生,只有修淨業,是最穩當、最直接、最契時、最契機的法門。印祖一生,再來示現,悲願度生的本懷,在這幾篇開示中,和盤托出。言語平常無奇,句句切實可行。我們果能反覆學習,深入領會,依教奉行。現在就能消除業障,息災免難,增長福慧,所求如願;臨命終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正念現前,感彌陀願力接引,往生淨土,一生了脫,永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