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的三大註疏

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溪師伯述《圓中鈔》,高深洪博。蓋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故復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必與二翁強同。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廬山而已。將釋經文,五重玄義。

這是序文的第二部分,就是考察歷來的註疏這樣的背景。有鑒於《阿彌陀經》的重要性,所以從古迄今,歷代的注經家對《阿彌陀經》的註疏代不乏人,就是每一代都有人——大德在這裡進行這項傳播的工作,但隨著時代的久遠,有很多都淹沒了。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有個特點,很多很好的文獻、典籍,包括文物,一些建築的成就常常是毀於戰亂。我們很多的經典也是世遠就湮,所以所存下的就沒有多少。其中有幾種是對於蕅益大師啟發甚深的,一個是雲棲和尚,雲棲和尚就是蓮池大師,他的寺院是在五雲山的雲棲寺。

那麼古人對一個祖師的尊稱,不直接稱他的名字,稱他所住的地名,就叫雲棲。那麼「和尚」是利生的意思,就是他有道力,能夠使學人哪,能夠開發智慧。一般的,「和尚」是很尊貴的稱呼,不是一般的比丘都能稱和尚的。那麼為什麼蕅益大師稱蓮池大師為和尚呢?確實在蕅益大師一生當中,他跟蓮池大師的那種法上的因緣很深。從他開始不謗佛,受到感動,是從蓮池大師著作下手。然後開悟之後,他請古德法師,古德法師是蓮池大師的弟子,就做阿闍梨,他就在蓮池大師的遺像前受比丘戒,也是在蓮池大師遺像前受菩薩戒的。所以他就恭稱蓮池大師為和尚。

那麼蓮池大師一生,他也是非常自行化他、德業卓著,其中重要的著作有《佛說阿彌陀經疏鈔》,這疏鈔真的是「廣大精微」,蕅益大師這四個字都用得非常到位。如果說蕅益大師著的《要解》更多具有天台的學術背景的話,那麼蓮池大師註解的《疏鈔》就具有華嚴的那種恢宏的氣度。蕅益大師是用天台的五重玄義來註解,那麼蓮池大師是用華嚴的十門開啟來展開的,他都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廣大」,表明它義理的這種恢宏,「精微」是表達它闡述的精細、微妙。

蓮池大師那個《疏鈔》確實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述,可以說是淨土宗的「小百科全書」。我原來講《疏鈔》講了兩次都沒有講完,可能就是部頭太大,但願以後有個機緣完整地把它講完一下。廣大精微。

幽溪師伯述《圓中鈔》,幽溪屬於天台山的,天台山幽溪高明寺。稱為師伯呢,是這個幽溪大師又叫傳燈大師,傳燈大師他就是傳天台無盡燈僧,他常常是這樣表述,有時候就稱他叫傳燈大師,就是幽溪大師。他是蕅益大師的師父雪嶺法師的師兄弟,所以就稱他叫師伯。蕅益大師在出家以後也曾經去參學幽溪大師。幽溪大師他對天台教理非常有造詣,對淨土也一往情深。他對於明代的蘇州一位大師寫那個《彌陀略解》,是有個《彌陀略解》,對這個大佑法師又叫蘧庵法師的《彌陀經略解》,用天台的教理,就是圓中之理,來對這個《彌陀略解》進行一個解釋,就叫《圓中鈔》。那麼幽溪大師他從開始弘法,就常常去講述這個《彌陀經略解》,所以以後他就有體會了,講了幾十座了,他就開始做了個疏鈔,這個鈔。還做了一個《生無生論》,《淨土生無生論》。

據記載,幽溪大師陞座講《淨土生無生論》的時候,整個天空都有音樂,天樂鳴空,直到講完之後這個音樂就沒有。那麼,幽溪大師也是求生淨土的,所以做的這個《圓中鈔》也是「高深洪博」,義理高深,境界洪博。這是《阿彌陀經》的三大註疏:蓮池大師的《疏鈔》、幽溪大師的《圓中鈔》以及蕅益大師的《要解》。能夠把這三本註解能夠深入,能夠融會貫通,那麼,對《阿彌陀經》就有一個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