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知識 > 正文
《唯識學概要》名言分享...
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以般若波羅蜜多命名的經典,其中,玄奘翻譯的六百卷般若經部頭最大。《心經》、《金剛經》都屬般若系統的經典。玄奘...
今天我們來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區。這邊住的都是尼眾的出家師父。今天我們來到的這個寺院叫做圓通禪林,俗稱又叫望海...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讓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沒有讓他弘揚《普門品》呢?大家想一想。 假使佛對地藏菩薩說:你去護...
台中市南普陀寺,開山方丈國強法師,七十四年應祖國師友之邀請,回去重建祖庭。回去之後便忙於建設,修建寺院一座,...
鑒真大師...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
供齋 第一個,供齋。所謂供齋,通俗地說就是你們拿錢請寺院的師父吃飯,又叫齋僧。有人問釋迦牟尼佛,怎樣修福最快?...
民間常說的牛頭和馬面,一般都知道是地府中的兩位官差,其實牛頭馬面來自佛教經典,的確在地獄中擔任要職,他們具體...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雖然研究佛教的典...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讀經,必先靜坐片刻,默念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1. 問: 什麼是佛教? 答: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
梵語優婆夷,中文意譯為清信女,即在家學佛的女眾。不少佛學辭典對清信女都解釋為受三皈五戒具清淨信心的女子。但依...社會上,由於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經營運作,因此世間得以運轉不息;人類,因為身、口、意三業造作各種善惡行為...【下產生】 p0236 瑜伽八十四卷十五頁云:隨其所欲而行住故;名下產生。...(譬喻)鳥鼠者蝙蝠之異名,以譬破戒之比丘。佛藏經上曰:譬如蝙蝠,欲捕鳥時則入穴為鼠,欲捕鼠時則飛空為鳥,而實...這張不可思議的照片,記下了鬥牛士Torero Alvaro Munera 鬥牛生涯終結的那一刻。 鬥牛士Torero Munera 在鬥牛賽中場...
戒殺生 同是娑婆淪落人,歷劫互結恩怨緣。 亦曾多生為怨懟,亦曾宿世受深恩。 路逢冤家宜迴避,莫因小忿起怒瞋。 但...
(第一講) 好,諸位,我們一起合掌。 還是依舊,先念三皈,請大家,各稱法名。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稱) 南無...
當然這是一個有相的觀察,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無相的觀察,思維無常無我的道理。這個無常觀也是很有力量,我們的確會...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聽到這句話我們就知道念佛法門,在整個普遍大眾中是有許多人修學的...序 印光大師乘願再來,單提正令,嘉惠後學。而機薪既盡,後人逐匯其嘉言,以使萬流蒙益。其中尤以佛教出版社所編印光...有一則簡單的故事:在某鄉村,有一戶老人家的隔壁有一間大豬舍,豬舍裡有一隻剛出生不久的豬。老人每次經過豬舍,那...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覲見優波崛多尊者,告知國王即將率眾前去請法。尊者聽到消息後思惟,如果阿育王浩浩蕩蕩...
問: 什麼是三摩地?什麼是陀羅尼道?什麼是得泥洹道?什麼是被弘誓鎧? 大安法師答: 這個三摩地,在《楞嚴經》講,...
你聽很多的經啊,你對事實上,你不能進入你的心,效果就不大,能進入你的心,一切都能轉,信不信? 不信大家研究研究...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蓋從無始劫以來,迷而不覺,今一旦知愧,已是三四十歲。若更因循,更有百年,亦頃刻而...
剛開始學佛想要改變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聽到有人說,你學佛不要與社會脫節啊,社會是多種多樣的,好吃的好玩的很多,...
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2019/05/11
上篇: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 | 下篇:如何改掉不孝頂撞父母的惡習 |
楊柳觀音 又稱藥王觀音。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持楊柳枝。若修楊柳枝藥法,可消除身上之眾病。又於千手觀音四十手中,...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名言分享【圖】

【佛學漫畫】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
《心經》的般若正觀

普陀山的和尚講普陀山的事兒--慈眼視眾生

不要用分別心來看這些事情

誦持普門品的感應--保住了清淨道場

【佛學漫畫】鑒真大師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漢地寺院常見的佛事與疑問

牛頭馬面的來歷與職責
皈依是什麼意義

誦經時要注意這10個問題
趙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識答問》

女眾入寺應注意的事項
業力
【佛教詞典】下產生
【佛教詞典】鳥鼠僧
被牛感化的鬥牛士

勸持五戒詩

宏海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嗔是在你心中活動,傷害的正是你自己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善解與包容之心

阿育王造塔供養勝緣

什麼是三摩地、陀羅尼道、得泥洹道

這段障礙一過,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現前了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