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第二章  歸敬祈願加持

請看願偈: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唯願慈悲哀攝受。

【註文】

偈文初二句是歸命,後二句是請加。

發願之始必先歸命於佛者,所以求證此心也。「稽首」者,禮佛之儀式,謂以頭著地,稽留少頃而起,故名稽首,表敬之極也。「西方安樂國」,是依報;「接引眾生大導師」,是正報。言「安樂國」者,無八苦,故名「安」;無三毒,故名「樂」;法王所統,名為「國」。

願文開初是一首歸命請加的偈頌,偈文的前兩句是「歸命」,稽首即歸命之義;後兩句是「請加」,即請求諸佛慈悲加持,令願主頓開佛慧,所述願文法義冥合佛意。

撰述發願文的開始必須先歸命於佛,目的是求佛印證願主所述法義是否正確。「稽首」是禮佛的儀式,即五體投地,頭磕在地面上,並稍作停留才抬起來(稽,停留意)。在古代的跪拜禮儀中,稽首表示至極的恭敬。

「西方安樂國」是依報,內含無盡的莊嚴。「接引眾生大導師」是正報,特指西方教主阿彌陀佛。西方淨土被稱為安樂國,這個國土名稱是根據其內在特質及功能而建立的:西方淨土沒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故稱為「安」;西方淨土沒有貪瞋癡三毒煩惱,故名為「樂」。

然我等眾生於此世間常在痛苦、恐懼之中,身心不安,又由於有三毒煩惱,患得患失,所以心纏憂愁。西方淨土是阿彌陀法王所統,順應我們世間的概念,就稱之為「國」。但這個國與我們世間的國有本質上的不同。西方極樂世界既沒有世俗的國王,也沒有所謂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類機構,只有阿彌陀佛作為法王來統領,一切都為修道而施設,就將這稱為「國」。

【註文】

言「接引」者,眾生沒在苦海,佛以智手接之令出,著於五欲,佛以種種樂事誘之令離,故曰接引。言「導師」者,導人以正道也。眾生顛倒,以苦為樂,以邪為正,不知出要。佛為分別娑婆是苦,西方是樂,令起欣厭,發願往生,故名導師。外道不知邪正,妄立宗徒,是師非導;聲聞能出三界,不化眾生,是導非師;菩薩能化眾生,雖是導師,不名為大。唯有彌陀世尊乘大願船,入生死海,不著此岸,不居彼岸,不住中流,而導眾生到於彼岸。如是利益遍於十方,盡於三世,無暫休息,是故獨稱為「大導師」也。

「接引」,這是淨土法門的一個核心概念,阿彌陀佛就稱為接引佛;接引也是一切輪迴眾生內心中最深切的宗教需求,阿彌陀佛順應眾生這種內在需求,稱性發「臨終接引願」(第十九願)。眾生在生死苦海中頭出頭沒,靠自力無法泅渡登岸,阿彌陀佛便以智慧之手援接苦海漩澓中的眾生,安置於大願船上,令其徑登極樂彼岸。這就是「接」的含義。「引」則有誘引義,有引導義,業力凡夫貪戀、執著色聲香味觸五塵之欲,阿彌陀佛就以西方淨土的微妙五塵種種樂事,來誘引其離開娑婆穢土。二義相合,就稱作「接引」。

「導師」意謂導眾生以正道。我等眾生因無明煩惱所覆蔽,所以都是迷惑顛倒的,所見的一切都並非事情的真相,由於有遍計所執性,生無量起顛倒見。比如這個世間很痛苦,但我們待久了,非但不覺得痛苦,反而還以苦為樂;這個世間很多哲學、外道宣揚的都是邪知邪見,然而我們聽了卻認為正確,以邪為正。

我們生生世世受五欲六塵熏染,遭受眾苦,卻生不起一念出離之心,就好比一個關在牢房裡的人,開始還有些不適應種種限制自由的條規,後來卻漸漸習慣了,最後竟然愛上這個不自由的牢獄。若宣佈他可以出獄,獲得自由,他還不想出獄,被奴役慣了反倒不適應自由了。正因為如此,也就感召不到出世間的正法,於是無法得知出離三界牢獄之法。如是顛倒眾生,實在是可憐憫者!佛以悲憫心施設淨土法門,就是為了救度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釋迦牟尼佛更是以大悲願力驚入三界火宅,向我等一一開示真相:娑婆世界是痛苦的穢土,是火宅,是茅廁,是牢獄;西方極樂世界是安樂的淨土,是清涼池,是大涅槃的常樂我淨,是一切眾生本具的性德,是一切眾生的故鄉風月。釋尊為眾生揭示這個濁惡世間的五惡、五痛、五燒,以折伏的方法令吾人生起厭離之心,又以慈悲梵音開示極樂世界無盡的依正莊嚴,用攝受的方法令我等生起欣求淨土的心。只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妙善心生起,才能發起往生淨土的懇切之願。由於佛能夠引領眾生出離三界火宅,念佛生彼樂邦,故稱之為導師。

世間法中也有些可以作師的,但這些人 「是師非導」。比如外道並不真正了解邪正是非,但也能夠建立某個宗派或某種哲學體系,並廣收徒眾,宣講自己的那套理論和教義。雖然他們能言善辯,自成邏輯體系,從名義上來說也可以被稱為師,但是仍不能稱為「導」,因為其所構建的理論、教義等並不能引導眾生趨向解脫正道,仍然滯留在三界輪迴之中。聲聞則「是導非師」。他們自己能夠出離三界,了脫分段生死,因其有能力導眾生出離三界,所以可以被稱為「導」。

但聲聞並不是「師」,因為他們只是求自己得解脫,並沒有發起教化、普度眾生的大心。進一步而言,菩薩雖然有慈悲心,也發了教化、普度眾生之心,可以稱作導師,但由於尚在因地,無明煩惱還未斷盡,福德、智慧亦未究竟圓滿,不能廣度一切眾生,所以不能被稱為「大」。

唯有阿彌陀如來乘著四十八願的大願船,入十方無盡生死之海,不著煩惱此岸,不居涅槃彼岸,亦不住中道之流,而恆駛大願船,不疲不厭無間斷地運度十方眾生出離苦海。阿彌陀佛的大願是從般若空性、中道了義中生起的,無住、無念、無相、無作。雖然無住,但是又隨眾生的需求而住;雖然無心,卻以眾生的心為心;雖然無相,又能顯現種種形象度眾生;雖然無作,由慈善根力,法爾大作度生佛事。

由此,阿彌陀佛就能導引九法界眾生從生死的此岸抵達解脫的彼岸。而且這樣的利益「遍於十方,盡於三世」,不是僅在一個剎土,而是橫遍十方無量無邊微塵數的剎土,不僅於現在時,乃於過去與未來無盡劫數,悲心甚切,無有間斷,無疲無厭,廣度十方三世一切沉淪苦海的眾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唯獨阿彌陀佛才能稱為「大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