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經獨詮無上心要,諸佛名字,並詮無上圓滿究竟萬德,故聞者皆為諸佛護念。又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阿彌名號,諸佛所護念故。
問:但聞諸佛名,而未持經,亦得護念不退耶?
答:此義有局有通。《占察》謂: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得聞十方佛名。此亦應爾。故須聞已執持,至一心不亂,方為聞諸佛名,蒙諸佛護念。此局義也。
好,先看這一段。我們常常在經文當中還很難看出微妙的義理,祖師他看得比我們深、比我們廣,那麼,我們通過這一段來看,確實是把這個諸佛護念的這部經的緣由如剝筍一樣的,層層展示出來。
那麼此經,談到這個護念,諸佛護念,分兩個層次,第一就是聞這部經就能得到諸佛護念,第二就是這個你能夠執持名號就能得諸佛護念。好,那從第一個層面來看,你只要聞經就能得護念,為什麼呢?由於這部《阿彌陀經》,獨詮,詮是詮釋、展示的意思,把他解釋出來,獨,就是這樣的,下面我們說經文是能詮之文句,他所詮的義理是什麼?下面就提出三個義理。那麼這三個義理是其他大乘經典所沒有的,唯有這部《阿彌陀經》才詮顯出來的,所以就叫「獨」,不共的地方。
那麼第一所詮的義理是什麼呢?是無上心要,什麼叫「無上心要」?就是我們能念佛的心就是實相,就是第一義諦,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樣的心性之奧秘,精要,是無以倫比的,所以就叫無上心要,指我們能念心的這種不可思議。
那麼,第二層次,是諸佛名字,諸佛名字這就是所念的是什麼呢?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也是這部《阿彌陀經》獨詮的。前面征釋,為什麼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就提出他兩個核心功德,一個是光明無量,一個是壽命無量,那麼無量光壽,就是阿彌陀佛果地上成就的實相。他又建立在一切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的這種性德基礎上,所以,這個名號和我們眾生的心性形成一種同構關係,離開了我們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的心性,就沒有這個彌陀名號的施設,就建立不起來。
同時,沒有彌陀名號的施設,我們眾生本具的無量光壽的德能沒有辦法顯發出來。那麼這樣的義理是其他經典詮釋不出來的,唯有這部經典詮釋了,獨詮這個阿彌陀佛名號他就是實相,就是法界,就是具足彌陀的萬德和十方諸佛萬德的一個假名實相的結合體。
所以,這第二所詮的是彌陀名號。並詮無上圓滿究竟萬德,那詮釋能念之心和所念的名號,他同時就能夠詮顯什麼呢?詮顯這個無上圓滿究竟萬德。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能念的心是實相第一義諦,所念的名號也是實相是第一義諦,能念之心和所念的佛號,融為一體、不二、平等,那這樣就契證到了如來的三德密藏,他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就是把涅槃的三德還有常樂我淨,就通過能念之心和所念的佛號的融為一體,完全展示出來了。
那麼這展示出來的就是因地心和果地覺的融合,始覺和本覺的融合到達究竟覺,這個究竟覺是無上的、是圓滿的、是究竟的,是包含一切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德能的。那麼所詮的這三個層面,就是我們眾生介爾之心所具的性德以及十方諸佛所證得的果地上的德性。那這樣在做同體的心性當中,這個聞信這個名號的人,由於他就契入到了那種三德圓證的狀態,於是他就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