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千萬不能隨便亂放

像我們凡夫,沒受菩薩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成事實,殺人,得殺死,才算犯殺戒;殺人沒殺死,把他抬到醫院去,以後在醫院死的,你不犯殺戒,只犯傷人罪。

為什麼要學戒啊?戒的開源很多啊,你不學不知道啊。一開口,犯業了,又一來,又犯戒了,沒那麼容易!犯戒也不容易啊。要五緣、或者六緣、或者七緣,幾緣成犯。如果大家看看弘一法師的戒相表,專有一個求戒的受戒的,什麼樣才算犯。因為這個時候,懺悔的方法不一樣。光是心念,自己跟佛菩薩說說就行;如果這個時候,必須得對首懺。我對著另一個法師,或者對著另一個師傅,合著給我作見證懺。那個說好後,答:「散」、「耳」,答這兩個字就行了。你對我懺悔了,這個事情就沒了,照著自己不再犯。

懂得這個,這叫學。學了這個法,你才能夠知道啊。沒有法,你怎麼知道啊?請轉法輪、請佛住世的意思,就這樣。這個世界上,必須得有些個先進者。請佛住世,佛就代表一切諸大菩薩、一切善知識。大家看經的原文就知道了。

為什麼常隨佛學呢?佛不在世了,佛不在有經啊。所以,我經常地勸我們的道友,你一打開經本,你就應:佛對著你說法呢。你不要以為佛不在了,經就是法,法就是佛在跟你說。要有這樣一個尊敬心。有這樣一個心,那你得的利益、效果,非常之大!就這麼念著、拿著。甚至有的人,特別在家二眾,不懂得,沒有學過,拿著經本,甩甩倒倒地;拿到下半身;或者在家裡頭亂丟。特別是結緣的書,沒花錢買的,沒花錢不心疼,隨便就丟。我看你們有時候,有的道友,有些到廁所裡邊去,都要拿著經書去看,這是不但沒求福,反倒造業了!看完就丟到廁所去,不懂得啦。一定要注重法!

我們古來大德,從唐朝的時代,對那個經啊,特別我們那個老院長,朱富嘉居士。他拿著經,我見過好多次,只要拿著佛經,非常恭敬,兩手端著。現在我們看四眾弟子,對佛經不注重:「這是印刷品,多得很,一印就好」。沒有原本,你拿什麼印啊?!

我記得義淨三藏法師到印度去取經。唐朝那個時候,最早是法顯法師,其次是玄奘法師,最後是義淨三藏法師。他寫了兩首詩,就形容不尊重法的人。他說:「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那個時候,去印度求法的人很多,「去人成百歸無十」,去一百個人,十個人回來也沒有,「後者焉知前者難」。說後來的,我們的四眾道友啊,讀經的,不知道這個經怎麼來的。

前人啊,為了翻這個經,他經過好多的苦難,用生命去換來的!所以他說,在晉宋齊梁唐代那個時候,一般的、發大心的菩薩、高僧,離開長安到印度去求經,去一百個人,回來的不見幾個。我們所知道的是法顯、玄奘、義淨,剩下的,或者去了沒學成,回來也貢獻不大;或者在半路上就死了。後來讀佛經的人,你哪知道前人那時的辛苦啊!「後者焉知前者難」!

形容取經的過程,「路遠碧天唯冷結」,形容那個道路是艱難的。現在我們去走絲綢之路,走那個新疆的,旱啊,都是沙漠地帶,才知道,古代那個時候,早至 1000多年,唐朝的時候,是怎麼走的!沒得水啊!我們坐飛機、坐汽車,那時候,一步、一步走啊!走到下雪的時候,路遠。天吶,有時中午時,高溫到40度,那是沙漠地帶,就這樣,夜間零下40度,日差就這麼大,而且沒有水喝啊。「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風沙一來,天昏地暗,什麼也看不見。這時候的人的精神啊、力量,一點也沒有了,都盡了。「疲殫」殫是力盡的意思。「後賢如未按斯旨」,說後來的我們這些四眾弟子,這些賢人,稱讚我們學佛法的為賢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後賢如未按斯旨,往往將經輕易看」。

拿著佛經隨隨便便地,不重視,你怎能進入?怎能開悟?怎能得到加持?怎能斷煩惱?怎能消業障?怎能免除你的苦難呢?!

這兩詩,我經常記著,聯想到尊重法,對佛經的重視。請佛住世、請轉法輪,不是那麼一句話,這裡邊的含義非常地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