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普遍重視養生、保健,而且遍地宣傳健身養心的方法,世界各處都有演講養生中心,但許多人認為養生就是簡單的煅煉身體,包括瑜伽,這實在是一種淺薄之見。心理學認為養生有四種性質:即物質性、動物性、人性和靈性。健身只能作用於人的物質及動物層面,對人性及靈性影響不是很大。因此心理學家認為健康可分為三種: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靈性健康,他們提出「全人心理學」概念,認為人就是具有身、心、靈整合的「大健康」的人。並且這三個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只注重某一方面,往往效果不佳。並且有時其他兩方面不發展,光鍛煉身體甚至會引起肌肉拉傷,或者傷害到他人。另一方面,心情好了,生活過得有意義,人有時不鍛煉身體也無妨,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而長期壓抑緊張本身會引發各種心身疾病。藏醫也提出養生必須兼顧三層:健身、養心、培靈。從大乘佛法象雄耳傳法門使人健康可分為三種,即身體健康、語言健康、心靈健康。這是世上最完美的健身養心方法。

語言健康指的是語言方面,在耳傳裡云:「管好自己的嘴」,說明兩個基本點,其一,在佛教的戒律裡講的是不要造口業,管好自己的嘴,因此,語言的戒律定了四條,都是針對身體健康和消除口業;其二,俗話語:「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亂吃食物」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很多疾病和我們吃的食物有密切關係。不愛說話,或話語過多本身就是在生病。在耳傳裡氣脈的修法都是健身和淨語的特殊法門。另外,多說廢話還不如誦經持咒,對於語言有幫助,而且能獲得金剛不壞語,《菩提心九密篇之認證束縛法簡介》云:「若念誦如長河般的心咒,則得金剛語之成就。」

健康心靈指的是養心,佛學認為許多疾病是心理引起的,比如,生氣本身就是在生病,一種不良心理會對應一種疾病。有時我們只需改變心態,對應之病便可以不治而愈。在佛經裡貪心等五毒叫做五大病魔,因為五毒引起五臟六腑的病。真正的良醫就是我們的心,因為人的身體本身是身心合為一體的,這方面上述已講過。實際上,有時休息能夠保健,自然性能夠治療疾病,有些書裡雲「百病由心生,百病生於氣也」。在治病方面,藥補不如食補,而食補又不如靜心也。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養心,養心的最高境界就是靜心。靜心超越心理學所講美好、高尚、聖潔、完善、永恆和極樂等的體驗。靜心是人類的一種「高度」心理健康,更崇尚高峰的體驗。

靜心才能達到高度的禪定,禪就是養心證悟的特殊法門,通過禪能達到無惑亂乃至無分別境界,意識成為金剛心,《菩提心九密篇之認證束縛法簡介》云:「若實修大地禪定,必得非惑亂、非無明的,則得金剛意之成就。」心理學最多是「通心」交往而治病的,佛學是「悟心」而治病的。目前西方人熱衷於東方的冥想、瑜珈和太極;東方人熱衷於西方的西藥和心理學。實際上,佛法就是最高心理學,也是人類最「高度」的健身養心方法。密乘裡講三健康之中,底層牢固則身體健康,中層平和則語音健康,上層高深則心靈健康。三者整合謂之「全人」,三者和諧謂之有「大健康」之人。三大健康的根源就是身語心三門清淨乃至平靜,身語心平靜就是身心安康。

很多人認為,心靈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貧窮。你若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心靈平靜下來,你也可以活得很快樂與幸福,那麼就能保持內心寧靜和安詳非常重要。有很多人是需要靠著外在的麻醉和熱鬧,來感覺自己的存在,這是短暫的寄託,從根本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如果我們內心平靜不下來的話,心靈根本找不到目標,就會迷失,治療身軀的疾病也沒有大的用處,因為,拯救不了自心,猶如身強力壯的瘋子。如果能夠拯救自己的心靈,比得到全世界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