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否隨時保持一個淡定的心態,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是否有智慧。據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心理活動雖然千差萬別複雜多變,但有一點是大致相同基本不變的,那就是人要在心理上最大程度地追求平衡。心理是否平衡,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精神狀態,心理平衡了,心情才會舒暢愉快,幸福感和滿意度才會提高,生活上才有奔頭,工作上才有勁頭。總而言之吧,如果一個人的心態好,世界上的一切就都會變得美好。

然而,一個人要保持好的心態並不容易。只要是世界不毀滅,人就不會消亡。人與人,人自身的種種比較和高低好壞的心態就永遠存在。無論是官是民,是富是貧。一個人如果不善於調整自己的心態,那麼很容易就去盲目攀比,比地位高低,比財富多少,比權力大小……如果在這樣的攀比中去追求心理平衡,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人一旦目標迷失了,理想變質了。他們不和普通群眾比,不和一般幹部比,更不和下崗職工比,卻偏偏要和那些大款富翁比,羨慕那種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可當他們找回了「心理平衡」之日,也就是身敗名裂之時。

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心理上的平衡,這是人之常情,是沒有辦法的,這就要求社會要有一個最起碼的公平,要滿足人們生活上的最起碼的需求,要滿足人們心理上的最起碼的要求。但作為個體來說,心理平衡的核心是: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有些人為什麼地位高了,權力大了,反而感到心理不平衡?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發生了蛻變;是因為他們攀比的對像錯了。人在世上不可能不與別人比較。把別人作為自己比較的參照物,用別人的思想、言行來修正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關鍵是參照物的正確選擇。

看起來,心理平衡確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它是需要理性的。在錯綜複雜,變幻莫測的環境中,要想保持心理平衡,必須正確地把握自己,對待好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如此,我們才能活在自我的境界中,過著自在的人生,享受著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