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心中的願望,才能夠應機說法

經文: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國中的天人,假設他不能夠見,這個見就是不能夠通達,他不能夠通達他人的心識,他不能通達他人內在的思想,他的最低限度要能夠知道百千億億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這個《智度論》裡面龍樹菩薩說:智菩薩見其行、而聞其聲,而亦當知其心。為什麼呢?說菩薩到了十方國土去,他用神足通到了,看到很多眾生的形狀,也能夠辨別他所講話的音聲,為什麼要修他心智呢?以知其心思,應機說法故。

因為你在說法之前要先觀察他心中的希望,這個說法本身不是說你要講什麼法,而是對方要聽什麼,這個契機很重要。我曾經遇到一位居士,他跟我講一件事,他說有一次有一個某甲法師跟他說:某某居士啊,你看你佈施修得不錯、持戒也不錯,但是你這個脾氣這麼糟糕,就把發脾氣的過失一一的指他。

他聽了以後非常反彈、非常不高興。後來他用同樣問題去問某乙法師,某乙法師就讚歎他的功德:你看你佈施學得不錯、持戒也學得不錯啊,如果你的脾氣能夠改得好一點,那就更好了。那這個居士聽了大歡喜,然後就慢慢的改他的脾氣。

我在想一件事情就是說,一個人要改變,諸位你永遠要記住一句話,諸位如果以後弘法的話,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他自己想要改變,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麼樣?使令他改變,而這個時候你的善巧就很重要,諸位要記住:不是你讓他改變,你是創造一個色聲香味觸法,讓他自己改變。

而這個地方四悉檀的歡喜就非常重要。蕅益大師說:沒有歡喜義,後面的滅惡、生善、入理都不能夠成就。所以菩薩的他心智是幹什麼呢?是要觀察他的心思,知道他心中的願望,才能夠應機說法,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