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於真如,再來觀察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殊不能知」,在整個生滅、去來的假相當中,它根本的本源,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它是常住的、妙明的、不動的、周圓的一個真實的心性。在一念的真實心性當中,求於生命的去來,求於因地的迷悟、果地的生死,統統「了無所得」…這一句話太重要了!

這個「了無所得」,當然佛陀在十番顯見「七處破妄十番顯見」,開顯真性的時候,就在發明這四個字,我們一念心性是本來無一物的。

我們會對很多的人事、對於過去業力的支配…比方說,你現在很喜歡你這個小兒子,對小兒子特別喜歡。那怎麼辦呢?怎麼靠智慧觀察?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

修持《楞嚴經》的第一件事,先不要管外境怎麼樣,把心帶回家。空觀嘛!空假中,第一個是先空觀,把空觀帶到你的心性本體,你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兒子;本來沒有怎麼會有呢?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就是因緣的和合,出現一個暫時的假相。

修學《楞嚴經》的人生觀──你看任何人、任何事情,你都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時候,你對那個執取就淡薄了;但是淡薄當中,你不能斷滅。空觀是破除我們的執取,假觀又從空出假,你不要否定你的因緣,找到你的定位。假觀又建立一個假相,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嘛!你還得扮演好角。

所以大乘佛法的空觀是不壞世間的假名、假相、假用,你不能否定你的責任跟義務。蕅益大師常說:「流轉三界中,流轉者誰?」是誰在流轉呢?就是─妄想在流轉。妄想帶我們到天上去,妄想又帶我們到人世間;跟善法相應的妄想升到天上去,如果這個妄想是跟惡法相應,就到三惡道去;直到有一天,你的妄想被破壞了,回歸到真如的時候,你那個大般涅槃才顯現出來。

消滅妄想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

你要觀想:人世間所有的東西,你本來是沒有的,是後來的因緣才有的。即空、即假、即中─本來沒有,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產生假觀,那麼空、有無礙就是中觀。所以《楞嚴經》的人生觀啊!是觀察即空、即假、即中,是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角度來觀察人生,從本來無一物,來建立一切法的假相。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賺了很多錢啊。晚年的時候也學佛,就買一個很大的花園成立一個念佛堂,給大家一起來念佛共修,他自己也念佛,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的善根也覺得很強啊。後來他臨命終的時候,因為他護持大家念佛,所以很多的佛友就幫他助念,他本身有栽培念佛的善根,又有外在的開示跟引導,很快的,他信願行的善根就表現出來了,臉色紅潤,身心安詳。

突然間,在這助念過程當中,他的小太太,他特別喜歡的小太太,這時候衝進來,又哭又鬧說:你走了以後我怎麼辦啊!林居士一聽到他小太太的哭聲,就觸動他心中的妄想,結果他念佛的善根就被破壞了;他本來紅潤安詳的臉色,就轉成黑色的,後來就墮落變成一隻小狗。

這個故事我們不再詳談…後來,變成一隻小狗,託夢給他的家人,就把這隻狗找回來,送到寺廟去放生。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為什麼林居士他平常念佛念得這樣好,臨命終的時候,這佛號的善根會失掉呢?因為他沒有把所有的善根安住在真如,而是安住在妄想。妄想是變化的,隨因緣而變化的,誰也不敢保證說,臨命終的時候誰不來刺激你,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所有的善根安住在妄想,你要有心理準備,隨時會被討回去,隨時有點風吹草動,你的善根就動搖,因為你安住在妄想。

假設你現在安住在妄想,你會感覺到一時的風平浪靜,但是等到你逆境現前的時候,臨終障礙現前的時候,你就來不及了。就好像一棟房子,你蓋在地震帶,你也覺得不錯啊,但是等它發生事情的時候,你來不及了,因為你沒有找到真實的安定的地基,沒有找到真實的因地。

在整個《楞嚴經》當中:「觀相元妄,觀性元真」。我們安住於真如,再來觀察這一切的假相,借假修真、歷事練心,慢慢的開顯真如本性,這個就是本經的整個修學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