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後在心中會產生什麼效果

我們受了戒以後,內心當中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內心當中多了一個戒體。戒體在心中到底會產生一個什麼的效果?在戒律裡面講到兩個不同的效果:

第一,有本期誓。「期誓」就是說你心中有一個願望在支持著你。雖然你以前在沒有受戒之前,也可能做很多善法,但是那些善法是沒有一個目標來引導你的。比如說你到了菜市場,看到可憐的眾生,你也可能會把它買下來放生,但是你這樣的行為是臨時剛好看到因緣才生起的,你不是經常保存這樣的願望,所以你這個行為不會相續,而且造作也沒有力量。當我們受了戒以後,你心中經常保存一種願望——我要斷惡修善度眾生,這種願望再遇到環境的因緣具足的時候就表現出來。所以你受完戒以後,你的戒體會產生一種願望來引導你的生命,使令你的生命遠離錯誤、趨向於善法。這是第一個,你心中有一個願望。

第二,遍該生境。你在沒有受戒之前,所修的善法是有期限的,不能夠普遍一切眾生。比如說你以前也可能不殺生,但是你不是說對所有的眾生都不殺生,可能你遇到了冤家就會去傷害他,遇到了刺激你的蚊子啦、蒼蠅啦,你可能會傷害它。但是你受了戒以後,你的不殺生是普遍地面對一切眾生,我對所有的眾生,在任何的情況之下都不殺生。所以你的所緣境是特別地廣大。

總而言之,你受了戒開始修善的時候,第一個,你心中有誓願,第二個你的所緣境特別廣大。使令你所修的一切善法的功德,都會輾轉地增勝。這就是我們受了戒以後的一個最大差別,就是成就了一個戒體。

《五戒修學述要》分成三大主題:第一、安住戒體,我們受了戒以後,應該如何去納受戒體,進一步地去安住戒體,把戒體的功能把它發揚光大。第二、奉持戒相,戒體是內心的一個願力,我們如何把這個願力付諸在身口二業的一個戒相,真實地表現我們心中的願望。第三、結示勸修,我們最後用一個偈頌來總持前面的所有的內容。

我們事實上持戒就是兩個重點,第一個我們如何安住我們的戒體,第二個我們如何去實踐我們的戒相。安住戒體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戒體相狀。我們要安住戒體,你要先得到戒體。你根本心中都沒有戒體,你根本不知道怎麼安住。所以這個戒體相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來成就戒體。第二個、戒體作用。當我們心中有戒體以後,我們如何把這個戒體把它發揮成一個最大的防非止惡的作用。

《事鈔》云:「謂法界塵沙二諦等法。以己要期,施造方便,善淨心器必不為惡,測思明慧,冥會前法。以此要期之心,與彼妙法相應,與彼法上有緣起之義,領納在心,名為戒體。」

我們所領受的戒法是什麼,所領納的法,就是整個法界塵沙二諦等法。這個「法界」指的是十法界,十法界的法就像空中的灰塵、像恆河的沙這麼多的法是什麼內涵呢?「二諦」,有真諦的不生不滅的無為法,也有世俗諦的生滅的有為法。十法界的整個塵沙二諦等法,怎麼就是我們所領受的戒法呢?我們做一個說明。當我們沒有受戒的時候,十法界的法都是我們造業的所緣境。說你為什麼會殺生?就是有這些十法界的因緣。有一些雜染的因緣、清淨的因緣你才會造業。所以我們在沒有受戒之前,這十法界的法都是我們造罪的因緣。我們受了戒以後,這十法界的因緣就轉成一個我們持戒的對像。就是轉過失成功德。

我們在受戒的時候,每一個戒所謂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所面對的對像是整個十法界的法。古德所謂的十法界的「妙善戒法」,我們要領受的戒法,雖然戒是五條,但是這五條戒的所緣境是十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