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一講)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聞思講堂蓮池海會的各位蓮友們,大家晚上吉祥,一如既往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南無阿彌陀佛!請大家放掌。

各位蓮友,今天是二〇一六年的元月七號。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日子,一個是我們剛剛經歷了新年,在我們對時間的執著中,一年又一年的輪迴裡,我們總是說辭舊迎新,在新的一個開端,總會有新的好緣起。那今天我們講的內容正好應了這個緣起,所以我覺得非常殊勝。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我們人在世間而言吧,一切的快樂歡喜也罷,激動不安也罷,總是要緣於一些事情將要發生,大多如此。那麼對於追隨佛陀腳印的佛弟子而言,我們的法喜,應當是建立在一些殊勝的功德事件和法的相應之上。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生起善法欲,來體現他的紀念意義。他的殊勝的緣起。

今天正是如此,我們今天要開始跟大家分享的內容,也就是我們的依祜主,本尊阿彌陀佛他成就佛道時候所發的四十八大願力。依著我們聽法的常態來講,這又是一個新的學習內容,所以應該有一些些許的法喜。特別是依照著我人,也就是我們一個凡夫,如果說對於生命有一些終結關懷的目標,可以說視野,也就是說一個修道者能夠得以成功的超凡入聖,再一個輪迴的慣性中我們得以有了擺脫的希望,那麼對上述而言的話,今天的內容是可以說極端重要的。一個淨土修行人的根本皈依處,就是阿彌陀佛度化九法界眾生的根本藍圖籌碼,也就是極樂世界起動、建立、然後攝受十方眾生全部的原始點,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我們從今天晚上開始學習。

所以從這點來講,今天的時空交錯點是非常有格外意義的。至少在我們的緣法中,在我們的道業裡,它是具足了這樣的功德。再一者呢,因為此前不是一直給大家講《宗教不宜混濫論》,中途我們休息了一週。講《宗教不宜混濫論》皆在樹立我們理性的正知見。我們從內容的法門化、到親疏厲害關係、但必竟它是糾偏的一個文章,它不是淨土根本的經典論著。所以我想在我們建立理論認知的同時,也許有可能,這個不能夠確定,但是也許有可能會把我們,也就是由於這樣嚴謹的論典裡面把我們一些思辯注意力,也就是我們的心力牽向思辯的邏輯部分,有時候會淡化我們對淨土、往生西方的信願質量至少是關注質量。當然這不一定,我只是說有可能。因為凡夫的心念,在沒有打開之前都是隨波逐流的,流到這兒就流不到那兒,大多都是這樣的一個心力。

因此我們正好今天開始作這樣的一個調節,也就是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彌陀的本願大海中來。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智慧、功德、攝受力來感應道交,用信願求生淨土的宗教情懷,來不斷的提醒我們的念佛慣性。也就是說可以同樣或者說更為殊勝的能夠達到,我們前面《宗教不宜混濫論》所講的,真如法性也罷,佛性光明也罷,本來面目也罷這樣的境界。可能會更為易行。因此可以說前面一段的課程屬於理性的支撐,今天我們調頻到感性的願行上來。當然最好我們能夠相得益彰,兼而有之。那麼就可以說既可以成為我們的正知見,又是一個老實的淨土修行者,這是我們修行狀態中最佳的狀態,也可以說是最清晰的妙莊嚴路。當然這樣的話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能還是要以淨土行門為主。

這是我們這次設置課程,跟大家要開講《四十八願》內容的一個初衷。再一個為什麼呢?可能我們以後有機會不管線上線下,要講一次《佛說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是《佛說無量壽經》裡面的核心內容。所以在此我想也跟諸位偏有因緣,我們也把《四十八願》的內容從《無量壽經》裡邊先抽身出來,做一個入門性的領解,慢慢的開始熱身吧,只能這麼說。那麼這樣的話可以先從核心的願力願文中下手,來啟見我們純真的淨土願行。所以我們今天來講《四十八大願》。總而言之呢,我們下面來分幾個點吧。跟大家先把這個願力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乃至阿彌陀佛的度生,為什麼說以願力為核心,我們應該怎樣的利用願力的一個是理論上的構架,二是修法上的支撐,第三個就是為給我們把這個道心安住在願力上作一個有力的,甚至不能夠輕易挪移的一個篤定的信仰。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說是往生淨土法門能夠成功與否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所以我想,雖然我們是一個單獨對願力的講解,但是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而應該有百分的殷重來對待這次聞法功德。

那麼在講《四十八願》內容之前可能我們今天還涉及不到。我們要從幾點,第一個就是我們先要追溯一下阿彌陀佛他的因地,因是跟願力啟動有關嘛,所以他因地的發心修行正果建立國土,攝受十方眾生。為什麼我們總是說他依附是他的核心四十八願力?為什麼要這麼講,這是經典裡面有校正的。因為一個佛弟子,在理解、領納、推比一些佛教教理法義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我們的最終權威就是「聖言量」,唯要以佛說的為主。而且釋迦牟尼佛他以我們娑婆教主這樣一個應化功德,把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法門的原理,做了一個既直白、又秘意的這樣的一個交代。

你看我們一方面總是說淨土法門信願行非常簡單、好修、易行。但是另一方面它又說,這個法門的根本原理只有佛才能夠究竟明瞭,登地的菩薩都知道一點點。為什麼它體現的是難信,難就難在易,易就易在難,是這樣的一個鉤索關係。那麼在這難的核心裡邊,我們唯一要圓滿的去仰仗的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來解決這個難的問題,來受用這個易的殊勝,這是繞不開的。所以我們今天第一個要追溯一下彌陀因地的發心,和他的修證過程。

那麼我們講願,願是什麼意思呢?依照著漢字我們簡化了以後這邊都是叫做原心,原來的原發心的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跟彌陀的自性,包括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自性、佛性是無二無別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成了對立的角色,需要他已經成就再來救度我們。為什麼?就是因為凡聖之別,緣於人家的一念、念心、願心開啟了法界的我們和佛的凡聖差別。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有淨土法門度人,是因為彌陀的因地願力。整個十方法界,所有的國土裡面,都是由極樂世界為中心的。有阿彌陀佛他修行的功德來填滿了他的願的遼闊,才使得十方眾生能夠前往極樂世界。國土與國土之間染污和清淨的差別,他一定要有一個因緣來接壤來跨越,願力的存在最低水平的讓我們平等的得度,幾乎沒有什麼門檻。就是他的願力,從願力開啟的。所以我們下面開始講一下,依著經文裡邊的聖言交代,我們看一下願海法門的啟動的殊勝。

在《佛說無量壽經》裡邊,前部分就開始交代了這樣的一個情節。也就是在宣說這部經典的時候,阿難他看了釋迦牟尼佛當時顯現的瑞相,特別的與眾不同。他還問道說;「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裡。」他就覺著說「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就是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殊勝的瑞相。所以他就說;「唯然大聖」。就是自己心裡嘀咕,說怎麼會這樣呢?他就說道「今日世尊,著奇特之法。」他就下意識的猜測釋迦牟尼佛一定要講一個奇特之法。

淨土法門就是奇特之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奇特,從奇特中見他的不奇特。因為修行,大家從原始點再往過來追溯我們的信佛過程。起動修行他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生觀,大家想我們怎麼會學佛,怎麼會皈依,怎麼會知道因果,大家想想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生觀,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宇宙眾生輪迴因果觀。所以說從因果觀來講,一般人是信不了的,他是非常奇特的,可是因果本來就是這樣子的。特別是念佛就能成佛他更是最平鋪直序的,所以說這個奇特之法,從奇特中見它的不奇特,本來就是如此的。反過來,我們也能從不奇特中見到他的奇特,因為什麼?修因得果他是不容置疑的,沒有什麼大不了,不奇特就是這樣的。可是從修行人的見解中能夠信仰念佛成佛最簡單的,卻是最難以接受的。這是不奇特中所說的奇特。淨土法門他就是這麼一個法門。阿難嘀咕說世尊可能要講這個法門。

而且又說;「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就是今天他要乘性流露的這個法,一定是佛的境界。也是開顯了願力啟動開始成佛度眾生,所有佛的生活內容。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看到這樣的一幅情形。他就開始問佛為什麼這樣?結果佛當時回應他說:阿難,誰叫你來問佛的呀,是有諸天人讓你來問的嗎?阿難說沒有其他人叫我,就是我自己看到這麼殊勝了,所以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才問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想想,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有時候我們在名山道場,看到一個霞光、彩虹、異相等等就覺得殊勝的不行了。在那會兒,世尊在世的時候阿難動不動就見他放光現瑞。當然我們有時候說那凡夫怎麼看不見,這是在阿難的視野中,他和釋迦牟尼佛的因緣中,而且又借著他和釋迦牟尼佛的因緣,又啟動了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的因緣,由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的因緣,而接納過來淨土的度生原理,願力構建的淨土法門。又以阿難的視野從瑞相中給解讀出來,今天的法不一樣。然後阿難又跟我們有緣,因為我們都是聽阿難以多聞第一,而分瓶瀉水的轉述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所以我們跟阿難來講又是偏有因緣,是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紐帶。

在這樣的一種因緣轉化中,我們現在才得以知道淨土法門,知道極樂世界可以往生的奧妙。所以當時佛就讚歎說;「善哉阿難」你問的太痛快了,看來你真的是有智慧、有辯才。而且他說「如來出興於世,欲拯濟群萌,惠與真實之利。」大家想想「惠與真實之利」就是要說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讓一切當時和末法時代的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唯一的目標。所以佛就讚歎阿難說,你今天一問這個法,就是不知道要利益要攝受多少無量數的眾生。所以佛就開始告訴阿難說,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的時候,有一尊佛叫做定光如來,興出於世。我們知道定光如來,為什麼要給大家講願力的緣起典故,就是我們一定要從源頭上來引發對於願力的殷重度。

你看當時在經文裡邊出世的第一尊佛叫定光如來,也叫燃燈古佛。從燃燈的佛的功德名號上來講,燃嘛、點亮、啟動、殊勝的緣起。也就是說這個法門的出現,是從定光佛出世的時候就有了這個苗頭,後來又有這一尊又一尊的佛,在經典裡邊說次有如來名曰光遠,光明的光,名聲遠播的遠,這就說明阿彌陀佛,名號度眾生,法脈就是這麼傳下來。一直傳傳到五十三尊古佛以後最後的一尊佛,叫做世自在王如來。我們不要掉以輕心,就光這些佛的名號功德,就可以體悟到淨土法門的這種法脈和他的殊勝。你看為什麼叫世自在王如來,就是阿彌陀佛當時親近的一尊佛,他當時還做國王的時候,就聽到世自在王如來講法,聽到講法了以後,因為他覺得很受用,就等於說不做國王了,當時講的是棄國捐王,就隨著世自在王佛學佛去了,聽法去了。

那我們也可以從這裡再來解讀一下,你看他親近了一尊佛叫世自在王如來。為什麼叫世自在王如來?我們可以理解,第一個他處在世間而得自在,不受世間染污。第二個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建立世間自在,也就是隨心所欲,可以稱性構建,十方國土的一切殊勝所在,叫世自在。也就開始已經有了極樂世界的內涵。為什麼我們說心淨國土淨,淨佛國土就是清淨心之所在,一切佛法皆因心而得自在,所以叫世自在。

那麼當時,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法藏比丘,不做國王了開始隨著世自在王佛,出家了以後,給他起了個法名才叫法藏。可以說法藏比丘依他的根性,確確實實他當時學佛的初衷不但是自己要得道,而是為了利一切眾生的。讓一切眾生都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他在初發心的時候,就不在世間功德上論,而在解脫道上引發的。你看他在願力裡面還想到說。「假令有佛,百千萬億,無量大聖,數如恆沙。」就是說不管有多少尊的佛,一尊一尊的你能碰得到,還需供養,供養斯等諸佛,都一尊一尊的挨個供養。而他的見解是什麼呢?「不如求道,堅正不卻。」你看,他就是一心一意的,說他出家的初衷就是為了修道,只要有修道的心就不必在乎世間的什麼功德。所以在這樣的一根性,大家知道,他啟動的時候顯現的就是一心一意修行人,是一個淨土行人。然後他就對世自在王佛說。我已經發了無上正覺的心了,希望「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他說要「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大家記住這句話「速成正覺」,就是他在發願的前期,啟動我的願力就是要走快速道路,你看淨土法門一生成就。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世自在王佛就給他講法。不斷的給他講怎麼樣修行,怎麼樣起建心淨則國土淨的步履,結果法藏比丘他注定了是一個勝意方便要簡單得度特質,所以他就比丘白佛說。「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他要求世自在王佛給他講什麼呢?淨土法門。大家想想,你看這就是阿彌陀佛的緣起。在這樣的情況下,世自在王如來當時就「知其高明」,大家想這裡用了一個高明啊,為什麼我們說上智不如下愚,下下人有上上智,這就是高明所在。法藏比丘他修行,他只為了解脫成佛,而且是最為殊勝容易方便的解脫成佛,他不是為了修行而修行,也不是為了法門而法門,我們現在很多時候,都錯在這個上面了。有的對淨土不能深信就覺得他簡單,甚至算不上一個法門,這個法門就是一個大家都會唱的一個調調,好像解決不了問題,殊不知是最能解決問題了。這就是「知其高明,志願深廣」,他的高明所在。

另一個,就是知道他是為了末法眾生設身處地的來設置這個法門,建立這個世界。所以說明他有遠見,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世自在王佛就給法藏比丘「即為廣說」,給他把二百一十億個諸佛剎土顯給他看。所以我們常說極樂世界是總持國土,為什麼?他是在二百一十億個國土裡面挑出來的,匯總出來的。還把裡邊的天人是善是惡、國土是染是淨、粗呀妙呀等等,我們說極樂世界是法界之都。一切國土裡面這種便利、豐富、具足、包容他都有,都給他看,最後法藏比丘就聽聞佛所說的嚴淨國土,發起了無上的殊勝之願,用了五劫的時間,來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淨土之行。

那我們要知道這五劫的時間,我們常說淨土法門是以果地覺為我們的因地心,他怎麼覺的呢?就是彌陀在因地這五劫的時間都是把我們連帶進去,來作為修行體制的,當我們對他的修行,產生隨喜和認可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具足了他的修行。而且這種隨喜和認可怎麼來表達,就是以信願稱念阿彌陀佛,這是他願力裡邊設置進去的功德。所以大家想他把一切有利的,容易的,保留發揚;不能夠得度有障礙的進行了遣除,比較了比較,對應了對應,才建立了這個完美的淨土來攝受眾生,這就是「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所以我們現在,在認知極樂世界的時候,為什麼說極樂世界是與眾不同,他確實是與眾不同。

為什麼說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光中最極,不是說淨土和佛性有異,而是由彌陀願力在因地啟動的時候導致的差別相。在初開始邁步修行的時候都是凡夫的時候,人家的起點高面面廣,而且設身而想。你看,我們淨土法門,我們有時候了解,在往生之前,他的知名度也罷,適合度也罷,就是我們什麼根性都可以,容易度也罷,他是非常全面的。在往生之後,修行的狀態有不退的功德、不入魔、必然增進、不落小乘等等這些全部在願文的內容中,給我們體現出來。也就是說,成就了我們一條暢通無阻的往生成佛路。

我們通常往生不就意味著成佛嘛,這一切都是跟阿彌陀佛因地的願力有關,所以這就是願力的偉大和殊勝所在。當我們都說著佛平等的時候,可是佛度化眾生,所針對的根性,乃至所面對的眾生的多少,是由他因地的願力來決定的。你看很簡單的作一個對比,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因地他們都是做過同胞的兄弟,也做過把手同行的道友,但是為什麼有差別?很簡單的一個差別,你看,在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他是教主,但他不是世界主,也就是他是法王,他不是人王。而彌陀,阿彌陀佛他在極樂世界他既是教主又是世界主,為什麼?就是因為願力,極樂世界就是由他的願力來啟動構造的。所以大家要深深的來領悟,願力對於一個人凡夫到成佛,乃至迴首度眾生的時候,他的起點多麼的重要,所以阿彌陀佛就是彌陀願王,他發的願力就是如此的殊勝,如此的功德廣大,如此的兌現力強。僅此而已非常簡單,我們能夠理解也罷,不能理解就純真的信受即可。

第一個版塊我們要追溯一下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的源頭,他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步一步發起來最終成就了他的願力,構建了極樂世界,來展開對於九法界眾生的救度。所以從中可見就是一路走過來,我們就能領悟到《四十八願》的核心價值所在。它導致了我們這個世界很多殊勝的緣起,都是由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而啟動。你比如說,世尊也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出世緣起,就是由他而起的。為什麼我們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之所以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娑婆國土,可以說是以一切法門為前導,以淨土法門為總持,就是為了這個法而來的。包括法藏比丘的出世的緣起為什麼要出家,如果說從通常的法門中,從橫向來講我們說都是為了成佛道。可是從縱向來講,就是他的發願緣起完全超越性的有別於通常的成佛的成功模式,他就是演繹了一個方便快速他力的救度方法,跨時代的這樣的一個願力體現。

你看我們在淨土法門極樂世界沒有建立前,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沒有圓滿之前,我們整個法界度眾生要說法、要放光、要現瑞、要顯神通、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可是他的願力圓滿了以後,成佛了以後,就以名號來度眾生。所以說極樂世界成功的那一剎那,也就是阿彌陀佛願力圓滿的那一剎那,是個劃時代的事情。也就是我們可以超越了通常的豎出生死,而有了橫超三界的這種修行手段。所以這就是用《四十八願》的核心價值體現了法藏比丘出世、出家、修行緣起。再一個《四十八願》的核心還體現了,我們所有一切眾生的解脫緣起,就是從願力起動的那一剎那開始。你看經裡講的「已往生,正往生,當往生,」都是《四十八願》所鎖定的對像。一切極樂世界的功德,都是對《四十八願》這個項目的兌現,大家正在成批成批的往生。每剎那每剎那都有他方國土中無量的菩薩往極樂世界往生,這是說眾生解脫緣起。也是由《四十八願》的核心價值來體現的,特別是我們要了解一個「必定緣起」,也就是怎麼講呢,在我們無量劫中,以至盡未來際內,我們可以就是這樣作一個理解,就是必然會有極樂世界,會有淨土出現。

這個雖然是由法藏比丘修成阿彌陀佛,他發的《四十八願》為主線,為主角來導致的。但是不要忘了,在他的同步中,還有我們和一切與淨土有緣的該往生、當往生的這樣的,以至將來能夠信受,或者已經在淨土倒駕慈航一切的沒有往生的凡夫將要往生的菩薩,已經成就的諸佛,都與這些因緣有關。甚至每一位聽聞到了起了歡喜心、好樂心,或者聽聞到了起了懷疑心譭謗心,所有的這些都是其中的因緣。正因為有此因緣,我們才知道說有極樂世界,必然要出現,也就是說一定要存在。那麼由必然要出現的極樂世界一定會存在的極樂世界,才有了修行往生,這一套一系列的現象。由這個現象的因緣才說,因為有《四十八大願》,從始至終從終到始,都是淨土的緣起,核心內容。這是由《四十八願》所展開的,來成就的。我不知道作這樣的一個講法大家能不能理解,我們慢慢的去往那兒會悟。

我們第一個版塊就是要追溯一下,阿彌陀佛當時因地發《四十八大願》源頭。第二個我們學習《四十八願》,就是為了更好的讓我們能夠現前信受。大家要曉得我們似乎都是要號稱要往生極樂世界的行者。當然其中也許真有把握的,也肯定會有半疑半信的,也有那些一會行一會不行的,也有吹牛不上稅的。總之對於往生的真正有把握,必須能夠對《四十八願》有飽滿的信心,這樣才能夠徹底的取代我們在娑婆的依戀感。這是非常核心的一個淨土行人的一個訣竅、一個秘法。也就是說《四十八願》是起建我們淨土的一個關鍵點,淨土信仰。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四十八願,就是要對這《四十八願》生起勝解,「殊勝的見解」,什麼叫勝解?就很深的領悟、了解、感悟、和確認。就像有一個堪布講的,對於淨土我們能夠有一種奪不走的認知,奪不走的依賴,非常堅固,這全憑對《四十八大願》的仰靠,就要學習。只有從理論思維上去創建到這樣的力量,然後才有能力的去長久的高質量的去體現往生淨土的心行,發願憶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有時候大家都說在弘法也在修法,但是是有區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有時候我們是完全可以說依附淨土為根本,而做一些輻射,或者一些導歸分享佛法的一個姿態。但是還有一類修學人呢,他的修學狀態,他並不是說真正能把心靠在淨土上,只是說對淨土似乎有一些好感,或者沒感,沒這不是美麗的美,是沒有的沒,也就是說他也不說不好,他或者還會說也好,但是他不認為淨土是一個根本好,是一個最佳好,如果從這點來講還不可以認為這是一個真實的淨土行者。他沒有真正的生起信受,如果這樣的話就恐怕很難得到往生的利益。

你想想就跟我們前面講的,《四十八願》為什麼要發,是「惠以真實之利」。所以如果立足於這樣的情形的話,我們就需要不斷的深化學習淨土的經論,專修淨土法門。特別是要以這《四十八願》為根本的學習內容來體悟,深入認知。從理論上我們知道淨土的構建往生的原理。從信仰上知道說我們得以往生一切都是由阿彌陀佛來解決的,如果我們不學願力的願文就是四十八願的內容,我們就不敢相信說原來一切都是阿彌陀佛解決的。為什麼是阿彌陀佛?他是以什麼為解決的原則。「設我得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就是以我成不成佛為解決的原則。所以沒有錯,仰仗彌陀定得往生,從信仰上。那麼從實踐上的話,就是要憶佛、念佛、觀想西方的依正莊嚴。隨著我們修行的越發能夠深入,越才發現跟願力越發相應了。至少我們會偶爾的有一些同步的感應,才知道說諸佛菩薩攝教的慈,擺脫生死輪迴的不易,唯有淨土是最佳。這種感覺出來了,身心體現出來的狀態,才有可能讓別人也能感受的到,你這種繫心淨土的感染力。那麼這一切都必然要來源於對《四十八願》的學習和信賴。

大家從這期開始也要求我們,要認真的去熟讀《四十八願》的內容,越讀你才能知道說我學淨土,阿彌陀佛發的願力一旦往生等等這些,你要知道他意味著什麼。有時候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說為什麼我們能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的這《四十八願》就意味著我們能往生,怎麼往生。那麼我們往生之後為什麼能成佛,他《四十八願》裡面就注定我們一往生了就非成佛不可。我們有這個底氣。我們有時候出去弘法,說淨土好。大家要知道,所有的這一切都來源於《四十八願》給我們腰間有了力量,我們可以挺胸拍著胸口說確實好、殊勝、方便、圓頓法門。所以說學習《四十八願》的內容真的是特別特別重要,這也是這次我們把他抽出來單獨宣講進行學習的一個主要的初衷。而且大家要知道這種學習、學修、是不間斷要精進的。因為我們一般的根性無非是兩種,有的人宿世的熏習善根比較深厚,那麼到了今生一旦碰到緣了他就趕緊就發揮出來了。一聽法就歡喜,一聽淨土就深信不疑,這些都是非常好不錯。可是問題麻煩的一點是什麼呢?就是說一旦輪轉中我們已經到達了這個時代,這樣的情境中的話,其實往往宿世的善根是有限的,縱然有緣但是也許熏習是不夠的。

從我們現在的修學角度中,現實的觀察中就可以,其他的不用說就聽法,不要說起修了,光聽法,我遇的太多了,剛開始怎麼相應,說得怎麼都好,那簡直把讚歌唱到天上去了,過段時間就懶了,也看不到聽法的身影,也聽不到他的法喜的這些表達,就是等於說那股氣就過去了。你看上次我不經意間了解到,咱們到群裡來聽法每次都要我們主持人去提醒。我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是可以說是非常的詫異,我以為大家都是自覺的每天到了那個點,除非我們有時間改了因緣說通知一下,其他到了週三,每次自覺的大家就在上面報個名馬上就開始開講。可是發現原來都是要主持人去提醒的,有的就說趕緊就點個卯,我是真的覺得的說太可悲了,可以這麼講。為什麼?真的是我們熏習力不夠,斷的不行,就是間斷是我們的一種常態,緣法不夠深。

那麼就需這輩子要認真的,要去潛心的不斷去加熱栽培,要認識到這輩子能夠聽聞佛法得了人身,特別是聽聞到淨土,這是一個極其可貴的機遇,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大家不要以為說《四十八願》我們都很清楚,或者常讀《無量壽經》的話一說起「設我得佛,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一條一條就開始了。可是你對四十八願每一條他給我們提供的這種讓我們高枕無憂的功德,你有沒有觸摸的到,不一定。有沒有斷我們下墮後路的殊勝,你有沒有把它看的明白,不一定。往生以後之所以怎麼能夠快速的成佛沒有障礙,不間斷的修行,這是怎麼回事,我們都尚未清楚。甚至我們連在這個世界怎麼修行的難度也搞不清楚,在極樂世界為什麼勝意方便,對這種殊勝也沒有感覺,這都是因為對《四十八願》的內容沒有深入的了解。

所以第三點我們講到說《四十八願》就是為了讓我們安住在彌陀願海,為什麼這麼說呢?阿彌陀佛的願力是無窮無盡的,可以說法界有多少的眾生,不要說多少種類了,有多少個眾生就有多少條願力,有多少根性就有多少願文。他是針對無邊剎土而開放的,隨著每一個剎土的具體特色,而體現對機的願文的條文。所以我們學習《四十八願》也就是相應我們這個世界的情狀,而是釋迦牟尼佛有揀擇選取的隨著我們這個世界而說的《四十八願》,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選擇的《四十八願》。那麼這個願力在我們聽聞了以後他應該有這麼一個功德,什麼功德?法藏比丘如他所說;「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就是《四十八願》要從他的內容中來引發我們,必定往生沒有後顧之憂的安心感,這是我們對於學習《四十八願》的第三個切入點。

那麼這樣的話,我們就一條一條針對《四十八願》的內容,面對往生前,往生後的種種殊勝,我們都能夠一一的安心。這樣我們才能一定生起一種必然得生想,生後必成佛想,安心了。而且在學習《四十八願》途中,我們也要學會對境安心。比如說我們修行人都怕墮三惡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那麼《四十八願》裡面告訴我「彼土尚無惡道」,你看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也就是說《彌陀經》裡面連名都聞不到那有惡道啊。這一想,我們的心就在《四十八願》的願文中又安下來了,嚮往極樂世界。那有的人,比如說他害怕障蔽心緣,或者有想求神通的妄想,這就知道《四十八願》保障,一旦成功往生,自然而然,六通具足,這就是安心。如果我們怕有邪見入心,怕修行中心魔出現,那麼《四十八願》裡面就無有邪見,全是正定聚。「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所以你看這裡講到的,「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他的《四十八願》的功德什麼叫做普行此願?就是誰都不舍棄,誰都逃不脫。就這樣的一個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加持我們必然要成佛,這麼一個願力之道,成佛之道。

所以說學習《四十八願》的內容,可以說是從淨土的種種莊嚴,帶出我們自性的種種莊嚴,從彌陀的願力,帶出我們自性本具的願力。從彌陀的度化眾生,帶出我們無緣同體的大慈悲心,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加持我們念念成佛道。這就是所謂的「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所以大家要對這個願力生起足夠的重視和稀有難遭遇感。帶著這樣的心我們才可能得到聞思、願聞的真實利益。當然這也是今天我們能想得到的,給大家說這麼三點,在我們講之前。

下面我想把願文作一個交代。因為《無量壽經》他有五種譯本。但是我們現在講解的都是依照著曹魏康僧鎧的本裡邊《四十八大願》願文為根本。之所以《無量壽經》被稱之為淨土的第一經,主要原因是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在本經中具體的給宣說完備,而把淨土法門成始成終的核心殊勝給體現出來,就是有《四十八願》的內容。下面我們把《四十八願》給大家貼出來,在今天下來以後希望我們去至少讀誦一遍了解一下。

大家來看這《四十八願》內容,第一願國無三惡道願,一條一條的。這是隋朝淨影慧遠大師在給《無量壽經》作註釋的時候,他把《四十八願》給列了一個名目。而且他對《四十八願》還有過一個分類,今天我們最後把《四十八願》這幾個分類給大家交代一下,在這兒我們做一個粗淺的交代。希望我們聽完以後,回去自己要認真的學習一下。為什麼要學習?這樣我們心裡有數了,才能夠比較成竹在胸去一條一條的逐條去學習。也就首先把他的願力大概的範疇、類別、做一個了解和梳理。

大家來看《四十八願》分類結構,總的來講可以分為三大類。一個是攝法身願,一個是攝淨土願,一個是攝眾生願。當然我們不要教條的一看這是什麼意思,首先我們要把設弄明白,什麼叫做攝。攝就是針對的意思,面向的意思,體現的意思。第一個攝法身願,是針對阿彌陀佛的功德來講的。這裡講到的第十二願、十三願、和十七願、這是指的攝法身願。那麼攝淨土願裡面有五條願文,待會我們給大家發個圖片,我們下去再仔細學習一下。像第二十七願裡邊講的極樂世界一切萬物,都是嚴淨光麗、窮微極妙、無能稱量等等這些,就是說非常莊嚴,這是指的針對淨土而言的。還有一個攝眾生願,就是針對所有的眾生,攝眾生願裡邊差不多一共有,我看前面是三願、五願、一共有四十願。

四十願又分了四種類別,有的是攝已經往生到極樂淨土的行者,也就是淨土的天人的願。第二個是攝受往生到極樂世界已經成了聖人的,也就是說可以開始到了阿羅漢以上了,這樣的一個願。第三個就是針對他方國土,將要往生極樂世界的,這樣的一些條文願。第四個就是講到說,他方也就是將要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他方的菩薩,所針對他們而發的願。當然這每一條願文裡邊都是相互包容、相互含攝的。但是我們學人,學者從凡夫的視野,第六意識的分別心中去作這一類別的化分,有益於我們容易的去把握和了解《四十八願》的脈落條理。

當然從《四十八願》的結構的分類裡邊,我們也可以作一個具體的劃分性的學習。你比如說攝法身願裡邊只有三條。很有意思,一個是講到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再一個就講到他的壽命無量,再一個就講到諸佛都在讚歎他。這是什麼意思?讚歎阿彌陀佛壽命無量就是恆久住世來度眾生。光明無量就是面向一切眾生。那麼十方諸佛稱嘆,就是他知名度非常高,要十方眾生知道有一個極樂世界來念佛求往生。這是他發這三條攝法身願,有這樣的功德,這是其一。那麼攝淨土願,就是說讓十方世界的往生者提供給他們一個道場,讓他們在這樣一個清淨無染的環境中,快速的成就極樂世界成佛的願望。那麼攝眾生願,其實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重心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攝所有的眾生願,就是極樂世界來幹嗎?就是為了讓十方眾生來往生的。所以在攝眾生願中,比如說攝淨土的天人,就是說阿彌陀佛的願力讓他加持往生者的身口意三業,快速的成就無上正覺。攝淨土的聖眾,又是指的與願力加持已經入到聖位的也能夠快速成佛。攝他方眾生願,比如說娑婆世界眾生就在這一願裡邊。攝他方眾生願的最核心願,就是第十八願,稱念往生,十念往生,主要重在以願力來攝受具足煩惱的眾生,能夠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來。這叫攝他方眾生願。像我們能夠往生,最主要的就是靠攝他方眾生願的願條,特別是第十八核心願。攝他方菩薩願,那當然就是說雖然五逆十惡的眾生也在其中,當然登了聖位的菩薩也在其中,那麼在我們其他國土包括娑婆世界,不管你修的有多高已經不錯了,最後還是一起往生西方,速速圓成佛道。這是必然的。

所以整個《四十八願》裡邊總的分了這三大類。三大類的攝眾生願又有四個板塊。當然在這《四十八願》裡邊還有幾條核心的願力。你比如說第一個就是,第十一願裡邊的「國中天人必至滅度,」住在正定聚中,這是一個巨大的修行保障。再一個就是他的光明無量,也就是他的光明沒有限量,光明其實就是他的影響力,讓整個他方國土眾生都能夠觸摸的到。還有一個是第十七願,「諸佛稱嘆願」,就是他的名號響徹在整個法界。那麼再一個就是,十念必生願是十八願,這是叫做本願,根本願。就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我們在念「一心歸命文」的時候都會念到這個內容。那麼再一個就是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十方眾生,發菩提心,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也就是說,到他方國土去接引往生行人,整個法界諸佛度眾生,只有彌陀淨土獨此一家,會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這都是其他的佛菩薩因地願文裡邊沒有的具體情況,所以為什麼叫做接引佛,他的殊勝就在這裡。

所以這個是我們要做一了解的一個大概。我們現在就是把整個願力願條劃分,從書上拍一張照片,發給大家我們參考一下。這是我們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裡邊,把他羅列出來。那作為我們的今天的學習內容,請大家下去以後,一定要認真的一邊讀誦一邊對照著過一遍。因為下一週開始我們就要講具體願文的內容了,一條一條的我們來學習。希望大家先有一個熟悉度,那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先就講到這裡。

那麼我自己非常歡喜,因為好像有一段時間,沒有專門講到淨土法門根本的內容了,今天又回到核心中的核心的願文的內容上。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淨土行人的本分和所有目光投向的關注點。所以也十分讚歎我們這個群裡邊,能夠學習到兩土世尊,完美合作而稱性流露出來的四十八願攝受,我們能夠逐一的去領略。特別也希望大家能夠借此學習的因緣再把淨土的信願增進,再把念佛的功夫打開。今天恰逢咱們聞思講堂群裡邊妙一法師的祖母,史亞琴老菩薩剛好往生了,我想這就是出家的功德。你看恰恰在我們群裡邊大家都聽聞到了,那麼我們也把今日講法聽法的這堂法會功德,迴向給史亞琴老菩薩。希望阿彌陀佛慈悲不舍,不違本誓,接引其離苦得樂往生淨土。好,下面請大家合掌迴向。一起來。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隨喜各位。那麼要說的就是馬上要放假,可能又到五台山,還有一些臨時的法務,那麼從下週開始如果沒有另行通知,我們依然在週三八點。但是很可能就是來回的,有時候時間的挪前向後幅度上會有一點頻率比較高,請大家諒解。因為放假了以後如果說上到五台山有機會的話,信號條件不具備,所以只能夠藉機來講。那麼如果當時我們沒有在線上,也可以說在線下來了時候補聽也可以了。因為馬上面臨著寒假,在此再次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精進行持,信心不退,同生西方淨土中。好今天就到這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