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阿彌陀佛!各位請大家還是先一起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好。南無阿彌陀佛!請大家放掌。

聞思講堂的各位蓮友,又是週三了今天,大家吉祥。那麼我們依然還是接著講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的具體內容。說到這裡剛才我們說每次在祈請的時候,不知道大家在聽法的時候有沒有跟著合掌。就是希望我們在具體聽的時候,不可能一直合著,就是希望大家在我們三稱本師,然後念開經偈和迴向的時候,就是不管身在哪裡。除非你在開車。

開車聽法也不太好,會轉移注意力安全不好。那麼基本上如果說我們閑暇的在具體的地方,有條件的話大家盡力合掌。合掌的時候,你自然而然雙手一合十,我們的身就會端起來,心就會正起來,念就會提起來,這是一個連鎖的自然反映。所以佛菩薩和聖人制教這種儀軌,這種身形的表達,尊敬的雙手合十,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等等這些,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特別是聽聞佛法,如果泛泛的這樣去聽,就可能養成一個泛泛的習慣。如果說你能夠殷重的心來聽,咱們也不說受的功德利益或者說恭敬的功德,就是你自己所得的領悟,心的微細方面等等,都會有所增進的。那如果說我們泛泛的有時候,就這麼跟著也就這麼弄一下吧,那就也可能只能泛泛的粗略的。很多時候得不到微細上的一些法喜,或者由於身口意三業的這種收攝,恭敬所得來的這種輕安吧。所以多說幾句請大家盡量,在三稱和迴向的時候能夠合掌端身,隨著一起來念一遍最好,念的時候最好觀想,本師說法西方三聖加被。

好,今天我們具體是《四十八願》的第六講,而且今天的內容,也非常重要。我們計劃是講三條願。雖然簡短,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說的他力本願,本願一般情況我們都是指阿彌陀佛所發的這《四十八大願》,都叫做本願。但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這條,第十八願叫「十念必生我國願」,這是《四十八願》本願中的本願,是祖師們常說叫核心眼目,就是眼睛,所以今天的內容是很重要的。我們能夠確定可以往生,然後還覺得很有把握,全憑信賴的就是今晚的內容,也之所以把淨土法門稱之為易行難信,也是依照今晚的教理。因為這確實是釋迦牟尼佛金口宣說的。

好,我們先把願文給大家貼出來。大家來看第一條,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就是說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一切眾生當然包括咱們娑婆世界,聽到念佛能夠往生的這個法門,如果發了至誠懇切之心,願生到極樂世界。如是乃至念十聲佛號都沒有問題,必生極樂世界。大家這條願文我們不可以少事,這是當然的。但是也絕不可以多事。很多時候對於淨土的見解就是在這個微細上面,可以說失之釐毫,差之千里。

你看如果信願持名「乃至十念」,念十聲佛都不能往生,我就不取正覺。其中除了造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的這些眾生。那麼大家來看,就是說淨土法門,如果說能把這十八願的這幾句話,這充其量也就是,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四十個字,這就是等於說阿彌陀佛給我們打的保票。如果我們說從安心的角度,就是從淨土上來安心,吸取淨土法門這個根本義趣與我們的心對接的話,我們就發現說這一願就是阿彌陀佛,也就是法藏比丘在考量怎麼樣能夠平等普度。這個平等的普度是非常重要的。信願持名這一個方法作為往生的正因,度化一切有情。所以我們所有的淨土知見要從這一條願來啟建。為什麼?你看首先我們說從彌陀的本願的這種慈悲度,我們先了解一下。

如果說能夠執持,把信願念佛的這個往生的門檻降低到如此低。為什麼呢?就是說阿彌陀佛他得用這條願力,把得度的條件安住在每一位人類,甚至是每一個眾生本具的,也就是天然的這種心識上來,沒有揀擇。不揀擇說你什麼樣的行什麼樣的不行,沒有。他只是可以說把這種往生的條件安立到,誰都可以的信願行具有的能量上來,大願。

用我們最具有誠意的這種心的質量來跟他對接。所以一讀,有時候人不是喜歡發揮嘛,大家要知道我們在發揮的時候一定不能離開佛說的本意。就這條願力來講,它就是這麼簡單,他就是這麼說的。不管你信與不信,你得這麼理解。「十方眾生」就是一切的有情眾生,包括我們,各說各的包括我自己。「至心信樂」相信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存在,叫「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乃至十念」就是所有的行裡邊哪怕最次最次的有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連續十念,那麼念念不息修嘛,乃至十念。所以說第十八願這些這種簡單的機製,又和咱們這個世界是極其脗合的。說白了,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以苦為本的世界,當苦濃到一定時候的話,他就更加有利於激盪我們信願行的生起。

所以這種願力的巧妙到什麼程度,你看。一個是讓一切眾生得度。另一個其實他設置的是偏讓受苦的眾生得度。也就是在完全平等的情況上,又有合理的傾斜。這個東西多奇妙呀你看。彌陀的這種智慧設的這個願。那麼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就是,如果說憑著自己力量修行,極樂世界屬於實報莊嚴土。那麼這種極樂世界莊嚴就是讓一切眾生,快速的圓滿的成就佛果的這麼一個國土。這樣的國土大家想想,一尊佛要快速圓滿成佛那得到登地以後,八地以後,金剛道行以後異熟空,這樣的話任運自如,念念流入薩婆若海。這是完全憑藉自己力量,大家要知道在這前面有將近兩大阿僧祇劫的積累,用自己力量去積功累德去勤苦修行,才能到這麼個地步。而且這種實報莊嚴土的水平,就是這個世界的呈現跟什麼樣證量匹配呢?就是要登地的法身大士,憑自己修行的法身大士才能夠去。羅漢和辟支佛沒有資格的,他們所證的空性,執著的空理,根本不能與真空妙有同步進行的這種境界,這種世界來對接。

所以說怎麼讓一個完全沒有斷了的凡夫,這樣的一個資質,就可以成功的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就因為什麼?就是因為願力,特別是這條願力。所以大家有時候想想為什麼說「易往而無人」,經文裡面說極樂世界淨土法門是「易往而無人」。有時候又講到說易行易入之門難講難信,難就難在易呀。易就易在最難的所有的難,都被阿彌陀佛給擺平了,就調製成這樣的一個往生機製,就像調製器材就像一個傻瓜相機一樣。當然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是確實如此。淨土法門就如同一個傻瓜相機,只要你願意你就上,就可以拍。但是有時候因為我們太聰明瞭,所以不信任嘛。覺得沒有這麼好的事,誰敢相信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可以就直接就生到佛國淨土,咱們在這起心動念一下,稍微想修個行,這會讀一部經,念幾聲佛,打個坐,多難呀。所以說「易往而無人」,對。「乃至十念」都往,這個特別容易,可是要「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極難極難。所以我們重要的是建立起這樣的一個,就是說在「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前面一定要把這個基礎打好。

所以這條願文,今天特別花一點時間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叫「本願法門」大家聽過這個「本願法門」,特別是在註釋到《佛說無量壽經》的時候,善導大師稱性發揮說,彌陀的本願力就是針對凡夫眾生,攝凡夫眾生入莊嚴報土。而且本願法門這個願力就是為凡夫所設的,已經證到果位的聖人,本身有的已經上了涅槃船了,到了彼岸了,他還需要救苦嘛。越苦的眾生佛要偏救,所以說這條願力就是針對凡夫眾生的,是可以變為現實的。

那麼這裡面出現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後來由於這個核心義理到了日本以後,就傳承一種淨土真宗了。淨土真宗講的就是完全靠信,就信什麼就信這條根本願,然後也就不念佛了,甚至有時候做一些壞事,甚至違背戒律反其道而行,乃至大破因果之門等等這些說,反正我就能往生。乃至說到說善人都能往生,何況我是惡人呢,佛偏救惡人。就這樣的一種極端,所以才把淨土一門給發揮到一個什麼地步呢?就是一個理上不違背,事上行不通的這麼一個境界。其實就導致了淨土法門在淨土真宗的影響下,違背了淨土教理了。但是由於這樣的話,違背了淨土教理以後,它反射回來又有一種傷害作用,是什麼呢?就是大家都對他們這麼信完全靠著這條願力,沒這麼好的事,大家又都會往回走了。

他不是說當下看到他們發揮的問題出在哪裡,而是往回走就不信這條了,說沒這麼好的事。你看其實這願裡面就完全具足了信願行,這是淨土根本的宗旨。就在這一條願上就顯現了。所以說我們現在,你看以前的祖師們,善導大師這一系也是非常的就是說,往生就是凡夫有可能,印祖那會兒印光法師給別人開示的時候,印光法師也是一直提醒,大家要好好念佛,要老實念佛。特別是他弘《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話,那更是如此。但是也有一些人,大家回去讀一下《印祖文鈔》,也有一些人是這樣的根器。他就是覺得說自己怎麼念,念的夠不夠呀?有沒有湊夠這個數一樣,或者到了這個點上一樣,害怕往生不了。這時候印祖就有時候給開示說,十念都能往生就是必然往生,你怎麼往生不了了。

所以你看當時印祖也這麼講的說,害怕自己往生不了,也要看你會不會害怕。有的人覺得說前思後想就怕往生不了,覺得自己真的往生不了,我不是這塊料,我雖然念不可能說十念,我就明著雖然念夠十念了,可是我不會往生的。那麼這就其實給自己真正的設了個障,就因為覺得自己不會往生,還真的就往生不了。

那麼如果有的人就覺得說,真害怕往生不了,那麼是因為我的信願不夠,再加把勁從教義上去深入的這種去信,然後願力急切起來,那麼變得更加的精進勇猛的執持名號,那這就對了。但是如果說你真的害怕往生不了,再怎麼覺得自己都無濟於事的時候,這就成了障礙。所以什麼法呢,立一法生百障都是雙刃劍,這個法已經明明白白擺在這裡了,就看我們走的是極端還是走的是隨順。可是一定要知道,我們確實不能在這個法上給它加,當然不能減,剛才講的,但是絕不能加,這就是淨土法的門檻。阿彌陀佛當時設計的一個名號來九法界的平等普度,他的用意就在這裡。所以就「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僅此而已。所以大家在學習這些願文上,你看,就這麼一條願力,其實可能都會讀,但是我們的心有沒有共振到這個地步,有沒有參透到這個地步。

當然我們還是要提倡大家要老實念佛。可是要知道還有一種叫老實信願,就是你確定阿彌陀佛發願力的時候把我攝進去了。那麼如果我的信願是真切的,是及格的,甚至是往七十八十九十上面走的,那麼我的往生已成定局,我念佛就是為了品位增上,為了「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是往這兒用功夫的。這是一個最佳狀態。往生不是什麼難事,如果就著我們學習十八願來講,那簡直說句大言不慚的話易如反掌,心地法門一念間。所以說難就難在易,易就易在難。

大家來看。首先第一個你看。為什麼說「至心信樂」,這個「至心」是什麼樣的一顆心呢?當然第一個就是你的直心,你的信解心,你當真。對於佛說的教法,佛說的聖言量,哪怕說跟菩薩說的,都要聽佛說的,何況跟祖師比,還要聽佛說的,何況跟凡夫現在的這些邪門外道的比,你到底聽誰的呢?所以第一個至心的概念就是直心,直通直心。就像現在的這個動車一樣,這個軌道一樣,就沿著這個軌道,兩邊的我連一點都不出軌,任何見解任何說法都不會影響我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我信。完全以這種直心來承載佛的聖言量。

因為說實在的這種直心,特別到了淨土裡面祖師們在弘揚的時候,大大的提倡就是說,為什麼把它叫做別具一格的橫超法。就是害怕釋迦牟尼佛講法,大家知道五時,八教,頓,漸,秘密,不定,藏通別圓,他是針對各種根基,各種考量,各種設的這個台階,來不斷的往上走的。那麼淨土為什麼在方等時講呢?整個方等就是所有的根器都在裡面。那麼如果有的時候我們的根器,如果理解力不夠的時候就會覺得說,在那個法會裡邊講的那個的角度,那個側重,那個法門的經,你來跟淨土這裡就發生了牴觸了一樣。所以說學修淨土一定要依著淨土的根本經典直心來信。最好就是傻得自己一點意見都沒有,完全佛說是什麼是什麼,這是一種多甚深的禪定,多高的般若智慧呀。

同修們,你們要知道原來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的太多了太聰明不信任,所以說「至心」第一個就是要直心,第二個才叫真心。由內而外,表裡如一的,生死相依的,跟淨土法門這樣依附上來,靠死。這人的心念,真的有時候我們應該念念的慚愧。就是一不留神就說的多做的少,這是常態了,幾乎是下意識的,很多時候讓這個發展的越來越糟糕。為什麼給大家這麼講呢?其實我有時候也在提醒自己,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修學佛法的時候,有時候這種由內而外的真實誠懇心,他是不是表裡如一的,我們以為是的,也許有時候不是的。所以有時候善知識提醒,自己反觀,為什麼要從恭敬中求了,要把這個謙卑的心調出來,要仰靠聖言,要皈依恭敬三寶。

為什麼?就是讓我們有反思緩衝地帶有這個能力,一旦你我慢充滿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表裡不一的。你以為是完全如一的,其實差了好大一截,心就不真了嘛。不真的時候你以為說「至心信樂」,我要往生了,怎麼臨死的時候突然間亂了陣腳了,因為你平常你以為說到那兒做到那兒,其實說到那兒,做的可能特別不到那兒。所以真心也很重要。

再一個「至心」的體現就是要常迴向心。我們一說到迴向心的時候,是這樣的一種狀態。一個淨土的行人修什麼功德,修什麼善法,甚至乃至吃喝拉撒,行走坐臥的時候,所有的在娑婆世界的情形都要下意識的跟極樂世界對照,向極樂世界靠倒,迴向轉成極樂世界的這些依正莊嚴。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就等於說淨土的底盤建立起來了,不管做什麼功積什麼德,那都屬於一迴向,我們以前給大家講過,就像點鐵成金一樣,全部成了往生資糧,全情的投入到向極樂世界靠攏,這樣的一種心。這叫念念迴向,自然迴向,無功的迴向。這也是一種「至心」。

再一個就是堅固心。要不動,確定了修淨土了就不要亂動了,不要亂動的前提我們要考量清楚幾個問題。我們是不是為了了道成佛,那這個是可以的足夠了。我們是不是罪惡生死凡夫,其實在修道上一點功夫都沒有一點本事都沒有,連五戒都持不全,再其他的簡直就不要說了。所以只好正好來仰靠淨土,這個不要動。第三個學了這麼多年的佛,也算修了一段的行了,會不會由於信願的全情投入不夠,而有時候或者是魔王,或者是菩薩化現的來考驗。說淨土法門或者說不太好,乃至更有一些誘惑是說,淨土法門當然非常好,還有更好的。現在我們很多時候就經不起這種激盪,旁邊太多了。要麼是一開始入道的時候是以淨土起的緣,非常好,特別恭敬,念了一段時間念不下去了。

我記得我剛在普陀山那會兒出家的時候,我還沒有淨土信仰呢。結果那時候也有一些同修們,也有住到廟裡的這些菩薩,居士,就過來有時候聊天嘛。我那會兒不是發心在那兒要做義工,等待試用一年出家。他就說哎呀,成佛真難。他說我那會學佛,或者有的這個法師說我那會出家。說真用功在五台山,或者哪個小廟裡邊,那是誦經呀打坐呀,說那會真的想成佛呀。說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怎樣怎樣,然後再就不往下說了。但是言外之意就是說,聽了一句說,那個時候是真的想成佛呀。那難不成現在就是不想成了嘛,不願意成了嘛,跟進不了了嘛。

所以這個不動心非常重要。特別是我們現在這個信息時代這麼雜亂,任何知見是異彩紛揚,很多時候這種轟炸過來的時候,你稍一不留神就上道了。特別是還有一點,因為我們是凡夫,他這個心念自己是掌控不住的。那麼有時候說你過去的這種願力,或這種相續的這個對於淨土的知見,相續的一直在還好。如果稍微過去動搖過或者有閃失,正好內因招外緣,來了一個所謂的善知識,同修給你讚歎一大番,不知道哪裡有一個好的善知識,哪裡有一個好的道場,哪裡有再修什麼非常獨特奇妙清苦引人入聖的法門,你就薅不住了就走了。走了以後過了一段時間,果不其然修的不錯了,那就徹底覺得原來都錯了。這就太多了這樣退的。為什麼?就是「至心」其中有一個狀態就是要堅固不動。那麼堅固不動以後,最後我們才能達到「至心「的一個狀態就是要長久。這個不動長久,那是非常難做到的。為什麼祖師們常在開示裡邊說,莫換題目,莫換題目。因為這個見異思遷,喜新厭舊,這是凡夫之人之常情。

所以再加上如果我們沒有在信願上把它牢牢的靠死,綁定的話,那很容易就在堅固和長久上面都撐不下來了嘛。可是問題是我們要真的從這些直心,真心,常迴向,堅固,長久這樣的一種全方位的護佑中,長養中,包圍中,才能把這個「至心」發揮出來。只有在這「至心」的情況下才能產生真實的信樂,「至心信樂」也就是願往生的心態。有了這樣的一種「至心信樂」的狀態,才能夠進一步的引發「欲生我國」。當然這裡講到的說「欲生我國」,也就是我們說的願力嘛。那麼說實在的這信和願,大家都聽的耳朵都生起繭了,但為什麼還是要講呢?就希望不要讓我們的耳朵生繭,耳朵生繭容易心裡也生繭。而是要讓我們的信願之心長期保持新鮮的,是說多了希望把你的耳朵給磨一下讓它更光亮,更靈動。所以說「欲生我國」這個願力它也是要長養的。

大家想是不是這樣。你看我們剛剛開始學佛,或者接觸淨土法門的時候,那都是一下子大開心解,覺得聽著好,想著去呀。非常的一見鐘情相見恨晚,善根顯發了。那麼這種願力的執持,一般你看,我們這種情況下等於說「欲生我國」,等於說要激情生,就是帶著一股這種激情。有時候修的怪的很,有些同修我也問過或者說討論過。他說他在願力的時候一定要把它調製在一種情緒裡邊,他才能念佛。那會兒在東林寺打佛七的時候,就碰到一個同修,他是深圳的一位男居士,後來我們一塊聊天。他說師父,他養成了這樣的一種習慣,就是要念佛的時候,就把信願心調出來有激情的念。他一定要先醞釀一會感情,醞釀這個感情一定要悲,一定要憤憤不平,這樣的話他才能夠念起來。而且久而久之,現在沒有那樣的感覺的話他就念不起來。所以這就是因為激情,始終是一種激情的這種激盪。

當然這也是一個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時間稍長一些。但是最好又要從這種激情的願,轉成篤定生,篤定的願。前幾日在福慧慈緣線下講《佛說無量壽經》的時候,就是講到希望我們聽《佛說無量壽經》以後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就是深化信願心。那麼深化到什麼信願呢?要無信之信不願而願。就是這種願篤定到什麼程度了,就是已經天生的,就跟我天生必須每天一到那點要吃飯,吃飽了去上廁所,渴了要喝水一樣。就是非常篤定成了一個鏈接了,把「欲生我國」要這樣的鑲嵌在我們的下意識的心理狀態中。

那麼這種「欲生我國」這裡為什麼說要勘驗呢?還有的時候我們又有一種狀態,舒服的時候去,對境練心的時候不行了。就是平常風平浪靜太平日子的時候,似乎這個信願還是可以的,自己作意一下,馬上就跟阿彌陀佛相應,念起來也相對的有一些輕安,法喜等等。好像就這麼一帆風順的就可以輕舟過萬重山一樣。可是這個水流它有時候是平湖,有時候是瀑布,就跟我們的境界一樣。那麼我們這個「欲生我國」也要把它調養,在舒服的時候你有「欲生我國」,在境界來的時候依然還要「欲生我國」。這才叫紮實的願力。你不能說境界來了或者生了不好的病,乃至說人生的境況突然間遭遇了大的波折,不如意的時候,所有的信願都拋之腦後。其實在這個時候的境界,哪怕想起來一念,都要比平時的力量大的多,積攢的功德要重要的多。

所以我們這個「欲生我國」從激情去,要篤定去,完了以後平時舒服了也要去,對境逆緣出來的時候還要去。徹底的承擔這種「欲生我國」。修得最後這種願力到了一個什麼程度呢?就是說雖然我未去,可是我已去了,就是我心繫淨土了。雖然我已去,暫時還未去。把已去未去就是一個去,徹底打通了,這個境界很奇妙。希望大家仔細的去作意吧。當然有時候有一些心理的歷程,它還真得你到了那兒,也就是說你的信願得好好的調製了,讓它信了再信願了再願,然後還得常念佛,可能會出來這種。常去積功累德,生出離心等等才會出來這種感覺。

下面就是「乃至十念」,這就是阿彌陀佛最根本的一個平等普度。你看這裡講到的念佛為信願的念佛,也就是說「十念」的這個理也是啟發信願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這種信願是到了一定的地步的時候,說那能不能往生,會不會生。突然佛給我們來一個「乃至十念」,那我們就覺得必然生,馬上就法喜充滿暢快淋漓。所以對於這個「十念」我們要了解,第一個就是說名號度人,因為只有名號這是當時法藏比丘發的這個超級願力,除了名號普度,其他的不能平等普度。

因為南無阿彌陀佛全都會念,誰都能想。你說如果說你要必須持戒圓滿了,那我們有時候盡量清淨就能夠做到,圓滿了未必能夠做到。那如果說持戒圓滿了才能往生,那麼有一些垢染厚重的眾生怎麼辦,往生不了就不平等了。如果說你非得要有大的禪定,什麼三昧現前,那昏沉散亂掉舉的眾生,就沒辦法往生了。你說六度萬行一定要修大佈施,要廣修供養等等,那沒錢的咋辦呀,就沒資格去極樂嗎?你說一定要通達三藏十二部,一切教典,深入大乘什麼,那沒文化的咋辦。

所以這裡第一個內涵就是我們要知道,他用佛的名號來設的一個平等普度,沒有門檻的法門。這一切持戒圓滿,禪定成就,廣修供養,會通三藏,全部由佛搞定,修圓滿,然後設在願力中跟我們對接,接到我們這個力所能及的範疇內來,就這麼來攝受的。所以說就用名號這就是一個方便,而且這個方便是方便極了的方便,甚至不稱為方便。不稱為方便的時候就等於說最為痛快直接,這反而跟禪宗是一樣的暗合道妙。

所以說「十念」,第一個我們名號平等。由於名號平等,才能具足說「十念」往生的可能性。當然我們對於說因為執持名號盡形壽,我們就不要說了。我們現在只從這個下下來列上上,就是說最低的水平說「乃至十念」上來講起。你想,「十念」的判別至少說第一個,「十念」「乃至十念」就包括了盡形壽執持。你每時每刻你都是我們的念,那麼你說「乃至十念」,就不斷的相續的念,十念又十念,一念又一念,一念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的一念,念念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的一念,所以是不違背的。有的同修們覺得說「乃至十念」,那就讓我們只念十聲嗎?他是這裡剛才講的,以最下來羅列最上的。那麼真正最殊勝的當然還是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到的執持名號。「淨念相繼」盡形壽。但是這個「乃至十念」它這也是確實不虛的。剛才講了我們就是也可以多的來講,以念念攝十念。

但是還有一種十念法,這是具體操作的,我們一直,像我本人也可能大家有法緣,一直在結的都知道,一直也在弘揚這個十念法。因為現代眾生太心躁了太可憐了,那麼時間沒有福報不夠,那麼用這個每日十念,早晚十念,還是可以往生的。就是先三稱佛號,然後念一個讚歎阿彌陀佛身金色的偈子,連續念十口氣,一進一出為一口氣,一口氣能念幾聲算幾聲,一口氣為一念。念夠十口氣就為十念。那麼這樣的話,每日早晚十念法,這就可以往生。

當時一個大德叫慈雲懺主的老和尚設的十念法門。就是為了在朝裡邊,每天上朝的這些百官們太忙了,國務纏身的,所以才給說十念法就可以保證往生。那麼這也是種「十念」。再一個祖師們好多時候判十念,判到臨終的「十念」。我們想想哪有那麼好的事呀。那叫臨終的十念,乃至臨終的一念其實就屬於盡形壽十念。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想,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到的說,有這個造了惡的人,臨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給他開示。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突然對這個淨土法門阿彌陀佛產生了信心了,這樣的時候,就等於說心開了嘛,心開了的時候,他一聽以後就旁若無人就伴命的去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足十念,念足十聲,剛好斷氣了。大家要知道其實這也叫盡形壽念佛呀。我們盡形壽從哪開始起的呢?不是就信佛的那一剎那。他是那會信了佛了。那麼盡形壽到哪終的呀,臨終的那一念嘛。所以臨終十念跟盡形壽十念,是一樣的道理。

但凡就是要念「乃至十念」,唯有不念,那就沒辦法了。不念,這個十念之門。有的人也比較搗蛋吧,試著就念十念,就這麼念十聲你能夠保證我往生嗎?或者說為了說哪有這麼好的事,等等這些,就來這麼一個試驗,這就不在「十念」所攝之內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用嘗試,僥倖的心理去念佛的時候,不是念佛之念了,是試佛之念了,討論佛之念了,論證佛之念了,那你能念得好嗎?這個時候我們說一千道一萬,都不是佛念,那麼你連佛念你連一念都沒有,何來的十念呢?所以我們還是要隨順著佛說而念。這就是淨土為什麼注重實踐而不討論那麼多的教理,那麼多的研究,越研究越不信。我們要全身心的靠倒在阿彌陀佛的第十八核心眼目願力上來。

你看那個張善和,那不是有名殺牛的,地獄相要現的時候牛來索命,在這樣的情況下奮起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馬上就轉境界,就念的佛來了,就往生了。這是佛教史上多麼有名的張善和嘛。還有那個打鐵匠,釘釘鐺鐺我往西方,你說他什麼也沒耽誤,又打鐵又賺錢,過日子什麼也沒耽誤,就是不廢世間法成就佛法,念念念阿彌陀佛。

甚至佛門裡邊有好多吃肉喝酒的,這個不如法僧。像有一個叫雪什麼來著,阿彌陀佛有點記不起來了。就是一開始特別不如法嘛,後來一旦轉變過來以後,徹底換了個人,最後自知時至成功往生了。這種利益太多了,大家去看看《淨土聖賢錄》就知道。所以說「十念必生願」利益是非常巨大的。

當然不在十念所攝者也是麻煩,比如說這裡講到後面兩句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大家都要知道,五逆重罪就是太可怕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樣壞事做絕了。那麼大家想想,前兩個他是有違人倫的。如果你的行為不在人倫了你都不入天倫了,那你能入佛倫嗎?所以是不可以的。後三個是壞眾生的福田。大家想沒有羅漢,佛,沒有和合僧團,那麼就等於世間人沒有修善業種福田的機會了,那就全成就惡業去。所以這才講到「唯除五逆」,還有一個叫「誹謗正法」。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後面也講到了,連「唯除五逆」都給開緣了。說做了五逆重罪的人臨終懺悔了還能往生,唯有「誹謗正法」那沒有辦法了。你想如來一代的教法,你只要不信佛說,那你就誹謗五乘教法那就沒門。極樂世界你肯定信不起來,你也願不了,那怎麼往生呢?那必然要唯除。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說廣義上來講誹謗佛的五乘教法,三乘教法,特別可怕的是誹謗淨土橫超教法,這是最大的麻煩了。有的時候這是精神的麻痹呀,什麼謊言,要結點緣呀。歷史上在淨土法門的教理上有爭議的時候,就說淨土是根本沒有往生這麼回事的,就是因為有根器太不行了,就佛哄著他讓他念念佛,積攢根器,來生在好更好一點的狀況下來學佛修行。甚至我還聽過這樣的話,說怎麼可能往生呢?那你念佛往生了你現在念佛你信淨土,那你前輩子沒信嗎?那你怎麼沒有往呢?他這麼說。

所以這個「誹謗正法」很可怕。蓮池大師講過,這在大安法師講的《四十八願》裡也用過。如果有的人每天出萬言,就是說一萬句話,誹謗萬佛,這樣積攢了一千歲都上了一千年,就這麼誹謗,那麼這個人他所做的罪業是無量無邊的,夠大了。但是如果有人出一惡言,出一個惡言否認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說阻撓他人念佛,那麼這個人所犯的罪業,要超過前一個人所造的百千萬倍。你看嚴重度有多少呀,為什麼這麼說呢?說他造的惡業乃至無可計算,因為十方微塵數諸佛都出廣長舌相來讚歎淨土法門,十方微塵數諸佛都來讚,你來一個謗,那麼直接的合算下來,就是等於說你在誹謗十方微塵數諸佛呀。

陷害眾生永遠沉淪在生死苦海,不得成佛。那你說你這個罪業重不重呢?所以這裡講到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請大家在這上面要揀擇一下。那麼總而言之,這就是第十八「十念必生願」非常的殊勝,這一願力就等於說確實把彌陀的願力的大慈大悲,大智,大不可思議,可以說是全盤托出,徹底圓彰給表達出來了。我們要知道,彌陀的願力這種加被是不可思議的,既然我們臨終的時候具足了信願,乃至下至「十念」都能往生,那麼大家想想普天之下那我們現在已經信了,願了,念佛了,那都等於說往生可必。只要我們一直走不退就行,就再品位一直在增高,就通向極樂世界。所以大家想想,這是多麼殊勝的法門,多麼不可思議的願力,可是它就是事實。請大家相信,不是相信我,相信釋迦牟尼佛,相信阿彌陀佛,相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好,我們再往下看。因為十八願我講的比較長了,自己我也比較受用。我們來看第十九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前面的大部分內容這一願還是跟前面的願後面的願,就是比較吻同的。這一願的主要特色是什麼呢?「勤修我皆接引願」。就是只要你勤修,那麼你的誠意生出來了,我的誠意也在,「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十方國土中為什麼我們說一定要專修淨土,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得見阿彌陀佛。就是因為他方國土的佛也有願,也有淨土,可是就這一條願,其他的佛絕無僅有「臨終接引」。你想這個接引方便他的殊勝在哪裡?第一個,接引的時候就是生死之際,我們是最難透過的呀。在命終的這個難受之際,四大分離那是什麼境界呀。可是就因為我們搞不定這個境界,在這個境界中絕對會昏死過去。所以佛在「臨壽終時」,大家要記住這句話,不是死了以後。「臨壽終時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

你想我們現在其他的不要說了。我常說,我們去哪個地方旅行,現在不都是到處玩嘛。那你要是一切機票訂好,接的車說好,在哪裡住旅館,都給你定好了,就等著你去了上車入住。跟你一個人都不知道你到哪裡下了,你語言也不通,不知道在哪兒,還要找住的地方,你說能一樣嗎?很清楚的目前現實都是如此,何況生死之際呢?

所以第一個接引方便,就是生死之際難以透過的時候「大眾圍繞」。就這一點,我們也要說一下關於「自知時至」的這個問題。「自知時至」有時候是念的功夫好了,就是提前佛就給我們說好多大德,大成就者,不都是這樣嘛。佛就給他說,你多少日多少日多長時間後將會往生。另外一個,一般的凡夫,沒有這種功夫的,「自知時至」在哪裡體現呢?就是在臨壽終時,大眾圍繞現前的時候,他的心安了。徹底沒有生死恐怖了,徹底說,覺得原來死亡是生命的輝煌起點了。這不是靠我們,是靠我們阿彌陀佛的願力,他一定要這樣。他知道你那會兒薅不住了,這也是一種「自知時至」。好。所以說第一個就是說生死之際,助我們能夠一臂之力,接引。

第二個,就是他力的接引,他力法門的因緣。到此時就是假令與大眾圍繞現前的時候,才從事相上顯現了。我們常說他力他力,最主要的他力體現在什麼時候,就是在接引的時候。我們說的大範圍的他力,就是相信阿彌陀佛本願,相信我能往生,相信法藏比丘為我們建立的淨土,相信《四十八願》是為我而發的。那麼所有的他力,體現在具體說,你得拿點好處出來讓我現前感受到的時候,就是以「大眾圍繞現其人前」接引。

再一個我們讀經的時候都在裡面看到說,每天每念每時每刻每一念,都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往極樂世界往生。那麼你說阿彌陀佛西方三聖這樣的去接引奔波,那累成什麼樣了。這就要從「大眾圍繞」,再說一個什麼呢?就是佛的不思議,大乘廣智不思議智的這個神通妙用,事事無礙。所以既然佛有這樣的無邊的神通妙用智慧,那我們還怕什麼呢。「大眾圍繞」就以這樣簡單的事相,最直接的安心方法,體現佛的事事無礙的佛國境界,佛的圓滿果德境界。

再一個大家從理上要會一下。你想假如果我們真的有一天,「臨壽終時,大眾圍繞現其人前」,我們一下子心生安樂,確實自己將要前往極樂國土蓮花化生的時候,你想這個時候,那真的是我們走他來接嗎?這個時候再說一句「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才真正算是拍著胸脯子有擔當了。這個時候就是自他不二,感應道交的時候到了呀。這也叫「自知時至」他來接引。

所以我們有時候這些事相上理上,希望大家能夠會通。總而言之臨終接引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呢?這條願力,第十九願直接趕緊緊緊的貼在第十八願上的。因為以前我們也跟大家說過,這個人的念呀,就是說你的功夫,你自己是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好,還是多壞的。像我們在平時修行,祖師們講到,你在靜中你練的好像有十分的功夫了,到動中的時候你就只剩下一分了。在動的時候練的十分的功夫,在病的時候只剩下一分了。在病中練的十分的功夫,在命終的時候,就只剩下一分了。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再怎麼想再怎麼演習,還是不能身臨其境,死亡時候的恐怖和這種不安,唯有仰靠說「大眾圍繞」這個安心方法。這是最為實際最為人道主義,也是最有實踐意義的。所以大家在這個願文上要如是去學習,如是去信受,這是第十九願。

那麼我們再看第二十願,叫做「繫念必得往生願」。這一願就是比較簡單了。但是這一願其實是聯繫到我們剛才講到的,「至心信樂」裡邊的一個迴向心了。你看。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這就是等於說,對於十方眾生,只要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然後一心「繫念我國」,大家要感覺到「繫念」這種用詞的精準。大家想一下什麼叫「繫念」?就等於說你有一頭緊緊的拴在那不動,你在這邊你就隨便你怎麼轉怎麼繞,總歸你是緊緊的圍繞那個。就像我們喜歡一樣東西,追求一個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好像你全身心的世界所有的天地日月,你的生產作業等等,一切的意義,其實正在進行的時候,好像你不在他身邊或者也不在這個事情之中,這個事件還沒成功,但是你所有的意義,都是趣向於那兒,來進行表達體現的。這就叫「繫念」。

就繫念極樂世界,繫念阿彌陀佛。在「繫念」的同時,我們這裡還講到「植眾德本」。就是說培植長養了很多的善根,福德,但是所有的進行時中,我們都把心,視野投向在往生上了。就是一切生活的價值,一切的善法功德,都是為了往生的。所以你看從始至終,這三條願「至心迴向,欲生我國」,就是欲往生極樂世界。這三條願,都是說要對阿彌陀佛生起的信心,對去極樂世界生起了決定的想法,然後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當然在此之中你還有後半輩子的生活,那就盡力做好事,修功德。就這麼個生活狀態。

一旦具足了這樣種種的這些,從始至終我們講的這些法的話,那麼最後一句叫「不果遂者,不取正覺」,就是不達目標不讓你稱心如意者,那我就不成佛。不成佛,可是阿彌陀佛於今十劫,所以今晚我們所言也必然是真實不虛,能夠往生,就憑彌陀願力。我們現在所缺的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執持名號」。這個我們就盡最大張力的把它做好,把它鞏固。這就是我們往生的消息。往生沒有消息,所有的消息就是這個消息。這個消息等你出現,明白了的時候往生的消息已經就出現了。

好,阿彌陀佛。今天晚上我們講的第十八,十九,二十願。特別是第十八願,可以說是《四十八願》裡面的命根子,也是往生人的命根子。那麼大家在這條願力上一定要有這個原則就是既不多也不少。不能在上面有一點點,如果我們一多了就給淨土法門設門檻了。如果我們一少了,就讓淨土走形了,就成了極端了。所以,希望今晚我們主要以第十八願為核心的學習,希望大家在學習上還是要依照這個直心,真心,和願力,來莊嚴我們的這句名號。好,南無阿彌陀佛!今天我們的講法時間正好,下面請大家一起來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隨喜大家的聞法功德,願以此功德同生極樂國。好,下週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