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

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了以後,心從妄想躁動到平靜以後,可能不由地一聲感嘆:哦,原來是這樣!

所以在宋朝的時候,蘇軾大學士作過一首詩:「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第一句和第四句是一模一樣的。他就是形容當沒有去看過廬山美麗的神秘的煙雨,雲霧繚繞的,沒有到過浙江的錢塘江看過潮起潮落,就有一種衝動:我一定得去看看!所以,沒有去的時候,就是有種種的千般的遺憾:我怎麼能不去那裡看一看呢?但真正地到了那裡,發現這也沒什麼,一切歸於平靜,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就是浙江潮。

實際我們修行,也是一種從躁動歸回於平靜。為什麼會躁動呢?因為作為凡夫,妄想紛飛。我們的思想,也就是第六意識的心,如果不加以修行訓練,它就會隨意地馳騁,想東想西,想南想北。因為思想的躁動,要讓它平靜,需要有幫助它平靜的方法。讓思想一下子去平靜不容易,佛是大智慧人,制於戒定慧,讓我們以清淨的戒進入清淨的定慧。

這是說什麼呢?這是告訴大家,持戒有持戒的利益,持戒有持戒的作用的。思想的衝動難以一下平靜,但我們從語言行為方面,一定要告誡自己,那個地方不能去,或者那件事情不能做。就是憑著一種信心,對佛法的信心,相信佛告訴我們的是正確的。所以要長養不貪、不嗔、不愚癡,就是要從持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