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前要注意的三個先決條件

參禪要有絕對、不動搖的信心,這對我們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當然,決定的信心不是憑空產生的,也要有因緣。要具足這樣絕對的信心,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

人們常說,學禪是上根利器人的事情。那麼,什麼是上根利器的人呢?上根利器的人並不是那些聰明、伶俐、乖巧的人,而恰恰是有決定信心的人。

有信心、信得及的人就是上根利器。那種朝三暮四、見異思遷、進兩步退三步、猶猶豫豫的人,不太適合學禪,因為他缺乏信心。

不過根性上利和鈍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這個決定的信心是可以培養的。下面我從擁有決定的信心這個角度來談一談參禪要注意的幾個先決條件。

第一點,持戒清淨。在家居士有在家居士的戒,要守好五戒,修好十善;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沙彌、比丘要持好自己所受的戒體。

戒行清淨使我們得到的首要功德就是,內心充滿信心。戒行不清淨、犯戒的人,不需要別人講,本能地就覺得心裡不踏實。這是信心受到了傷害。這也是修行的人應該反省的。

每天晚上,我們要好好想想,我現在修行對三寶的信心還很足嗎?有時候你犯了錯誤,潛移默化地會使自己的信心受到影響,日久天長,就會從信到不信。

佛教心理學裡的不信和疑,是兩個概念。疑是一種主動的對佛法存有疑惑,能促使人進一步地追溯答案,而不信則是消極的,沒有信心,換句話說,就是信心的疲憊、疲軟、不振。

打個比方,有人告訴你,往這塊地下挖一尺就會挖到黃金。如果你信得及,馬上就會動手去挖;如果你不信,一會兒找找工具,一會兒這裡挖挖、那裡挖挖,永遠也挖不到黃金。我們說我們信佛、信法、信僧、信這個法門,但反照一下,我們真信嗎?

如果真信,就會精進、不懈怠地努力。為什麼不能做到呢?說明心裡有不信。要保持我們的信心清淨,堅定有力,需要持戒清淨。戒行不清淨的人,信心就會受到影響,而且障礙會多。

第二點,要有健康的人格。這點與前面一點有關聯。我們今生今世有健全的人格,是源於我們過去世戒行清淨。如果我們過去一直以來止惡行善、戒行清淨,那麼我們今生今世就會有比較健全的人格、身心。

有健全的人格、身心,是我們修禪、坐禪的重要前提。我們不要指望通過坐禪,把心理上的某種疾病、精神上的某種扭曲治好,相反,比較健全的身心才是我們參禪的先決條件。

當然,完全健全的人只有佛菩薩,這裡所說的「健全」,是從我們作為人道眾生,在身體上,特別是在心理上相對健康來說的。如果我們內心壓抑、嚴重扭曲,我個人覺得,參禪不太合適。因為參禪這個修行法門,是一種非常猛烈的修行法門。

剛開始下手,也許不覺得怎樣,很溫和,但到關鍵、全力以赴、需要把自己整個身心交出去的時候,健全的身心就很重要了。若身心不健全,在修行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障礙、出現偏差。

現代社會有心理問題的人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越來越多。以禪的智慧自我觀照、自我疏導來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水準,毫無疑問是有效的,但真正在禪堂裡短兵相見,動真格的,晝夜不停地用功、參禪,要明心見性,這種狀態,有心理疾患的人不適合,內心有嚴重鬱結的人,也不適應。

因為參禪最後帶給我們的是整個身體裡的革命,從根本上調整我們心和境的關係,以及對整個世界的認識方式。這個時候既需要有比較好的老師,同時也需要自己有比較好的素質。這裡大家再一次看到持戒有多重要。

第三點,要明理路。要參禪,首先要清楚修禪的理路。本來禪宗的風格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向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的地方進前一步,沒有什麼理路不理路的。

但我們現代人沒有那種根器,對這個法門還沒有生起堅定的信心,還有疑惑,若能把這些疑惑在理路上弄清楚了,信心自然就堅固了。

禪宗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裡本來就不以理論的論證為特長,而是以直指心性、直接從這裡下手體證為特長。以教理基礎為指導,逐漸地實踐,這是漸悟,教的方法。禪宗被稱為宗,是主張頓悟的,但宗和教也不可分。有一些簡單的、大致的理路,事先需要弄清楚。

比如,我前幾天講到,在禪堂裡一坐,我感到很舒服,可以一直坐下去,感覺入定了,開靜的時候,還坐在那裡不下來,可以嗎?按禪堂裡的規矩,不可以。禪堂用功,嚴格說來,不是要我們修四禪八定,而是修禪。禪是什麼?禪是心靈的智慧。這個東西是活的。

但是,要開發心地的智慧,沒有定可不可以呢?不可以。因為如果我們的心很粗、很浮躁、很散亂,要認識自心的智慧是不可能的。

這裡有個問題:我們要認識內心本具的智慧,這個最初水準、最起碼的禪定,是哪一個層次的禪定呢?依佛教的教理來說,見到無漏慧最起碼的禪定,是未到地定。

未到地定是從欲界到色界的過渡——欲界是沒有禪定可言的,色界有四禪。四禪的第一禪是初禪,四禪的每一個禪定之前有一個過渡,叫近分定。初禪的過渡定還在欲界的狀態,所以稱之為「未到地定」,正要到那邊但還沒有到,這個是見到無漏智慧最起碼的禪定指標。

這裡所說的「最起碼」,意思是說:你有高於未到地定的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當然更好;你可以沒有色界四禪,但你起碼要有未到地定,這樣你才有可能開發無漏智慧,明心見性——開悟。這樣,我們就知道了,你的心完全在散亂的境界裡是不可能見到自性光明的。

以參禪的方法來說,你不必專修禪定,只要一心一意地參一個話頭、起一個疑情,得不得定甚至都不要管,自然就會把我們帶向那種境界。你的功夫得力,力量積累夠了,自然就會進入相應的禪定境界。

當然,最重要的是覺照、觀察,觀察的力量會將我們向前推動一直到見性。這是依佛教的教理對參禪所做的一種分析。這種分析是多餘的,內行人看了會笑話的,因為哪有這麼多的囉嗦!單刀直入!

說這些已經是落二落三了,但對我們還沒有入門的人來說,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也有一定的必要。你心里弄明白了,疑惑沒有了,信心就增強了。所以希望大家在禪堂裡用功,要繼續堅定信心,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