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佛經》第八觀:像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①,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②,八十隨形好③。是心作佛,是心是佛④。諸佛正遍知海⑤,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⑥,阿羅訶⑦,三藐三佛陀⑧。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

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瞭,如觀掌中。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

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恆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⑨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為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註釋】

①法界身:法界是所化之境,即含攝情與無情之眾生界;身是能化之身,即諸佛身。正由心到故,身亦隨到。身隨於心故,故言法界身。

②三十二相:佛的三十二種莊嚴殊勝之相,表法身眾德圓極。

③八十隨形好:八十種隨三十二形相之好。

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指行人用心觀想佛像如作;是心是佛,意為心能想佛,依想佛身而現,此即是心佛,離此心外,更無異佛。此二句指示心佛不二之義,為全經之總匯,修行之原理,成佛之要道。

⑤正遍知海:正遍知,正確普遍地知一切法,佛的十種尊號之一。佛之正遍知,深廣而不可測量,故喻之如海。

⑥多陀阿伽度:譯為如來。

⑦阿羅訶:譯為應供,應受人天供養,佛的十種尊號之一。

⑧三藐三佛陀:譯為正遍知。

⑨修多羅:佛經。

【譯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觀見蓮華座已,接下來應當觀想阿彌陀佛。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是法界身,無所不遍,能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所以你們用心觀想佛時,此心即具有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要知道,阿彌陀佛正遍知法界事理因果的如海一般深廣的智慧,都是從憶佛想佛時生起來。所以你們應當一心繫念,仔細觀想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觀想阿彌陀佛的行人,應當先觀想阿彌陀佛像。不論閉目開目,恆見一尊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在蓮華座上。

觀見佛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能見極樂世界七寶合成的種種莊嚴景物: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多自然顯現的寶幔,瀰漫覆蓋在寶樹上,眾多珍寶綴成的羅網,遍滿在虛空中。目見如此殊勝事境,要令其極為明瞭,猶如觀見手掌中的物品一樣清晰。觀見這些後,又應當觀想一朵大蓮華,在阿彌陀佛的左邊,如前面的蓮華,相等無有差異。再觀想一朵大蓮華,在阿彌陀佛的右邊。觀想一尊觀世音菩薩像,坐左邊的蓮華座,也是真金色,如佛無異。想一尊大勢至菩薩像,坐右邊的蓮華座。此觀想成功時,一佛二菩薩像皆放光明。

其光金色,遍照諸多的寶樹。一一寶樹下,也有三蓮華。這些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極樂國土。此觀想成就時,觀想者便會聞到水流光明,及眾多寶樹,鳧雁鴛鴦,皆在演說妙法。無論出定入定,都恆常聽聞到妙法。行者所聞之法,出定之時,憶持不舍,義理令與佛經相符合。若不相符合,名為妄想;若相符合,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這是像想,名第八觀。作此阿彌陀佛像想者,能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能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按語】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不唯是《觀經》一經的綱宗法要,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大法綱宗。不唯釋迦一佛法藏綱宗,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藏綱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謂學雖不多,可齊上賢也。(徹悟大師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