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所修念佛三昧之內涵

我們看壬七,勢至觀根大。這個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一樣。前面的根大是各別的觀六根,這個地方是攏總地觀六根,等於是都攝六根。這是一個總相的觀法,看經文就容易清楚。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這個法門的當機眾是大勢至法王子。大勢至的意思就是,這位菩薩有廣大的威德力,他一舉手一投足就能夠震動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於一切的魔王宮殿,所以叫大勢至。

大勢至法王子這個時候「與其同倫」,同倫就是同類,他們在因地都是共同依止念佛法門而成就無生法忍。這當中有五十二個階位的菩薩。這五十二不是數目,是階位,是包括了幹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跟等覺。

那麼這麼多位的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們回憶在往昔恆河沙劫的時間當中,有一尊佛出世,叫無量光佛,這當中從無量光佛乃至於超日月光佛,在這一劫當中總共有十二位的如來相繼地出世。這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最後一尊,就是超日月光如來,因為這一尊佛告訴我一個非常重要的修學法門,教我修學念佛三昧。

這念佛三昧我們先搞清楚了,後面就知道它的內涵。這念佛三昧的內涵我們解釋一下。這當中有兩層意思:

約著所觀境來說,它的所觀境有四種:就是觀想、觀像、持名跟實相。觀想就靠第六意識的想像,想像佛菩薩的依正莊嚴。

觀像是你必須有一個像,放在眼前來觀察的。

持名是以名號為所緣境。

實相念佛,這個實相念佛的所觀境是真如實相。在本經當中,所謂的念佛三昧是偏重於前面三個,就是觀想、觀像還有持名。觀想、觀像本經叫作憶佛,憶念佛的依正的功德,持名本經裡面叫念佛,憶佛念佛。這個地方是約著它的所觀境來作區分。

約著能觀的智慧,蕅益大師把念佛三昧區分成三種:

第一個是唯念自佛。就是說,你在念佛時候,不管憶佛念佛,你的內心當中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你看有些人,他念佛的時候,他念一句佛號,他重點不是那個佛號,他重點是在觀察念佛是誰。說我為什麼能夠念佛呢?那個能念的心在哪裡?它從什麼地方而來?所以這個地方,如果是唯念自佛的話,是通於整個其他的二十四個圓通,完全相同。

第二個,唯念他佛。唯念他佛就是說,你在憶佛念佛的時候,你是完全只憶念十萬億佛土外的阿彌陀佛的依正功德。這個我們講就是有點心外求法,偏重事修,唯念他佛。

第三個是自他俱念。就是有理有事,了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從自他不二當中來念佛,我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體性是無差別的。阿彌陀佛是存在我的心中,我也存在阿彌陀佛的心中,從自他不二當中來帶動這個佛號。

我們常說,「托彼名號,顯我自性」,十萬億佛土其實不離開我一念心性。既然不離開我一念心性,為什麼要念佛呢?我要假借佛號把它帶出來,假借佛號把它顯現出來。這叫自他俱念。

這叫「彼佛教我念佛三昧」,這個地方就是有這麼多的差別,有的約著所觀境,有的約著能觀的智,作一個區分。你這兩段大概清楚了,後面我們講到正文的時候就容易清楚。

當然,〈念佛圓通章〉跟其他二十四個圓通是不太一樣,它是一種他力法門。其他的二十四圓通偏重在自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