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中國的中晚唐時期,活了一百二十歲。由於趙州和尚年齡大,在禪學方面造詣很深,並且樹立了獨特的禪風,所以人們尊稱他為「趙州和尚」。在中國佛教史上,人們習慣於用所住地點的「地名」來稱呼那些有道高僧。

趙州和尚原籍山東,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出家了。他的剃度師是他家鄉的一位師父。他的得法師是南泉普願。南泉普願是百丈禪師的弟子,百丈禪師是馬祖道一的弟子,馬祖道一是南嶽懷讓的弟子,南嶽懷讓就是六祖慧能的大弟子。趙州和尚是六祖法脈的第五代。

趙州禪師或者趙州禪的特色有兩點:第一,他從南泉普願禪師那兒繼承了「平常心是道」的觀點;第二,「本分事接人」。平常心是道和本分事接人,應該說是趙州禪最具普遍意義的兩大特色。南泉普願禪師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禪師,俗姓王,在禪宗史上,很多地方稱他為「王老師」。南泉也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在安徽池陽,也就是現在的池州市,在九華山附近。南泉禪師所繼承的禪風就是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讀過馬祖語錄的人都知道,馬祖道一倡導的禪風以「平常心」為特色。

趙州禪師在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所在地)駐錫傳法。當時沒有柏林禪寺這個說法,所以在禪宗的燈錄上,「柏林禪寺」這個名字是找不到的,只提到趙州和尚住在趙州城東的觀音院或者趙州東院。

趙州和尚在觀音院駐錫時,已經八十歲。他在那兒傳播佛法的時間長達四十年,影響很大。但是,此前他參學的時間更長,至少有六十五年。趙州和尚經過六十五年的苦修參訪,到了八十歲才開始出來傳法。從這樣一個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修行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他老人家對求法這件事情是多麼的慎重!

有一首詩說:

趙州八十猶行腳

只為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

始知空費草鞋錢

草鞋錢是什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交學費」。在還沒有歸來的時候,這個草鞋錢、這個學費一定要交,只有把這個學費交了,你才會真正地有所收穫、真正地可以回家了。

這個時候你才可以說:啊呀!我的學費都白交了!當你說學費白交了的時候,你已經是有所成就了。趙州和尚知道「空費草鞋錢」是在什麼時候呢?在他八十歲的時候。可見修行悟道這件事情是多麼的艱苦,需要一個漫長時間的磨煉,才能夠達到目標。達到目標以後怎麼辦呢?還要繼續修。知道草鞋錢白費了,並不等於說從此以後就可以一勞永逸地休息了。

由於趙州和尚住持觀音院,所以在唐、宋時期,趙州觀音院可以說盛極一時,宗風大振。到了遼金時期,柏林禪寺一度成了律宗的道場。元朝的時候有位臨濟宗的禪師又把這個地方恢復成為禪宗的道場,叫做「革律為禪」。此後,一直到明清,這個地方仍然是禪宗的道場。

清朝雍正皇帝對趙州和尚的禪風、語錄曾經讚賞有加。在《御選語錄》裡,雍正皇帝專門為趙州和尚的語錄寫了一篇序文,認為趙州和尚是達摩以來、六祖以下一位非常有特色的、見地非常透徹的大禪師。雖然我們不以雍正皇帝的「金口玉言」作為判斷標準,但是,雍正皇帝在禪宗方面曾經用過功夫,並被當時及後來的一些大禪師所印可,這一點在教界和學界都是公認的。因此,雍正皇帝的話應該說是有其根據的。

現在日本禪學界,研究中國禪宗最有名的學者是阿部正雄。在他寫的一本書中提到,六祖以後最有代表性的禪師有兩位:一位是臨濟祖師,另一位就是趙州和尚。他說,這兩個人,一個代表了智慧,一個代表了慈悲。臨濟禪師代表了智慧,趙州和尚代表了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