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一個內心邪見的暴惡眾生,心隨境轉,內心隨著虛妄的情緒,身口意隨之活動,就很容易傷害賢者。佛法中的賢者是指資糧位與加行位的菩薩,他心中能如理的修行戒定慧,但還沒有斷除煩惱。

一個修習戒、定、慧的修行人,比較會認命吃虧,暴惡眾生容易佔賢者的便宜,但結果惡人其實並沒有佔到便宜。

佛陀譬喻說,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已墮;惡人見到修行人能調伏自己,犧牲奉獻,就想佔些便宜而傷害賢人,結果他所釋放出的惡劣行為,猶如仰天吐口水,口水會往下墮落,不可能污染天空,最後這口水反而污染了惡人自己。

佛又譬喻說,惡人散發灰塵,想要傷害處在上風的眾生,因為是逆風,結果灰塵傷害不到上風的眾生,反而是污染到自己。賢不可毀,禍必滅己。所以,內心修習戒定慧的人,我們不應該譭謗傷害他,因為自己所釋放出來的惡因緣,總有一天會傷害到自己。

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上遇到很多所緣境,假如自己釋放出惡業,無論是身體或是言語的惡業,本來釋放惡業是要傷害對方,讓對方痛苦。佛法的觀念中,罪業是有反彈的力量,結果這罪業反彈傷害到的卻是自己,所謂的自作自受。

唯識學講到一個觀念: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造業是從心發動,自己先起一個貪、瞋、嫉妒的噁心,要成就業力也一定要有所緣境,面對所緣境而成就業力;這所緣境不是心外的所緣境,而是心內的所緣境。假如是造善業,是心作佛,內心依止善良心來憶佛念佛,這業力還是在自己的心中造作。造作業力後,這業力也是保存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總有一天這善業表現出來,是心是佛,仍是自己受用這果報。

反過來說,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內心生起噁心,面對所緣境造業,結果這業力也是在自心的所緣境中造作,你並沒有傷害到心外的眾生。造作後,這罪業不是跑到別人身上,仍是保存在自己內心深處,總有一天這罪業表現出來,還是自己在受用這果報。

所以,自己造作的業,別人無法受用,業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最後由你的心表現出業力,讓你去受用,佛法的因果是自作自受,所以這地方講塵唾自污。這段經文勸勉我們不要傷害他人,因為傷害別人的勢力,最後也會傷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