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如理作意,煩惱就能不動

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維摩居士這個房子、他的這個家,你若入進來的話,就能夠得到一種好處,什麼呢?「不為諸垢之所惱也」,就不會再為這些污染(很多的污染的垢)所惱亂,就是不會受到污染,你就清淨了,有這種事情。當然「垢」最重要的就是貪瞋癡這三種垢,不會被這麼多的煩惱所惱亂。

這句話我們淺白一點解釋,可以這樣說:就是你到了維摩居士這個房子裡邊,由維摩居士的大智慧、大慈悲的加持,加上你對維摩居士的恭敬,你的貪瞋癡就沒有因緣能生起、能活動,所以所有的垢都不生起了,也就沒有這種污染,也就沒有這個擾亂的事情。所以我們雖然是個凡夫,雖然是有煩惱污染的,但是到了維摩居士那裡就清淨了、就不污染了,所以「不為諸垢之所惱也」,也是可以這樣解釋。

譬如說,我那一天好像也說過,我們到了阿彌陀佛國去,我們現在念佛還沒有斷煩惱,但是到了阿彌陀佛國蓮華化生以後,是「不為諸垢之所惱也」。就是雖然內心裡面還有煩惱,但是煩惱好像沒有似的,就是清淨了。也是可以說「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到了阿彌陀佛國這些污染的人就清淨了,也是這樣子,可以這樣解釋。

另一方面,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我們這個煩惱的活動:我有煩惱,我是個凡夫,我隨時會動煩惱的,但是若學習了佛法的時候,佛教釋迦牟尼佛的大智慧開示我們,煩惱的活動要有一個條件,這煩惱才能活動,不然它還不能活動。什麼條件呢?不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能引煩惱出來活動。就是不合理的思惟,我們可以這樣說,不合道理的思惟,煩惱就隨著出來了,這貪心也出來了、或者瞋心就出來了。

若是如理作意、合理的作意,煩惱就不能動。說:「是,我是凡夫,我內心裡面有很多的煩惱」,但是你能如理作意,煩惱就不動。所以我們凡夫可以修行。若是自己感覺到「我不能出家,因為我的煩惱很重,我的貪心很大、我的脾氣很大,我出家就不能修行,所以不不,我還是做在家居士吧!」這句話說得不對,因為你不知道,你來到佛法以後,你雖然有煩惱,佛法有大智慧能改造你的!告訴你:你如理作意,煩惱就不動,雖然有煩惱,煩惱能不動,這個事情就在這裡。

我們舉一個例子,我等於是講個故事,我不知道那一天講過這個故事沒有,不要緊,重複了也不要緊。優波鞠多尊者,有一個跟他學禪的弟子,他教他修不淨觀。當然就是因為欲心重,就用不淨觀來對治這個欲,對治這個貪慾心。其實這就是:你若有不淨的這種觀想的話,欲就不動;這就是如理作意,煩惱就不動,也是這樣意思。但是我的意思還不在這裡。

那麼他就修不淨觀,今天也修、明天也修,修得很好,後來成功了,結果這個欲就不動了。欲若不動的時候,和有欲心的感覺不一樣,感覺完全不同。譬如說,我們有欲心的人,我們行住坐臥感覺這身體是這樣子,你若不淨觀修成了,欲心不動了,身體不是這樣子,感覺上不是這樣子的,是有不同的感覺。

我在這裡再說一個事,說我們供千僧齋。在供齋之前當然預備一些座位,在座位上撒上花(當然是這些鮮花,真花,不是假花,撒上去),請很多的出家人來供養。當然預先就有人告訴你,如果是凡夫僧來應供,你看那個花就是坐扁了,把那個花壓扁了;如果是聖人來應供,他走了以後那花還是原來樣,還是原來的樣子,就好像沒有人在那兒坐過似的。你看這是什麼意思?聖人和凡夫不一樣!當然聖人如果他不要你知道,他也可以把它弄扁了也是可以;如果他告訴你,那就是他可以保持不碰,還是原來樣。那麼這就是有無漏的聖道的人、和沒有聖道的人,這個身體就不同。有欲的人和沒有欲的人也是不同,也是不一樣的(沒有欲不一定是聖人,這個事情還應該這樣子的)。

這個修不淨的這個人,他修不淨觀修成功了的時候,他感覺身體不一樣,完全不一樣。因為他沒有廣學佛法,他就認為「我得阿羅漢果了!」這就是所謂「增上慢」就是這個意思。他就不用功修行了。如果你是我的徒弟,我也不知道這個事情。優波鞠多可不同,他就知道你現在已經有錯誤了。所以他就對他說:「你不可以懈怠,你要繼續用功修行。」

那麼他說:「我修不淨觀,我已經成功、得阿羅漢果了。」說:「你沒有,你沒得。」說:「怎麼我沒得呢?我感覺不一樣嘛。」說是你到乾陀越國某一個小城裡邊有一個女人在那裡做小生意,你去看她,你就知道了。那麼這時候這個比丘:「好!」優波鞠多尊者是大阿羅漢、又是他的師父,當然他要聽話,他就去準備準備,然後他就去了。

到那兒去,果然就是見到這個女人了。這個女人很漂亮,也是有點因緣。他一看見女人他就一笑,那個女人也是一笑,這個時候他就知道了「我還是有欲心!」但是看見那個女人、那個女人也一笑的時候,這牙就露出來了;牙一露出來,立刻(不淨觀裡面有個白骨觀,所以她那個牙一露出來)就引他的白骨觀也出來了。這個白骨觀,按我們佛法說就是如理作意,如意作意一出來,欲心就沒有了。這個時候,他再深入地觀察,無常、無我、不淨、畢竟空寂,得阿羅漢果了!

所以優波鞠多尊者這個大阿羅漢不可思議!我們說,「我們出家人修行,你不要去見女人!」但是優波鞠多尊者說:「你去,你去看那個女人去。」這就是微妙的地方,這不是平常人,我看這一定是大菩薩才能有這種大智慧,所以他能這樣子教導他的徒弟。我從這件事來看,如理作意煩惱就不動,而且還能斷煩惱!

「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因為你若能聽維摩居士說法的話,你就會學習佛法,你就知道要如理作意,當然「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所以一切煩惱就都清淨了。若按前面那一段文說,「室」指畢竟空寂來說,你若與畢竟空寂相應了,當然就是斷了一切煩惱了,所以「不為諸垢之所惱也」。維摩居士這個房子裡頭有這種作用,「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維摩詰所說經·觀眾生品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