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智慧的原因

謂應親近智者,隨自力能而求多聞。若不爾者,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則不知修何法故。若有多聞,由思所聞法義,能生思慧,從此能生廣大修慧。

得到智慧的原因,第一個要親近善知識,因為法在人弘。法本身不能夠自我宣揚,必須有善知識的那一念心來弘傳。親近善知識以後,幹什麼呢?隨自力能而求多聞。經常地聽聞善知識的開示、聞。假設不是這樣的話,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

這個智慧有三個: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聞慧是對於文字的道理一些粗淺的認識。比如說我們相信因果的道理,相信空性的道理。但是你沒有長時間地思惟,這個道理在你的心中不深刻,很淺。你經過長時間深入地思惟以後,法義就深入到你的心中,你對道理的抉擇很深刻。

所以在《唯識學》說,一個人通達業果以後,他也可能會造惡業,也可能。但是他有業果的智慧生起,造惡業跟一般人造惡業不同。他造惡業,馬上會生慚愧心。因為他馬上警覺到,現在所創造的惡業,會使令他引生不可樂果報,馬上有這樣的警覺性。雖然他的習氣重,一時控制不住,但是他的慚愧心一活動,就能夠折損他造業的力量。

一般我們造惡業,我們無所謂。為什麼?因為你正見不現前。我們一般造惡業,沒有生起慚愧心,這是有點斷滅見。我們不認為這個惡業,對我們生命有什麼影響。至少在當時之下,可能事後會後悔。當你再起煩惱的時候,再造罪業的時候,假設慚愧心沒有生起,那表示你對業果的思想不夠深刻,還是有點偷心。

這個地方就是說,思慧就是一個勝解,對於法義很深刻很深刻的理解。思慧能夠調伏煩惱,聞慧是不能夠調伏煩惱。若有多聞,由思所聞法義,能生思慧,從此能生廣大修慧。修慧就更厲害,修慧就是有禪定。禪定當中思惟法義,就能夠斷惑證真,轉凡成聖。

是故菩薩當依智者,於大乘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為成立聞思之慧。

成就智慧就是: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這是成就智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