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學長老:出家人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

「作為出家人,如來家業的荷擔者,不管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經濟,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

首先都還要提高自身素質,發道心、正道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這才是當務之急。不管佛學院的建設也好,乃至寺院的建設也好,關鍵還是要看僧人有無道心、道場有無道風。

慈善是回報社會和利益大眾的,行慈善並不是一定要捐出多少,關鍵是開展慈善也要量力而行。

佛法的弘揚還是要以宗派為依據。中國佛教的教育也要側重和以宗派為依據。

對當今出家人個人而言,要切記,鈔票不可沒有,來自十方信眾供養,用以安心、養道,要適可而止。

淨土道場,依印光大師的祖訓:專一念佛。」

——明學長老如是說

記者:靈岩山寺名聞海內外,身為淨土宗祖庭的著名寺院住持,您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能否請您談談您的管理思路和主要做法?

明學長老:靈岩山寺是印光法師開闢的淨土宗念佛專修道場,為十方叢林訂了五條寺規。這五條寺規靈岩山寺常住恪守操持至今已有八十年了,還和現代的寺院管理相適應,不相矛盾。靈岩山寺的寺院管理主要是依照印光大師定下的五條寺規來管理和執行的。

第一:住持不論是何宗派,但以深信淨土,戒行精嚴為準,只傳賢,不傳法,以杜法眷私屬之弊。不傳法就是師父不收法徒弟,十方叢林,不傳法。住持的傳承便杜絕了法眷私屬的流弊。

第二:住持論次數,不論代數,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後之嫌。假如傳法了,法卷上面有法偈,上面便會寫明是第幾代住持。

第三:不傳戒,不講經,以免招搖擾亂正念之嫌,堂中雖日日常講,但不招外方來聽耳。靈岩山寺是淨土專修念佛道場,不傳戒,不講經,不貼通告招攬信眾,以免擾亂道場清淨、有礙正念,不打閑岔。

第四:專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應酬一切佛事。專一念佛,不做經懺佛事,不打水陸,也不放焰口。常住法師和佛學院學僧日日早晚功課,念佛堂按時起香,佛學院照常上課。假如放焰口放到深更半夜,難免影響常住僧眾養息,難以保證早晚功課如法進行、念佛堂按時起香念佛以及佛學院正常上課。靈岩山自80年以來,一直是這樣的。

第五:不論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五條有一違者立即出院。

靈岩山寺無論方丈、當家和法師,一律不收出家徒弟。所有常住僧人全部來自於十方,保持了十方叢林的本色,避免了僧人在叢林里拉幫結派。靈岩山寺一切規制,至今悉以印公所定五條寺規為據,至今八十年來,始終不渝。專一念佛,在教內外影響很好,寺院管理也如法如律。靈岩道風代代相傳。

記者:請問您是如何妥善處理髮展寺院經濟與注重僧人修持和道場形象之間關係的?

明學長老:寺院財務管理公開、透明,每個環節都層層把關,實現了有效監督,從根本上徹底杜絕了財務漏洞。在出家人個人生活的單金上,無論方丈、當家和清眾一律遵守「六合」準則,利和同均,就靈岩山的普佛而言,每堂每人一律一元,絕對不搞特殊。作為出家人,如來家業的荷擔者,不管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經濟,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發展經濟是為弘揚佛法,而非弘揚佛法是為發展經濟。寺院需要現代化,發展寺院經濟,以適應社會潮流,使佛法能隨順應化。但更要強化僧人修持,莊嚴道場形象,而不能過於隨順而流於世俗化。靈岩山寺作為淨土道場,不管佛學院、念佛堂和外寮等常住法師,早晚功課大家都要參加,絕不懈怠。終日只管堅持念「阿彌陀佛」,切切實實地把淨土宗修持和弘揚好。

記者:請問您對當前佛教界興起的弘法文化熱有何評價?您對當代中國佛教界創辦眾多的佛教書刊有什麼看法?您認為今後佛教界在開展弘法文化工作中應注意些什麼?

明學長老:現在廣泛興起的弘法文化熱首先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家的政策和形勢好了,對佛教文化也逐漸有了比較正確和客觀的認識,給了佛教良好的發展空間,這有利於佛法的弘揚,反過來佛法的弘揚也對和諧社會的構建發揮著重要而又積極的作用。以文化弘揚佛教,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在弘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佛教文化書刊的作用。像靈岩山和報國寺弘化社的《印光法師文鈔》、《淨土十要》,寒山寺的《寒山寺》等等都是很好的流通法物,普施給十方信眾,可以讓社會上最廣大的信眾了解和認識佛教,樹立正知正見,能有效地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的作用。單靠流通經書還不夠,還要邀請法師講經說法,有條件的寺院還利用電腦網絡等多種現代化手段來宣傳佛教文化。這樣一來,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讓大眾能從寺院感受到對佛法的正信、正知、正見,而不至於使寺院單單成為一處做佛事和休閑觀光的場所。總之,尤其是出家眾,首先都還要提高自身素質,發道心、正道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這才是當務之急,也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弘法利生的事業中去。

記者:作為當今中國佛教界健在的德高望重的幾位高僧之一,您對僧伽教育也非常關心,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自1980年12月創辦以來,目前已辦了十多屆,真可謂佛子遍天下,受到了教內外的廣泛好評,並且您身兼經多所佛學院的院長,您怎麼看待僧教育及其前景的?

明學長老:解放初期到文 革期間,國家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動盪和不安的年代,佛教也是如此,尤其是文 革時期,僧眾都被遣返下鄉勞動,寺院衰敗。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逐漸恢復和落實了宗教政策。從80年開始,寺院也都逐漸恢復、開放。盡管如此,但是寺院大多數僧人都已年老體邁,佛教呈現一派青黃不接的現狀,靈岩山也不例外。這個時候趙朴初老來靈岩山,見此現狀,作出指示,開辦佛學院,吸收年輕僧才。靈岩山便開辦了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第一屆時報名的有三十多人,開學時來了二十多人,後來陸陸續續來了共四十八人,兩年一屆。到今天國家宗教政策逐漸轉好,出家人年輕化,高學歷化。以前出家是為了生存吃口飯出家,現在大多為信仰而出家,並且僧源的文化素質越來越好,其中不乏大學生、研究生。

要辦好僧伽的教育,有四個條件:一、僧源;二、師資;三、經濟;四、管理。在這四點之中要嚴抓管理,沒有好的管理,再好的僧源、師資,再多的資金都是浪費。同時還要注重學風和道風的培養,把僧伽教育制度化。對於好的制度一定要堅持遵守,不可以立而不行,要將它變成一個傳統;不好的制度則要及時修改。目前要根據中國佛教協會下達的《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去嚴格執行。僧伽教育的關鍵還是要看有無道心,而不在於學歷、文憑的高低。僧伽的教育不是為文憑,不是為學習而學習,最終還是要將佛陀本懷銘刻在心,引導和培養僧人發道心。所以不管佛學院的建設也好,乃至寺院的建設也好,關鍵還是要看僧人有無道心、道場有無道風。總而言之,我們一方面要感謝國家的宗教政策好,一方面我們自身也堅持繼承著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這樣,我們的僧伽教育會越來越好的。

記者:長老一貫熱心社會慈善事業,多次帶頭捐助善款,請您根據個人體會談談佛教慈善,好嗎?

明學長老:國家興旺,佛教興旺。改革開放以前,追溯到解放前後,僧人的生活很苦,吃飯要靠化緣。想建廟天不亮就要出去,三步一拜、去拜韋馱菩薩,拜過多少天了,才到村上各家各戶門上去敲木魚化緣。過去建廟難度大得很,現在不存在這個問題了,政府、財團法人和廣大信眾在經濟上也積極支持。

如今寺院的經濟狀況大為改善。關鍵是國家興旺了,佛教才興旺,現在改革開放,國家政策落實得好,經濟條件好,年輕僧人的福報也好。就靈岩山而言,無需向政府拿一分錢,也能維護好道場,安穩地維持160餘僧人自養和修學。就我們穿的衣服而言,過去出家人都穿百衲衣,新衣服也要打個補丁。現在不同了,護法居士把衣袍做好,送上山來結緣,成為很平常的事情。僧人以戒為師,清淨修行,居士如法供養,僧人安心養道,這樣出家人的父母也放心。不再像過去的老和尚餓了只能吃豆腐渣。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們出家人想不到會能有今天的。如今,就慈善而言,首先是國家提倡扶貧幫困,我們佛教本身講的就是慈悲濟世,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說說的,也要盡己所能做點實事。慈善本質是回報社會和利益大眾的,十方來,十方去,佛門弟子,我們自身首先要勤儉節約,清淨修持,慈悲為懷。有次蘇州市民族宗教局車開到我山下,來開會動員我們為少數民族困難戶等盡點心意,我首先要帶好頭,代表常住拿出20萬,我自己拿出2萬,行慈善並不是一定要捐出多少,關鍵是開展慈善也要量力而行。

記者:您對當前佛教界的現狀有哪些看法?您認為中國佛教今後的發展應該朝著什麼方向努力?您認為中國佛教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明學長老:現在國內寺院數量很多,良莠不齊。對於佛法的弘揚沒有依據,我覺得佛法的弘揚還是要以宗派為依據。中國佛教有八大宗派,比如靈岩山寺專修淨土,是淨土道場,我們就要把淨土宗修持好,好好弘揚淨土宗,一門深入,依《淨土五經》行持。南京棲霞山,是三論宗的祖庭,就要把三論宗弘揚下去,不要讓它湮沒掉了。禪宗、律宗、華嚴宗、法相宗、天台宗等都是如此。中國佛教的教育也要有所側重和以宗派為依據,我們的祖師開創並且傳承了佛教的八大宗派都是十分系統、嚴謹而又各有特色的。如果要把各宗派揉捏在一起,出一本統一教材是很有難度的和沒有必要的,再說要在佛學院中實施統一教材教育也是不實用的。我們應當根據所在道場自身宗派特點,依一門宗派深入系統地修學,將它傳承並弘揚下去,使各大道場宗派復興起來,才可說是不愧對如來家業。就靈岩山寺來說,是淨土專修道場。現在淨土宗很普及,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無論男女老少,三歲孩童,八十歲居士老人,不限文化高低,行住坐臥,都好念一句「阿彌陀佛」。要求所有的道場都專修念佛也是不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做經懺佛事不是個壞事情,也是弘法的方便,是佛陀慈悲度眾的本懷。但要注意不要片面追求鈔票。老修行黃金堆成金山也不動心,小年輕鈔票多了不利於修行。對當今出家人個人而言,要切記,鈔票不可沒有,來自十方信眾供養,用以安心、養道,要適可而止。

記者:請您為我們後學開示在如今相對缺乏修證法門的今日,如何如法一門深入修持和弘揚淨土宗這一殊勝法門?

明學長老:就靈岩山寺來說,弘揚淨土宗,首先落實到佛學院的教育中去,開設淨土宗的課程,以便系統地學習淨土宗。第二,念佛堂要辦好,念佛堂八小時念佛,每天準時起香。精進佛七期間念佛時間要達到12個小時。早晚功課,念佛堂念佛,佛學院上課,這個制度自80年以來靈岩山寺僧眾每日一直如此行持。淨土道場,依印光大師的祖訓:專一念佛。

附:明學長老,俗名馮祖慎,1921年2月出生,浙江湖州人氏。他七歲的時候,就隨母親去杭州靈隱寺進香禮佛。1947年8月到靈岩山寺,1948年農曆二月,依普陀山三聖堂真達老和尚出家,同年又在南京寶華山受戒。1949年4月到11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老法師學戒律。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就讀,畢業後仍回靈岩山寺任監院。1994年被推舉為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被推舉為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1998年7月當選為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1983年當選為蘇州市人民代表,1998年1月被推舉為江蘇省政協委員。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和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蘇州靈岩山寺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