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啟發出來,則福慧果報無量!

△ 佛陀在人間,無非是要教導眾生自覺有與他同等的這分智慧,也要教導眾生與佛有同樣的自性,都能進修慈悲與智慧。

△ 學佛必須要遵守佛陀教育我們的三個原則: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動的宗旨,用來教誡我們的心不做壞事;行為不發生差錯,心就有定力,精神就會統一;如此就可產生智慧。

△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產生。人常來外境所影響,即是定力不夠,學佛即是要定。「定」用現代語講,就是莊敬自強。

△ 在深切的證悟之後,以這分了覺來開啟眾生的智慧。自覺而後覺他;佛的本懷——圓覺,無非如此。

△ 有智慧的人,所帶走的是覺悟了之後的有情。

△ 一般人都以為聰明就是智慧,其實不然。聰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只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貪婪詭詐也是聰明的象徵。

△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舍得。

△ 同樣一個「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夠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

△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煉出來的,若逃避現實,離開人與事,便無從產生智慧。

△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 智慧與煩惱好像手心與手背。其實兩者都在同一隻手上,但手背無法拿東西,若反過掌來用手心,則雙手萬能。

△ 善是利益,惡是損害。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 人之初,性本善。只因常在人我物慾打滾,所以原有的善良的本性離我們就越來越遠。

△ 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減少一枝雜草。土地不耕種,則必雜草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是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 做好事並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功德;抱著「盡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

△ 善字的意思是適度、剛剛好。不偏不倚、不極端、愛得不會太過分,也不會產生怨恨心;在人與人之間沒有不平等的分別心;對自己所愛的人,能以智慧斷除佔有的感情,對自己不愛的人或不投緣的人,能盡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