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補韻會?宋韻》云:「頌,似用切。《說文》:『頌,貌也。』《廣韻》:『歌也。』」

子夏《毛詩大序》云:「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周禮·大師六詩注云:「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

《毛詩註疏?周頌正義》云:「頌之言容,歌成功之容狀也。」

《詩經·周頌》朱熹注云:「頌者,宗廟之樂歌。《大序》所謂『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蓋頌與容,古字通用,故序以此言之。」

唐賈島《二南密旨》云:「頌者,美也,美君臣之德化。」

忠曰:「頌名本起於六詩, 風、賦、比、興、雅、頌。 歌誦盛德,以告於神明者也。如禪家頌古,則舉古則為韻語,而發明之以為人,亦是歌誦佛祖之盛德而揚其美,故名頌古。」

《汾陽無德禪師錄·有頌古一百篇,禪家頌古以此為權輿。

《禪林寶訓》云:「萬庵曰:『頌,始自汾陽,暨雪竇宏其音,顯其旨,汪洋乎不可涯。』」又云:「心聞賁和尚曰:『天禧間,雪竇以辯博之才,美意變弄,求新琢巧,繼汾陽為頌古,籠絡當世學者,宗風由此一變矣。』」

《碧巖錄》云:「大凡頌古,只是繞路說禪;拈古,大綱據款結案而已。」

《雲臥紀談》云:「大溈佛性禪師,為其嗣者潭州惠通旦公,嘗頌覺鐵觜先師無此語話曰:『誰道先師無此語?焦尾大蟲元是虎。胡蜂不戀舊時窠,猛將不歸家裡死。急著眼,勿回顧,若會截流那下行,匝地清風隨步武。』佛性見而諭之曰:『頌古拈古要奢儉得所,如人解使錢,不必多也。』及頌黃檗示眾噇酒糟話曰:『荊棘林中宣妙義,蒺藜園裡放毫光。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墻。』佛性頷之。」

《竺仙疑問》云:「頌古之作,譬之儒家,則猶詠史也。復幾數百載矣,蓋始於宋國初汾陽。是時尊宿皆悉渾厚蘊藉,不尚浮靡。天禧間,雪竇以辯博之才,恢宏其音,莫不卷舒抑揚,縱橫得妙,後之作者莫出其右。然亦有以其美意變弄求新琢巧,變其宗風,失古淳全之作矣。至於景定、咸淳之間,所謂大道衰,變風變雅之作,於是彫蟲篆刻競之倣傚晚唐詩人,小巧聲韻,思惟煉磨,而成二十八字,曰道號頌。時輩相尚,迨今莫遏。於中雖有深知其非,而深欲絕去之者,然以久弊不能頓除,勉隨其時,曲就其機。亦復不拒來命,時或秉筆,覿面信手賦,塞所需,聊為方便接引之意也。然以其音律諧和,與夫事理句意俱到而活脫者,使或哦之,誠亦可人。然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宜乎人其愛之,若夫欲濟饑餒,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