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封一題詞]

宣講因果報應的道理,這是儒家、佛教等的聖賢之人,治理天下,使之太平,度脫眾生的大方便之門。圓滿家庭教育的實踐,是一般老百姓,克盡倫常,盡其職份,化育栽培聖賢之人應盡的職責。真信切願,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業障深重的凡夫,欲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最方便、最直接、最圓頓的修行妙法。這本書,行文雖然笨拙樸素,但是義理非常切重要害,似乎是專門為修行淨土的人說的,實際上蘊含了提倡因果報應的理論及實行家庭教育的道理。希望得到這本書的人,常常給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親戚、朋友、鄰居、鄉親等,把這些道理講解給他們聽,開導他們。以便使這些人共同遵守人倫綱常,克盡自己的本分,約束自己的慾望,遵紀守法,符合禮制,一切邪惡的事情都不去做,實踐一切善良的行為,真信切願,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他們有生之年就會成為聖賢人,將來逝世後還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多麼慶幸的事情啊。希望讀誦這本書的人,能恭敬相信接受,不要輕慢冒犯書內所講的道理。並且將這本書輾轉流通,推介給有緣人,不要使之閑棄廢置。這樣我們即將看到賢德之人越來越多,世間的劫難頓時消除,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了。這是障深慧淺的我所焚香祈禱祝願的。

[封一題詞]

因果報應者,儒釋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家庭教育者,匹夫匹婦,敦本盡分,培植賢才之天職也。信願念佛者,具縛(fù)凡夫,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妙法也。此書文雖拙樸,義甚切要,似特為修淨土者說,實寓提倡因果報應、家庭教育之道。祈得是書者,常與父母兄弟妻子、鄉黨親戚朋友,講說而開導之。俾(bǐ)彼諸人,同皆敦倫盡分,克己復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必至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何幸如之。願讀誦者,恭敬信受,勿致褻(xiè)瀆(dú)。展轉流通,毋或棄置。將見賢才蔚(wèi)起,劫運頓消,天下太平,人民安樂矣。此不慧所馨xīn香禱祝者。

【封二題詞】

淨土法門的真實義理非常深妙,唯有佛與佛才能究竟明白。因為它應一切眾生根基,方便即是究竟,所以說上到等覺菩薩,下至逆惡凡夫都能修持,都能成辦道業。末法時期的眾生善根淺薄,如果不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那還能依仗什麼呢?如果能仰信世尊的教言,對阿彌陀佛生起深信,至誠發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且平時生活中,不做一切惡行,實踐一切善行,遵守人倫綱常,克盡自己的本分,不起一切邪念,存心真誠,如果真能這樣,那麼一萬個人中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關於淨土法門的經論,經文義理非常清晰明瞭。關於淨土法門的修持,可以隨自己的機緣確立。這樣既沒有高深莫測的煩悶,也沒有艱難困苦的煩惱。而且又不費錢財和氣力,又不妨礙職業和生活。如果能夠隨分隨力,常時憶念,就會神凝意淨,業消智朗,自然身心安樂,諸緣順適,這些快樂,又哪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呢?希望見到的、聽聞到這本書的人,都能依教修持,每個人都懷利益自己並且利益他人的心,共同發成就自己同時也成就他人的願望。希望大眾恭敬受持,隨緣倡導,展轉流通這本書,讓這本書遍滿整個世界,使一切同修,共同沐浴佛陀的恩德,共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實在是一件值得大為慶幸的事情。

[封二題詞]

淨土法門, 諦理甚深, 唯佛與佛, 乃能究盡。由其大小不二, 權實一如, 以故上自等覺菩薩, 下至逆惡凡夫, 皆須修持, 皆得成辦也。末世眾生, 善根淺薄, 匪仗佛力, 將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 生信發願, 持佛名號, 求生西方。加以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果能如是, 萬無有一不往生者。淨土經論, 文義顯明。淨土修持, 隨機自立。既無幽深莫測之悶, 亦無艱難困苦之煩。且又不費錢財氣力, 不礙職業營生。若能隨分隨力, 常時憶念, 則神凝意淨, 業消智朗, 自然身心安樂, 諸緣順適, 其為樂也, 何能名焉。願見聞者, 悉皆修持, 各懷自利利他之心, 共發己立立人之願。恭敬受持, 隨緣倡導, 展轉流通, 令遍國界, 俾一切同倫, 同沐佛恩, 同生淨土, 實為大幸。

嘉言錄題詞

淨土法門,大到沒有邊際,如天穹普遍覆蓋,似大地普遍承載。等覺菩薩想要成佛,尚且還要作為依賴。五逆十惡之人將要墮入地獄,至心十念,登入西方極樂世界。普被九法界眾生的根機,全都精勤頂戴。暢達佛陀度生的心懷,唯有這個淨土法門,再沒有其他的了。我因為宿世業力,曾經作過一闡提,傚法韓愈、歐陽修等人闢佛,愚癡到不能醫治。幸而得病數年,時常深深思量,古今眾多聖賢,難道都無所覺知?他們既然都尊奉佛法,我哪敢加以譭謗?雖然是聖人,也有他所不知道的,韓愈、歐陽修又怎麼足以為師呢?因此皈依佛門,剃髮出家。自認為宿業深重,宗門教下不是我所適宜的。唯有仗佛慈力,或許可以滿我所期,專心修習淨業,才得以預入蓮池。

近十幾年來,或者有人來請問,我的回答也是如此,不敢稍稍逾越本分。浙江海鹽縣的徐蔚如居士,因為《文鈔》切要而淺近,在北京、上海再三加以排印。《文鈔》的語言雖然朴質,人看了都還不生氣,忘記行跡而探究利益,有許多生起正信的人。李圓淨居士,宿根深厚,註釋諸多經論,闡明如來心法。接著因為註釋經論耗費精神,早衰、疾病每每來侵犯,於是舍廣博而守簡約,立志追逐東林蓮社念佛人的美好行跡。又想要利益初學人,作為修持的規矩箴言,節錄《文鈔》中的言語,分門別類加以編輯。並且自己捐出淨資,刻印佈施諸位有緣人,希望使得一切人,努力仰慕傚法聖賢。崇尚倫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主仁、僕忠、夫和、婦順),竭盡本分,各各完善自己的人性天命,眾善都奉行,諸惡盡銷除。信願勤念佛,求登九品蓮。臨終佛來接引,有如月印川水。直下往生西方,永出生死輪迴淵,見佛悟無生法忍,漸致福慧兩足圓。因此請我寫幾句話,以期望廣泛流傳,鄉間俗語進入高雅人之眼,徒然招來嘲笑和憐憫。羞愧臉紅地貢獻一點愚誠,祈望各自好好審察啊!如果你的修證沒有超過等覺菩薩,暫且加入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員吧!

民國十六年丁卯(1927年)仲春(農曆二月)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嘉言錄題詞

淨土大法門,其大無有外,如天以普覆,似地以普載。等覺欲成佛,尚復作依賴,逆惡將墮獄,十念登蓮界。普被九界機,咸皆勤頂戴,暢佛度生心,唯一了無再。我以宿業力,曾作一闡提,傚法韓歐等,其愚莫能醫。幸得病數年,時復深長思,古今眾聖賢,豈皆無所知。彼既悉尊奉,我何敢毀訾(zǐ),雖聖有不知,韓歐焉足師。因茲皈依佛,剃髮而披緇,自諒宿業深,宗教非所宜。唯有仗佛力,或可副所期,專心修淨業,庶得預蓮池。近十餘年來,人或謬見問,所答亦以此,不敢稍越分。海鹽徐蔚如,以其切而近,再三於京滬,為之付排印。語言雖朴質,人皆不見慍,遺跡而究益,多有生正信。圓淨李居士,宿根深復深,註釋諸經論,闡明如來心。繼以費精神,衰病每相侵,舍博而守約,立志追東林。又欲利初機,作修持規箴(zhēn),節錄文鈔語,分類以編紝(rèn)。並自出淨資,印施諸有緣,冀使一切人,勉力希聖賢。敦倫而盡分,各完己性天,眾善悉奉行,諸惡盡銷蠲(juān)。信願勤念佛,求登九品蓮,臨終佛來接,有若月印川。直下往西方,永出生死淵,見佛悟無生,漸致福慧圓。因請為著語,以期廣流傳,俚言入雅目,徒招誚(qiào)且憐。赧(nǎn)顏貢愚誠,祈各自審焉,若未超等覺,且預迴向員。

民國十六年丁卯仲春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嘉言錄重排序

淨土法門的義理極其高深玄妙,但事修卻非常簡單容易。正因為這樣,那些自認為天生聰明敏銳,知識見解高超奇特的人,總是把淨土念佛法門看做是愚夫愚婦所作的事,而不肯修持。他們哪裡知道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的究竟法門啊。他們認為愚夫愚婦能修,於是就藐視淨土念佛往生的法門。為什麼不閱讀一下《大方廣佛華嚴經》,那些所修證境界與普賢菩薩齊等,與一切諸佛齊等的菩薩們,尚且以修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望盡快圓滿佛果啊。那些藐視淨土法門而不屑修行的人,他們對於《大方廣佛華嚴經》又將做何看待呢?又於《大方廣佛華嚴經》最後歸宗一著,是尊重還是藐視呀?其實這也沒什麼,他們大概是沒有詳細地審核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的區別,以及自力和佛力大小難易所致。假使詳加深辯這些,他們能不跟隨華藏海眾那些大菩薩們,一同念佛,同求往生嗎?

我自從成童之年就讀書,隨即蒙受韓愈、歐陽修、程頤、朱熹闢佛學說的毒害。幸虧我沒有韓愈、歐陽修、程頤、朱熹的才學,假使稍能與他們相同等,則必然導致耽誤自己也耽誤別人,當下之身就會陷入阿鼻地獄了啊。我十四、五歲後,生病困苦多年,於是開始遍思古今,詳繹經書,才開始知道韓愈、歐陽修、程頤、朱熹所作這些闢佛之說,全是門庭知見,絕對沒有涉及到核心學問所致。於是我21歲出家為僧,專門修行淨土法門。發誓這一輩子做個自了漢,決不建立個人門庭,廣收徒眾,以使後代徒子徒孫敗壞佛法,並拉我到阿鼻地獄中,和他們一起受苦。到1893年,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來北京迎請大藏經,命令我檢閱料理。這件事完後,邀請我一同來到普陀山,化聞和尚知道我不喜歡做事,所以就安單在一閑寮中,隨我自己的意願修持,到現在已經35年了。在山上日子住久了,有委託我寫一些文章之類的事,也絕不用「印光」這個名字。就算自己有必須要署名的文章,也只是隨便寫兩個字而已。所以20多年來,沒有來客訪問的事情,以及來信覆信的事相擾亂。

1912年,高鶴年居士到普陀山化雨寺來訪,臨走攜去我數篇文稿,刊登在《佛學叢報》上,不敢用「印光」之名,因為我常自稱「常慚愧僧」,所以就署名「常慚」。後來徐蔚如居士、周孟由居士錯愛這些文章,打聽作者三四年,也沒有人知道是我寫的。後來周孟由居士拜謁普陀山,於是祈求皈依我,臨走拿去幾篇廢稿,寄給徐蔚如居士,然後在北京排印出來,書名為《印光法師文鈔》。於是刺痛了很多高雅之士的眼目,更增添了我的慚愧心了,那一年是1918年。1919年他們又搜羅我若干篇文章,作為文鈔的續編,和初編一同排版印刷。1920年有數位弟子在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印光法師文鈔》鉛印本,分作兩冊,並且留了板樣,1921春天正式出書。我又於揚州藏經院,將1920年所排的《文鈔》製成木刻板,作四冊。1922年又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將《文鈔》排作四冊,當時諸多居士認捐排印者有二萬部。而商務印書館印出來用來出售的《文鈔》,則不在二萬部之內。1925年冬,又讓中華書局排印《文鈔》增廣本,也是作為四冊,比先前增加了一百多頁,計劃今年夏天出書。因為工人罷工等緣故,價格很貴,只印二千本。原計劃打四付紙板,二付歸中華書局,二付歸於我。於是讓杭州浙江印刷公司先印一萬本,以後續印,隨順因緣。

李榮祥居士,法號圓淨,多年以來專心佛學,將《起信論》、《楞嚴經》、《圓覺經》一個個著疏解釋。我認為青年人學佛,應該先老實念佛,等他們業障消除、智慧明朗,業障盡了,福報來了的時候,再去註解佛經,自然可以闡明佛陀的意思,將佛經廣播於宇宙中。當時,他對我的話很不以為然,後來由於用心過度,身形和精神日漸衰落,才開始相信我說的話不錯。於是,又詳細閱讀《文鈔》,非常歡喜,便摘錄其中主要的義理,分門別類,編作一冊,名《印光法師嘉言錄》,打算用新聞紙先印一千冊,用來應對著急閱讀的人(因為原先曾連載刊登在居士林林刊上,所以有居士才屢次催促讓排印出單行本。 )等我1925年5月到上海太平寺,才給予他和他妻子一同傳授了三歸依。8月份《印光法師嘉言錄》印刷出來,不久就贈送完了。來信索請《印光法師嘉言錄》的人者紛至沓來,於是讓漕河涇監獄署排作書本。陳荻洲居士自願任排工,並捐贈打四付紙板費,又認捐排印二千冊,這時認捐排印將近二萬冊。

其所錄之出處,某卷某頁,一一備載,這樣就能與《文鈔》全文相對閱讀。由於《印光法師嘉言錄》在各種文章中截取其中的主要意思,彙編歸納為一類,所以有時候文義稍有雷同,而且沒有立刻刪除掉,就是希望閱讀者能受到反覆勸告勖勉之利益,希望能讓其當下斷除疑惑,生起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這本書所標出的卷數及頁碼,全部依《增廣文鈔》。因為《增廣文鈔》作永久流通之本,其餘版本的《文鈔》以後就不再印刷了。又因為《文鈔》繁雜廣博,初學佛的人或許難於選擇易明白而適合根基的文章,打算讓他先得到深入《文鈔》的門徑,從此,腳踏實地地進一步修行,自然達到自己修行的極致,免得望洋興嘆,或者有退道心的憂慮。於是摘錄出《文鈔》選讀篇目,附於《印光法師嘉言錄》目錄之後,讓不曾研究過佛法的人,能夠方便而順利地了解和修行淨土法門。因為這些文章記敘了淨土法門的大致,希望讀者能夠周知。

希望見到或者聽聞到這部書的人,不要因為里面內容所說的都是些平常之語言而棄置它,去求高深玄妙的理論。堯舜等上古聖人教化眾生的道路,也只不過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已;如來教化眾生的道路,也就是戒、定、慧三學罷了。能在平常簡易之事中真實行去,行到極處,那些高深玄妙的道理,豈能還從別處尋求?否則,那些高深玄妙之理,只能屬於口頭活計,生死到來,一點也用不著,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人都注意這一點。

一、讚淨土超勝

1.淨土法門這一教法,真是博大精深呀!禪宗法門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人們都以為很奇特,但是如果跟淨土法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相比,還是遜色了一些。我們當下一念念佛,當下能念佛的心即是佛心,那些經歷三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經歷五十三位次,圓滿佛道的修行人,更應該尊仰淨土法門的高超風格。淨土法門普利眾生各種根機,上智、下愚,中間普通人,都可以念佛得利益,律宗、禪宗、天台、華嚴等宗統統含攝,最終都歸向淨土。比如及時雨滋潤萬物,象大海容納百川一樣。偏、圓、頓、漸一切大乘教法,無一不是從淨土法門流現出來。大乘、小乘、權教、實教一切修行法門,都回歸到淨土法門。沒有斷除煩惱惑業的凡夫,就能加入到補處菩薩的行列。就在這一生圓成佛道。九界六凡、三聖一切眾生,離開了淨土法門,向上修行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離淨土法門,往下不能普遍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說《華嚴經》中象大海一樣多的菩薩眾,都遵循十大願王迴向往生極樂。一乘大法《法華經》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都能證諸法實相。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當中開示說:如果想得到菩薩不退轉,要成就佛道,阿彌陀佛念佛法門是最殊勝、最方便的行持。龍樹菩薩著作《十住毗婆沙論》,其中一品叫做《易行品》就闡明說:淨土法門是非常容易、非常快速成就佛道的捷徑。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被稱為「東土小釋迦」,為釋迦牟尼佛的後身。他譔寫了一部著作叫《十疑論》,破除種種對於求生西方極樂淨土的疑惑與誤解,專門引導眾生歸入淨土法門。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示現,宋朝人,淨土宗第六祖,著有《四料簡》,簡介明快地闡明了「有禪有淨土」、「無禪有淨土」、」有禪無淨土 」、「無禪無淨土」,這四種狀況;說明禪和淨的功效力用上的差別,而勸導眾生應當專修淨土法門,同時,他也是以身試教,終生念佛,求生淨土。使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乘人及聲聞種性、緣覺種性、菩薩種性、不定種性、無性五種根性的人匯合起來,一同證得真如自性,成就佛道。引導上等聖人、下劣凡夫一切眾生,共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淨土法門如此的廣大殊勝、徹上徹下、毫無遺漏,所以除了佛法界之外的所有九界眾生,都歸向極樂淨土法門,十方諸佛都共同讚歎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在眾多的經典當中都會一致宣揚、闡明淨土法門的教理教義,引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眾多的菩薩造種種論典共同宣揚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確實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所有教法當中,達到頂點的、極暢佛懷的法門,是一乘法、一佛乘之法,是最無上的圓滿大教。如果我們不是累劫以來深蒙諸佛菩薩的教化,累積善根德本的話,那麼就算經歷萬劫千生也很難遇到這個法門。既然這麼難得難遇,而我們今天聽聞這個淨土法門的經典、教理了,就應當勤懇修習。【序】一

2.佛陀所說的言教、言教中的義理、依義理而起行持、行持後所證的聖果,這四者是佛法的大綱宗旨。憶佛念佛,實在是得道的捷徑。在過去人們隨修一個法門,而教、理、行、果四者都全體具備。現在的世人,如果舍棄淨土法門,就不能得到果地上的證悟。實在是因為距離聖人的時代遙遠了,人的根機陋劣不堪。如果不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決定難以解脫。而淨土法門普遍收攝上、中、下三種根機,高高超出律、教、禪等宗派,實在是諸佛徹底的悲心,來顯示眾生本具的佛性。匯聚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聖人;定性聲聞、緣覺、菩薩性、不定性、無種性這五種根性的眾生,共同歸於淨土。導引上至聖人,下到凡夫,共同證入真常佛性。九法界眾生離開淨土法門,向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棄淨土法門,向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都趣向淨土。千經萬論處處都指歸極樂。自從《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之後,盡十方世界海的諸大菩薩,沒有一個不求生淨土的。由本師釋尊在祇樹給孤獨園演說《阿彌陀經》以來,凡是西天東土的一切佛學著述,最後都結歸到極樂蓮邦。【書一】一

3.古大德們曾經說過:「人身難得,佛法興盛之地難生,佛法難聞,生死難了。」我們這些人有幸得到人身,出生在佛法興盛的地方,又聽聞到佛法。而不幸的是:自己慚愧業障深重,沒有力量斷除見思惑,迅速出離三界,了脫生死罷了。然而又有幸聽聞到,我佛如來徹底悲心所宣說的大悲權巧,特別方便,使令卑賤下劣的凡夫,帶業往生淨土的法門,實在是無比的慶幸啊!如果不是無量劫來,深植善根,怎能一聽到如此不可思議的法門,頓時生起真實的信心,發願求生呢?【書一】三

4.業障深重的我聽說淨土法門,是究竟暢佛本懷的法門。高超一切禪、教、律各宗,統攝一切禪、教、律等派。簡略來說,一個字、一句話、一個偈頌、一本書,就可以將淨土法門包括無餘。廣泛來說,即使三藏十二部的玄奧言辭,律、教、禪、密、淨五宗諸位祖師的微妙大義,也詮釋不盡。縱然是窮盡大地眾生,同成正覺,出廣長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國土中的一一微塵說、微塵中的一一剎佛說(空間)、熾然猛烈地說(力度)、沒有間斷地說(時間),也不能說盡啊!這實在是因為淨土法門,本來不可思議的緣故啊!試看《華嚴經》是三藏之王。經文最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經》深奧妙典,為群經之首。其《藥王菩薩本事品》中說:聽聞此經就會往生極樂世界,果位與等覺菩薩相等。那麼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淨土,是有理由來源的啊!《文殊師利發願經》說: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普賢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四十一階位的法身大士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來在《大集經》中授記:末法億億人修行,連一個人證得道果都很罕見,只有依念佛求生淨土,得以度脫生死輪迴。

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中直接表述說,念佛法門是易行道,能夠速出生死。過去的聖賢,人人都趣向淨土,哪裡是沒有理由的呢?這就是所謂,本師一代時教,都是念佛法門的註腳啊!(佛陀出興於世間,唯說彌陀本願海)。不但如此,凡是六根所對的一切境界,比如:山河大地的依報、明暗色空的現象,見聞覺知的功能,聲、香、味六塵等,哪一法不是闡揚淨土的文字呢?寒暑代謝的自然變化,老病相摧的身體衰弱,水旱兵疫的天災人禍,魔侶邪見的冤家惡友,哪一件事不是提醒這個人趕快求往生的警策呢?再如何廣泛地說怎麼說的完呢?說到一個字統攝淨土宗,就是所謂的「淨」字。清淨到了極點,就會光通,不是到妙覺的佛果位,這一個「淨」字哪裡容易承當呢?這一個字在《六即佛頌》,詳細研讀就可以知道了。至於說到一句:就是信願行這一句。沒有深信不足以啟發切願,沒有切願不足以引導行持,沒有持佛名號的玄妙行持,不足以滿足他的切願,而證得他所深信的事相與道理。淨土宗一切經論,都是將這個宗旨發揚光大。一偈:就是讚佛偈。舉正報(「阿彌陀佛身金色」等偈頌)來收攝依報莊嚴的果,讚化主(阿彌陀佛)來包括極樂世界的徒眾。雖然只有短短八句,將淨土三經的大綱全部舉出。所謂一書:就是《淨土十要》。每個字都是末法時代的津梁,每句話都是淨土宗的寶鑒。這是祖師們痛哭流涕,剖心瀝血,稱性發揮,隨眾生根機而來指示。雖用拯救溺水和被焚燒的人,也不能比喻出祖師救護眾生悲痛懇切的心。舍棄這本《淨土十要》,正信無從生起,邪見無法滅除。【書一】三

5.我們必須明白:我們自無始以來,所造作的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豈能通過泛泛悠悠地修持,便可以消除淨盡啊?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對我們眾生無力斷除惑業非常痛心,所以特別開顯出這一個專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帶業往生西方的淨土法門。他們的宏大慈心及廣大悲心,就算天地父母的養育恩德,也不能和兩土教主慈悲心的恆河沙分之一相類比。我們只有懷著慚愧心,發懺悔心,信順淨土法門,老實念佛,自然會蒙佛慈悲攝受,業障消除而身心安泰了。【書一】十二

6.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說:「如果想學習佛法解門,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多的法門沒有一個不應當學習。如果想學習修行,應選擇其中契理契機的一個法門,專心致志,集中精力,才能迅速證得真實的利益。」否則經過長久劫到長久劫,還是很難出離輪迴。所謂契理契機的法門,沒有比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的淨土法門更加超勝的。     【書一】十五

7.《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部經被稱作《淨土三經》,專談西方極樂淨土的緣起及事理因果。其餘的諸大乘經,都是兼帶間接解說淨土法門。而《華嚴經》是如來最初成佛,在菩提樹下為四十一階位的法身大士們稱性直談的一乘妙法。最後,善財童子遍參知識,在所證與諸佛齊等之後,普賢菩薩為他講說十大願王,勸進善財童子和一切華藏海眾菩薩,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迅速圓滿佛果。而《觀經》下品下生往生章中記載,五逆十惡,具諸多不善業的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假如有善知識教他念佛,他立即相信接受,稱念佛名,還沒有滿十聲,就見化佛授手,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集經》記載:「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連一人證道都十分罕見,只有依靠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一法,能迅速出離生死。」所以說念佛一法,是上聖下凡一切眾生共同修習的道路,不論愚昧或者智慧,一切根性的人通通能行持的法門。這個法門下手修行非常容易,而成就的功德道果很高,用力少而收到的效果迅速。因為淨土法門專門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所以修行淨土法門的利益殊勝,超越一切常途教法的修道。曾經有人說:「依靠其他法門修行,好像螞蟻要登上高山的頂,很難;念佛求往生,好像風帆在順水中行駛,極易。」這是多麼好的形容比喻啊。【書一】五一

8.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釋迦如來,悲憫可憐一切眾生,迷失背離自己的本心,輪迴於六道中,久經長劫都不能出離生死。於是興起無緣大慈,運用同體大悲,乘願示生在這個世間成就佛道,隨順眾生的根機和適宜的法門,廣說一切法門度脫眾生。概況地列舉佛法綱宗,共有五宗。五宗是什麼呢?是律宗、教下、禪宗、密宗、淨土宗。律者佛身,教者佛語,禪者佛心。佛之所以被稱為佛只因為具備這三法。佛之所以能度化眾生,也只有用這三法。眾生果然能夠依從佛的律、教、禪來修持,就依眾生的三業,轉成諸佛的三業。三業既然扭轉,則煩惱即轉成菩提,生死即轉成涅槃了。世尊又恐怕眾生宿世的業障深重,或許不容易轉,就用陀羅尼三密加持力,用來熏陶眾生,好像蜾蠃蟲祈祝螟蛉蟲一樣,天天念「類似我類似我」,七日螟蛉蟲果然變成蜾蠃了。世尊又擔心眾生根器或許更加陋劣,還是不能解脫,而且再一投胎受生,難免迷失前世所修。於是特別開示一種特殊法門,讓眾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使一切或者聖賢或者凡夫,一同在這一世往生西方。

聖賢者能迅速證得無上菩提,凡愚者也能永遠出離生死的繫縛。因為淨土法門專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所以這個法門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我們必須知道律是教、禪、密、淨的基礎,如果不嚴持禁戒,則教、禪、密、淨的真實利益是得不到的。比如建築萬丈高樓,假如地基不穩固,則樓還沒蓋成就倒塌了。淨土是律、教、禪、密的歸宿,就像百川萬流最後都歸入大海。因為淨土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自始至終的法門。所以《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蒙普賢菩薩加被開示,已證得等覺果位,普賢於是令他發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且以此來勸進華藏海眾菩薩一同往生西方。

而在《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章記載:就算是五逆十惡的人,即將墮落到阿鼻地獄,承蒙善知識教他念佛,或念十聲,或只有數聲即刻命終,也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看到這些,則上至等覺菩薩不能超出於淨土法門之外。下至逆惡罪人也可進入於淨土法門中。其功德利益超出一代時教之上。因為一代時教都是仗自力,得以出生死。淨土法門,未斷惑的眾生專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就可帶業往生。已斷除惑業的聖人,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能夠迅速成佛。淨土法門是世尊一代時教中的特別法門,不可以用常途法門的教理和修行方法,和淨土法門相提並論。所以《華嚴經》、《法華經》等諸大乘經,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全都開顯闡述淨土法門,讚歎勸導眾生往生西方。【書二】五五

9.釋迦如來、彌陀世尊,在往昔劫中發廣大誓願,度脫一切眾生。釋迦如來示現生在穢土,以穢以苦折伏眾生的憍慢,併發送遣返到西方。彌陀世尊安居淨土,以淨以樂攝受眾生往生,而在淨土造就成佛,你只知道愚夫愚婦也能念佛,以至於藐視淨土。為何不看看《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在普賢菩薩的加持下,證量與諸佛齊等之後,普賢菩薩於是教導他將發十大願王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便圓滿佛果,並且以此普勸華藏海眾的菩薩,一同往生西方啊。華藏會上的菩薩海眾們,沒有一位是凡夫或者二乘人。全部是證得四十一個階位的法身大士,同破無明,同證法性,悉能乘本願輪,在沒有佛應化的世界,現身作佛。並且在華藏海中有無量的淨土世界。為什麼還要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由此可知往生極樂,乃是出苦的玄妙法門,是成佛的捷徑啊。所以自古至今,所有禪宗、教下、律門的叢林,沒有不是朝暮課誦時,持佛名號,求生西方。【論】二

10.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由於迷失真心,追逐妄境,背離覺性,引合塵緣,全體的如來智慧德相轉為煩惱惡業。由此久經長劫,輪迴生死。如來可憐眾生迷惑暗昧,為眾生宣說種種法門。令眾生返轉妄境,回歸真心,背離塵緣、合乎覺性。使眾生的煩惱惡業,全體恢復為如來智慧德相。從此盡未來際,安住寂光真境。比如水凍結成冰,融化冰成為水。眾生與佛的本體沒有差異,但是功用實在有著天地般的懸殊。但是眾生根機有大小,迷昧有淺深。如來就隨眾生的根機及適宜的佛法,使他得真實利益。所說的法門有恆河沙那麼多。在這些法門之中,求取其中至圓至頓,最妙最玄,下手容易而成功高超,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統攝諸法,上聖與下凡共修,大機與小根能同受利益,沒有比淨土法門更殊勝超絕的法門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切法門雖然頓、漸不同,權實各異。都必須刻苦修習。功夫高深後,方能斷惑證真,出離生死,超凡入聖。就是說全仗自力,沒有其他的倚托。假如惑業稍微沒能斷除乾淨,就會仍舊輪迴。並且這些法門義理都非常深奧,不容易修習。假如不是宿世有靈根,當生確實很難證入。只有淨土法門不論富貴貧賤、老幼男女、智愚僧俗、士農工商,一切人等都能修習。這是由於有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取娑婆苦惱眾生的緣故,所以相比其他法門修行證果為容易。【論】八

11.眾生的一念心性與佛無二無別。眾生雖然在迷昧中,不覺不知,起惑造業,備作眾罪。但是他本具的佛性,並沒有一點損失。就好像摩尼寶珠掉在廁所裡。和屎尿一樣污穢,沒啥區別。愚癡的人不知道那是寶物,便與糞穢一樣看待。有智慧的人知道這是無價妙寶,就不嫌它污穢,一定會從廁所中取出它,用種種方法洗滌它,使它清潔。然後將它懸放在高高的柱子上,它就會放大光明,隨人的意願所求,化現種種寶物。愚癡的人看到這些,才開始知道它的寶貴。大覺世尊看待一切眾生就是這樣。縱然是迷惑顛倒,五逆十惡,永墮三途惡道的人,佛也不會生起一念放棄他的心。一直等待機緣,或明或暗地加被他,給他說法,令他悟道。等到他了解了惑業是幻妄不實的,了悟真常的佛性,最後圓證無上菩提才放心。

對於罪大惡極之人,佛的慈悲尚且這樣,那些罪業小的人,和持戒修善都具備、禪定力深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這樣。因為只要在三界中,雖然有修身、攝心、伏諸煩惑的人。但是他情執的種子尚在,福報一盡,便降生下界。然後遇境逢緣,又會起惑造業,由業力招感苦果,輪迴六道,沒有停止的時候。所以《法華經》中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除非業盡情空,斷惑證真,否則沒有出離三界的希望。這裡只有淨土法門,只要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就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西方,頓脫苦難的輪迴。一旦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會進入佛的境界,和佛一樣的受用。一切凡情聖見自然不會出生。才是千穩萬當,萬不漏一的特別法門。現在是末法時期,舍棄這個法門就沒有其他法門可以令眾生出離生死了。【序】四七

12.佛光是什麼呢?它是指十法界一切凡、聖、生、佛,即心本具的智體。  這個智體靈明洞徹,湛寂常恆。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豎窮三際,而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因為它成虛妄。橫遍十方,而十方因為它而消融。將它稱為空,則無量功德圓滿彰顯。將它稱為有,則一微塵都不得成立。功用含攝一切法,本體離一切相。在凡夫位上來說它不減少,在聖人位來說它不增加。則五眼(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不能窺探到它,具四辯才不能宣說它。然而復法法承受它的功力,處處源自它如同溝渠匯聚入江海。但是由於眾生從未悟故。不但得不到它究竟的受用,反而稟承此智體不思議力,起煩惑造惡業,由業力招感苦果。致令生死輪迴,沒有停止的時候。用常住的真心,受生滅的虛幻果報。就好像一個喝醉酒的人看到房屋在旋轉,其實房屋並沒有旋轉。迷昧的時候認為方位在移動,方位其實沒有移動。這些全是我們的妄業顯現出的虛妄幻境,這些幻境沒有一點真實可言。所以我佛釋迦世尊,來到這個世界示現成就佛道,徹底證得佛光時,感嘆地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都具備如來智慧德相。但是因為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假如離開妄想,那麼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就會現前,得大受用。」佛在《楞嚴經》中說:「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盤山大師說:「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復是何物?」溈山大師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由此可知,佛陀及祖師的種種言教,無非為眾生指示出本具心性,令眾生返迷歸悟,複本還元而已。然眾生根機有淺深的差別,迷惑有厚薄的不同。假如不借助種種言教開導,用種種法門對治。那迷惑如烏雲般障礙性空,哪裡能讓眾生一一徹見心月呢?所以我佛如來最初成道,首先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乘性直談界外大法,不談權法及含攝小根基之人。使宿根成熟一類大根機眾生,同證真常,誕登覺岸。又因為一些鈍根眾生,不能得到實益。於是就循循善誘,隨眾生的根機而演說種種法。或者演說五戒、十善,攝受人、天這二善道人,令他們種下進入佛道的勝因。或者演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攝受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人,令他們得證佛道之近緣。自阿含時開始,一氣到般若時結束,無不是隨順眾生根性,而宣說種種佛法。讓他們漸漸地增進佛道,就近回家。而佛陀出世的本懷,一直隱秘而不說出來。

等到在法華會上,佛陀才撥開權宜之教,顯露真實理體,移開事修痕跡,顯明本體心性。人天及小乘等權教的各各法門,都匯歸到一乘法。錯誤認為自己是客人,身世卑賤,其實真實的身份是大富長者的唯一的親兒子。給三乘根性的所有人都授記成佛,大暢佛陀的出世本懷。這與最初宣講的華嚴宗旨,相輔相成,遙相呼應。可以這樣說,佛陀出世度眾生這一大事因緣,全部表現出來,沒有一點兒隱藏的了。又因為生逢末世的眾生,根機愈加陋劣,能夠斷惑證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就特別開示淨土念佛往生一門,使上中下不同根機的人,不論是聖人還是凡夫,都能於當生同出娑婆,同生極樂,然後漸次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圓滿佛道。世尊這樣的大慈悲心,實在是無以復加了。【序】五十

13.佛法深廣得好像大海。普通凡夫,誰能徹底探其源頭究竟,一口吸盡大海水?即便是這樣,如果能對佛法生真正的信心,自然也能隨自己的能量,各自得到佛法的利益。比如修羅香象,以及一些蚊虻,在大海中飲水,雖然誰也不能全部將大海水全部飲盡,但是個個都能飽腹。如來出現世間,隨順眾生根性,為他們宣說不同的法,令他們個個得到法的利益,也是這樣。然而末世眾生業障更加深厚,善根更加淺薄,心智更加狹劣,壽命更加短促。再加上真正的具眼善知識非常少,邪魔外道縱橫世間。修行其他法門,想要在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確實是非常困難稀少的事情。只有淨土這一個法門,專門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以不談論個人斷惑證真的程度,只憑藉真信的真切。如果具備真信切願,雖然是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的人,尚且可以仰仗十念的力量,直接承蒙佛慈悲願力,接引往生。哎!如來大慈大悲普度一切眾生,不遺漏一個有情,只有淨土法門最為週遍摯誠啊。【序】六一

14.念佛法門,它的來由是非常久遠的。因為我們的一念心性,好像虛空一樣,永遠不會改變。雖然本體永恆不變,但功能作用念念隨緣而變。不隨佛法界的緣,就會隨九法界的緣。不隨三乘的緣,就會隨六道的緣。不隨人天的緣,就會隨三途的緣。因為所遇因緣的染淨不同,致使眾生受報的苦樂境界也截然不同。雖然自性本體沒有一點改變,而呈現出的假相和功用早已有著天淵的差別。就好像虛空一樣,太陽照耀它就會明朗,烏雲密佈它就會昏暗。雖然虛空的本體,不會因烏雲或者陽光而增減,但是它顯現出來的明朗或者昏暗的外相,當然不能同日而語。因為這種原因,如來普令眾生緣念於佛。所以說:「假如眾生的心,憶佛念佛,現在或者將來,必定能夠見到佛,離佛不會遙遠。」又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進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所以說你們心想佛時,這個心就會顯現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佛陀的相貌。真如心本來可以成佛,真如心本來是佛。諸佛無上智慧,也是從心想生。」心隨佛界之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隨眾生各界之緣,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了。

了解明達這種道理而仍不念佛的人是沒有的。念佛法門,是以阿彌陀如來的萬德洪名為緣。也就是這一句萬德洪名,就是如來果地所證的無上覺道。由於這是以阿彌陀佛的果地覺,作為眾生的因地心,所以說眾生因地念佛的心,每一念都成就佛覺果海,而未來成佛的果報源自當下念佛的因中,因果同時交互作用,不隔毫釐。比如沾染上香氣的人,身體也會有香氣一樣。也好像蜾蠃蟲禱祝螟蛉蟲「像我、像我」一樣,久而久之,螟蛉蟲卵真的能變成蜾蠃蟲。淨土念佛法門,能使眾生當生作佛,轉凡成聖,這樣的功能作用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因為一切法門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斷除惑業證到真如自性,才能了生脫死。而念佛法門,自力、佛力二者都有。所以已經斷除惑業的聖人,能迅速證得法身。而具足惑業的眾生,可以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法門修行方法非常簡單,就算是愚夫愚婦也能得到念佛法門的修行利益。而淨土法門的義理又是極其玄妙,就算是等覺菩薩也不能高超出它範圍。所以說沒有一個人不應該修持淨土法門,也沒有一個人不能修持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下手容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迅速。實在是如來一代時教中的特別法門,所以不可以用通途法門的教理來議論判斷淨土法門。末法時期的眾生福慧淺薄,障業深厚。如果不修淨土法門,想依仗自己的力量斷除惑業,證入真常,來了生脫死,真是太難太難了。【序】七五

15.自從東漢佛教流傳到中國,東晉廬山東林寺慧遠大師創興蓮社開始,一倡百和,天下修行者無不跟隨芳蹤。在其中功德顯著的人,北魏則有曇鸞大師,曇鸞大師是個高深莫測的人。有一次因為有事情,去南朝會見梁武帝,事情辦完後又回到北魏,受其德化,梁武帝時常面向北方作禮說:「曇鸞大師,真是肉身菩薩啊。」隋朝則有智者大師。唐朝則有道綽大師,依從曇鸞大師的教理,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二百多遍。道綽的法脈中出現了善導大師,等到承遠大師、法照大師、少康大師、大行大師的時候,淨土念佛的風氣已經普遍傳播到九州內外了。從此,各宗各派的善知識,無不是自己秘密修行淨土,勸人念佛往生,以求利益自己也利益別人。即便是禪宗,若論單提向上,則一法不立,佛尚且沒有著落的地方,何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就真諦上講一泯一切都泯,所謂真如的實際理地,不蒙受一塵沾染,開顯性體。如果確切談論修持,則一法不廢,如不勞動就不吃飯,何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就俗諦的事修上講一立一切都立,所以說佛事門中不舍棄任何一法,因為法法都開顯自性本具。

如果打算必須摒棄俗諦而言說真諦,就不是真諦啊。假如摒棄四大五蘊去尋覓心性,身體既然已經不存在了,心又將安寄在哪裡?如果通過俗諦來開顯明瞭真諦,才是真實的真諦啊。比如心性在眼根則能視物,心性在耳根則能聽聲,就是通過四大五蘊之身而顯示心性的大用啊。這一點是以上各位祖師菩薩,密修淨土法門的主導思想啊。但是沒有廣泛地表述出來,所以如果不是深深體會祖師的心法,是不可能知道這些妙理。在百丈禪師所確立的祈禱病僧、化送亡僧的儀規上,都是念佛迴向西方淨土。又說:「修行以念佛為最穩當。」真歇清了禪師認為,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根器的眾生。又說:「洞下宗所有宗徒,都應該密修淨業。」因為修持淨土見佛,比修行禪宗更加簡易。又說:「是佛是祖,學教修禪,都應該修行淨土法門,無量法門的源頭是相同的。」這樣可以看到淨土修學的大概意思了。等到唐朝末年永明延壽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才明顯的垂示法言,著述弘揚淨土宗。又怕學人修行路頭不清,對其中的利害關係混亂不清。於是就極力說出《四料簡偈》,真可謂提煉出了大藏經的根本要義,用來作為歧路眾生的修學導師。《四料簡偈》是「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使學者在這八十個字當中,頓悟出離生死、得證涅槃的要道。他的救世婆心真可謂千古未有。永明大師以後的諸位祖師,都明顯地宣說淨土法門,修持淨土法門,廣泛地讚歎淨土法門。比如長蘆宗賾禪師、天衣義懷禪師、圓照宗本禪師、大通善本禪師、中峰明本禪師、天如維則禪師、楚石梵琦禪師、空谷景隆禪師等,諸位大祖師雖然弘揚禪宗,但是特別讚歎淨土超勝。到了蓮池大師,參笑岩德寶禪師大悟之後,就放棄禪宗直接取法淨土。因為淨業假如能夠成就,禪宗的利益自然得到。好像已經用大海水沐浴的人,必然已經用到百川之水;身體已經在長安含元殿中,就不需要再問長安在什麼地方啊?從此以後蕅益大師、截流大師、省庵大師、夢東大師等,諸大祖師無一不是這樣。因為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弘揚佛法應該適應不同時期眾生的根器,觀機逗教。如果不這麼做,那麼眾生就不能得度了啊。從此以後,佛法漸漸衰微。加上清朝廣西太平軍及雲南回匪作亂,法輪幾乎停轉。這時候雖然也有善知識,但是各自忙自己的事情。無力顧及到弘揚淨土法門的事情,於是置之不問淨土。偶爾有談及淨土的人,能聽聞並依教修行的人也沒多少。幸虧期間有一兩個發大菩提心的出家在家佛子,將淨土經論刻板印刷,流通世間,致使佛祖言教不至於泯滅,使後來的有緣人能得以閱讀聞法,這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啊。【書一】一

16.等到佛法自東漢傳到中國,東晉時期遠公大師就以淨土為宗。起初打算與同學慧永法師一同到廣東羅浮山去,因為道安法師的挽留,遠公大師沒有按計劃成行,慧永法師於是只得獨自先去,到了江西潯陽這個地方,潯陽刺史陶范景仰慧永法師道風,於是創建西林寺請慧永法師居住,這一年是公元377年。到公元384年,遠公大師才來到江西廬山。一開始也居住在西林寺,因為學習的僧侶日漸眾多,西林寺狹小不能容納,於是江州刺史桓伊為遠公大師在廬山之東創建了一座寺院,名為東林寺。到了公元390年7月28日,遠公大師於是和僧俗二眾共123人,結成蓮社,共同念佛求生西方。並且令劉遺民居士將此事寫成文章刻在石碑上,以此證明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誓願。慧永法師也參與到蓮社中。慧永法師在西林寺居住,在廬山峰頂另外修建了一處茅室,常常前往那裡禪修。去過這間房子的人總能聞到異香,因此號稱:「香谷」,慧永法師的道行高深由此可見一斑了。當時遠公大師初結蓮社念佛時有123人,全部屬於當時的法門龍象、儒宗山鬥,由於遠公大師的道風遠近聞名,所以紛紛來東林寺念佛。直到遠公最後在世的三十多年內,參加蓮社而精修淨業,最後蒙阿彌陀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多得難以計數。從那以後像曇鸞大師、智者大師、道綽大師、善導大師、清涼大師、永明大師等,無不是自己修行淨土法門,並以淨土法門度化他人。曇鸞大師著《往生論註》妙絕古今。

智者大師作《十疑論》極力陳述得失;善導大師著《觀經四帖疏》深明諦觀。道綽大師講解淨土三經將近二百多遍。善導大師為淨土三經註疏立說,力勸眾生專修淨土。清涼大師註疏《普賢菩薩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之道。永明大師宣說《四料簡》,直指即生了脫之法。從前各各宗派的高人無不是歸心淨土。只有禪宗諸大師專門從事秘密修行,很少明確闡揚淨土宗旨。自從永明大師倡導之後,全部都公開地開示淨土法門,悲切地勸導眾生修持。所以死心新禪師在《勸修淨土文》中說:「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又說:「參禪人正好念佛,假如根機或鈍,恐怕今生不能大悟,尚且可以承託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說:「您若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假如不能往生到西方淨土去,老僧我當墮拔舌地獄。」真歇了禪師在《淨土說》中說:「洞下宗的說有門徒,都應該專注於秘修淨土法門,為什麼呢?因為念佛法門是修行的捷徑,完全依照大藏經的宗旨,接引上上根器的眾生,同時也能接引中下根器的眾生往生西方。」真歇了禪師又說:「禪宗大修行人已經悟到不空不有之法,仍然矢志不渝地勤修淨業,這不就看出來淨土見佛,比禪宗見佛容易嗎?」又說:「是佛是祖,學教參禪,都應該修持淨業,不同法門內在的本質是相同的。能夠入得淨土門,無量法門都能證入。」宋朝長蘆宗賾禪師,啟建蓮華勝會道場,普勸僧俗大眾念佛往生,感得普賢菩薩和普慧菩薩,夢中求宗賾禪師允許他們參加念佛,於是就以二位大菩薩為發起人,召開蓮花勝會。這足以看出淨土法門,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一切聖賢都暗暗讚嘆啊。在宋太宗、宋真宗的時代,省常法師住持浙江的昭慶寺,非常仰慕廬山遠公大師的道風,於是啟建淨行社,修習淨業。而當朝宰相王文正公旦首先歸依,為之倡導。凡宰輔伯牧,學士大夫等各級官員,自稱弟子而入淨行社的人有120餘人,僧人有數千人,而有文化沒文化的普通人更是多得無法計數。

以後又有文彥博這個人,他出任經過了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個皇朝,出將入相五十餘年。官職做到了「太師」(宋朝官名,三公中最高的官),受封為「潞國公」。文彥博一向歸依信奉佛法,晚年時更加努力地修行向道,專念阿彌陀佛,無論早晚和行住坐臥間,不曾有稍微的懈怠。他與淨嚴法師在河南開封召開十萬人求生淨土法會,那時候士大夫多服從他的法化。有頌揚他的人說:「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文彥博九十二歲壽終,念佛而逝。元朝明朝的時代,則有中峰明本禪師、天如唯則禪師、楚石梵琦禪師、妙葉大師,或者以詩歌的形式,或者以論辯的形式,無不極力闡揚契理契機、徹上徹下的淨土法門。而蓮池大師、幽溪大師、蕅益大師尤其摯誠懇切。清朝則有梵天寺省庵大師、紅螺寺徹悟大師,也是全力弘揚淨土法門。其中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徹悟大師《示眾法語》都可以繼承往聖,開導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佛人果能依他們的言教修行,有誰不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的弟子,作蓮池海會菩薩的良朋啊!【書二】五六

17.等到眾生得度的因緣盡了,如來世尊進入涅槃,而他大慈大悲利益眾生的心,始終沒有窮盡。於是他的諸位大弟子,把舍利分佈在閻浮提,並且結集經律論三藏經典,使他們能遍法界流通。希望眾生都能蒙受佛法的滋潤。等到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法傳到中國。但由於當時社會風氣不開明,所以只能在中國北方流通。孫吳赤烏四年,公元241年,康僧會尊者特地來到當時吳國都城建業,(今天南京),開示佛法,度化眾生。蒙如來舍利降臨,致使吳主孫權對佛教極生信仰。於是修寺建塔,以幫助佛法弘揚,化度眾生,這是佛法恩澤普被中國南方的開始。到了晉朝的時候,佛法傳播開始遍佈高麗國(朝鮮半島)、日本國、緬甸國、安南國(越南)、西藏、蒙古諸國。從此以後,佛教蒸蒸日上。至唐朝時期各宗都完備了,可謂盛極一時。天台宗、賢首宗、慈恩宗弘揚教下一法,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弘揚禪宗一法。南山宗則嚴淨毗尼,弘揚律宗,蓮土宗則專修淨土,弘揚淨土宗,就如同各部委的分支機構一樣各司其職,猶如六根之互相為用。

因為教下為佛語,禪宗為佛心,戒律為佛行。心、語、行雖然分作三部分,但非常難分離開來,致使大約根據各宗主要職責,權且安立一假名。只有淨土一法,開始的時候則是為凡夫眾生入道的方便之法,實際上則是各宗派究竟的歸宿。因此將要墮入阿鼻地獄的眾生,也能得證西方末品,了生脫死。所證與諸佛相同的眾生,尚且期望往生,以求盡快圓滿佛道。如來世尊在世之時,一切根器的眾生都能得到化育,各方修行派別都歸順佛陀教法。佛陀滅度之後,弘揚佛法的諸大菩薩各自弘揚一法。希望眾生能一門深入,一法通,法法通啊。比如忉利天的帝網上的數千枚寶珠一樣,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能遍入千珠中,千珠都能含攝一珠。相間而不雜亂,相離而不分舍。不善於領會法義的人說一切法門,法法各自區別。領會法義的人則說一切法門,法法圓通。好像城池的東西南北四個城門一樣,從最近的門中就可以入城。進城的門雖然不一樣,但進城以後是沒有區別的。如果知道這個意思,不但諸佛諸祖所說的甚深諦理,為了回歸真如,抵達本性、明心見性的妙法。

就是世間所有一切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一一皆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的法門,又復一一都是真是本、是心是性啊。所以說《楞嚴》說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由此可知,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也沒有一人不是佛啊。無奈眾生雖然寶珠在衣服裡,卻一點兒也不覺不知。懷揣著寶珠去沿街乞討,冤枉受窮。用自己本具的如來心性,枉作眾生六道輪迴的業。用本來是解脫之法,枉受輪迴的極苦。怎麼能不可憐啊!因為這個緣故,諸位弘法的大菩薩們不辭艱辛,用種種方便的法門,為眾生開示佛法,導歸覺路。讓眾生真正明瞭十法界因果事理,徹底覺悟即心自性,最終究竟圓證啊。由唐到宋到元到明到清,足足一千年,佛教教法言傳身教,代代相傳。雖然不如唐朝時期興盛,仍然可以稱得上是一脈相承。自從清朝咸豐帝、同治帝以來,兵火聯綿,連年災荒不斷,佛教有修有證的高人日漸稀少,庸俗之人日漸增多。國家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提倡佛教,僧侶也沒有力量振興佛教。於是在家白衣中所謂的「高人」,因為從未深刻研究佛教的緣故,錯誤地繼承了韓愈、歐陽修那老一套闢佛學說,於是致使佛教一敗塗地。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學術界風氣大為開化,其中天資高的智人於是翻閱佛經,才開始知道大道的本源在這裡,於是都息心研究佛經了。【雜著】二九

二、勸信願真切

甲、示真信切願

18.所說的淨土三資糧之 「信」,必須相信娑婆世界確實是苦,極樂世界實在是樂。娑婆世界的苦無量無邊。總的來說不超出八種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八種苦,無論是貴極一時的人,卑賤到乞丐的人都有這八種苦。前面七種是過去世所招感的果報,好好思惟自然知道,不須要詳說,說的話太費筆墨。第八種五陰熾盛苦,是現在起心動念以及行為舉動,這是未來得苦之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從劫至劫不能解脫。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就是所感的業報之身。受、想、行、識,就是接觸外境所起的幻妄之心。由這些幻妄身心等法,在六塵境起惑造業,如大火熾然燃燒,不能止息,所以名為熾盛。又者,陰是蓋覆的意思,發音和意思與「蔭」字相同。由這五法蓋覆真如自性,不能顯現。如濃厚的雲層遮蔽太陽,雖然太陽的光輝一點沒有減損。而由於濃雲遮蔽的緣故,不能蒙受太陽的照耀。凡夫沒有斷除惑業,被這五陰障蔽,覺性之天,智慧之光不能顯現,也是如此。這第八苦是一切諸苦的根本。修道人禪定功力深,對六塵境界一點不執著,不起憎愛之心。

從此加功用行,進一步證無生四果。那麼惑業淨除究盡,斬斷生死根本了。然而這個工夫很不容易。末法之中的修道人得到實在困難。所以必須專修淨業,求生極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就是蓮花化生,沒有生苦。純是童男之相,壽命等虛空,身體沒有災禍衰變。老病死等等,這些名字尚且沒有聽說,何況真實受苦。追隨聖眾,親侍彌陀。水鳥樹林,都演暢佛法之音。隨自己的根性,由於聽聞而證果。親人尚且了不可得,哪裡有怨家呢?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舍都是七寶所成,不靠人力,唯是化作。那麼翻轉娑婆世界的七苦,而成為七樂。至於身體則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離開當處,就能在一念中普於十方諸佛世界,作諸佛事,上求下化。心則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於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隨機說法無有錯謬。雖說世間的語言都契合實相妙理。沒有五陰熾盛之苦,享受身心寂滅之樂。所以《阿彌陀經》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娑婆世界的苦,苦不可言。極樂世界的樂,樂莫能喻。深信佛言,沒有一點疑惑,才名為真信。千萬不可以凡夫外道的知見,妄生猜想度量,認為淨土種種不思議的勝妙莊嚴,都屬於幻想寄託的話。是譬喻心法,不是真實有那個境界。如果有這種邪知謬見,就失去往生淨土的實際利益。這個禍害很大,不可以不知道。【書一】二四

19.既然知道娑婆世界是苦,極樂世界是樂。應該發起迫切真實的誓願,願離娑婆世界的苦,願得極樂世界的樂。這個誓願的迫切,應當如同墮在廁坑中的人急切尋求出離,又如同囚繫在牢獄的犯人痛切地思念家鄉。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夠出離,必定要求大勢力的人提拔我們出去。娑婆世界一切眾生,對逆順二境,起貪瞋癡三毒,造殺盜淫三業,穢污本有的妙覺明心,這是深不見底的廁坑。既然造作惡業,必定要受惡報。久經長劫輪迴六道,這是個永不赦免的牢獄。阿彌陀佛在往劫當中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有一大願說:「若有眾生,聞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也無可奈何。倘若志心稱名,發誓求出離娑婆的人,沒有一個不蒙垂慈攝受的。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救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中的人,直接當下出離其中,全部安置在極樂本有家鄉,令他們進入佛的境界,同佛一樣受用。【書一】二五

20.阿彌陀佛為我發四十八大願,通過兆載永劫的修行,希望成就佛道。我違背彌陀的大行大願,所以長劫淪落在六道之中,永遠做眾生。深入了知彌陀為我真心中的佛,我乃彌陀真心中的眾生。真心既是一,而凡夫和聖人有天殊的差別,由於我一向迷背真心所致啊。能有這樣的信心,可以成為「真信」。從這種信心基礎上,發決定往生的誓願,行決定念佛的行持。才可以深入淨宗法界,一生成就道業,一超越直悟入如來的境界,好像母子相會,永遠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了。【書一】六五

21.對於念佛這件事情,最重要的目標是為了了生死。既然為了了生死,就會對生死的痛苦,自然生起厭離心。對西方的快樂自然能生起欣求心。如果這樣的話,那麼真信切願二法,當下一念全部具足。再加上志誠懇切,好像兒子思念母親一樣念佛。那麼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滿彰顯。好像明亮溫暖的太陽當空而照,就算有濃霜層冰不久也能化解。【書二】四十

22.請問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不懇切念佛能這樣嗎?沒有信願的心能這樣嗎?【書一】六八

23.所有眾生聽聞到淨土法門。應當深信娑婆世界極苦,西方淨土極樂。應當深信我們多生以來業障深重,如果不憑藉佛力,決定難以出離生死。應當深信只要求生西方,決定現生就能往生。決定深信念佛一定會彌陀蒙慈悲攝受。由於有這個堅定的信心,願離娑婆,好像囚犯非常想出牢獄一樣,絕對沒有留戀之心。願生西方,好像客居他鄉的人思念回歸故鄉一樣,絕對沒有漂泊的念頭。從此以後根據你自己的身份及能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動靜,行住坐臥,迎賓待客,穿衣吃飯,必須讓佛號不離心,心不離佛號。【論】八

24.《阿彌陀經》說:「從這裡往西方經過十萬億個佛土,那裡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世界。那個國土有一尊佛,他的名字叫阿彌陀佛,現在正在演說佛法。」又說:「那個國土為什麼叫極樂世界呢?因為那個國土的眾生沒有任何痛苦,只是享受一切的快樂,所以名叫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痛苦,只是享受快樂,這是由於阿彌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莊嚴成就的。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則是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沒有一點兒快樂,所以叫娑婆世界。古印度語娑婆,漢語叫做堪忍。說居住在這裡的眾生,還可以能夠忍受如此痛苦的緣故。然而娑婆世界並不是沒有一點快樂,但所有樂事大多數都是痛苦。眾生迷惑顛倒,反而以為快樂。比如嗜酒、色情、打獵、賭博等等,哪裡是快樂呢?一些愚癡的人纏綿不舍,沉浸其中而不知疲倦,實在是太可憐了。即便有所謂的真樂,也很難長久。如父母雙全,兄弟健在,這種事哪裡能夠永遠這樣呢?所以快樂的境界一旦過去,悲傷的心馬上會生起來。所以說這個世界沒有一點快樂,並不是過分的論斷啊。

這個世界上的痛苦,說都說不完,只得用三苦、八苦,包攬一切的痛苦。三苦指的是什麼呢?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苦苦,就是指我們五陰假合的身心,它的實質是逼迫性的,所以成為苦。再加上永遠承受著出生、衰老、疾病、死亡等痛苦,所以成為苦苦。壞苦指世間任何一件事情,哪能永久存在呢?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圓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月食。宇宙運行規律尚且這樣,何況人事呢?快樂的境界剛出現,痛苦的境界就馬上降臨。當樂境壞滅的時候,它的痛苦不能用語言表達,所以稱快樂是壞苦。行苦雖然不苦不樂,好像很適宜。然而它是遷流性,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哪裡能永遠常住不變呢?所以稱之為行苦。列舉出這三種苦遍攝一切痛苦。八苦的含義,一些書中都有詳細的解釋。假如深知這個世界的痛苦,則厭離娑婆的心願就會自然而然地生起。假使深知西方淨土的快樂,則欣求極樂的念頭,必然會勃然而起。由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來培育道業的根基。再加上用至誠懇切的心,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出離這個娑婆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做彌陀的真子,做蓮池海會諸大菩薩的好朋友了。【序】四十

25.細心觀察這個娑婆世界,它比廁所茅坑更加污濁惡劣。深信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眾生本來的家鄉。不求此世來生享受人王、天王等福報和快樂。只希望今生業報終了,壽命盡了,承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早晚都如此存心,念念如此。念到極處,功夫純熟,感應道交。臨命終時,必定會滿足你的願望。等往生西方淨土後,頓悟無生法忍。然後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世間的功名富貴,何止是陽焰空花,簡直就是監獄毒海啊。【雜著】四一

乙、勸祛疑生信

26.淨土法門假如信得及,是再好不過的事。假如自己的智慧不能理解,就應當仰信諸佛諸祖真實的言教,萬萬不能起一念疑心,疑惑就會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背離,臨命終時一定非常難於感通啊。古人說淨土法門,只有佛與佛才能究盡明瞭。登地菩薩也不能少分地知道法門的玄妙。登地的大菩薩們尚且不能全部知道。哪能以我們博地凡夫的身份,胡亂冒昧地判斷呢?【書一】十三

27.果真了生死的心能夠很痛切,深信淨土法門,不生一絲疑惑之心。那麼雖然沒有出離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久居的客人。還沒往生到極樂世界,已經是極樂世界的嘉賓了。見到那些已經往生的菩薩們就想趕上他們,面對這麼好的法門利益豈能退讓。哪裡肯遲延拖拉,懶惰大意,以致使自己一錯而成永錯啊?有血性漢子,絕對不肯活著作行尸走肉,死後與草木一同腐朽。大家要多努力多努力啊!【書一】十五

28.其餘的法門,小法則大根不須修,大法則小根不能修。唯獨這個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聖來說: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不能超出這個淨土法門之外。下劣來說:五逆十惡,地獄種性,也可以參預進入淨土中。假使如來不開設這個法門,那麼末世的眾生想要這一生了生脫死,就絕對沒有希望了。然而這個法門如此廣大,它的修法又極為簡便容易。因此,不是宿世有淨土善根的人,很難真信無疑。不但凡夫不相信,二乘人還有很多懷疑的。不但二乘人不相信,權位菩薩也有懷疑的。唯獨大乘的深位菩薩方才能夠徹底了解承當,真信無疑。能夠對於這個法門深生信心,雖然是具縛凡夫,他的種性已經超越到二乘之上。如同太子出生,尊貴壓倒群臣。雖然他的才德還沒有建立,而仰仗國王力量的緣故,感得如此的果報。修學淨土的人也是如此。由於以信願持佛名號,就能以凡夫心,投於阿彌陀佛的果覺海中。所以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啊!想要講說淨土的修持方法,如果不大略說說諸多法門仗自力了生脫死的極難,淨土法門仗佛力往生的簡易,那麼不是懷疑這個法門的真實,就是懷疑自己的資格。如果有一絲毫的疑心,那麼就因疑成障。不要說不修,修也不得究竟實際的利益啊!由此說來,「信」這個字可不是急切講求能夠得來的,只有通過長期地深入了解,才能夠達到極點啊!【書一】二四

29.淨土法門是本師釋迦如來與阿彌陀佛所建立的。文殊、普賢菩薩所指歸的。馬鳴、龍樹大士所弘揚的。廬山慧遠大師、天台智者大師、清涼賢首國師、永明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所發揮倡導,來普勸一切聖者、凡夫、愚癡、智慧的人。這些菩薩大士在千百年以前,早就為我們普遍研究三藏教典,特地挑出這個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定出三界,最圓滿頓超,最簡單容易,統攝禪、教、律而高出禪、教、律,即淺顯而深妙,即權教而實教,殊特超越的天然妙法啊!我信仰佛祖,以古德為師。難道還不如親近現在時下的善知識更好嗎?《華嚴經》是三藏經王,最後一著匯歸到十大願王。華藏海眾菩薩都證得法身,都求往生淨土,期望圓滿佛果。我們是什麼人,敢不景仰跟從?舍棄你的狂心,努力修行淨土。功德利益應當自己會證知。不是要等到遍參一切善知識才知道正確的方法和道路啊!【書一】三八

30.從嚴格而實際意義上來說,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是因為根機有生熟,緣份有淺深,所以導致得到利益有難得與易得的差別罷了。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的專修法門,就是恐怕修行人的心志不定,被其餘法門的師父所奪。一條條敘述初、二、三、四果聖人,以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菩薩,最後到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說他放棄修行淨土,為他說其它的殊勝妙法,他都不肯接受。因為最初發願是專修淨土,不敢違背自己的初願。善導和尚早就知道後人,這山看著那山高,渺然無有定見,所以才苦口婆心地這麼說。以死盡我們展轉仰慕的狂妄偷心。哪知道以善導大師為師的人,尚且不依從他的教導。那麼緊緊依從大師之說的人實在是不多見。難道不是夙世惡業所使,令我們對於最契理契機的法門當面錯過,而淪為無禪無淨土的業識茫茫,沒有根本可作依憑的輪迴生死中的人嗎?這真是悲哀啊!【書一】四八

31.修行淨土法門,要有決定不懷疑的心理,何必去問別人有沒有效果?縱然全世界的人都沒有驗效,也不生一念疑心。因為有佛祖摯誠的教言可以依憑。假如去問別人有沒有效果,就是對佛的言論信得還不夠徹底,而要用人言來定論。這就是偷心,這是不能成事的。英烈漢子絕對不至於舍信佛言而去相信人言。自己心中沒有主張,為效驗佛語的真偽專門去聽人說的話,而將人的話作為自己的前途導師,那不是悲哀嗎?【書一】六十

32.眾生的習氣各有所偏重。愚者偏於平庸低劣,智者偏於趾高氣揚。假如愚者安守愚鈍,不雜亂地用心,專精修持淨業,這一生一定能往生,所謂他的愚鈍反而成就了他,是別人比不上的。如果智者不以他的智慧自以為是,仍然從事於仗佛慈力、求生淨土一門,這就是大智慧了。假如依仗自己的見解,藐視淨土。就會從劫至劫沉淪惡道,打算再去追隨今天的愚夫,都是不可能的了。那些深通性相宗教的人,我確實非常喜愛他們,也很仰慕他們,但是不敢依從他們。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打水的短繩子不能從深井裡提水,小紙片不能包大東西的緣故啊。並不是說一切人都應該傚彷我的所作所為。假如有和我一樣卑劣的人,又想去學習大通家的行為,打算妙悟自心,掀翻教海,恐怕他大通家做不成,反倒會被那些老實念佛,往生西方的愚夫愚婦所憐憫。那不是弄巧翻成大拙,騰空反墜深淵嗎?一句話概況:看看自己的根器如何吧!

【書一】六五

33.羅台山這個人沒有往生,而墮落在有福報的地方,在於他的文字習氣很重。這種習氣既重,雖然也說在念佛,實際上念念在文字上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撐門面而已。這是文人的通病,不是羅台山一個人這樣。佛說世智辨聰為八難之一,就是這個緣故。

譯者按:羅台山,江西人,乾隆舉人。與彭紹升同一時代。彭之《一行居集》卷四,有與羅台山書三通,皆有勸其念佛的語句。卷七《書羅台山》,記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二年正月之行跡。卷八有《祭羅台山文》。是乾隆四十四年(西元一七七九)七月。據《名人辭典》:羅台山卒於乾隆四十三年,壽四十六歲。【書一】六六

34.為人處世必須嚴格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行事,不可以在本分之外再去妄生計較思慮。這就是「君子思不出其位」。也就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你雖然對淨土法門頗生信心,然而仍然有好高務勝的念頭,還沒有全部放下,不肯以愚夫愚婦自居。您必須知道了生死,對於愚夫愚婦來說很容易。因為他們的心沒有不同的見解,一門心思地念佛求往生。假如通宗通教的人,能完全放下自己的身心知見,做愚夫愚婦一樣老實念佛的工夫,那麼往生也很容易。否則通宗通教的高人,反不如愚夫愚婦能帶業往生。淨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一心一意,老實念佛求往生,佛決不會欺騙眾生。否則求升反墜,是自己耽誤自己,可不是佛的過錯啊。【書二】八

35.淨土法門是如來一代時教中最玄最妙、至圓至頓的法門(一個法含攝一切法門,名圓。當生修行,當生證果,名頓)。博地凡夫也能進入此法門中。等覺菩薩也不能超出這個法門以外。確實是上聖下凡速成佛道的一條捷徑。諸佛諸祖普度眾生的一艘慈航。對於這樣的法門不生信心,或者信不真切,便是業障深重,不應當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劫永世在此世界常輪六道,沒有出離的時間。縱然得生人天兩善道,也是時間很短,像住客店暫時寄住,一旦墮入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中,時間就會非常長久,好像住在家鄉一樣。每次一想到這些,心驚膽戰,寒毛直豎,所以不惜苦口婆心,懇切地告訴同修們。【書二】二四

36.仔細地閱讀了您的來信,上面所提的一切議論。用一句話總結它們,就是「以凡夫的知見,胡亂地猜測佛的智慧。」我們從生至死,內裡的身心,外面的境界,哪一個能知道,其到底為什麼這樣運作呢?從自己有了覺知分別以來,看到前人的作為,自己也這樣做。於是才能夠身體長大,一切事情順利舒適,身體心情都很安樂。從生至死受用自在。如來世尊的教導,自己不知道佛是怎麼一回事,以及淨土法門是怎麼一回事。雖然佛祖誠言開導,也不肯因此而對淨土法門生起信心。按照這個道理推論下去,您終日吃飯,終日穿衣,那麼充飢、御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知道嗎?還是不知道?若說知道,那麼知道的是誰?請準確無誤地指出來。如果指不出來,那還不是照樣依照前人的成規,穿衣、吃飯。那又何必對於這個了生死的第一妙法,必須希望先知道其所以然,然後才生起信心,就是斷然不肯因佛祖的誠言而生信呢?如果您有疾病需要吃藥。是先遍閱《本草》、《脈訣》,知道藥性、病原後,才開始按照病症確立藥方,然後開始服藥啊?還是立即請良醫診脈,立即服藥啊?若果是立即服藥,那就治病與學佛相悖。

就算遍閱《本草》、《脈訣》,知道藥性、病原。也是和學佛相悖。為什麼呢?《本草》、《脈訣》,是前人完整的論斷。你也沒能親自看到,為什麼能夠相信呢?若說《本草》、《脈訣》這些醫書的的語言,不能不信。那麼佛祖、善知識的言論,為什麼都不能生信呢,非要你自己親眼看到才能生信啊?以你的知見,老實講,應該先看到某藥走某經絡、能治什麼病,方才肯開方服藥。決定不能依《本草》、《脈訣》這些醫書上所說的理論,來開方服藥。為什麼呢?因為自己沒有親眼見到的緣故。現在你充飢、御寒、治病到底為什麼,也沒看到,依然會去穿衣、吃飯、服藥。佛教和淨土法門究竟是什麼,自己不能親自看到,就算佛祖誠言都不生信,這是為什麼呢?一來是因為性命相關,雖然不知道也不敢不按照去做。一來是自認為自己很高明,必須徹底看到淨土法門之所以然才肯修持。

古今多少出格豪傑都是因為這種知見,一生不沾佛法的真實利益。而那些愚夫愚婦當初也不知道淨土法門究竟是什麼道理。然而他們能依照前人的成規,老實念佛。因此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於是能夠帶業往生。達到斷惑往生的人都能證到佛果,豈能僅僅知道淨土法門的道理就算了呢。而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因懷疑生誹謗,將會從劫至劫長墮惡道。被那些老實念佛已經往生西方的愚夫愚婦們所憐憫,打算要垂手救援我們都不能夠。為什麼呢?因為宿世不信淨土惡業所障礙啊。您的才慧如幹將、莫邪寶劍一樣銳利,切玉如泥。因為不善利用你的才智,好像用幹將、莫邪寶劍去切爛泥,那麼爛泥沒什麼意思,白白損失寶劍的鋒芒,能不可憐嗎!【書二】二五

37.佛法是心法,不是世界上一切別的法能比喻。用些比喻也不過是讓人明白其中的道理。怎麼能頑固地執著打比方的事相,與真理相提並論呢?舉起圓圓的扇子來比喻月亮,指著拂動的樹枝來標示風。就一定要從扇子上尋求光明,從樹上尋求呼呼的風嗎?這樣是聰明嗎?夢境是假的,因果是真的。現在不妨用夢境來比喻因果。妄想的心是因,夢境是果。如果沒有妄想的心,一定沒有夢境。這是肯定的。善惡和修持的心是因,得到善惡和修持之果報是果。您信呢還是不信?妄想的心是做夢的原因,就得到了夢境。念佛的心是成佛的原因,近呢就得到往生西方的果報,遠呢就得到最後成佛的果報。我說的這些話是使您更加懷疑了呢?還是能使您更加相信佛法了呢?【書二】二六

38.佛的究竟有,還是沒有,暫且擱置不論。您一定要問佛的有無,姑且問您自己畢竟是有還是無。如果說是無,那麼上邊您信上那些話,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有,請你的的確確地指出來。語言就是喉舌與心相結合,這樣就有了文字,心和手和筆的運動相結合,就出現在紙上。這二者都沒有跑出「色受想行識」五蘊之外,都不是您自己。離開「色受想行識」五蘊,您如果能指出哪是您自己,那麼我就讚許您問佛究竟有還是沒有,是個大智慧的問法。如果您指不出您自己是有還是沒有,要先知道佛究竟是有還是沒有,我就說你這是個狂妄無知的問法。佛確實是有的,只不過因為你凡心沒有洗淨,絕對不能見到。您自己也確實是有的,也是因為您五蘊沒有空,也不能在「色受想行識」五蘊之外,把你自己的的確確地指出來。【書二】二六

39.《金剛經》是讓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們,發願度化一切眾生,讓所有的眾生都能證到無餘涅槃,菩薩不要覺得有一個眾生是自己度化的而居功。佈施的時候不要執著「色聲香味觸法」。佈施是六種萬行的第一條,舉佈施為例,其實就說明了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應當在修行時候,不要執著「色聲香味觸法」。這段《金剛經》經文中省略了其他的方法不說,只例舉了佈施來涵蓋其它的方法。其實,其它的修行都應當「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就像剛才上邊說的,您說,道是有相呢,還是無相呢?這樣廣大光明之相充滿了整個宇宙,如果連這樣的廣大光明之相,都被您說成是「無」,這和生來就是盲人有什麼區別?經文中說「無一眾生得度,不住相,無相,無所住」等等,是想讓人不執著於世俗之情,或者聖人之見和它們的區別等。經文中所說的「度盡眾生,行佈施,生心,修善法」等等,是想讓各人根據自己的秉性分別修習各種自利利人的佛法,希望自己與別人共同證得圓滿菩提罷了。不從這裡去理解,光執著於經文中的「無相」,認為一切都是「無」。這和那些酗酒的醉漢等人一般的知識和見識水平,怎麼能稱得上是聰明人呢。開始誠心信佛有什麼難的?對佛法的疑惑怎麼會難以去除?如果您決定不肯去信,對佛法的疑惑決定不肯去除。就是佛親自對您說法,也不能把您怎麼樣啊。何況像我這樣的普通凡夫呢。【書二】二六

40.想知道阿彌陀佛是虛是實,《淨土文》、《西歸直指》這兩本書中所論述的理論及所記載的事實,為什麼你不去讀誦它們,去啟發你的信心,斷除你的疑網呢?如果您再說書中的這些理論和事蹟,都是別人妄造的謠言,不值得看。如果你還是持這種見解,那麼您的靈魂肯定不會託生到其他的五道,而只會生在阿鼻地獄,從今往後所有的時間,長久地在地獄裡享受隨心所現的油鍋、火爐、劍樹、刀山等處,受種種難以言表的「快樂境界」,這種「快樂」實在是無法用語言比喻的(當然這裡面的快樂是打了引號的)。如果您一定想要知道阿彌陀佛的虛實,雖然《淨土文》、《西歸直指》這兩本書中,您認為寫得都不是事實,非要您自己親眼看見,親自證到才算是事實的話。現在問你一個事,你一定要直接回答,不能含糊籠統地唐塞。北京附近通縣有個王鐵珊,原來在清朝當過廣西省長,當時廣西土匪很多,王鐵珊擔任廣西部隊將領時,就設計剿滅了這些土匪,殺了很多人。四年前他得了重病,一閉上眼睛就看見自己在黑屋子裡。屋很大又很黑。

有很多鬼都來逼迫他,接著就驚醒了。過些時候又再閉眼,又和剛才一樣看見那些鬼,接著被再次驚醒。如此這般,三天三夜不敢合眼。折磨得人奄奄一息。他老婆對他說,「你這樣怎麼辦才好啊,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吧,念佛總是有好處的。」王鐵珊一聽這話就開始念。過一會兒就睡著了,就這樣睡了一大覺,什麼夢也沒有,他的病漸漸好了。因此王鐵珊開始吃齋念佛。這些都是王鐵珊前年和陳錫周來我這兒親自和我說的。假設您處於這種情況當中,您是要先知道佛的虛實才開始念呢?還是一聽到馬上就開始念呢?如果這時沒有工夫去弄明白虛實而馬上開始念,那麼為什麼現在非要把前人和前人說明虛實的言論事蹟等等,都一律地指作為虛妄。只有於佛名一聞即念,如此才可令你擺脫目前的此種懷疑的心境。  舍棄這樣做,只是哭泣哀求,那是沒有用的。您能夠象拋棄破鞋一樣地拋棄富貴,怎麼就不能把執著也當作破鞋,去拋棄掉呢?您認為您的這種知識見解是入道的大門嗎?其實,你不知道這實在是通往地獄的大路啊。用夢來比喻佛,妄想的心是因,夢境就是果。念佛是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佛就是果。怎麼能用《金剛經》上的六種比喻來印證呢?世界上的語言文字,雖然是一個字一個事,但也不妨礙尊卑一塊詮釋,美惡一起解釋。比如說「子」這個字,稱呼夫子也能單用,稱呼一般人也能單用,稱呼兒子也能單用。但必須用上下文來限定這個字的意思,斷斷不能把稱呼夫子的,也當作兒子來解釋。如果說佛國是夢境,必須等您成佛以後再這樣說。現在這樣說,則是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啊。【書二】二七

41.「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等理論,如果您感覺混亂不好區分。您只要學習愚夫愚婦老老實實念佛,恭恭敬敬,誠誠懇懇。久而久之,業障消退智慧明朗了,等障垢乾淨,福德逐漸豐滿了。以前的種種疑心就會徹底脫落。那麼佛是有還是無,自己是有還是無,包括入佛道的門徑,西方極樂世界是否確實存在等等,有了確實證據就不需要再去問別人了。如果不能專心致志地念佛,而想從別人那裡得到答案,就會和看《金剛經》但不知道實相;看《淨土文》、《西歸直指》而不生出信心,這是因為內心有業障,不能領會。就好像盲人看太陽,太陽固然在天上,也用眼睛去看了,但就是看不見陽光,看和沒看沒有區別。假如這個人復明瞭,那麼一看就看見陽光了。念佛這個辦法就是盲人復明最切要的法子。如果想見到實相,就應當竭誠地使用這個辦法,那麼一定能讓您覺得疑雲消盡,真正暢快的時候啊。如果想見到實實在在的「真我」,非大徹大悟不可;想親身證到「真我」,非斷惑證真不可;想圓滿地證到「真我」,非到見惑、思惑。無明惑這三種惑都除盡了,分段生死、變異生死這二種死永遠消亡的地步不可。您信中這些言論,會使您永遠處在輪迴之中。以及你現在不依靠佛理而諮詢這些疑問,都是承託「真我」的不可思議之力。由於你違背菩提正覺之路,卻契合五欲六塵之境,所以得不到真實受用。好像演若多達的腦袋、衣服裡的明珠一樣,自始至終並沒有丟失,只是冤枉生起了恐懼怖畏心,冤枉過著窮困的生活。

譯者按:演若達多,又稱作延若達多、耶若達多。這個名字出自《楞嚴經》卷四,富樓那問,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佛陀回答了這個問題,舉了一個演若達多的例子來比喻說明。演若達多是印度室羅城中的一個怪人,經中說他是「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佛陀通過這個怪人來說明虛妄無因的道理,並進一步說明此事既非因緣亦非自然,經中有一段非常繞人的論述:「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這裡是通過演若達多這個人的特徵來比例妄執無因的道理,既然是比喻,那麼就是為了更生動地交待要表述的內容,拿來比喻的這個事情就應該是為我們所熟知的,但是對這個演若達多的特別之處,我們似乎並不是很熟悉,佛陀有諸如迷人四方、翳目空華以及舟行岸移、搖目動水等比喻,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讓人理解,但這個演若達多的例子,就相對顯得繞一些,那麼演若達多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幸運的是,這種人今天還有,在現代精神病學分類中可以準確的找到這種病人,拿老百姓的話來說,演若達多是一個瘋子。【書二】二七

42.世間所有的現象,像正報根身,也就是我們的身體,象依報世界,也就是我們所住的天地,都是因為眾生生滅心中,相同的業力感召世界的情景;不同的業力感召身體的情況。這些都有生成與壞散的時候,都不會長久地存在。身體有生、老、病、死,世界則有成、住、壞、空。也就是物極必反,樂極生悲等都是這個道理。因為成因既然是生滅的,果報也不能不生滅。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的佛性,隨心所現的不思議稱性莊嚴的世界,那裡的樂是沒有窮盡的。就像虛空一樣寬廓廣大,包含一切森羅萬象。世界雖然成了壞、壞了成,無有窮盡,然而虛空畢竟沒有增減。你以世間的快樂難以理解極樂的快樂。極樂的快樂你不能見到。虛空你雖然也不能全部看見,現在天地之間的虛空,您曾經見到過它的改變嗎?要知道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所以釋迦佛讓我們念佛求生西方。以便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也能夠得到受用西方極樂世界,那不生不滅快樂的機會。因為那裡眾生的身體是蓮花化生,沒有生、老、病、死的苦。世界則稱性功德所現,沒有成、住、壞、空的變化。這些就算是聖人也有所不知,何況用世間生滅法來懷疑極樂世界呢?【書二】六二

43.淨土法門是如來徹底悲心,普度眾生的法門。讓那些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斷除惑業證得真如本性的凡夫眾生,真信切願執持六字洪名,就能生了脫生死,和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為伴侶。上等根機的人修行位至等覺菩薩,馬上就可以證到佛果,尚且必須往生西方,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淨土法門至極圓滿頓然超越,貫通上下根器。超越佛陀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當佛說《彌陀經》時,六方諸佛全部出廣長舌,一音讚歎,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說我釋迦世尊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己講述過去世的因緣。說我在五濁惡世作宣傳這件事非常困難,得證菩提妙果,又為一切世間說這個極難信的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讓聽聞到這個法門的眾生仰信佛言,接受佛教,奉行淨土法門,以便究竟暢快地表達佛陀出世的本懷而已。然而這個法門非常深奧,難以測度。雖然經過六方諸佛、以及本師釋迦牟尼佛交相勸信,然而世間懷疑這個法門的人還是非常多。不但一般普通人不信,就是深通宗門、教下各種知識的人仍然或許懷疑它。不但這些人即使已經證得真諦,業盡情空的聲聞、緣覺,仍然或許也懷疑它。不但這些小果聖人不信,就算權位菩薩仍然或許也懷疑它。即使是法身大士雖然能夠有真實的信心,尚且不能徹底地了解淨土法門的本源。因為這個淨土法門是以佛陀的果覺為眾生的因心,全體是佛境界。只有佛與佛之間才能徹底明白淨土法門的究竟,不是這些有智慧的人所能夠知道的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然就能夠獲的真實的利益。就算能夠聽聞到這個不思議法門,那也是我們多劫深種善根成熟的機緣,何況我們能夠真信、接受、修行淨土法門,那麼我們所獲得的利益一定是不可思議的啊!【序】九

44.《華嚴經》是三藏十二部經典之王。是釋迦如來初成正覺,為界外四十一位階的法身大士,所演說的一生成佛之法。其一生成佛的回歸宗旨,最高頂點究竟的實義,在於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善財童子所證,已經和普賢菩薩等同,與諸佛等同,就已經是一位等覺菩薩了。等覺菩薩距離佛果就差一點點了,尚且必須迴向往生西方。並勸化華藏世界海諸位大菩薩們,一同稟持這種教化,一同修持這種法門。難道當今這些所謂通宗通教的人,他們根性的銳利程度,及證入實相的深度,能夠超越這些大菩薩們嗎?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極樂。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西方。難道這些經論都不足以遵行依從,這些聖賢之人都是愚夫愚婦嗎?用一句話概括這些人就是:業深障重,不應該得到解脫,以至於日日應用覺性卻不知曉,習氣養成便覺察不到了啊。【序】十九

45.有人問:阿彌陀佛安居在極樂世界。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一個世界中的念佛眾生數量也是無量無邊。阿彌陀佛怎麼能用一個身體,同時去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一切念佛眾生往生極樂呢?答:您怎麼能夠以凡夫的知見,去推測佛的境界呢?姑且以比喻來說明,使你的疑惑消滅吧。一輪明月掛在天上,千萬條江河中都能影現出來,明月難道存心要這樣嗎?本來天上只有一輪明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都能映現全月。即使小到一勺一滴的水中,無不各各影現全月。並且江河中的月亮,一人看它,則有一輪月亮對著這個人。百千萬億人在百千萬億處看,則無不是各有一輪月亮對著這些人。假如百千萬億人各向東西南北而行走,那麼月亮也在所行之處常對著這些人。兩者的距離沒有一點遠近之別。假如百千萬億人站著不動,那麼月亮也安住不動,常對著這些人。只有水清澈而平靜的時候才能映現出月亮,水污濁而晃動的時候,月亮就會隱沒。月亮本來沒有影現和隱沒的分別取舍,那些不能映現月亮的江河,是由於水昏濁而且奔騰不靜,沒有辦法接受月亮的影現啊。眾生的心和水一樣,阿彌陀佛好像月亮。眾生信願具足,用至誠心去感應佛,那麼佛就會在他的心中應現,就好像水清月現一樣。若心不清淨,不至誠,與貪瞋癡相應,那麼就和佛相背離,就像水污濁而且晃動不止,月亮雖然依然照臨,然而這樣的水卻不能昭彰影現啊。月亮只是世間的一種色法,尚且有如此之妙。何況阿彌陀佛煩惱惑業淨盡,福慧具足,心包太虛,量周法界的人啊。所以《華嚴經》說:「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此處菩提座。」由此可知眾生遍法界感,彌陀遍法界應。佛確實不曾起心動念,沒有來去之相。然而能讓緣份成熟的眾生,見到佛來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這種疑問的人還有很多。因此簡略地開示一下大概意思,讓這些人生起正信。【序】四一

46.必須知道淨土法門正好攝受上上根器的人。因此善財童子已經證到等覺菩薩地位,普賢菩薩仍然讓他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希望他迅速圓滿佛果。並且用這個法門普遍勸化華藏海眾的大菩薩們一同求生西方。因此可以知道迴向往生淨土一法,是圓滿佛果的最後一件事。世上有一幫狂人不詳細審核教理。以為愚夫愚婦都能修習,於是就認定淨土法門是小乘法門而藐視它。他們不知道淨土法門是《華嚴經》一生成佛的自始至終的第一法門。也有一些愚人知見狹隘低劣。認為自己修行工夫淺薄,業力深厚,怎麼能夠當生就往生呢?他們不知眾生的心性與佛無二無別。五逆十惡將墮地獄的眾生,臨終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或者滿十聲,或者只數聲隨即命終,這樣的人尚且能得以往生。《觀經》所說的道理怎麼能不相信呢?那一類眾生尚且能夠往生,何況我們雖然有點罪業,雖然念佛工夫淺薄,和那些五逆十惡,僅念十聲數聲的眾生相比,應當是高超了許多吧。怎麼能自暴自棄,以至於失去往生的無上利益呢。如來稱此淨土法門是難信的法門,因為它下手容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迅速。它圓頓直捷、廣大簡易,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不是宿世有善根,決定難以信受奉行啊。我常說:九界眾生離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我說的可都是事實呀。【序】五三

47.淨土法門普被三根。除了能夠接引上上根器的人,也能夠廣泛徵引中下根器的人。愚癡的人每每都認為淨土法門是淺近的小乘法門,主要是因為沒有遍閱大乘經論、沒有親近具有慧眼精通佛法的人。以自己的顛倒執著的心,測度如來探求事物發展的起源和結果的大道。就好比瞎子看太陽,好比聾子聽驚雷。他們當然看不見聽不到,而以他們自己的所見所聞的妄相去評論。必須知道信願念佛這個法門,是如來為了普度眾生,以徹底悲心所宣說的法門。只有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大菩薩才能究竟擔荷。這些愚癡的人們見到愚夫愚婦都能念佛,便認為淨土法門是淺近的小乘法門。這和看到小星星懸空,就認為天空小,小蟲行走在陸地上就認為陸地小的觀點,有什麼兩樣呢?如果對淨土法門能生起無上的信心和嚮往,就是多生多劫深種善根所致。假如能以深信切願持佛名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就是以凡夫心成如來藏。好像染上香氣的人,身體上也會有香氣。現在就與佛的氣分相接,臨終哪能不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呢?【雜著】四三

丙、勉具足信願

48.即使嚴格地修持五戒、十善,得人身、天身。然而人間的福樂乃是墮落的根本所在。天上雖不比人間的煩惱惑業猛利,然而天福一旦享盡,決定往下界投生。由於宿世天福沒有享盡,所以在人間繼續享福。由於享福的緣故,所以造業。既然造了罪業,那麼墮落惡道就是瞬息間的事情。何況還有因為天命終了,承受宿世惡業已經成熟的力量,直接墮入惡道中的人呢?所以古德認為修行的人,假如沒有正念修持淨業,只能得到人天福報,被稱作第三世怨。《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知道好歹的人應當急忙尋求出離三界,希望到達安穩寂靜的境界,作為上等的計策啊。【序】十一

49.念佛一法是仰仗佛力出離三界,往生淨土。現在既然不發願,哪能說有信心呢(有真實信心的人,必定有深切的願)?信願完全沒有,只是念佛的名號,仍然屬於自力。因為沒有信願,所以不能和彌陀宏誓願力感應道交。假如見惑、思惑已經斷盡,或許可以往生。假如沒有全部斷盡,或者斷得不徹底,那麼業根依然存在,哪能即刻出離輪迴呢?五祖戒禪師後世為蘇東坡、草堂青禪師後世為曾魯公等,就是確證。應該知道舍去信願而念佛,這與禪宗的參究沒有區別。如果這樣也能往生,那就因果不相符合了。蕅益大師說:「能不能往生西方,全憑信願的有無;品位高下,全是因為持名的深淺。」這是千古不變易的鐵案啊。

譯者按:五祖戒,五祖是山名,也是寺名。師戒禪師,宋朝人,生寂年歲,不詳。雲門宗,雙泉師寬法嗣。住蘄州(湖北省)五祖山五祖寺,大振宗風。《五燈全書》云:「師暮年至大愚,倚杖、談笑而化」。《龍舒淨土文七》說:「五祖戒禪師,乃東坡前身,應驗不一。」

「草堂青」:《西歸直指三》曰:「宋,草堂青禪師,素有戒行,年九十餘,曾氏常供養之,屢施衣物,僧感其德,許以託生其家,後曾氏婦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魯公也。」【書一】九

50.平生絕對沒有信願的人,臨終決定很難仗佛力往生。既然說臨終是善惡境界同時頓然顯現,暫且不論阿彌陀佛四字不現前的人不得往生。就算現前,也不得往生。為什麼呢?因為他不願意往生的緣故。因為不求阿彌陀佛的攝受,因此不能蒙受阿彌陀佛接引的緣故。《華嚴經》中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古德說:「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現在善惡二業都現前,由於沒有信願力,便不能奈何惡業啊!必須知道只依仗自力,那麼就算惡業還有一絲一毫,就不能出離生死,何況惡業還很多呢?再者沒有信願的人,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無量無邊的眾生之中,或者可能有一二個人往生。決定不可以此作為教導,以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淨土的善根。為什麼呢?因為能夠只仗自力,念到業盡情空,證到無生忍的人,舉世罕有一二。倘若每個人都依照這個標準來行持,將信願二事放在一邊而不去做。那麼芸芸眾生就永遠停留在生死苦海,無法出離,都是這一句話成為罪魁禍首啊!而這個人還洋洋得意,認為自己的言論很高超。而不知道這是斷佛慧命,疑誤眾生的狂言啊!悲哀啊!(世間善業力不出輪迴,如果對比信願具足的往生淨業,那麼這個善業仍屬惡業。)淨土這個法門必須另外具一隻眼,不得以常途的教義來比類。假使如來不開示淨土法門,那麼末世眾生中想了生死的人,就不可得,不可見了。【書一】十

51.應當必須發起這樣的決定心,臨終一定要往生西方。暫且不要說碌碌平庸的人身不願意再受。即使成為國王身,以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弘法化,普利眾生的高僧身,也要看作如同毒害和罪惡的深淵,決定不生一念想要接受的心。有了這樣的決心,那麼自己的信願行才能夠感應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誓願才能夠攝受到我們。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蓮,永遠出輪迴啊!【書一】二十

52.必須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不要說凡夫不能到那裡,就算是小乘聖人也不能到那裡。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不思議境界的緣故。小乘聖人如果迴心向大就能到達。凡夫如果沒有真信切願的心感通佛力,縱然修持其餘的一切殊勝行持,甚至是持名念佛的殊勝行持,也不能往生。所以說信願至關重要。蕅益大師說:「能不能往生,全憑信願的有無;往生品位的高下,全憑持名功夫的深淺。」這是千佛出世都不能改變的定論。如果能信得及,也許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你的一份呢。【書一】二一

53.如果談論念佛法門,只有信、願、行三法為它的宗要。三法具足,決定往生。若沒有真信切願,縱然有真正的行持也是不能往生的。何況悠悠泛泛的人呢?蕅益大師說:「能不能往生,全憑信願的有無;往生品位的高下,全憑持名功夫的深淺。」這是三世諸佛出世都不能改變的常識,是三根普被的妙道啊。應該全身靠倒,但願親自證得真實的利益啊。信、願、行三法在《淨土十要》中都有詳細的開示。而且第一要《彌陀要解》五重玄義中,第三明宗,發揮三法最為精確詳盡。之後的每個章節,每個段落都有所提示,必須細心參考閱讀,這裡就不詳細說了。【書一】二二

54.想要往生西方,最初必須有真信切願,如果沒有真信切願,縱然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能得到人天福報,以及作未來得度的因而已。如果信願具足,就一萬個人不會漏掉一個。永明延壽禪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的人,就是指信願具足的人。【書一】二五

55.凡是禮拜讀誦大乘經典,以及作一切於世,與人有益的事情,都要將這些功德迴向往生西方。不可以只單單用念佛迴向西方,其餘的功德另外迴向給世間的福報,那麼心念不歸一,便難往生。必須知道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然得到世間福報。(比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等。)如果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那麼所得的世間福報反而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就很難決定了。【書一】二六

56.念佛的人只要能真切念佛,自然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免除那些刀兵水火等災難。即便是宿世業力牽引,也是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爾遭遇災殃。只要在平日有真切信願,一定會在遇難的時候蒙佛接引。如果現生證得念佛三昧,當然已經證入聖賢之流,自己的身體就像影子一樣,刀兵水火都不能妨礙它。縱然現在遇到災難,實際上並沒有一點兒痛苦。可是在茫茫世界中,這樣的人有幾個呢?【書一】四十

57.願離娑婆的心,好像獄囚希望趕快出離牢獄一樣。願生極樂的心,好像貧窮的流浪人思念回家一樣迫切。如果在他沒有往生到淨土以前,就算給他人王、天王的位置,他也會把這些看做是墮落的因緣,沒有一點羨慕渴望的心念。即便是來生轉女為男,童真出家,一聞千悟,得大總持,也看做是迂迴的道路,沒有一點希望的心。只是希望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旦往生西方,那就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位居不退,忍證無生了。再回過頭看看人王天王的位置,以及出家為僧不知淨土,修其他法門歷劫辛勤不能解脫的人,就像是螢火蟲的光芒和太陽的光芒相比,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和泰山相比。難道不是無盡的悲哀,無盡的悲痛嗎?所以修淨土法門的人,萬萬不可有求來生人天福樂,以及來生出家為僧等念頭。假如有絲毫求來生的心,便不是真信切願,便與彌陀誓願間隔,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了。用這種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然變成了人天有漏的福因。況且享福的時候,必然造作惡業。既然造作惡業,肯定難逃惡報。好像把毒藥放在醍醐中,便能殺人。不善用心的人就會有如此的過失。您必須徹底斬斷這種念頭,淨土法門的全部利益才能夠完全受用。【書一】五二

58.縱然有一百年的壽命,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這一口氣還在,就應當尋求將來的出路。不要等到臨終之時,後悔也來不及了。每每想到《四十二章經》中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信心難生。這四者很慶幸都具備,更加應當努力。如同登上寶山,一定要得到摩尼寶珠。實在因為在凡夫地沒有斷除惑業,生死不了,難免墮落。所以如來極力勸導眾生髮真實信心,以及迫切願心持佛名號,求生淨土。應當以供養三寶,一生守戒,一切所作的種種功德,不求來生的人天福報,不求現世的長壽康寧,唯求臨終往生淨土。就和佛的誓願相契入相附合,感應道交,一定滿你所願。如人墮入大海,有船來救,如果肯上船,就即刻登上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就像是不肯上船,難免沉溺生死大海。佛陀想要使你超凡入聖,你卻願意得到有漏的福報。福報一盡永墮三途。就像用無價的摩尼寶珠,用來彈射黃雀。所得的少,所失掉的多。真是太可惜了!應該警覺反省啊!【書一】五九

59.如果想在這一生親得佛法實益,就應當依靠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那麼就可以決定了生脫死。如果不依靠念佛法門,不要說沒有得到佛教的真傳者不能了,就算得到了也不能了。為什麼呢?因為得到佛教真傳,乃至大徹大悟,並不是實證的境界。真實證得則可了,僅僅開悟還是不能了的。修其他法門,都必須斷惑證真才能了生死。淨土法門只要具足真信切願,持佛名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正行和助行一起修行,不但決定往生,而且品位還非常優勝。不但聰明質樸的人決定往生。就算那些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若能生大慚愧心,生大怖畏心,至心念佛數聲,立刻命終的大惡人,也能決定往生。因為佛慈廣大,專門以度眾生為自己的事業。眾生一念回光,幡然醒悟,就會蒙佛攝受。這就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啊。末法時期的眾生如果不依靠淨土法門,而去修其它法門。只能得到人天福報,以及作為未來得度的因緣而已。因為如果沒有能力斷除惑業,那麼生死的根依然存在,哪能不萌發生死的芽,生長成苗呢?!【書二】十八

60.念佛法門最注重信願心的培養。如果信願真切,雖然沒能夠心中清淨,也得以往生。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眾生志心念佛為能感,所以致使彌陀能應眾生之感。好像江海中的水,不能沒有一點動相。只要沒有狂風巨浪,那麼天上的明月就能夠明瞭地影現在水中。眾生之能感與佛之所應相互交道,好像母子和孩子互相憶念一樣。那些專重自力,不仗佛力的修行者,正是由於不知這個道理的緣故啊。【書二】四八

61.約著通途法門來說,在凡夫地打算了生死,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對於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的特別法門來說,就能夠在當生,全部了脫生死。果真具足真信切願,萬人之中決不會漏下一個眾生。末世眾生只有這一個法門可以依靠。所以法運越晚,這個法門就越當機,善知識提倡弘揚越迫切。而且真實修持,能夠往生的證驗例子時常能夠看得見。【雜著】十六

62.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綱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都能夠往生西方。沒有信願,即使能做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的地步,也很難往生。因為真能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的實理,便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了,那就不必說了。如果只是有工夫見此理,尚沒有實證,若無信願,也很難往生。禪家說淨土,仍然歸於禪宗,除去信願而說法,果真能依這種說法去做,或許可以開悟。然而這也並沒有斷除惑業,打算了生死,那是夢也夢不著的。因為凡夫往生,是由於有信願之心感佛,所以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現在既然不生信願之心,又將佛及土全部說歸於自心,從哪裡能感應到佛呢?不符合感應道交的原理,則眾生還是眾生,佛還是佛。將這種橫超的法門,當做豎出的法門去用,得到的利益很淺而受到的傷害很深,這一點大家不可以不知道啊。得到的利益是什麼呢?如果依靠他們這些說法去修持,或許能開悟。受到的損失是什麼呢?既然除去信願,那就沒有辦法仰仗佛的慈悲願力了。所以我說:真正修行淨土法門的人,不能聽受禪家的開示,這是因為法門的宗旨不相同的緣故。【書二】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