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云:「毘舍佉母白佛言:『世尊!聽阿那頻頭國諸比丘食粥,若世尊當聽比丘食粥者,我當盡形壽供給。』」

《十誦律·云:「佛言:『毘舍佉!汝見何因緣故,欲常與比丘僧粥?』答言:『大德!若比丘不食粥,有饑渴惱,或時腹內風起。我常與粥故,則無眾惱。』」

《釋氏要覽》云:「讀五部律文,粥之緣起有三:初《僧祇律》云:『佛住舍衛國,難陁母令作釜飯,逼上汁自飲,覺身中風除食消,便作念:闍梨是一食人,應當食粥。乃取多水少米,煎去二分,然後入胡椒蓽撥末,盛滿罌,持詣佛所,白言:唯願世尊聽諸比丘食粥。佛許,仍為說偈云:持戒清淨人所奉,恭敬隨時以粥施,十利饒益於行者,色力壽樂辭清辯,宿食風除饑渴消,是名良藥佛所說。欲得人天長受樂,應當以粥施眾僧。』次《四分律》云:『佛在那頻頭國,因?沙施粥,佛許之。』後《十誦律·云:『婆羅門王阿耆達施八般粥,謂乳、酪、胡麻、豆、摩沙、荏蘇等,佛許之。』」又云:「粥不正食攝。《僧祇律》云:『粥出釜,劃不成字,始名不正食。』」

忠曰:「依《寄歸傳》、《四分律》等,五啖食謂飯、麥豆飯、麨、肉、餅,此為正食。五嚼食謂根、莖、葉、華、果,此為不正食。若已食前五,必不合餐後五;先食後五,則隨意啖前五。」忠曰:「肉者,初聽三種淨肉,至《楞伽》、《涅槃》,方斷肉食。」

又《釋氏要覽》云:「今析粥十利者:一、色;二、力;三、壽;四、樂;五、詞清;《俱舍》云:『詞,謂訓釋言詞也。』六、辨;《俱舍》云:『辯,謂展轉言無滯礙也。』七、宿食消;八、風除;九、消饑;十、消渴。」

守千《崆峒記》附法數中載粥十利云:「一、僧徒安樂;二、施主長壽;三、不闕修道;四、不生饑饉;五、當來勝報;六、佛果現前;七、眾善莊嚴;八、先雲離苦;九、不值刀兵;十、當生淨土。」

《四分律》云:「食粥有五事善:除饑、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調適、除風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

義堂和尚《日工集》云:「因雪示眾:『大雪,人民凍餒,薪貴如玉,洗面湯不用燒。湛堂準和尚以小杓湯洗面,尚餘用濯足。古人用心如此,況斯時乎?又粥羹宜暫停之。凡粥貼羹湯,日本風俗而已,中華但用鹽豉齏等。如今建長寺,每日堂中粥菜,用七紋錢買胡麻鹽是也。』因舉神鼎諲和尚住山十年,始有醬,食訖曰:『古人住山安眾,不論粥飯精粗,唯道是行。幸諸人不患暫時粥無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