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念惡念感召生死輪迴苦

佛住在波羅奈國鹿野苑時,一日早晨到城裡托缽,看見一位比丘也到城裡乞食,他坐在路邊的一棵樹下,對所乞的食物起了愛憎之心。

世尊對著這位比丘說:‘比丘,比丘,不要種苦因,此貪念會使您身上發出難聞的臭味,如膿汁流出,招致蛆蟲及蒼蠅聚集。’比丘心想:‘世尊竟然知道我心裡起的惡貪之念!’對於這樣的惡念會招至如此惡報,心生恐怖,並感到非常慚愧懺悔。

世尊回到精舍用齋畢,收衣缽、洗足已,便到房內打坐,之後則到僧中對比丘開示:‘今早我到城裡托缽,遇到一位比丘,他對所乞的食物起了惡貪之心,於是我對他說:「‘比丘,不要種苦因,此貪念會使您身上發出難聞的臭味,如膿汁流出,招致蛆蟲及蒼蠅聚集。」當時這位比丘心想:「佛竟然知道我的心念!」於是感到慚愧恐怖。’

這時,有一比丘從眾中而起,整理好衣服,合掌恭敬地向佛請示:‘世尊,為什麼說是種苦因?又為何會生臭、流穢汁,並招致蛆蟲及蒼蠅聚集呢?’

佛陀開示大眾:‘忿怒煩怨就是種苦因,貪著五欲則會生臭,不收攝六根、不清淨持戒,使心出流,就如同穢汁流出;若遇境不能攝心,種種貪愛、憂惱等惡念則會應運而生,如同招引蛆蟲及蒼蠅,亦即起惑造業而感苦果,障礙修行。’佛陀接著又說了一首偈語:

‘耳目不防護,貪慾從是生,是名為苦種。

 生臭汁潛流,諸覺觀氣味,一於惡貪嗜,

 聚落及空處,若於晝若夜,遠離修梵行,

 究竟於苦邊,若內心寂靜,決定諦明瞭。

 臥覺常安樂,諸惡蛆蠅滅,正士所習近,

 善說聖賢路,了知八正道,不還更受身。’

六根不收攝,當根塵相對,識生其中,產生貪慾,就種下苦的種子。因貪而有所求,求不到生苦,求到又怕失去,且無法滿足,心始終患得患失,憂怖苦惱,無法安心修行。而貪慾更會使自心愚癡、昏昧,心不清淨,如身上有惡臭膿爛汁流,一聞此氣味,即知為貪慾所生。所以當行遠離之法,住於修行人聚集之處,避免六根追逐六塵,清淨戒行,才能真正離苦。此外,心不為境轉,隨時隨地安忍不動,即使在睡眠中,也能保持覺性的存在,心就能處在安樂當中,一切惡念無從生起,就如同滅除蛆蠅。修道之人依之學習,即是走向聖賢之路,並依八正道如實而行,就能了脫生死,不再受生輪迴。

佛陀開示後,比丘們了達佛所言說,歡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三十九》

省思:

經云:‘愛不重不生娑婆。’貪慾為生死之根,只要有一些些的貪念,就無法脫離生死輪迴之苦,若能遠離愛慾,就不會招感苦果,遇境若能制心不動,保持無念,就能離苦,達到究竟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