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出家

1.出家的阻礙

悉達多太子到了十九歲。有一天,太子心下思慮道:「現在正是我出家的時候了。」於是,他便莊嚴端正地前往父王的宮殿,向父王請安。宮庭大臣們見到太子要去拜見國王,紛紛向淨飯王報告,說:「太子馬上要到這裡來了。」淨飯王聽到報告,真是憂喜交集。平時,太子因為喜好沉靜,加上淨飯王對他極其溺愛,在所有事情上對太子都十分放縱,凡是太子不高興做的事情,絕不讓太子受到委屈,勉勉強強去做;太子不高興見到的事物,就絕不讓它們出現在太子的眼前;太子不高興聽到的聲音,也絕不讓它們充斥在太子的耳邊。因此,太子在自己的宮殿裡除了讀書思考,加上做各種運動,以及娛樂等事,一般就很難得到父王居住和辦公的宮殿去。今天破例到淨飯王處理朝政的王宮來,便引得那些大臣們十分好奇,因此當太子一動身,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快地傳到了淨飯王的耳朵裡,使得淨飯王也心癢癢的,不知太子有什麼要事到宮中來,而且還是這麼穿著整齊端正,淨飯王想,一定是有什麼事情,否則是不會做出這麼嚴肅的姿態的。

太子來到王宮,見到父王正坐在龍椅上,滿臉疑問地看著自己。太子一見父王,便全身匍匐下去,有如玉山自倒,向父王恭行頭面頂足大禮(將自己的頭面頂禮尊者之足,謂之頭面作禮)。淨飯王一看太子行此大禮,心裡一驚,一邊趕緊將太子抱了起來。淨飯王命太子坐在他身邊。太子坐好後,就對父王說道:「恩愛集會,必有別離。只願父王聽從我出家學道。在這世界上,一切眾生,不論富貴貧賤,誰都無法逃避老、病、死的痛苦,雖然在生時有相聚的歡樂,但一旦大限迫來,即使親密如夫妻,也將勞燕分飛,不能避免別離的命運。人生如一大苦海,我願做這苦海中的一葉扁舟,渡眾生到達極樂世界的彼岸,使他們都得到永生的悅樂,得到真正的解脫。父王,請您不要阻攔我,允許我出家修道吧。」

淨飯王聽到太子請求出家,頭腦頓時轟的一下,差一點從座位上掉了下來,有如金剛神力撞擊在須彌山上,心底受到的巨大震撼使淨飯王渾身顫抖,不能自已。一直擔憂的事終於發生了,但不曾想到來得這麼快這麼突然。淨飯王握著太子的手,說不出一句話,只一個勁地啼泣著,眼淚就像斷線的風箏再也無法控制。哭到最後,整個殿上就只聽到國王的哽咽聲,歔欷聲。大殿上的群臣們見到國王如此傷心,無法勸止,於是默默地陪著國王一起落淚。

過了很長時間,淨飯王才柔聲地對太子說:「你現在應當停息出家的想法。為什麼呢?你現在年紀很輕,再加上國家也還沒有繼承人,將國家這個擔子都壓在我一個老頭子的肩膀上,難道你就這麼忍心一點不顧惜我的難處?即使要出家,也要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可以繼承王位了才能夠,希望你能鄭重考慮一下,不要這麼倉促輕率地作出決定。」太子回答說:「我發誓要使我的四個願望得到滿足,只有出家才能做到,因此,我必須出家。」淨飯王問道:「是哪四個願望?」太子說:「第一,人不能衰老;第二,人不受疾病侵擾;第三,人不再死亡;第四,人間不再有別離的苦痛。只要這四個願望,父王都能使我得到滿足,那麼我就立即打消出家的念頭,從此不再出家。」淨飯王聽了太子的話,明知無法辦到,因此,心底更加悲痛。

太子見到父王淚流滿面,一時無從勸慰,同時自己的請求並沒有得到准許,心情也十分沉重,於是只好怏怏不樂地重新回到自己的住處。回去之後,太子一心想著出家的事,憂愁無比,因此總是整天地鬱鬱不樂。

這時,迦毗羅衛國那些大相士又都聚集在王宮,他們知道太子若不在這七日內出家,就會榮登轉輪王位,同時,不僅會統治迦毗羅衛國,而且還會統一整個印度,做天下的君主。這不僅是釋迦族的光榮,同時也是迦毗羅衛國的福緣所致。因此,這些相士都紛紛地將自己所知的向淨飯王稟告,同時獻計獻策,千方百計地想將太子留下來。他們說:「只要將太子留在家裡,這七天內不讓太子出家,那太子就會登上轉輪王位,做天下聖明的君主了。釋迦種姓將要復興,就應驗在太子的身上。」淨飯王聽說這事,心裡十分高興。他想,如果這是真的,只要將太子留在家裡七天時間,太子就可以自動登上轉輪王位,那麼出家的想法自然也就會被打消。這七天功夫是應當沒有太大問題的。淨飯王想到這裡,心生一計,隨即命令身邊侍衛大臣,叫他們多派勇猛而有大力氣的貴族子弟侍衛太子,同時緊閉城門,又在都城四門,各派一千精兵守衛,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將都城圍裹得鐵桶也似,防護著太子不使其偷偷逾牆而走。為了萬無一失,又使城門開閉之時故意製造出巨大響聲,這種響聲在四十里外都能聽到。只要城門一開,都城內外即時都會得知消息,因此可以及時派人前往攔阻。淨飯王做了這些安排之後,又叮囑太子妃耶輸陀羅等人倍加警戒,守護太子。

一切安排停當,淨飯王又宮裡宮外重新巡查了一遍,當得知這些措施萬無一失之後,淨飯王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是多少天來淨飯王第一次開顏微笑,雖然仍有些擔心,但一想到算無遺策,因此便將那滿天陰雲霉霧般的情緒清除淨盡,打從心眼裡發出會心的微笑來。「只要七天時間過去,太子就會上膺天意,榮登轉輪寶座。這是釋迦族的福氣啊!」在淨飯王的腦海里,似乎這七天時間將會轉瞬即逝,勝券在握,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因此,淨飯王此時真正在享受一個勝利者的滋味,身心確實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和舒暢。

然而,太子出家的念頭是無法阻遏的,太子出家的決心也無法控制,當他覺得必須出家的時候,他就會將決心變為行動。

一切都在太子的心中醞釀,一切都在太子的腦海成熟。當聽到天上有神的聲音在向太子發出招呼的時候,太子便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出家修行的程途。永不寂滅的智慧之光在天空升起的時候,黑暗的大地便從此有了一顆燦爛的閃亮的啟明之星了。

2.夜半逾城

農曆二月七日,到太子出家的時候了。據相士所說,過了這一天,太子自然位登轉輪王,因此宮內宮外守衛格外嚴密,淨飯王吩咐守城官兵緊閉四門,絕不使一人越城而出,當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阻止太子出家。淨飯王還叫太子身邊的人隨時向他報告太子的行蹤,因此太子的一舉一動,淨飯王都瞭如指掌。已經是夜分時間了,太子仍如常地呆在自己的居室裡,太子妃都寸步不離地伴隨在太子身邊,侍女如流星般地進進出出,使太子沒有一絲空隙能夠隨機行動。明天,太子就能登上轉輪王位了,淨飯王一想到這一天馬上就要過去,心裡就別提有多麼高興了。但淨飯王知道太子出家的決心是無與倫比的,但這七天內,太子沒有任何行動,不動任何聲色,仍如往常一樣,讀著書,做著日常功課,大部分時間仍在沉思靜坐,沒有一點企圖逃離王宮出家的打算,這一下反倒使淨飯王感到迷惑,而且覺得十分蹊蹺,「怎麼會一點動靜都沒有呢?要是真的想出家,也該有所動作了,因為明天就是他位登轉輪王的日子了,過了今天,明天就不能再出家,這是天意所安排,難道太子並不知道這中間的意義麼?不,太子應當比誰都清楚其中的要害,只是為什麼一點動靜都沒有呢?」淨飯王弄不明白了。雖然心裡仍有些擔心,但太子畢竟好端端地呆在家裡,這一點足使淨飯王心裡感到寬慰。「也許我的計策做對了,太子知道外面嚴密把守,知難而退,因此打消了出家的念頭罷。」淨飯王這樣自我安慰著。

七天緊張的生活使太子妃以及太子身邊侍候的宮娥采女們都累得差點癱了下來,今天是最後一天,而且已經進入夜間了。「太子絕不會再出家了。」宮娥采女們如此想著,並就此放下了一顆顆空懸很多日日夜夜的心;太子妃們也同樣懷有如此的想法。不過她們並沒有就此放鬆警惕,她們仍盡力看守著太子,不使他伺機外出。然而,許多天緊張的生活使她們非常疲勞,一有機會她們恨不得就睡了過去,從此不再醒來。因此,到這第七天的時候,宮中上上下下的人們都被疲勞所征服,一入夜,每人都早早地收拾了自己的工作準備著好好睡一大覺。

太子見到守衛如此嚴密,欲出無門,因此,他只有暗暗等待著。盡管他的內心異常著急,但在表面上依舊如常,壓根兒想不到他平靜的外表下面正有洶湧的海水在奔騰翻滾。

守候在身邊寸步不離的耶輸陀羅幾天來勞累得一到換班下來就順勢躺倒在床上,沉沉睡了過去。她做了三個非常重要的夢,而且基本上每個都是噩夢。她感到十分害怕,以致每回做夢時都在夢中驚醒過來。醒來之後,更加感到恐懼害怕,於是她將三大夢告訴了太子,說:「我這幾天接連做了三個噩夢,每回都在夢中驚醒過來,因此感到十分害怕。」太子問說:「那你做的是什麼樣的夢呢?」耶輸陀羅就將夢中所見情形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耶輸陀羅說:「我做第一個夢時,夢見月亮掉在了地上;做第二個夢時,夢見我的牙齒全都脫落了;做第三個夢時,夢見我失去了右臂。每個夢都異常可怕,醒來後仍使人心驚膽戰不止。」太子便對耶輸陀羅說:「你看,現在月亮仍在天上,你的牙齒又沒有脫落,而且手臂也還好好地在你的身上,有什麼可害怕的呢?你應當知道,這些夢都是虛假不實的,你不應當橫生怖畏。」耶輸陀羅對太子說道:「我私下猜想,我夢中所見之事,一定是你要出家的徵兆。」太子回答耶輸陀羅說:「你只要好好睡覺,不要瞎操心。俗話說,疑心生暗鬼。要不然,真會有什麼不祥的事情將落在你的身上。」耶輸陀羅聽了太子的話,也就暫時將心思放開,又由於連日勞累,亟需睡眠,因此跟太子道了一聲晚安,然後就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夜很深了,一輪明月靜靜地懸掛在高遠的天空,皎潔明亮的光輝從天上悠然灑落,給金碧輝煌的王宮籠罩上一層幽麗的輕紗;遠處參差的樹木三五成群,它們落在地上的影子就像在水中浸洗過一樣,十分清淺動人。大地恢復了本來的面目,從喧囂的時空頓時變為空寂。這時,太子從座位上站起來,他沒有去睡覺,而是到宮裡宮外巡視了一番。所到之處,都是一片死寂。他穿過白日歌舞喧嘩之地,他看見所有歌姬舞女都像木頭人一般沉沉進入睡鄉。有的披頭散髮,倚伏在樂器上;有的半身赤裸,手腳著地;有的互相枕臥,東倒西歪;有的眼淚鼻涕,狼藉縱橫;有的嘴中流涎,極是髒污。真是一副丑態百出、令人作嘔的人間世相無常畫卷,哪還有絲毫美感?譬如芭蕉之樹,內中全無堅實。太子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什麼風華絕代,什麼國色天香,竟都是如此虛假不實,使人徒生無常之感!太子又仔細地端詳妻子及所有歌姬舞女,只見她們的形體,都一一分為頭髮、指爪、骨髓、腦殼、骨頭、牙齒、髑髏、皮膚、肌肉、筋脈、血脂,以及心肺脾腎、肝膽腸胃、屎尿涕唾,外面就像是一個大皮袋,皮袋中盛著一些惡臭污穢的東西,沒有一樣是稱得上奇異的。而她們卻無一知覺,不僅爭相用香氣熏蒸身體,又用華麗的服飾打扮自己。然而,這一切都是外在的,短暫的,譬如借來的東西,有朝一日總要歸還他人,而且借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久。太子心想,一個人即使能活上百年的壽命,計算下來,睡覺就要用掉一半,平時又總是為憂慮煩惱之事所糾纏,除此之外,其中歡樂的時間就沒有多少了。世上的人為什麼往往見到以上情景,卻總是不能覺悟,甚至還貪戀執著淫慾,而不知悔悟呢?過去、現在、未來這三界中,別的都是無法依靠的,只有一樣東西是可以值得追求,值得依戀,那就是對於智慧的體察,對於道的覺悟。

太子想道,「是了,是應該到出家的時候了。」這時,內外所有人等都睡著了,萬籟寂然。於是太子叫醒了馬伕車匿,對他說:「車匿,你去把我的白馬犍陟牽來。」車匿見到太子突然要他去牽馬,而且又是在這樣的三更半夜,因此,他全身發抖,非常害怕。他想,太子肯定是要出家了,國王有嚴令,不准任何人放太子出城,如果我去將馬牽來,不就犯了欺君之罪了嗎?但太子的命令又不可違背。思考了很久,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怎麼辦?」車匿急得眼淚都掉出來了。最後,車匿只好壯著膽子,囁嚅著對太子說:「大王有過嚴厲的命令,這幾天不讓太子您到外面去;而且今天晚上這麼夜深人靜,又不是遊玩觀覽的時候,也不是抵禦仇敵的日子,您為什麼要在這深更半夜忽然要我去牽馬來呢?您想到哪裡去?」太子見車匿猶豫著,不肯去牽馬,於是耐心地對車匿說:「我現在要為天下一切眾生降伏煩惱的根源,因此你不應當違背我的意願。」車匿聽到這裡,知道太子馬上要出家了。於是,心中一急就嚎啕大哭起來,他想讓這哭聲喚醒太子妃等其他人,讓她們知道太子即將要出家了,從而出來攔阻。但是,彷彿有天神相佑,宮中所有的人都昏睡如故,沒有一個人聽到車匿的哭聲。車匿哭了很久,見到沒有人起來攔阻太子,於是只好遵命將太子的座騎犍陟牽了過來。太子走近前去對車匿和白馬犍陟說:「一切恩愛,總有別離的時候。對我來說,世間的事情,卻是非常輕易地可以得到滿足;然而出家修行的因緣,竟是這麼難以成功!真是不可思議啊!」車匿聽到這話,心生同情,於是默默無言;白馬犍陟似乎也被太子的精神所感動,靜靜地站在一邊,不再鳴叫。

太子於是朗聲說:「過去各佛都要出家修行,我今天也像他們一樣做到了。」據說,當此之際,各位天神都來幫助太子,有的將白馬犍陟的四足抬起來,並將車匿也捧接在空中,釋提桓英手執寶蓋隨從在後。那些天神用大神通力,使北門自然地敞開,不曾發出一點聲音。太子因此就從北門出城而去。

太子來到城外,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他已經成功地從宮中逃了出來,前面的路就是成佛作祖之路,然而這條路仍相當長,太子並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走完它。然而,太子修道的心是如此的堅決,即使前面荊棘載途,他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悉達多太子面對著城垣宮殿,朗聲發出了莊嚴的誓言:「我如果不斷絕生老病死以及憂愁悲痛等種種苦惱,誓不再回王宮!我如果不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又不能轉於法輪(意即宣演佛法),就再也不回來與父王相見!我如果不能割斷恩愛的情誼,就絕不回來與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以及耶輸陀羅等人相見!」

悉達多太子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告別熟悉的土地,迤邐向那陌生的原野走去。

3.深山斷髮

悉達多太子就這樣踏上了他偉大的追求真理的道路。

悉達多太子騎著白馬,身後跟著馬伕車匿。主僕二人一路前行,到天亮時分,已經走出了三踰闍那(古印度計程單位,又稱由旬。大約一踰闍那相當於三十里,或者四十里的距離)的路程。國都已經離他們遠去了。

曉風撲面,還有些涼意;露水打在他們的頭上,使得悉達多太子和馬伕車匿的頭髮都有些潮濕。兩人走了一程,都覺得有些累,頭上也開始像蒸籠一般地直冒熱氣。太子按住了馬,使它緩緩前行。這時,天色已經大明,初日的陽光透過濃重的霧氣照射下來,頓時使大地充滿了溫暖和生機。不久,霧氣散盡,天一下子就晴朗起來,新鮮的空氣吸進肺裡,使人感到異常舒暢。

前面一座高山擋住了太子的去路。這座山山頂終年為積雪所覆蓋,因此便有了雪山的稱號,山上有座苦行林,有一位名叫跋伽的仙人住在這裡。太子和車匿緩步走上山去,在雪山跋伽仙苦行林中停了下來。山上長滿了樹木,蔥鬱濃密,鳥語花香,泉清石白,自然清靜秀美。太子見到這裡園林靜寂,沒有絲毫人間的喧鬧,正是修行的好去處,心裡頓時感到非常歡喜,四肢百骸因之無一處不妥帖,無一處不暢快。太子一躍從馬上跳了下來,他撫摩著馬的背說:「最難做的事你已經做到了,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又對隨從車匿說:「這馬非常健壯,速度非常快,就像金翅鳥王一般。你平時常跟著我,從沒有離開過我。世間的人,有善心的未必能形影相隨於我,能用身體和力氣幫我做事的卻未必有好的心腸,你現在是無論從心地還是身體都是做得非常好的,使人無法挑剔。世間又有一種人,當我既富且貴的時候,他們都爭相跟著我,服侍我;但我已經舍棄了國家,來到這樹林裡面修行,他們卻未必能跟我一起來到這個地方。而能夠跟隨我,相伴我到這樹林裡的就只有你一人了。你真是我見過的最為少見的忠良之士。現在我既然已經來到這安閑靜謐的處所,你盡可放心,就隨白馬犍陟一起回去吧。」車匿聽到這話,心中十分難過,眼淚就像斷線的珠子一樣撲簌簌地掉了下來,他悲號著,繼之以啼泣,哭到傷心之處,身心迷悶,無法控制,突然倒仆在地,差一點昏了過去。白馬犍陟得知它和馬伕車匿一起被遣返回宮,觸動了生靈的本性,當即屈下膝來,依依不舍地舐舔太子的足趾,淚落如雨。

過了許久,車匿回答說:「我怎能忍心聽太子說出這樣的話呀?我在宮中已經違背了大王的命令,將白馬犍陟備好供太子您坐騎,因此一直相隨至此,斷沒有貿然回去之理。國王和摩訶波闍波提王后見到太子不在了,必定會十分憂愁煩惱,宮裡宮外也一定會騷動異常。而且這個地方,山高路險,困難必多,猛獸毒蟲,交橫道路,我怎麼能就這樣舍下太子單獨回宮去呢?」太子當即答道:「人活在世間,是單獨生,單獨死,難道還會有生死相伴的人嗎?而人身又有各種生老病死的苦痛相隨,難道我就應當和這些苦痛作伴嗎?我現在是要消滅這各種苦痛,而來到這裡。苦痛若消滅淨盡,那時,我就會和天下一切眾生共作伴侶了。而今,各種苦痛尚未離開人間,我怎麼能和你作伴而居呢?」車匿聽到太子如此堅決,心裡十分猶豫,但想到這裡艱難的生活,於是又忍不住勸諫太子道:「太子您從生下來之後,就一直生長在深宮裡,身體手足觸碰到的都是輕細柔軟的東西,眠臥的床褥也無不精細滑軟,怎麼能一下子就置身於荊棘叢中,腳踩瓦礫泥土,而止宿於樹下呢?」太子回答車匿說:「確實是像你這麼說的,我在宮中完全可以免除置身荊棘之患,然而另外的人生大問題如老病死的痛苦卻會侵襲我的身體。我能忍受苦行的苦楚,為的是有朝一日解脫人間老病死的各種苦痛啊。我的主意已定,你牽著白馬犍陟一起回去吧。」車匿聽到太子這話,雖然心中更加悲痛,但無法挽回太子修道之心,於是,除了默默垂淚,便只好停下來,不再跟隨太子。

太子於是從車匿身上取下七寶之劍,一邊朗聲而作獅子吼,說:「過去各佛,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要舍棄漂亮的裝飾,剃除鬍鬚頭髮,我現在也應當依照過去各佛的辦法,剃掉鬍鬚頭髮,舍棄華麗的服飾。」太子說完這話,當即將寶冠脫了下來,和髮髻中的明珠一起交給了車匿,並對車匿說:「你拿著這頂寶冠,和這些明珠,送給大王,你可為我上白大王,說我現在不是為了修仙求得升天的快樂,也並不是不願意孝順父母,而且我對任何人都沒有忿恨、瞋怪和不滿之心,只是因為害怕人生老病死的苦痛,為了將這些苦痛消滅淨盡的緣故,才來到這裡出家修行。你應當幫助我,應當為我感到高興,不要對這吉祥之事,橫生悲愁之心。父王倘以為我現在出家,還不到時候,你就將我的話上啟大王:‘老、病、死的苦痛轉瞬即來,豈有一定時間的限制?人即使處在少壯時期,難道就能免除這樣的苦痛嗎?’父王倘若還要責備我,說我王孫尚未長大成人,就這麼早地出家修行,而且出宮之前都不曾啟聞父王,你就將我的話仔細轉告於他:‘兒子雖未長大成人,但不久就會長大,父王身體尚稱康健,不必過分焦急。而且,過去也曾有過許多轉輪聖王,厭棄國王之位,遁入山林,出家求道,但從來沒有一位在修行中途還接受五欲的。我現在已經出家,也絕不會再中途回宮的了。未成菩提(覺悟)之前,我絕不再踏宮中一步。’另外,內外眷屬,也都於我有許多恩愛之情,恩愛聚合,終有別離的一天,你可以替我向他們一一進行解釋,不要讓他們為我而橫生憂愁煩惱。」

太子說完,又從身上將瓔珞脫了下來,交給車匿,說:「你可替我拿著這瓔珞,奉呈姨母摩訶波闍波提,說我今天是為了消滅人生苦痛的根本,所以才逃出宮城,出家修道,以求滿足我巨大的心願。叫她不要為我而反生許多痛苦。」太子又將身上其他華麗的服飾脫下來,交給車匿,說:「你將這些東西交給耶輸陀羅,也同時告訴她這些話:‘人生在世,恩愛終有別離,離別即有痛苦,我現在就是要消滅這種種苦痛,所以才出家修道,不要因為我的原因而陷入痛苦之中。’」太子又告訴車匿對其他親朋好友們也都一一如法解釋。太子一一叮囑完畢,就對車匿說:「你走吧!」

車匿聽到太子要他馬上就回去,心裡異常悲痛,但他不忍違背太子的命令,因此強忍悲痛,當即長跪於太子之前,恭敬地捧受寶冠、明珠、瓔珞以及其他華麗的服飾,他流著淚對太子說:「我聽到太子如此堅決的志願,全身震顫,無法抑制。即使是一位心如木石的陌生人,只要聽到太子前面說的話,也應當為之悲痛和感動。何況我生來就侍奉太子,不離左右,聽到太子發出如此堅決的誓言,豈有不感到萬分悲痛的呢?只希望太子舍棄這種志願,不要使父王和摩訶波闍波提、耶輸陀羅和其他親朋好友們橫生巨大悲痛和苦惱。如果太子決意不回去,那麼我只希望太子不要在這裡將我拋棄,我現在歸依太子足下,發誓將來永遠跟隨太子,不離開太子一步。」車匿的懇求遭到太子堅決的拒絕。「假設我回到宮中,大王必定會責備我,為什麼將太子您丟下,而我一個人單獨跑了回來。我拿什麼話回答大王呢?」車匿見到太子心意無法挽回,改而以退為進,以求使太子將自己留下。太子說:「你現在不應當說出這樣的話。世上到處都有離別之事,人生豈能長久聚合?我生下來剛七天,我母親就離我而去。母子之間尚有死生之別,而何況其他人呢?你不要對我單獨生出戀慕之情,你還是和白馬犍陟一起回去吧。」

太子反覆開諭車匿,但車匿還是不肯離開。太子見到如此情狀,心想,「我必須用更果敢的行動才能使他相信我的決心。」於是,太子當即拔出利劍,自剃鬚發,並起誓道:「今天我將頭髮鬍鬚一起剃去,願從此與世間一切脫離關係,斷除煩惱,以及人生所有虛妄困惑的障礙。」車匿見到太子如此堅決,當即呆在了當地,不能作聲。

4.跋伽仙苦行林

悉達多太子剃掉了鬍鬚和頭髮,覺得很像一個出家人了。但有一樁缺憾,就是衣服還是王宮所著七寶之衣,華麗希有,為修行求道所不宜。太子當時心裡想道:「過去各佛出家時,是不應當穿著這麼華麗貴重的衣服的。」然而,喜馬拉雅山的氣候尚不允許在初春季節輕易將衣服脫下。正當太子左右為難之際,只見前面的山林裡走出一位獵師,身穿袈裟之衣,正從太子身邊經過。太子一見之下,大為高興,於是對那位獵師說:「你穿的衣服,是適合寂靜修道的衣服,是過去各佛修道時所著的樣式。你怎麼穿著這樣的衣服而去幹那些殺生的勾當,犯下殺生的罪行呢?」獵師回答說:「我穿著這袈裟,可以方便地誘使群鹿上當。因為這袈裟之服,為修行者所用,牲畜都知道他們是不會來傷害它們的,因此那些鹿見到穿著這樣衣服的人,都會前來親近,表示友好,我正好趁機向它們下手,因此每每都能滿載而歸。」太子說:「如果像你這樣說,你穿著這袈裟之衣,就只是為了殺死那些鹿,而並不是為了求得人生解脫才穿上它的了,那麼,我現在將我身上所穿的七寶之衣,和你交換,你覺得如何?我穿著這袈裟之衣,是為了要救護一切眾生,使他們各種煩惱都得到消除。」獵師聽到太子這話,一看太子身上所著七寶之衣,華麗貴重,覺得十分劃算,因此很高興,於是當即答應交換。太子便脫下七寶之衣,交給那位獵師,從獵師手中接過袈裟,隨即按照過去各佛所穿著的法式將它披在身上。

車匿見到太子剛才剃除了鬍鬚頭髮,現在又跟山中的獵師交換了衣服,知道了太子的意志無法挽回,心裡一著急,又悶絕於地。太子等車匿醒轉過來,便對他說:「你現在不應當再悲愁了,趕緊回宮去吧。回去之後,就將我的意思一一向各位親朋好友稟明。」太子說完,就慢慢地向前走去。車匿唉聲嘆氣,知道無法勸解,於是跪下來,向太子頭面作禮,目送太子向苦行林中冉冉而去,直到看不見太子的身影,才顫巍巍地從地上爬起來。他回頭看看身邊的白馬犍陟,白馬犍陟發出哀鳴。車匿從地上捧起寶冠以及明珠、瓔珞等物,仿如人亡物在,悲不自勝,竟放聲大哭起來,這一哭哭得地動山搖,哭得山川變色。哭了許久,車匿才牽著白馬,一步一回頭地向著都城的路走了回去。

悉達多太子於是緩步走向跋伽仙的住處。太子雖然換了一身袈裟之服,又將鬚髮剃掉,全身打扮,極像一位苦行僧人,但他高貴的氣度,莊嚴的外表,使人心生敬畏,就連林中的鳥獸見了太子也不禁為他的奇特莊嚴的儀形所懾服,都一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太子。跋伽仙苦行林中的仙人遠遠看見太子向他們走過來,都不禁為太子莊嚴的氣度和儀表所打動,他們心底下想道:「這是什麼神啊?是日月天嗎?還是帝釋下凡了?」他們猜測著太子的身份,不由得聚集在一起前來迎候太子。太子對他們非常恭敬,說:「你們好嗎?你們是真正的仁者啊!」太子見到眾位仙人,感到十分高興,心意即時變得十分柔軟,言語也不知不覺中透出一種溫和的氣息。各位仙人因為太子的到來,都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因此,他們都紛紛前來向太子施禮問訊。

太子在盛情邀請下,在他們身邊坐了下來。他看到這些仙人修道的方式,各各不同,不禁大吃一驚。他們有的以草為衣,有的只披著樹皮樹葉,還有的只吃些草木花果,有的一天只吃一頓飯,有的是兩天一頓飯,有的甚至三天吃一頓飯,他們就這樣實行簡陋的、飢餓的修行方法。有的苦行僧奉日月為教,有的則奉水火為教。有的翹起一腳,只用另一隻腳站立;有的就睡眠在塵土裡,有的甚至睡倒在荊棘之上,還有的成天睡臥在水火之側,使身體經受水深火熱般的考驗。他們的修行方式是自懲性的,是痛苦的。太子見到他們這樣的苦行,非常感動,於是上前問跋伽仙苦行林中的仙人:「你們現在修煉這樣的苦行,非常奇特,請問你們要用這種修行方法求得什麼樣的果報呢?」仙人們回答說:「我們修煉這種種苦行,為的要升天。」太子又問道:「各種天界雖然快樂,但一旦福德用盡就會從天上降落下來,依然要輪迴六道,最終還是要受盡種種痛苦。你們為什麼要修煉這種苦(因)行,最終得到的仍是痛苦的果報呢?」太子問完,當即默默地不作一聲,心下自思道:「商人為了得到寶物,所以不懼艱難險阻,到大海里去尋找;國王為了拓寬國土,於是不顧民勞國困,動輒興師征伐他國。現在這麼多仙人也是為了升天,所以才修此苦行啊。」想到這裡,太子不覺發出了一聲感嘆。然後,又默默地停住了。跋伽仙見到太子如此模樣,心中不解,於是當即探問太子道:「你這位仁者為什麼喟嘆一聲後又默然不再說話了?莫不是我們的修行不是真正的辦法嗎?」太子回答道:「你們的修行,不是不苦,可以說是達到非常高的苦境了,然而求得的果報,與願相違,最終總是不能脫離苦痛。」跋伽仙聽到太子如此言語,心中大是不服,於是和太子爭論起來。太子將這層意思與跋伽仙苦行林中的仙人們反覆論說,還是無法說服他們,唇槍舌劍,一直爭論到太陽落山。

太子見到無法說服這批仙人,於是,就在這苦行林中呆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晨起來,又將昨天議論的話題反覆思考了一番,覺得這些仙人修煉這種種苦行,都不是真正的解脫之道。他想,「我現在不應當留在這裡,我應當再到別的地方去尋求最終解脫之道。」太子一想到此,於是就跟那些仙人告別,準備到別的地方去。當時眾位仙人聽到太子要走,就紛紛對太子說道:「你這位仁者來到我們這裡,我們都是十分歡喜的,而且你使我們這麼多人陡增了許多威儀道德,我們都很感謝你。但現在你為什麼要突然離開這裡呢?是不是我們有失禮儀,在言語方面有所冒犯,得罪了你呢?究竟是什麼原因不在這裡住下來呢?」太子恭敬地回答道:「不是你們有什麼過失,也不是禮儀上有什麼不到的地方,我只是覺得你們修煉的苦行,只是增長苦痛的因,而我現在要學的道,卻是要消除苦痛的根源,因此之故,我才決定離開這裡。」眾位仙人聽到太子這樣的話,個個面目相覷,紛紛議論道:「這位仁者修行的道極為廣大,我們有什麼福德能將他留住下來麼?」

當時跋伽仙苦行林中有一位仙人對相法非常精通,他仔細研究了悉達多太子的相貌,於是對眾人說道:「這位仁者,各相具足,一定會得到一切種智,他將來定當做天人間的導師。」他說完這話,便率領苦行林中的仙人們一起來給太子送行,並對太子說道:「我們和你所修行的道各有不同,不敢留下你和我們在一塊修行。但如果你要離開,你可以向北走,那裡有兩位大仙,名叫阿羅邏和迦蘭。你可以到他們那裡去,和他們進行討論研究,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收穫。不過,我看你這位仁者,也絕不會在他們那裡停留很長時間的。」太子聽了他們的勸告,於是當即和他們告別,往北而行。各位仙人見到太子離去,一個個都有留戀之意,他們合掌相送太子,到看不見了太子的身影才回去。

5.王宮的悲苦

暫且按下太子北去修道不提。且說迦毗羅衛國王宮中一旦發現太子出家,全宮上下已經是亂成一團。天亮後,耶輸陀羅醒來不見太子的影蹤,預感到有不祥的事情發生了;又問及眾位宮娥采女,都不知道太子的去向。太子妃於是率領上下人等到殿中各處搜尋,特別是到太子常去的樹林、池邊一切幽靜的地方四處尋找,可是找了半天,一點消息都沒有。不知什麼人發現太子坐騎不見了,馬伕車匿也已失蹤,因此都紛紛猜測太子肯定離開王宮前往山林野地出家修行去了。耶輸陀羅見此狀況,知道太子不辭而別,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嚎哭。她一路哭著,一路往摩訶波闍波提住處奔去,她要趕緊告知王后摩訶波闍波提太子失蹤的消息。摩訶波闍波提聽到太子已經出家,心裡一悲痛,即時昏倒在地。好不容易從地上爬起來,她們第一樁要做的就是雙雙前往將此消息稟告淨飯大王。

淨飯王聽到這個消息,也一下子驚呆了,好半天沒有作聲。這個消息真有如晴天霹靂,使得淨飯王一時魄喪魂消,茫然無措,渾不知身在何處。太子出走的消息迅速傳播到宮裡宮外。宮中上下,國都內外,都頓時為太子的出走而沉陷在悲切哀苦的氛圍中。王宮大臣四處派人巡查太子的蹤影,王宮四處,以及都城四門,各個處所都嚴密查訪,可就是杳無音訊。只有都城北門門戶洞開,查問守門人,「是誰打開了此門?」守門人回答說:「我們不知道有誰打開了此門,這門是自然而開。」又訊問守城的兵士,也沒有一個人知道北門是如何打開的。大臣們當即心下思量道:「北門既然打開,太子肯定是從這裡出去的。因此應當根據這個線索向城外派人搜尋太子的下落。」於是,大臣們派出許多快馬,絡繹四出,追尋太子,可是,一個個都因迷失道路而中途回返,他們向大臣們報告說:「到處搜尋太子,可是不知道太子究竟到哪裡去了。」

正當淨飯王以及眾大臣、王宮上下各色人等都束手無策之時,只見馬伕車匿牽著白馬犍陟一路步行而回,舉城百姓上下人等見到如此情狀,大為驚愕,一個個都競相前來問取太子出家的消息。車匿聽到這麼多人打聽太子的下落,心中更加悲苦,竟至無法回答他們的問話。他一手捧著太子的寶冠、明珠、瓔珞以及七寶服飾等,一手牽著白馬犍陟,跌跌撞撞地一路向王宮奔去,他奔走一路,悲悲切切地哭泣一路,連身邊的犍陟也因為車匿的悲傷而不禁自然悲鳴起來,引得馬廄裡群馬也一齊大放哀聲。頓時,王宮上下籠罩在悲苦的氣氛裡而不可自遏。

外臣們趕緊稟告王后摩訶波闍波提以及耶輸陀羅,「馬伕車匿牽著白馬犍陟獨自回來了。」二人聽此消息,越發傷心,更是哭倒在地,宛轉不起。摩訶波闍波提勉抑悲聲,說:「我撫養太子長大成人,辛辛苦苦近二十年,可是,他卻一旦不告而別,舍我而去!現在不知道他到了哪裡,也不知道情形如何,他真忍心做得出啊!這就好比果樹,開花結子,將要成熟,卻一旦掉落;又像飢餓的人,剛巧遇上眾多美味佳餚,將要食用它們時,卻忽然翻倒。」摩訶波闍波提哭一陣,訴說一陣;訴說一陣,又哭一陣。引得在旁的太子妃耶輸陀羅重又嚎啕大哭起來。耶輸陀羅一邊哭著,也一邊訴說著:「我與太子,行住坐臥,從不遠離。現在你卻舍我而去,也不知道你去了什麼地方。過去各位國王入山修道,也都帶著妻子兒女,從不相棄;而你則為了修道,將我們一旦拋離!又世間百姓,傾蓋相交,別後總能記著;而我們夫妻之情,恩愛之深,反不及世間尋常百姓相交之厚!」耶輸陀羅一邊哭訴著她的怨恨痛苦之情,一邊將滿腔怒火發泄在馬伕車匿身上:「俗話說得好:情願和聰明人作仇敵,也不和愚蠢之輩相親厚。你這個呆癡頑鈍之人,將太子偷偷送到什麼地方去了?你的行為使釋迦族遭臨不再興盛的命運,你真是罪孽深重,不可饒恕!」耶輸陀羅又責罵白馬犍陟說:「你駝著太子,離開王宮,臨去之時,寂然無聲,而現在卻獨自一個回來了,你還有什麼臉面再加悲鳴呢?」

車匿當即強忍悲痛,回答耶輸陀羅說:「您不要責備我,也不要責備犍陟。為什麼呢?太子出家,這是天意如此啊,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那天晚上,您和宮娥采女們都已經睡著了。太子命令我,叫我起來備好馬匹,當時,我不能違抗太子的旨意,卻又不願太子就這樣離家出走,因此,我大聲地勸諫太子,意思是要讓夫人您和宮娥采女們都聽到我們的聲音,以便起來阻止太子。可是,你們一個個都沒有醒轉過來。平時,城門開啟,聲音在四十里外都能聽到,可是那天晚上,城門自然而開,沒有發出一點聲音。種種跡象,都說明這是天意要如此,不是人力所可挽回的啊!憑我微小之力又怎麼能阻止太子出家呢?我跟在太子身邊,走了三踰闍那遠的距離,來到跋伽仙苦行林中,又發生了許多奇異的事……」馬伕車匿將太子如何走到苦行林中,從馬上跳下來,手撫馬背,命令自己回家,自己如何發誓永遠跟隨太子,不再回宮,太子見我不肯回來,又如何發下重誓,拔劍剃除鬍鬚頭髮,又脫下寶冠、明珠、瓔珞等服飾,又如何將身著七寶之衣與獵師交換袈裟,然後前往跋伽仙所在之處等等過程,又將太子托自己轉告的話一五一十地稟告給摩訶波闍波提和耶輸陀羅等人,王后和耶輸陀羅等聽了,默然無語,黯然神傷,到現在她們方始醒悟過來,原來這一切都是天意所安排,不是人力所能阻止的啊。

這時,淨飯王昏倒後又醒轉過來,見到車匿,忍不住心頭怒火,劈頭蓋臉就給車匿一頓臭罵,說:「你這個混蛋,為什麼要使釋迦種姓蒙受如此巨大的苦惱?我有嚴厲的命令,無論內外官屬,小心守護太子,就是怕太子提前出家。而你心中卻安藏禍胎,拒不執行我的命令,還要給太子備馬,送太子出去?你老實交代,將太子送到什麼地方去了?好好回答,不然有一句不中意,我就叫你皮開肉綻。」車匿見到大王發怒,心中十分害怕,於是,就將太子如何備馬,如何出家,如何到苦行林,如何落髮,如何發遣自己等情況鉅細無遺全都向淨飯王講述了一遍,同時將太子的寶冠、髻中明珠等放在淨飯王的腳下,又將七寶瓔珞送給摩訶波闍波提,其他服飾都送給耶輸陀羅,又將太子要他轉告的話重新複述了一遍。淨飯王見到這些寶物,真是倍增悲感,痛不欲生,處此情景,雖復木石都會為之感動,何況是父子恩愛之深呢?淨飯王耳聞目睹太子出家種種異象,本已感覺十分奇怪,同時回想剛生下太子時,就有仙人相士預言太子必將出家,現在都已應驗,而且太子雖已出家,但兒子已經出生,即將長大,既然天意如此,人力也是沒有辦法的,言念及此,心情方始稍稍放寬。於是,淨飯王一面叮囑耶輸陀羅看護好孫子,一面免除車匿的刑罰,並對車匿說:「我要前往尋求太子,不知現在他在什麼地方,你在前面引路,帶我去尋找他。他現在既然舍棄我們前去學道,我又何忍單獨生存在這個世界?」

眾位大臣聽說淨飯王要出城尋找太子,都紛紛前來諫說。「大王,您不要自尋煩惱。我們看太子的相貌,過去世中,久已修習出家之業,即使現在叫他做天帝釋提桓因,他也不會感到快樂的。況且現在區區一個轉輪王位,怎麼能留得住他呢?您不記得太子剛生時的情形嗎?太子剛生下來時,就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我這是最後的一生了,各位梵天王釋提桓因等都下來跟從我。……’當初就有如此奇特之行,他又怎麼能在這個世間感到快樂呢?後來,阿私陀仙人等又預言說太子年至十九就會出家學道,他將來一定會成就一切種智,現在已經到了預言應驗的時候了,這都是天意啊,大王如何又要為此而轉生愁苦之情呢?後來,您嚴敕內外,好好守護太子,唯恐太子出家,但種種奇異接引太子出城,這更說明是上天的安排,不是人力所可阻止的。您應當為此感到高興,而不是憂愁懊惱啊。如果您實在放心不下太子,我們現在派一些人可以替您前去尋找。」淨飯王聽了大臣們的話,心想,「雖然太子出家的決心不可挽回,但我不忍就此拋棄他不管,如果大臣們肯前往尋找的話,我也就可以稍稍放心了。」於是,淨飯王命國師和大臣們一行人眾即時出發,前往尋找太子。

國師和大臣們聞命當即告辭國王,出城追尋太子去了。

6.途中的考驗(上)

國師和大臣們遵命前往尋找太子,來到跋伽仙苦行林中。他們將馬匹拴縛停當,除去從人後,國師和大臣們才恭恭敬敬地走到仙人的住處,向他們問候請安。仙人們請他們坐下,互相問訊之後,國師和大臣們就將來意向這些仙人作了說明:「我們是本國淨飯王的國師和大臣,今天所以到這裡來,是因為國王的兒子,也即太子,他厭惡生老病死的痛苦,為了解脫這些痛苦,而離家出走以修行學道,他曾經由這個林子,不知各位大仙們見到過他沒有?」跋伽仙苦行林中的仙人們聽到國師們道出來意,一下子明白了前些日貿然而來的那位年青人正是這位太子,於是,他們對國師說:「我們前些日確實在這裡見到過一位年青人,五官端正,相貌齊整,他來到這林子裡,和我們一起討論了許多問題,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離開了這裡,沒有料到他就是國王的太子。他因為鄙薄我們的修行方法,因此到別的的地方尋訪更高的道去了。他是往北邊走的,準備到著名的有道仙人阿羅邏、迦蘭那裡去。」國師和大臣們聽到這話,便當即馬不停蹄地向北邊趕去。

國師和大臣們的馬快,走到半路,他們就遠遠地看見了太子的身影。太子坐在一棵樹下,儀容端正,正在思考問題。他那沉靜的臉上極端地舒展著,流露出滿足而光輝燦爛的色彩。這種莊嚴光明的形象不覺感染了國師和各位大臣們,在這些人心裡激起了超過太陽和月亮的威力。國師和大臣們高興萬分,他們當即下馬,屏除侍衛,並且將身上所有耀眼的服飾都脫了下來,穿著平常簡單的衣服,靜靜地輕輕地走到太子坐著的地方。因為怕妨礙太子的思考,他們就默默地坐在另一邊。

太子看到國師和大臣們到來,向他們點了點頭。國師和大臣們趕緊向太子請安問候,太子也即向他們回禮問安。國師便向太子說明了來意:「我們的受大王委派,前來尋找太子的。」太子說:「父王叫你們來,想對我說些什麼呢?」國師回答說:「大王早知道太子極盼出家,也知道您的這種意志難以挽回。但大王對於太子您恩愛情深,因此日夜憂愁,以致情懷鬱結,轉為煩躁,常常一人獨自心火燭燃,難以按捺。我們對於大王反常的舉止十分擔心,我們知道,只有太子回去才能將大王的心火熄滅,因此,希望太子您能及時還駕,回返宮城。您將來做上轉輪聖王,即使有許多俗務需要處理,但我們將盡力輔佐您,為您分擔更多的事務,不至使您將修道的事業全然拋棄。再說,靜心之處,也不必都是在山林裡面,所謂大隱隱於市,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現在,王后摩訶波闍波提以及您夫人耶輸陀羅等人都為憂愁煩惱之海所淹沒,都盼著太子您回去將他們從苦海中拯救出來。您能答應我們的請求,盡速回返宮城麼?」

太子聽到國師和大臣們誠懇的請求,心裡雖然有些猶豫,但隨即鎮定了下來。他用非常沈鬱的語調回答國師們的話說:「我難道不知道父王對於我恩深義重?我只是畏懼生老病死的苦痛,所以來到這裡修行,為的是消除斷絕它們而已。如果為了恩愛之情,終日相聚在一處,而又沒有生老病死的苦痛,我又到這裡來幹什麼呢?今天所以違背父王的意願,遠離父王出家修道,就是為了將來能和父王長久相聚,共享天倫之樂啊!父王現在憂愁萬端,有如此煩惱大火,正熊熊燃燒,我知道我和父母在今生也只有這一個痛苦了,到將來,這樣的痛苦就將永遠根除。如果像你們所說,讓我回去,在宮中修行解脫之道,這就像七寶之屋,屋中燃燒大火,烈焰騰騰,有誰能在這個屋裡呆下去嗎?又有如飯中加進許多有毒的食品,碰到這種情況,即使一個十分飢餓的人,他也不會去吃這樣的飯的。我現在已經舍棄了國家,前來修道,為什麼還要我再回到宮裡去修行解脫之道呢?世上的人,處在巨大的痛苦中,為了暫時小小的快樂,尚且沉溺而不能自拔,何況我在這極端寂靜的地方修行,沒有各種煩惱痛苦,卻能輕易舍棄現在的悅樂,而轉就於惡劣的環境中麼?過去各位國王,入山學道,沒有一位是中途還俗的。父王如果一定要我回去,那就違背了祖宗定下的制度。」國師和大臣們聽太子講到這裡,知道太子求道心切而且堅決,然而難以違抗淨飯王的旨意,因此只好拿道理來說服太子:「太子講的確實很有道理。然而先聖中曾有一人說將來必定會有果報,有一人卻說一定不會有果報,這兩位先聖尚且不能知道未來世界中究竟是否真有什麼果報,太子您卻為什麼一定要拋棄現在的快樂,而去追求那將來尚不能確知有無的果報呢?生死果報,尚且不能決定究竟有沒有,怎麼竟要一意孤行去求什麼解脫的結果呢?(前提既不能確知存在與否,結論自然就很虛妄了。)因此,只願太子放棄虛幻的追求,現在便回返王宮。」太子回答說:「那兩位仙人說到未來的果報,一人說沒有,一人說有,都是因為心中懷疑,才不能確定,並不是斬釘截鐵地說他自己就絕對不相信隨順這種宗教,你們不應當用這個例子來詰難我。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現在不是為了希求羨慕果報才來到這裡的,我是因為親眼見到生老病死這些過程,我將來也一定會經歷,所以才想到要尋求解脫,以免除這種種痛苦。我會使你們不久見到我所追求的大道終於成就。我的這種志願是絕對不可以中途而廢的。請你們回去,將我的意思稟告父王。」

太子說完這話,就從樹下座位上站了起來,和國師、大臣們拱手作別,然後獨自一人直往北面阿羅邏、迦蘭仙人所在的方向走去。

國師和眾位大臣見到太子離去,不禁都流下了眼淚。一來因為十分想念太子,擔心太子的安危;二來奉國王委派,請太子回去,現在既然不能使太子迴心轉意,任務未能完成,無法回宮覆命。因此,他們一行人徘徊路邊,湊在一起,互相議論道:「我們既然為大王所委派,然而無尺寸之功,現在空手而歸,怎麼回稟國王呢?我們應當留下五個人再伺機勸說太子,這五個人都應當是聰明智慧,情意和順,秉性忠直,又是釋迦族中信得過的身強體健的人。讓他們悄悄地觀察太子的言行舉止,以及去向等情況,然後適時向我們匯報。」話一說完,國師、大臣們一眼就注意到身旁的憍陳如等五人,覺得他們最適合留下來,於是,就對他們說:「你們都願意留下來嗎?」這五個人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好,遵命。我們將注意太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然後伺機勸說,並適時回來向你們稟報。」這五人當即向國師和大臣們辭別,追趕太子去了。國師和大臣們就原地駐紮,等候憍陳如等人的消息。

7.途中的考驗(下)

悉達多太子迤邐往北而去,他的目的地是當時最有名的道行最高的兩位仙人阿羅邏、迦蘭住的地方。悉達多跋山涉水,日夜攢程,風餐露宿,雖然旅行的辛苦與王宮的生活迥然相異,但初嘗奔波風塵之苦的悉達多太子並未被旅途的困難、險阻所嚇倒,而是意志若定朝既定目標風塵僕仆地奔去。

一天,悉達多渡過了恆河。(恆河是印度最大的一條河流,它流經現在印度與孟加拉國境內,印度教將它視作聖河,佛教將它視作福水,這是一條在印度歷史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的河流,它不僅在生活上提供印度人民無限的福利,同時在印度宗教傳統上也具有無可替代的神聖的意義。後來佛經常到恆河邊宣說妙法,超渡眾生。)當日悉達多太子渡過恆河後,就進入了摩揭陀國地界。摩揭陀國的都城叫王舍城。王舍城為悉達多太子必經之地。悉達多太子路經王舍城的時候,由於他的相貌莊嚴端正,神態非常奇特,自然而具十分威嚴,而且威而不怒,嚴而可親,使王舍城人民油然興起歡喜敬愛之情,於是全城上下像見到了希世珍品一樣奔跑著前來觀看。這一下轟動了整個都城,喧嘩聲響徹雲霄,竟至驚動了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的王宮。

國王聽到外面如此喧鬧,不禁躍然離座而起,忙問身旁的大臣們:「這是什麼聲音,如此喧鬧,連我們這裡都能聽到?」國王的話聲中帶著非常驚訝的語調。大臣回答說:「這是淨飯王的太子,名叫喬答摩·悉達多的,路經這裡。以前許多相士都預測他如果不出家,就會榮登轉輪王位,統一全印度;如果出家,就會成就一切種智。現在他來到我們都城,外面的人民都奔跑著競相前來觀瞻悉達多太子,因此整個都城都為之沸騰起來。」

頻婆娑羅王聽到有如此希奇之事,心裡頓時感到非常歡喜,這種歡喜之情傳遍全身,使國王不禁躍躍欲試,也想前往觀看,一睹風采。頻婆娑羅王當即命令其中一位大臣前去偵察悉達多太子現在頓足何處。使者遵命尋訪太子行蹤,見到太子在般荼婆山,坐在一塊石頭上,端坐思考。當時,使者見此情況,即刻回宮稟報國王。

頻婆娑羅王聽到報告,當即傳下旨意,立刻命駕出發,率領臣民浩浩蕩蕩前往悉達多太子所在的般荼婆山。

國王一行到達般荼婆山,便遠遠地看見悉達多太子相貌端正地坐在石頭上,整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情緒,有如日月放出光明。頻婆娑羅王見此景象,深為感動,於是,他當即從馬上跳了下來,命令諸般儀仗就地打住,並脫下華麗服飾,屏斥侍衛,獨自一人走到悉達多前面,向悉達多作禮問訊。「太子在這裡,還習慣麼?我一見到太子您,心裡就十分歡喜,但有一個疑惑,不能明白,太子本是太陽的種姓,世代相承為轉輪王。而太子您相貌堂堂,完全能夠勝任轉輪王位,卻為什麼要舍棄王位,來到這麼遠的地方,在深山野嶺,踐履沙土,遍嘗奔波之苦呢?我見到您這個樣子,心裡又油然湧現出悲憫之情。」頻婆娑羅王頓了頓,又接著說道,「太子如果只是因為父王今尚健在,所以不想取得轉輪王位,故而離家出走,那麼我倒有個折衷方案,請太子揀擇。如果您願意,我可以將我國一半土地分給您來統治,如果覺得太少,我情願舍棄國家,將全部土地奉獻給您,並以臣子的禮節來奉事於您。如果您再不願意統治我國,我還可以借給您許多軍隊,讓您率領他們四面征伐,奪取別的國家。您有什麼願望,我都會盡力使您得到滿足。不知太子您意下如何?」悉達多太子深為頻婆娑羅王的言辭所感動,他當即恭恭敬敬地向頻婆娑羅王回了一個禮,回答說:「大王您的種族本來是明月,稟性自然高潔清涼,所作所為,也無不清淨高妙,從不做那些鄙穢之事,您現在說出這些話,因此並不足為奇。但我觀察大王您,中心誠懇肫摯,世所難得,您應當寧可從現在身體、命運、財產這三者著手,修行三堅法(三堅,即上面所說的身體、命運、財產三者堅固持久),也不應當用那些不能堅固持久的方法來勸獎他人。我現在既然已經舍棄了轉輪王位,又怎麼會要您的國家呢?您發善心,將國家施舍給我,我尚且不去獲取,又怎麼會率領軍隊攻伐別的國家呢?我現在之所以辭別父母之邦,剃除鬚髮,舍棄國家,就是為了要斷絕生老病死的痛苦,並不是來求取五欲的歡樂的。世間的五欲,有如大火堆積,它焚燒眾生,使他們沉陷在火海中不能自拔,您為什麼還要勸我貪戀執著於它呢?我這次出來,是前往兩位仙人阿羅邏和迦蘭處,去尋求最高解脫法門的,不會在這裡久留。我不曾答應大王您的建議,希望您不要見怪。同時還希望大王您用正當的方法治理國家,不要使人民受到委屈。」悉達多太子說完這話,就當即從石頭上站了起來,和頻婆娑羅王作別。

頻婆娑羅王見悉達多太子馬上離去,惆悵萬分,他雙手合十,流著眼淚對太子說道:「剛見到太子,心中十分歡喜;現在太子又要離去,不油得倍生悲苦之情。您現在是為了使人生得到最大解脫才離開的,我也不敢強加勸留。只希望太子所期望的結果盡快得到完成。道成之後,希望您率先度我脫離苦海。」太子點了點頭,當下辭別而去。頻婆娑羅王在路邊目送太子,直至見不到太子的身影方才命駕回宮。

據說,太子到摩揭陀國時,頻婆娑羅王出城遊獵,遠遠地看見太子走在山澤中。當時,頻婆娑羅王和年高德劭的老人以及大臣們一起追上了悉達多太子。頻婆娑羅王問道:「太子您的相貌非常奇異,形貌端正,精神煥發,應當統一天下,為全天下的轉輪王。天下人民都盼望著您做他們的君主。您為什麼要放棄天位,獨自一人跑到深山野嶺中去呢?您一定有不同的看法,請您講給我們聽聽。」太子答道:「依我看,天地、人、物,有生有死,其中最痛苦的情形有三種,那就是衰老、疾病和死亡,這三種痛苦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避免的,我想,人的身體是痛苦所寄託的器具,憂愁害怕之心永遠沒有窮盡之時。如果我在君主之位,就會變得嬌逸放肆,為貪求快意,就會役使人民以供我一人娛樂,這樣,天下就會蒙上災難。這種行為是我所厭惡的,因此我要入山修道。」那些年高德劭的老人們仍感到有些不理解,於是就問道:「衰老、疾病和死亡,這是世上自然的規律。您怎麼獨自一人陷入這種憂慮之中,而拋棄國王美好的稱號,隱遁山林,潛居岩穴,使形體勞悴,這樣做不也太艱難困苦了嗎?」太子回答說:「如果像你們所說的,我不當陷入憂慮之中,讓我做轉輪王,身體一天天衰老,疾病自然也隨之來到,假若死亡一旦來臨,當此之時,難道會有代替我接受這樣厄運的人麼?如果沒有代替我的人,為什麼不能預先憂慮呢?天下有慈父孝子,即使愛徹骨髓,一到衰老、疾病、死亡之時,也無法互相代替。像我們這樣虛假的身體,痛苦來臨之日,即使身居高位,六親在側,也就像替盲人點上蠟燭,對於盲人來說有什麼益處呢?我觀察種種行為,一切都沒有恆久不變的品質,它們都會變化成為不真實。人生在世,快樂少痛苦多,身體並不能自己做主,又且世間一切都是虛無,人很難得在其中長久生存。萬物有生有死,萬事有成有敗,有安全就會有危險,有收穫就會有亡失,萬物紛紛擾擾,都將歸於虛空。精神沒有形質,如果煩躁污濁,不能洞察事機,就將招致生死大厄。世上的人只因為貪愛五欲,為癡愚之網所蒙蔽,因此陷身於生死之河,沒有人能從中覺悟。所以,我要一心思考宇宙人生痛苦的根源,求得解脫的法門。如果我的願望達到了,我才能得到最大的安全。」頻婆娑羅王聽了悉達多太子的一番道理之後,非常高興,他懷著滿腔喜悅之情,對太子說:「好啊好啊,您的志願真是太好了。」

又據說,悉達多太子渡過恆河之後,走了幾十里,碰到兩位梵志。(梵志一說為婆羅門,一說為一切出家修行的異教徒。)他們各與弟子離群索居,住在一條小溪的旁邊。太子經過他們的居處,並向他們請教。有一位梵志自稱說,「我奉事梵天之神,奉事日月之神,每天舉行火的祠祀。世上之物只有水是乾淨的,因此我傍水而居。」悉達多太子回答說:「這只是生死之法,並不是真正至高無上的道。為什麼這樣說呢?水不可能永遠流注不息,火不可能長久燃燒下去,太陽一出來就轉移了位置,月亮剛圓滿就已經虧缺,一切流轉無常,萬物均不真實。道是在清淨空虛之中,水怎能使心變得清淨呢?」悉達多見到他們這樣不會有任何結果的修行,內心十分傷感,於是獨自默默地離他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