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行為我們很難辨別其是非對錯,有時看似兇惡的行為,細細推究卻是救人的善心。有時看似濟世的利行,卻反而害了對方。古今聖賢都重視忍辱,但也有奮身衛護,或舍生取義的。「忍」,乃成聖作賢第一切要功夫,但關乎大局群眾利益,當爭不爭者,轉入消極,卻是過惡。

經云:「若以諍止諍,至競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除了維護教譽,一切爭執,均宜以「忍」來平息!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真正勇敢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於奴顏婢膝的諂媚、屈辱和喪失人格,而是高尚難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寬容的涵養,仁者的心量,故「仁者無敵」。為什麼無敵?何以無敵?乃是仁者不與小人計較,他們為千秋萬代而爭,不為一時之氣而爭。他們為救苦救難而做,不是為個人私利而做。

△忍耐好,忍耐是奇寶。一朝之忿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小,忍氣不下心病生,終日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忍辱,不但要忍受別人給予的辱,同時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於窮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頹喪卑賤之念不生;於富貴順利的佳境中,忍驕矜沉迷之念不生;於不順不逆、萬法生滅的常境中,忍隨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養神,忍得飢寒可立品,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憾。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何時紛爭一角牆,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愚癡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轉眼完成空。

△「嗔火能燒功德林」愈是憤怒的時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輕易口出惡言,傷人傷己。一時的怒氣,無心的語言,往往會毀掉多年辛苦培養的友誼和功德。

△寬性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隨高隨下隨緣過,或長或短莫埋怨,自有自無休嘆息,家貧家富因果顯。萬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閑一日仙。

△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有餘地。須知每個人都會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

慎言與自省

有些行為我們很難辨別其是非對錯。我們應該慎言,但不該說而說固然不對,該說的不說也不對。比如歷代祖師大作獅吼,他們如果緘口默言豈不是大損失?又如發現一個間諜或壞人不去檢舉,因而危害到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和安全,這樣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對事物的正知正見是重要的。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言語不可不慎也。

△口才是銀子,沉默是金子。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懲尤蝟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共興。君子所以寧默勿躁,寧拙勿巧。

△不管一個人說得多好,你要記住,當他說得太多的時候,疑終究會說出蠢話來。

△三緘其口為宜!世人對於有才幹的人,通常是妒羨交加的,唯有收斂鋒芒才是上策!當然,過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適當的時候發表中肯的言論,才能獲得他人的尊敬。

△開口動舌無益於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於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於人,戒之莫行。

△人說一句諾言,每視為無關輕重,殊不知尚須另造二十句諾言,以維持其先發之一句也。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只為強出頭。

△從家是說了再做,我卻是做了再說。人家是說了也不一定做,我卻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學者事事要自責,慎勿責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無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無能,時時自反,才德無不進之理。

△責人時需想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律己時需想著:「細行不矜,終累大德。」

△人能仔細反省,就會生起悔過自新的勇氣來。應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痛痛快快,切切實實地把它表露出來,從反省中去認識自己,從反省的鏡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為人與處世

古今達士之為人處世、涵養識見是智慧之結晶,可令學人受用終生,但我們也不能僵直理解、機械照搬,比方說「君子不妄語」,當我們到人家家裡去拜訪,過了吃飯時間,主人問:「吃了飯嗎?」你明明未吃,為了不打擾對方,卻回答說;「吃過了」。縱然欺騙了對方,其出發點卻是好的。又如醫生安慰患了絕癥的病人,雖然打了妄語,但其動機是善良的。重要的是應該保證在正知、正見、正行的基礎上活學活用。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成功的第一步。

△處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賢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言行相顧,心跡相符,始終不二,幽明無間。易世俗所難,緩時流之急,置身於千古聖賢之列,不屑為隨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銳氣,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斂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顯得太特殊,即所謂和光同塵,韜光養德。

△待人處世的態度不可太輕率,否則將為事物所困擾,而無法修養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過份慎重,以致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灑脫自在的氣度。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寬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過,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苟字可以養福,靜字可以益壽

△節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順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深厚裡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禍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

△立身要高於人,處世要知退讓。世人多半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灼見者,則能保持超然的態度,以行道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於別人的見識。

△處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

△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進藏物之所,非但避禍,亦以遠禍。

△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處世讓一分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涵養與識見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容一番橫逆,增一番氣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規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養心。

△失意事來,治之以忍;快心事來,治之以淡。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過於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期望太高,要顧及對方能否做得到。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限意未,亦有無限受用。

△覺人之詐而不說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責焉?

改過與自強

△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閃,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處討些生理?

△一息尚存,彌天惡猶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善念,隨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作福更宜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悔前莫如慎始,悔後莫如改圖,徒悔無益也。

△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夜覺曉非,今悔昨失。

△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

△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當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以聖賢之道出口易,以聖賢之道躬行難;以聖賢之道奮始易,以聖賢之道克終難。

積德、惜福與感恩

△成人之惡,罪莫大焉。導人為善,德莫大焉。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終生行善事,須防錯了一樁。

△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貴以下人為德,賤以忘勢為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滴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急難救人,一善可當百善。

△得放寬時且放寬,積些陰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順知退,好景須留日後看。

△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使盡,勢盡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勢兮常自恭。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看破、放下、隨緣、自在

對任何事物都不應該從一個角度去看,而應保持多角度乃至圓的觀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貴,不等於叫你不可隨緣,而是要你在思想境界上保持這樣的高度,不貪羨,不追求,但隨緣。有這樣的境界的人,官做得越大越好,錢越多越好,因為他們只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而不是真正為了功名,為了錢。

△ 有人問我是否要錢,或希望受到重視等等,我說,如果是這些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話,我是不會拒絕的,但是我不會因為求之不得而失望。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溫馨第一樂。

△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慾,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富貴是無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你處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滿足,是至高無上的財富。健康,是至高無上的利益。安詳,是至高無上的幸福。

△知足,絕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不求進取而消極的意思,而是告訴我們不要馳逐於色聲等五欲,不要玩物喪志,而要省欲除奢,儉以養廉。這樣的人才會有作為,才能對人類社會有大的貢獻。

△他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想來總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則富貴好比過眼煙雲,用知足的心來取舍萬物,則清淨心不為物所染。儒家所謂: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

△人生短暫,一如輕煙與飛霧。有的人追求愛慾榮華,過著愚癡煩惱的生活,有的人斷欲知足,過著心淨清涼的日子。崇高與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清高的人格,是由於能視富貴榮華如過眼煙雲。我們能對物慾減少一分,我們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們對世間的情念減少一分,我們的道念就增強一分。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萬般隨緣過,一切隨緣了。只見活人論是非,不見死人道丑好。世人都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氣在,名利爭執不休,殊不知無常期到,請問能帶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丟,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時間是無頭無尾無影無蹤的,無論你擁有多大的權力與財富,擁有多高的學問與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時時思及人生歲月匆匆,何必汲汲營營,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無常的一切。

△茫茫生死事難知,碌碌終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他人忙。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修?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時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人身難得,人命只在呼吸間,一失人身,萬古難得。

△看破、放下不是消極的,教人家看破、放下,不是叫你不認真,不是教你不負責,不是教你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看破放下後,才能真正做到這些。比如對父母要盡孝,對子女要慈,但都不必起貪愛心,要心無所住,才是真正的看破、放下,並不是叫你什麼都不要管,而是要你雖知一切法,但心不隨境轉。比如見一美好東西,雖見而心不愛著;見一丑惡的東西,雖見而心不厭憎,這就是心不隨境轉。

△能看破,才能放下;能放下,就得自在。

因緣果報

從許多事情看,一個人作惡作善,不但佛菩薩和天地鬼神都知道,並且多少年也不會消失,好像有個檔案袋,詳細記下善與惡,隨著業識一世一世地流轉,切不可說因緣果報是迷信,正像經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物成有敗日,人生有死時,善人得好報,惡人有怨對。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擊人得擊。

△奉勸一切世人,法性本來空寂,時時反省為要,因果絲毫不爽。每日動念行為,自做還是自受,檢點功過多少,誰也替你不了。

△白日青天不可欺,舉心動念已先知,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直心直受直福,巧計巧來禍因。

△為人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青天。

△應知自己之心,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如對明鏡,無可逃避。

△「因果」是真正的不二價,修善決定有樂境,造惡必定受痛苦,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菩薩如明月,眾生如水面。水清月現,自然之理。若水混濁,月影終不能現,是水之咎,非月之過。眾生心垢若除,菩薩時時在前。

△有感即應,千江有水千江月;無機不被,萬里無雲萬里天。

△釋迦如來梵音聲相,決無誑語;阿彌陀佛大慈悲心,決無虛願。以學佛之因,必感見佛與成佛之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響必應聲,影必隨形;因無虛棄,果無浪得。往生傳載高僧傳列,臨終瑞相,班班列列,豈欺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