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切經典是佛證到的諸法實相,用言語流露出來的。眾生的語言是由情識裡生出來的,是由分別心生出來的。世間一切典籍均是由情識中生出來的。如以治學方法研究佛經,永遠得不到利益。故研究佛法要以無分別智去研究,請問什麼叫無分別智?

大安法師答:無分別智就是我們的根本智,根本智就是離開對待,離開能所,離開主客體,那種絕待的(超越對待叫絕待)、不二的,那樣的心性。那個心性就是我們本具的實相般若。你在不二的狀態當中,我們本具的那種自然智、廣大智、無師智就會現前。佛的經典就是證到這樣的一個根本智,所流現出來的文字般若。

為什麼叫文字般若?也就是從實相般若流現出來的文句,名句文身,傳達給眾生。這個名句文身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你也不要執著這個文字般若就是真理的本身,真理本身是離言語相的,離攀緣相的,是離相的。但是你要透過文字的手指,看它指向的那個月亮的本體,這就對了。這就是由文字般若生起你的觀照般若,透過你的觀照般若就能夠證到實相般若。佛法一定是這樣地去體會。

如果你老是去研究,有個能研究和所研究,在文句概念名相裡面去弄得很多,可能能夠做點世間的考據啊,知識性的概述啊,知識的傳播啊倒是可以,但是要理解法的真義,要得到心性的真實的利益,那做學問的態度肯定是不可取的。這就是,一個是佛學,一個是學佛。要體會佛的智慧、慈悲,一定要學佛,否則會把佛法變成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