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修行菩薩六度萬行功德,真誠發願,願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即是行人能感之機,那麼阿彌陀佛在這念佛人臨命終時,就會帶著觀音、勢至等菩薩聲聞聖眾環繞念佛人的周邊,接引其往生。如果這一念不能兌現,就不成佛。這一願亦體現出阿彌陀佛的大慈悲。

因為吾等業力凡夫,臨命終時,神識離開身體,如生龜脫殼那樣的苦痛,此時阿彌陀佛放光注照念佛行人。念佛行人在佛光中身心安樂,如入禪定,意不顛倒,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托著蓮花接引這念佛人的神識。彈指間就到達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中,蓮花化生。

有人問,勤修我皆接引願表明所有念佛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引,那阿彌陀佛忙得過來嗎?這是以凡夫的知見來猜測淨土不可思議的法門,殊不知,念佛法門感應道交難思議。無量眾生念佛就有無量的阿彌陀佛前來接引,這是因緣和合產生的現象,眾生能念佛的心是因,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願是增上緣,因緣正好耦合上了,就法爾自然地出現了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的情境。

比如水清月現,月亮永恆地懸處虛空,地面的水只要清澈,月影自然顯現,水不上去,月不下來,然水中之月曆歷在目。是故臨終接引之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如水中月、夢中事,因緣合和的產物,這很神妙的。

同樣,吾人能念佛的心就像這個水,阿彌陀佛的大願就像月亮,這兩者缺一不可。如果有水但是天空沒有月亮,水再清澈也顯不出月影來。即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大願,我們的念頭再清淨,也都不會有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淨境出現。

同理,如果有阿彌陀佛臨終接引願,但我們不去念佛,就如同地面無水或水很渾濁,月亮顯不出一樣,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之妙境也就無由產生。

所以能念佛的心和阿彌陀佛的大願感應道交,就會出現西方三聖現前,乃至天樂盈空,異香滿室等瑞相。所以念佛人臨命終時,見佛、見光、見華的瑞相自古以來不絕如縷,諸多的往生個案可資佐證。

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東林寺啟建白蓮社,精修念佛三昧,三次見到阿彌陀佛。劉遺民居士念佛半年,見到阿彌陀佛。他當時為得到真實的驗證,便動了念頭:如果真是阿彌陀佛,願佛用手摸我的頭頂,於是阿彌陀佛即伸出金色的手臂來摸他的頭頂;隨即劉遺民又動了一個念頭,如果真是阿彌陀佛,願佛用袈裟覆蓋我的身體,阿彌陀佛即用袈裟來覆蓋他的身體。這種動念即應的神妙令劉遺民當即深信不疑,念佛求生安養的信願確然不拔。

臨命終時,預知時至,劉遺民居士先焚香禮拜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果沒有釋迦牟尼佛慈悲宣說念佛法門,便無從知曉。其次焚香頂禮本尊阿彌陀佛,即將親炙彌陀,慶快生平。

勤修我皆接引願是阿彌陀佛看到吾輩下凡臨命終時種種困厄危難,所預設的護佑。就像慈母呵護小孩,當小孩要滑倒摔跌時,慈母的手馬上伸出來給予保護。當眾生受業力牽引要墮到三惡道去的時候,阿彌陀佛以光明願力,觀世音菩薩以甘露淨水、大勢至菩薩以金色蓮花趕緊前來救助,不令輪轉三界六道,而緊緊攝受其神識往生淨剎。

現在我們東林寺所鑄造的西方三聖接引大銅像,即是表達這一願的意趣:「願我臨欲命終時,阿彌陀佛遠相迎,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台托我足。」西方三聖那種關注,那種慈悲,要把念佛眾生絕對安穩地接放在蓮台上,讓念佛眾生絕對安穩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

佛菩薩的威德與悲憫以及無微不至的照料,用雕塑語言表達出來,給予眾生以心靈的震撼,引發神往欣慕之心。須知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生死之事,了達死才能了解生,生與死即是死與生,又謂文成印壞,這個娑婆世界的業報身消失的當下(印壞),即是西方極樂淨土的清淨之身誕生之時(文成)。

所以念佛行人是活著往生的,不是吾人一般認為的死亡,因為念佛人無須經過中陰身,直入安養淨土,他是活著安坐蓮花台上的。這蓮花就是轉凡成聖的幽玄神宮。如果滑入中陰身就危險了,業風吹蕩,不能作主。所以阿彌陀佛以蓮華接引行人的神識,神識一進入蓮台,就等於進了保險箱,決定會在西方極樂淨土七寶池中蓮花化生。

這臨終接引願,既是在生命終結時的接引,同時也是每時每刻的接引。因為念頭的生與滅即是生與死,是故吾人的每個念頭中都有著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故云: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可見這一願對我們是何等的親切,又是多麼的重要。而東林祖庭建造西方三聖接引銅像,住世千年,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亦屬南閻浮提之一大事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