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念業成」,不必執著到底幾念

問曰:心若他緣,攝之令還,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復非無間。若凝心注想,復依何可得記念之多少?

答曰:經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數也。如言蟪蛄不識春秋,伊蟲豈知朱陽之節乎?知者言之耳。十念業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但積念相續,不緣他事便罷,復何暇須知念之頭數也。若必須知,亦有方便,必須口授,不得題之筆點。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

依何可得記數疑,第八個問題。眾生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如果心想其他的境緣,把它攝過來,可以知道能夠記這個念有多少;如果念是不間斷的,或者全心都在注想某個境緣,依什麼方法來記這個念頭多少呢?

曇鸞大師這個回答很有智慧。經典當中講這個十念,不要執著念的數量多少,它只是在闡明一個道理。往生的這樁業事,就是淨業的事情成辦了,至心稱念佛號跟阿彌陀佛感應上了。就被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攝取,往生的事情就成功了。這裡,或者是十念,或者是一念,或者是三念,這裡不是在具體數字上來說的,所以就不必要知道到底有幾個數量。

進一步,就為什麼不要知道這個數量呢?因為這也不是你能知道的。這就是說「蟪蛄不識春秋,伊蟲豈知朱陽之節乎」。這個是用了一個典故,《莊子·逍遙遊》裡面講,「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這個朝菌就是早上的細菌,它是見到陽光就死的。這種菌它是不知道一天的時光的。蟪蛄,這是蟬——知了的一種,它是春生夏死——春天生夏天就死的。

所以,它是不知道一年的情況的,蟪蛄是不知道冬天的情形的,這就叫小年。實際上是說我們眾生被我們的認知、我們的壽命、我們所處的空間……,井底之蛙,被井裡的那個環境所局限,是不了解大海的;你是短時間的一個生命體,你是不了解無量長的時間段的這種情形的。

伊威蟲也是這樣的。伊威蟲是生在夏天和秋天相交的那個時候,一般生在牆腳底,或者盆盆罐罐底下的濕地。所以生在春夏之交的伊威蟲,它是不知道夏天三伏天那種驕陽烈日當空的節氣的。他用《莊子》的,包括《詩經》裡面所說,說明我們業力凡夫認知上是有缺陷,是有局限的。對這個十念往生的本質含義,不要用你的心意識,用你的常識、經驗去執著它。知者言之耳,就是說蟪蛄不了解整個一年的情況,但是有一個更高的生命體,他能了解。

十念淨業成就,亦復如是。這是「通神者」,能夠跟神妙的那個淨土的境界能夠相通的人,才能知道他的本質義。總的來說,就是只要把這個念頭相續,不系緣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不必一定要知道念數的數量。但眾生還是執著:我還是想知道,到底幾念才能往生?那曇鸞大師在這個情況下也只有幽他一默:「如果你必須要知道的話,我也有方便,但必須口耳相傳。機密不傳六耳,這必須口授,不能寫在文字上,什麼時候我單獨跟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