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這時,維摩詰居士說,我問諸位仁者什麼是菩薩入不二法門,各自隨意喜歡怎麼說就怎麼說。

法自在菩薩說,生與滅為二。法沒有生而存在,永遠也沒有滅。如果讓世間的生命現象,通過持戒修行,證得與無生的法一樣,無想無相存在於法中,順從法則而永遠無滅亡,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說,身我與性我為二。因為有性我,才有身我;如沒有性我,就沒有身我。按世間說,我身體裡還有一個我存在,覺知道的有相有想是假我,而思維與感官不能覺知道的無想無相而存在的是真我。如果沒有真我的存在,假我也不存在。人通過依佛法修行,借假修真,讓真我能脫離假我不再依存於假我而能獨立生存三界之外,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不眴菩薩說,身有感受到與不能感受到為二。身有感受到為觸,有接觸就有感受。如果依佛法修行,證得離觸無受得妙有身。如同看不見摸不到,又發揮功用的法一樣,於一切無所得;無所得為無求,無求也就無有取與捨去什麼;無有取與捨,也就無有行與作什麼。這樣的出世間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德頂菩薩說,污垢與清淨為二。世間的貪愛煩惱為污垢,身行心想離污垢為清淨。污垢的實相是相對的存在,相對是這一道眾生認為是污垢,另一道眾生認為是清淨。污垢的空相是可以轉化的,即法無定法。污垢的實性即是空性,既沒有污垢又沒有清淨。菩薩行於空道,垢與淨都是無礙於行,對空道不發生作用。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說,是動與念為二。動是身體內心對外部財、色、名、食、睡有需求,念是為滿足需求而產生的想法。如果修行禪定之人於定中身心無求無想,對外部的財、色、名、食、睡也就沒有了分別心。即是菩薩的內無身心,外無世界的境界。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人,能證得這樣的境界,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善眼菩薩說,一相與無相為二。一相為宇宙人生真相,證知真相的人於三界無相,無相又無相想為出世間。有想為無色界,有相為色界,有相有想為欲界。對世間與出世間的眾生平等如一,性無差別,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說,菩薩心與聲聞心為二。菩薩於定觀三昧中,觀知二心相如幻化不實。既無菩薩心,又無聲聞心,只見唯一佛性真實,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弗沙菩薩說,善與不善為二。菩薩的慈悲喜捨心離善相與不善相,以無相心入三界示現有相有想眾生,度脫有相有想眾生離三界為無相無想。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師子菩薩說,罪與福為二。罪為苦,福為樂。作惡業為因,罪苦為果;作善業為因,福樂為果,菩薩修苦樂法,知罪與福無主,了見真性如虛空;三界有罪福相,出世間無罪福性。菩薩證知金剛不壞的智慧,了達出世間既無罪相的束縛者,又不見有福相的解脫者。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說,有漏與無漏為二。有漏為眾生,無漏為聖果。菩薩示現有漏眾生,度脫眾生證得聖果。度眾生無度眾生想,又不執著聖果的樂想與樂相,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淨解菩薩說,有為與無為是二。有為是世間有因有果,無為離世間無因無果。菩薩行於無為,心如虛空,遠離有為諸法,有為諸法無礙於清淨的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那羅延菩薩說,世間與出世間為二。世間諸法有相與空相,而諸法空性無相。即世間諸法是毗盧遮那佛法性身的功用,諸法則為神力所持,是佛願力教化不同業力眾生所成就。諸法空性是佛一真如法性,與宇宙一真如法界、諸佛一真如法性是同一的。聲聞乘有世間與出世間的差別想;菩薩知諸法空性,無有出世間與入世間的差別,對眾生無慢心,對法無有散亂,精勤於佛道。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說,生死與涅槃為二。生死是眾生善惡輪迴相,是有因有緣和合相。涅槃是既無生相,又無滅相,法性真常,性我真空,寂滅為樂,清淨無為。眾生身相有生死,而佛性無生死。菩薩教化眾生修六度萬行,證得自性解脫為見生死性。見性之人再無煩惱束縛,也再無生死解脫。證得這樣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說,盡與不盡為二。盡為究竟,不盡為不究竟。佛法從實相上說,是究竟達到彼岸為盡;從空相上說無彼岸也無此岸為不盡。在世間如果是盡,再無佛與菩薩示現救度眾生;如果是不盡,眾生永無彼岸所達。菩薩知盡又來於世間,知不盡又離世間。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說,我與無我為二。菩薩的我為性我,無我是不受諸法束縛。我性如虛空了不可得,性我無相不可見,唯有佛才能實見實知真性我。如果知唯一佛乘,無有二乘。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說,明與無明為二。明為智慧,無明為煩惱。無明的實相是眾生煩惱諸苦;無明的實性是去掉無明,自性不受諸業力牽引,自性具足智慧之明,明不從外證,明不從內因緣得。眾生是被無明覆蓋不得見明,菩薩見明又踐行願力而又示現無明。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說,色與色空為二。色為一切有形物體;色空既是無常力可使有形物體破壞為無,有形物體又不能阻礙於我性的來去。菩薩於定觀中無有色相,一切空寂;來去又不受色相所礙,這樣的色即是空,不是色被無常力破壞滅失為空;而是色性自空,身體在定力下為空,身空後方知心空性空;受想行識也都一樣,即五蘊皆空。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說,四種異與空種異為二。四種異為身體地水火風四大特性的不一樣,空種異為沒有虛空的存在,一切物質也無法安立。即身體的地大特性是堅固又能作用,水大的特性是浸透與濕潤;火大的特性是暖與成熟;風大的特性是動與長養;空大的特性是無礙與包容。身體四大之間的關係是各自獨具又相互融合為一體;四大與空大的關係是虛空容萬物,萬物依虛空,空遍一切處,物無礙於空。菩薩證知四大特性與空大特性都是空性,而且沒有前中後的階段分別。即我性如虛空,既包容四大之身體,又無礙於四大之身體;性無虛空,虛空又不是我性;而我性又真空,真空又不空,不空為妙有,妙有有識性。如有這樣的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說,眼與色為二。菩薩行人在世間眼睛所見一切事物,美色、美境、順緣等,心不起貪著;污穢、弊惡、逆緣等,心不起瞋恚;對人生與眾生現象和順逆二緣等,要智慧觀而不愚癡。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意與法都是如此,就是心裡煩惱之火寂滅。在身心清淨中去修行,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說,佈施與迴向一切智為二。無相、無求、無想的隨緣佈施,所行財物與法及身力正語等佈施後,又空無所著,是佈施性之福德。在性之福德基礎上,不為人天享樂,而是為了於生死煩惱中解脫的一切智性之慧德。福慧之性德圓滿,才是菩提道。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都是如此。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說,空與無相無作為二。空為修行戒定所得,無相無作為定中三昧所證智慧。只有修行戒、定、慧,才能在世間達到身空、意空、心空,證空性、悟智慧、無束縛為解脫。這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寂根菩薩說,佛與法眾為二。在出世間,佛性如虛空遍法界,法界諸法是佛法身,佛為法界真僧,僧為眾。佛法僧三寶是一合相,是無為相,是空相。證悟這樣的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說,身與滅為二。在世間有生則有身,身無常有死為滅。如果持戒修行,證空悟智見真我性實相後,即脫離生死之身,為願力又從容地示現生死之身。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說,身口意與善為二。在定三昧中,身口意三業休息,於一切法不生其心。證悟這樣的智慧,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說,福行、罪行與不動行是二。在世間不思善、不思惡,不於見善惡而生其心,行於空道而不動行。在出世間心無善惡,行於中道,善行、惡行、不動行是一菩提行。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說,一身二我與起動相隨為二。在世間明心見性之人,是見我實相的人。見我實相之人知身我是性我隨順世間示現,而不執著身我。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說,有所得與相為二。有所得是有我取捨相,有取捨相則有眾生相、人者相與壽者相。在出世間智慧上,於一切法無所得,也不存在取捨相。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說,暗與明為二。在世間黑暗與光明相對存在,沒有黑暗也就不存在相對的光明。這裡的黑暗是無明,光明是智慧。只有在定三昧中,才不見黑暗與光明,諸法平等。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說,樂涅槃與樂世間為二。樂涅槃是聲聞,樂世間是凡夫。在菩薩行上,既不執著涅槃樂,又不為眾生世間苦而不入世間。有世間苦為束縛,有涅槃樂為解脫。而菩薩往來世間,既無束縛又無解脫。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說,正道與邪道為二。正道為善行,邪道為不善行。在出世間智慧上,菩薩行人行於空道,住於中道;佛性無正道與邪道,又住於正道。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說,實與不實為二。實見為慧眼見,不實為肉眼見。慧眼見實為實,見不實中有實。肉眼見實為不實,不見不實中有實。慧眼見為菩薩,肉眼見為眾生;菩薩見眾生不實而佛性是實,眾生見眾生是實而不見眾生皆有佛性也是實。能證慧眼見實與不實,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菩薩說,於一切法無有言說,無有表示,無有思維,無有問答。就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詰居士說,我們各自所說,誰說的是菩薩入不二法門。而維摩詰居士,保持沉默而不作回答。文殊師利菩薩說,無有語言文字相,是真正的菩薩入不二法門。五千菩薩都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這裡諸位千萬不要誤會,認為諸菩薩所說不是入不二法門。實相是,諸菩薩所說是菩薩境界的入不二法門,是菩薩教化眾生的入不二法門。雖有問答而離文字相,雖有言說而離諸法相。文殊師利菩薩與維摩詰居士是諸佛境界,是了了見佛性,佛性無言說、無文字、無表示、無思維、無問答、無諸法等。而諸佛又能示現一切法相,諸菩薩既示現一切法相,又行一切法相;行一切法相,不離一佛乘。是三十二尊菩薩說佛行菩薩道成就的無量功德。我們諸位,修戒定慧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是真學佛,肯於苦行真幹的無我、無相、無求等菩薩行就是真學佛;真學佛的人,必然見性成佛。

【香積佛品第十】

這時,舍利弗心想,用齋飯的時間到了,維摩詰居士能施予何食物。

維摩詰居士知道舍利弗心裡所想說,諸仁者受持並修行佛說八解脫法,又來此聞法,怎麼能用普通的雜欲齋食呢!八解脫法為(1.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2.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3.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4.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解脫。5.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解脫。6.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解脫。7.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解脫。8.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用齋飯的時間到了,你們也餓了,請等一等,一定讓你們用上從來沒有吃到的齋飯。維摩詰居士,即時入定觀三昧中,以神通力向大眾展示,在此世界上方過四十二億恆河沙佛世界有眾香世界,為香積佛。這尊佛的世界人天之香與十方諸佛世界相比最為第一,連阿羅漢與辟支佛的名字都沒有,只有大菩薩聽聞香積佛說法。有諸發菩提心的香嚴天王供養香積佛與菩薩眾。維摩詰居士於床上沒有動,又化現出一尊相貌非常光明殊勝有威德的菩薩,至香積佛國土,禮香積佛足後說,居士維摩詰向佛致敬,問候少病、少惱!這是諸佛之間的禮稱,是化現菩薩代表維摩詰居士的問候。並說,我是來化緣佛受供養後剩餘的一些齋飯,用來在娑婆世界的佛道場作佛事,教化聲聞緣覺之人發菩提心。這時,香積佛國土的諸大菩薩見到維摩詰居士所化現的菩薩說,娑婆世界在哪裡呀!為什麼還有喜歡小乘法的聲聞緣覺之人呢!

香積佛說,在我們居住世界的下方過無量佛國土有此娑婆世界,有釋迦牟尼佛在堪難忍受的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教化樂小乘法的聲聞緣覺弟子。有維摩詰居士在那裡為諸菩薩說法,派遣化現菩薩來到我這裡,稱揚我名,讚歎我土,為諸菩薩增長利益功德。

諸大菩薩說,這位化現的菩薩功德圓滿,神通自在力怎麼如香積佛您一樣啊!

香積佛說,是這樣的,這位化現菩薩的功德甚是偉大。因為,十方諸佛為利益眾生,教化菩薩都派遣這樣化現菩薩往來辦理佛事。香積佛親自用香缽盛滿香飯送給維摩詰居士派遣的化現菩薩。

諸位不要聽神話,在諸佛境界裡是真實存在,也是很普通的事。在這裡要明白二點;一是在宇宙蓮花藏世界海里,娑婆世界處在二十五層中的第十三層;每層中又有無量億佛國土;我們地球是娑婆世界無量億星球中很小的一個星球;我們人類很渺小,我們自己也很渺小;要明白渺小而去掉憍慢心等。二是諸佛真慈悲,香積佛親自盛飯送予化緣的菩薩,實際在平等救度眾生。而我們人類眾生哪裡有這樣謙和、平等、憐憫之慈悲心;若有也是做做樣子。要明白對不如自己的人或與自己相等的人,能夠和諧相待,也是為共求利益。

這時,香積佛身邊的九百萬菩薩異口同聲向佛請旨,願意親自去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與維摩詰居士等諸菩薩。

香積佛說,你們可以去供養。但有幾點要求:一是不要讓身香外散,免得讓那裡的眾生起疑惑心或執著心;二是要變化身形,不要讓那裡的新發意菩薩感到自卑而不好意思;三是你們心裡不要有看不起那裡的新發意菩薩的想法,以免讓他們心生罣礙。四是你們要明白,十方諸佛國土都是一樣的莊嚴清淨,只是度什麼樣的眾生就要化現什麼樣的淨土。

香積佛國土的九百萬菩薩仗佛威神之力,不一會就來到維摩詰居士這裡,維摩詰居士以神通化現出九百萬同室內一樣的座位,請諸菩薩上座。這時,維摩詰居士所化現的菩薩將滿缽香飯放在維摩詰居士面前。香飯的香味讓毗耶離城全城人民和三千大千世界都已嗅到。此城有一位主月蓋長者等八萬四千人,嗅飯香味,心裡高興,都來到維摩詰居士家裡想親自看一看,還有諸地神、虛空神和欲界、色界天人,嗅飯香也來到維摩詰居士家裡。維摩詰居士用神力讓大眾入其室內,禮諸菩薩後各坐在一面。

這時,維摩詰居士說,諸位聲聞仁者,這齋飯是佛甘露美食,大悲力所成,你們不要限量,可以飽齋一頓。此時,有的聲聞人想,這麼多人而這麼少的飯,能夠吃嗎!此時,維摩詰居士所化現菩薩說,請諸位不要以聲聞人的小功德智慧來衡量佛無量功德福慧,四海之水可以飲盡,此飯食無盡。此道場大眾吃一劫也不能吃盡,這缽飯還是滿缽。依維摩詰居士神力,諸菩薩、聲聞、天人、人民每人一滿缽飯食。用齋後,諸用齋者都身出妙香,如香積佛國土諸樹之香。

這時,維摩詰居士對香積佛國土來的菩薩說,香積佛說什麼法教化菩薩。

有一位菩薩說,香積佛說法,無文字言說,唯用眾香讓諸天人按戒律而修行;眾菩薩個個坐在香樹下聞其妙香,即得一切德藏三昧,功德圓滿,而我們不知道在此世界釋迦牟尼佛怎麼說法。維摩詰居士說,這個世界的眾生業習剛強,難以教化。因此,釋迦牟尼佛要說剛強之語,才能教化調伏。所說的剛強之語有地獄、畜生、餓鬼和世間各種災難處,是愚癡沒有智慧的人,身口意行邪惡之法的人,殺、盜、淫、兩舌、惡口、無義語、貪嫉、嗔惱、邪見、慳吝、毀戒、瞋恚、懈怠、亂意、愚癡的人業習果報的地方。還說什麼是持戒,什麼是犯戒;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是修行人的障礙,什麼不是修行人的障礙;什麼是罪,什麼不是罪;什麼是清淨,什麼是污垢;什麼是有漏,什麼是無漏;什麼是邪道,什麼是正道;什麼是有為,什麼是無為;什麼是世間,什麼是涅槃等法。說這麼多種法,是調伏這裡心如猿猴一樣的剛強眾生。釋迦牟尼佛說世間一切苦和諸苦有逼迫性,才有一部分眾生受其教化,遵從戒律而修行。

眾香世界來的諸菩薩說,維摩詰居士您所說的這些佛法,我們從來沒有聽聞過,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維摩詰居士說,釋迦牟尼佛隱去無量自在之神力,以智慧貧窮的人喜歡之法度脫這樣的眾生。這個世界的諸菩薩,都能不顧辛勞,以謙下的無量大悲心示現生在這裡。這些菩薩在此世界利益眾生一世,所行功德要等於你們眾香世界菩薩百千劫所行功德。因為,這個娑婆世界有十善法,其它諸佛國土沒有。十種善法有:一是以佈施攝貧窮;二是以淨戒攝毀戒;三是以忍辱攝瞋恚;四是以精進攝懈怠;五是以禪定攝亂意;六是以智慧攝愚癡;七是說諸難法度有諸難苦之人;八是以小乘法度歡喜小乘之人;九是以諸善根所行功德,救濟既無福德又無慧德之人;十是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四攝法,成就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的功德。

眾香世界來的諸菩薩說,此世界的眾生應修行哪些法,才能去除業力煩惱,成就菩薩行而往生佛淨土?

維摩詰居士說,此世界眾生修行八法,才能成就菩薩行。八法有,一是為眾生帶來利益不望得到回報;二是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讓功德圓滿的眾生往生佛淨土;三是所行功德無保留的佈施給眾生;四是以平等的慈悲心,平等對待眾生,以無有障礙的謙下心教化眾生;五是對諸菩薩如諸佛一樣恭敬;六是對沒有聽聞過的佛說大乘經典不疑;七是不與聲聞人的意願相背離,讓他們多得供養和多得利益,於恆順眾生中調伏自心;八是經常反省自己的過失,不與人爭論長短、高低、得失、榮辱等,而一心修行功德。

維摩詰居士與文殊師利菩薩說此法時,有十萬天人發菩提心,一萬菩薩得無生法忍。

維摩詰居士所說成就菩薩的八法,是相互融會貫通,不分修什麼法門的人,都必須依法而行。否則,很難往生佛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