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六祖壇經》的真偽之辯

在《壇經》流傳過程中,因為輾轉抄錄,數人編訂,多次刻印,出現了不少版本。因為這樣一段「發展」過程,所以一直都有關於《壇經》的真偽之辯,尤其是近代學術考辯之風興起以來,各種聲音更是甚囂塵上。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回到法義上來認識。只要沒有偏離法義,在表達形式上的發展不存在真偽問題。目前流傳最廣的是宗寶本,編者在《六祖壇經跋》中,對編訂《壇經》的初衷和做法都做了交代,並未標榜此為一字不易的原本。此本之所以能廣泛流傳,備受推崇,除了行文流暢,更勝在「得《壇經》之大全」。

那麼,作為後學的我們如何才能肯定這一點?肯定它沒有偏離六祖的原意?如果從學術考據的方法來談,是不可能得出結論的,因為根本方向就錯了。或者說,是以凡夫心來揣度聖意,何異於盲人摸象?

佛法真義是超越思惟,也超越語言的。既然超越思惟,如何能用考據的方式考出來?既然超越語言,所以,《壇經》只是我們認識心地的一把鑰匙。鑰匙是用來打開寶藏的,但寶藏並不是在鑰匙中。

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壇經》,其實是在學習如何使用這把鑰匙。但關鍵是運用鑰匙,用它來開啟寶藏。所以,我們不僅要從文字上去理解,更要從內心去對照,去體證,去見到那個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否則,即使把《壇經》倒背如流,也不過像六祖所說,「成個知解宗徒」。結果就是拿著鑰匙,看著使用說明,卻從來不去試一試,從來都不知道,鑰匙能打開一個怎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