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不與俗人混

佛在法句經裡面說,「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出家無慾者,實為修行人」。如果約發心來講,真正的出家,出家無家,處處為家,走到哪裡,安在哪裡。

如果一個修行者時常和世俗的人相混在一起,就不利於我們的道業。混,就是不談論道業了。昨天有人說:很奇怪,有一個出家人,在我們寺裡只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在離寺廟不遠的俗人家住了七天。當然,不是說完全不能到俗家去。但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如果你的程度還不夠的時候,和世俗人混雜在一起,會對道業有影響的。就像清涼國師,他發願脅不著白衣之床的。

不與僧相雜呢?就是出家以後,要舉眼向上,向聖賢之人看齊。所以,老法師在世時常說,「爭當下游,不做下流」!也就是說,出家者,如果和他在一起,能增進於道業,那才與他相處。如果在一起,談論國論、男論、女論、賊論,這是出家人不應該作的。出家無慾。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者,確實要能夠放下世間的一切。

看到人命無常,真正的心裡很著急。一個出家人,舍棄父母,世間的種種事業,為的就是出家,要了生脫死,要能夠成佛度眾生。我們已經出家,如果不能全然的放下世間的一切,在道業上是很難增進的。

真正的出家了,我們就要做一個真正的佛子,每天心緣於法上。佛法道理很容易懂,但是修呢?一定是一步一步的修過來的,煩惱必須都要斷,先粗後細。大德曾告訴我們,解其佛覺,行以次第,我們學的時候,可以生起來,佛的覺悟,但是行時,一定要有次第。

我昨天鼓勵小眾,你不要看每天這樣忙啊,忙啊,無形當中消了我們很多的業。有位小同學說,去年和今年不同了,以前,可能是信心不夠,今年生起信心來了。我說,這個原因很簡單,你為大眾服務中,讓自己的業障消了,這就是得到了加持,所以,你覺得心安定了,信心生起來了。不管比丘尼師父也好,小眾也好,耐得了寂寞,忍受得了痛苦,包括身心各方面的。也就是說,沒有經過實際訓練的人,以後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所以說,每天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讓我們反省,都是可以讓我們覺悟的。

我們無論在學、修、做,都應該有一顆歡喜的心。當你用一顆歡喜的心來接受一切時,所作的一切就成了我們修道的資糧。我覺得,真正的能夠從點點滴滴當中去反省,覺悟,那我們終究一定會得到像佛一樣的大徹大悟,我個人也是這樣一點一點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