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輪迴?如何輪迴

平靜的水面,是平的,這不等於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谷,成容器之狀,亦可成氣與冰。

這個世界,是單一的嗎?不。有時間,有空間。時空又有縱向、橫向,是立體、多維。構成元素,複雜而多元。

輪迴,是佛教的核心概念之一,那麼,誰在輪迴?如何輪迴?我想說明的是:輪迴的主體是意識流與物質流,輪迴的流程是十二因緣。

物質,在佛教看來,不是固定性、確定性、實體性的東西,其無自性。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他證明品質高下與速度大小關聯,證明品質與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由此,有了著名結論:能量=品質×速度(光速)2。這是否正確?核裂變與鏈式反應,原子彈、氫彈的成功爆炸,證明了這論斷是硬道理。不僅如此,人們還發現,品質的構成,由快速生滅的原子及原子之電子、中子、質子甚至夸克等基本粒子組成。

科學家們還得出結論,這些微妙的基本粒子,實際上非粒子,而是一種絲狀的振動能量,每種振動模式對應著特殊的頻率與波長,也就是,對應著不同的品質與能量。這就是霍金常說的弦論。

品質一詞,在愛因斯坦那裡,是物質不滅的體現,是不滅物質的象徵。這麼看來,物質在這,就不那麼「物質」了,更非「唯物」了,而是一股強大強烈的「物質流」。而那些基本粒子,就是佛教中說的「極微」,而物質的粒子之變,就是佛法中所說的「剎那」。

這個世界,「物質流」之外,還有「意識流」,即精神、思想。人會思考,貓會感覺。這意識流與物質流激盪、會合,形成業力,就是我們輪迴的主體,而兩者的互動、流轉,謂之十二因緣,就是我們輪迴的流程。

如果說,物質第一,叫「唯物」;精神第一,叫「唯心」;那麼,在佛教,不唯物亦不唯心,而是心物辯證,物心圓融,趨於中道。

在佛教看來,物質會影響精神,精神會影響物質,沒有誰會決定誰,當然,這指的是凡夫。凡夫造業,既有精神層面的,也有物質層面的。身口意,貪瞋癡,聞思修,信願行……其中,物質與精神元素都是兼具的。沒有純粹的精神活動或物質運動。

這就提醒我們,除了對意識活動要謹言慎行之外,對物質運動也要謹小慎微!否則,都會成為輪迴庭上的呈堂證供,鐵板釘釘,翻身不得。

意識流與物質流的激盪會合,又如何互動流轉?佛陀一開悟,就給予開示,那便是緣起論。

緣起論強調的是聯繫、因果、無常、變化等道理。其中,有十二因緣,提示生命的三世輪迴之旅途。亦即無明生行,緣行生識,緣識生名色,緣名色生六入,緣六入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緣愛生取,緣取生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在這,因有無明,即惑與疑,便有老死。可見,惑與疑是輪迴的根本之因。要斷除輪迴,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修證智慧,解脫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