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同修,這是我們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第六講。上一次,我們講完了救七難除三毒,一直講到應二求,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特別是講了這個智慧福德之男,端正有相之女。這裡一切都是佛法甚深法意的體現,但是如果落在具體的實修中,純由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而得的利益果報。所以在這裡呢我們不但在道理上解悟的同時,在行門上就追隨這一條,一門深入,跟念阿彌陀佛是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段,這一大段馬上結束了以後,要開啟下一個版塊,就是觀世音菩薩到底是怎樣度眾生的。我們先來看這段經文「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這就是在講完有求必應以後一個歸結,一個勸導,這裡為什麼講到功不唐捐呢。功不唐捐的意思就是你所修的積功累德都不會白費。他既然種因,一定要感果。

從這個意義上,從功不唐捐我們可以引申的講一下。因果是一個永恆的主旋律,為什麼說功不唐捐呢。地藏經裡面也講,「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說南閻浮提修行眾生,起心動念,念觀世音菩薩,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功,無不是德。一樣的道理,包括我們學佛也是,往往會把最簡單,可是最值得,特別是最要命的東西給忽略,而去喜歡談玄說妙。你看這裡說,「觀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只管去種因,有因必要感果,果一定追隨因,這個是永遠都亂不了的。

「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所求的這些,最後給你打破。不管有難,總歸是一個,再一個有求,第二個,再次一個你要熄滅貪瞋癡。修行,成辦道業,任何一個都在這一句,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甚深法門裡面,皆可以得到,世間出世間兩種利益。所以我們往往在修行的起步中呢,也是忽略了因,太在乎果報了。忽略了因,為什麼呢,大家要曉得如果說因果是相續的話,我們仔細想想,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最簡單的什麼呢,就是你想要得什麼果完全取決於因。所以你求這個也罷,需要那個也罷,最後你想解脫也罷,想了生死也罷,就要去種這個因。你想不想,你願意不願意,你意識到意識不到,你每天是不是這樣做,這就是因,你的點點滴滴,福不唐捐,當然也包括功不唐捐。

就要這樣眾生應當去受持,要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所以從這一點上,這一句話看上去好像是一個囑託的,把上面整個一段話進行了一個總結。其實甚深的意義就在這裡面。你只要是故眾生受持的話就不唐捐,所有前面這一切的所謂世間求也罷,出世間滅三毒也罷,都是在這一句觀世音菩薩清淨名號中可以得以體現。你看,救七難來講。

我們這裡插一個,對於為什麼觀世音菩薩名號可以起到這樣的尋聲救苦,在前面也再再的給大家說了,說「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匯聚時,果報還自受。」那麼就是我們說求也罷,我們就說有難來講吧,就救七難來講吧,我們每個人要遭遇到逆境遭遇到危險,極難之時危難之時,為什麼說危難之時能顯身手呢,我們要遭遇危難之時,其實就是我們的惡業種子要現形的時候,就是你要遭這個果報了。過去種的惡種子,經過生根發芽,恰恰親因和助緣一結合,這會到了這個時空坐標點了。那麼這個情形就要呈現了,你必須承擔這個情形。但是由於我們凡夫有分別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覺得好的,我趕緊攬過來,我舒服的享受著。

不好的,我要推得遠遠的,有難了,難我不想要。在這種情況下,正當要自受果報之時,這個惡的因和緣匯聚,千鈞一髮之際,我們就要學會進行干擾。「受持觀音菩薩名號,福不唐捐。」為什麼呢,就是如果我不念觀音菩薩,那每個人的命格,我的命運走向,一定是按過去的業力種子這麼走的,就像軌道上的火車一樣。那麼,我現在進入到惡的時候,就說明我正在往懸崖上走,或者往一條不好的有戰火,貧乏或者說饑荒的這麼一個地方走,馬上要受這個果報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沒有干擾,必定要受這個果報。那麼,我們就用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來進行干擾。一旦你無比的誠心,忘我的願力進行匹配加固,然後,就用這句名號給他進行往八識心田中進行干擾的時候,一旦干擾成功,那麼就等於說這條軌道上的火車進行了外力,給他施加外力,改變他原來的運行軌道。

一旦外力的力量大於正在行的火車的力量時候,他肯定立馬就會轉變他的方向,一旦轉變方向成功,就說明我們的命運被改變。反映在我們的身心世界中,就是什麼啊,化險為夷,就是轉危為安。就很簡單,為什麼,一切都是業力的種子啊。業力的種子要變成現報,一定要有親因和助緣,那麼你的親因在,助緣馬上要跟他相結合的時候,就是你的危難之時要出現了。這個時候你進行干擾,讓他因和緣沒辦法結合,為什麼,有觀音菩薩的名號,有觀音菩薩過去修行的功德全部含藏在這裡。待會我們講到,他的正等無異的功德的時候,就會明瞭這個道理。

在這種情況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好多時候世間有的人,突然間有很不好的事,比如說得了絕症,家裡發生了不測,有大難要來臨了眼看著。突然間有信心了,忘我的去念。哪怕是去廟裡發了個願,磕了個頭,由於他夙世的善根顯發巨大的,這種親因現緣把惡緣變成善緣。善緣的力量大的時候惡緣沒辦法現形,先要現形善緣。癌症好了,業障消除了,重病免除了,等等這些太司空見慣了。為什麼,就這個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他受持觀音名號。就這麼相信了。信的力量是無比作用最大的。

所以從這點來講的話,這是我們說的世間的救七難,其次除三毒。觀音菩薩名號。在第一集的時候,我記得就給大家講過,觀音菩薩怎麼修成就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我們在念這句觀音菩薩的時候,我就反聞,一邊念自己就一邊聽,就讓南無觀世音菩薩把我的耳根攝住。把我的心裡念出來以後,耳根再攝住,意識不斷的反觀,聽。這樣的話我的六根必然是清淨的。不染六塵嘛。外面的境界沒辦法轉我的時候,念到一定的反聞聞自性,最後你完全可以像觀音菩薩這樣超出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就說明什麼,解脫,自在,清淨無染 三毒到哪裡去找呢。剛才給大家講到說,念得不知有生不知有世的時候你的三毒去哪裡現形呢。你有機會現形三毒嗎。

你什麼情況下去貪呢。如何發起嗔火呢。本身一句「反聞聞自性」 就是對這個整個。為什麼聲音運作,宇宙整個現象的反觀,這就叫智慧。覺即菩提嘛。你有覺悟的時候,反觀觀照的時候就叫智慧,就沒有癡。所以這個,就是淨化三毒的功能作用顯現出來就是出世間,就是了生死,解脫呀。全部的功德,點點滴滴不唐捐。「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所以我們有時候啊也是,當然每個人的知見不一樣,業力因緣不一樣,所追隨的善知識不一樣。由於每個人的根性對於佛法的領悟呢,有喜歡複雜的,有喜歡簡單的,有喜歡顯說的,有喜歡密的,有喜歡念佛的,有喜歡修禪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最高深的一定是最簡單的,化繁為簡。這個甚深法門到任何情況下,最後入門的時候,我們常說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用功夫最後一定是落到這樣一個落腳點。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念佛法門。

所以你看講到這裡,為什麼觀音菩薩在極樂世界輔佐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幹什麼,四十八願臨終接引啊。觀音菩薩幹什麼,在這個世界尋聲救苦,讓你安心,身安,心安,道就隆呀,你就能念。

有時候有的居士來問,到底念阿彌陀佛還是念觀世音菩薩呢。我說那你想幹什麼嘛。想往生,就是念阿彌陀佛,這是正業。那麼暫時有違緣,有難,或者覺得心神上面,觀世音菩薩跟這個世界偏有因緣。特別是大的劫難,大家共修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有劫難呢,這麼多人共修惡法。那我們為什麼能化險為夷呢,你看上一次講到有一個商主說「大家都不要急跟著我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共修,為什麼,共修善報,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最後這一段,是對前面所有有求必應的歸結處,就是要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段經文。這段經文就是講到觀世音菩薩的自在。自在以一個自在代替了諸多自在。「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這是第一個受持名號,六十二億的菩薩名號。復就是再加上,「盡形壽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問無盡意菩薩說,你覺得這個功德大不大啊。「無盡意言,甚多世尊。」太多了。「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這段就講到供養自在。為什麼呢,這是普門的又一層意思。

我們理解普門一定要把他盤活。就是要從各個角度,任何一個角度,宏觀,微觀,點點滴滴,都是普門的含義。你比如這裡說,上次給大家講到修行普門,入法門普門,供養普門, 成就眾生普門,這裡全部具足。你看,什麼意思呢。一行與多行,就是你拿了這麼多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功德,諸位同修,那你想想這真是一個天文數字的福報呀。

以前我們有一個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就是後來的天眼第一麼。他拿了一缽飯,就是自己吃飯的一個缽,裡面的一缽飯,供養了一位辟支佛。就因為這一件善的功德,九十億劫感的如意享福。從來沒有遭難,或貧窮資具不全的,九十億劫就在享那個因種下來的福氣。

那麼這裡大家想想,首先他是供養了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在佛門裡叫做四事供養。當時佛在世的時候,弟子們或者外護啊,都是用給他供養衣服呀,請佛到家裡面去應供。 每天佛打坐,歇的這個臥具。我們現在出家師父們持的具嘛,其實就是從印度的臥具來的。

再一個就是身體不好了給他供養醫藥。佛也是身體不好了,也要隨順眾生吃藥的啊。我們現在也不知道,修一修,修成外道了。不吃藥了。生病了能不吃藥嗎。身體的病一種是業障病,一種是身病。如果你四大不調的時候,佛以前說過,為什麼說弟子們有的身體不好,就是不親近湯藥。你身體四大不調了。你就要外力作用再加一點四大進來,進行調節,這也叫修行。這並不妨礙你在其中,這個事相中,你去觀空遣相。所以我們有的人,修行修得連藥都不吃了。說你有這個信心麼,有這個信心可以。所以說身病還要身藥來醫。假借這個藥的這個四事供養裡面就有一種叫做醫藥。

那麼這個阿那律只是用缽供了飯,還是對境是一個辟支佛。可是這裡盡形壽供養,四事供養。那就是說供養已經面面俱到了。所對境是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名字。

我也去過印度,諸位知道恆河的沙有多多嗎。隨便拿,拿完了海關過不來。不讓你拿多了。就是海關說你拿這麼多。佛教徒去了印度以後到處去灌沙。過了印度,一人拿這麼一大瓶子。上次我們一塊兒的法師,我在後面給他拍了張照片。他拿一個面袋子扛了一袋子。為什麼,就是居士走的時候,同修們就說,師父帶點兒金剛沙回來。法師慈悲,累得我覺得一路上,哎呀我在後面走著,扛了一路。我說哎呀,真是法師。居士們說滿他的願嘛。需要一點兒加持。因為在經典裡面無數次的講過恆河沙。

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的名字,說這樣的功德多不多呢。說善男子,只要你受持觀世音名號,衣食禮拜供養。這兩個人的福,正等無異。什麼意思,就是一模一樣,不二法門,這也叫普門。為什麼叫普門,一行與多行是一樣的,這叫普門。供養多與供養一也是一樣無礙的。 普門的意思就是無礙啊。成就眾生普門也是這樣的。

所以這裡我們從這一段話裡,就講到說自在。心經裡面講到觀音菩薩叫觀自在,為什麼 度眾生自在,說法自在。特別他最大的特點是隨類示現自在。這裡就講到一多自在,你供養其他那麼多的菩薩名號,供養那麼多的東西。你跟念我觀世音菩薩名號是一模一樣的,這叫一多自在。一多自在就叫諸難自在,水難自在,火難自在,有求自在,破煩惱自在,生男生女自在,這全部是自在的內涵。我們這裡主要講一多自在。自在也是甚深的法義,大家要理解。為什麼動不動就說自在,我們就不自在。你是個男的你就成不了女的,因為有男相女相 就不自在。我們覺得說有難的時候救了這兒就救不了那兒,為什麼,法界不能自在。我們認定這樣是對的,那一定那樣是錯的,所以你就認為所有的善法來了,菩薩來了都是善的,我就要隨順。惡人來了他就是跟我對頭,我就要起嗔恨,怎麼怎麼樣。惡人來了也是自在,為什麼,他也是觀音菩薩示現的呀。正反角色都要自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才叫做總持法門。

念觀音菩薩一句名號,一即無量,無量即一。這在華嚴經裡講到事事無礙法界的時候其實就在普門品裡面就體現出來了。畢竟空了以後才能有這樣的功能作用。 所以你看持名法門就是總持法門。觀音菩薩為什麼說念他的名號呢,所有這些受持名號,盡四事供養,所有這些行啊,觀世音菩薩都在因地的時候做為凡夫的時候已經修過了。修完了以後這個功德不會散失。上次講的功不唐捐,福不唐捐。他不會散失,已經成熟了。並且就將功德全部含藏在南無觀音菩薩這句名號裡面。那麼你現前修現前念這句佛號。現前就在修,現前就能得持名法門的功德利益。所以從這點來講你看,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正在於此。

為什麼在講到彌陀持名,執持名號,求生淨土法門時說「華嚴奧藏,法華秘髓」呀。秘髓裡就有這一髓啊。為什麼,普門品是法華經裡面最重要的一品。四品裡面,一個常不輕菩薩品,如來壽量品,方便品,再一個就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是法華經裡最重要的四品。所以從這點來講,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就是最高,最妙,最深,最廣,反而是最簡單的修行法門。你看就念觀世音菩薩,包括念阿彌陀佛一樣的道理。一多自在。

所以說對於這段話,我們要這樣去悟。悟透了,信深了,最後心落停了,然後珠子拿起來,每天阿彌陀佛也罷,觀音菩薩也罷,甚深法門。「世人但念佛號,便是無上深妙禪」。根本不用管那麼多。可是你不管那麼多,這個心來得不容易啊。為什麼,你得把佛法悟到一定的程度。當然我們說悟不是證悟了。但是解悟也很重要,你了解以後,支撐你的心,決定是這樣的,肯定是這樣的,你的心才能夠落停。否則說一句觀音菩薩,啊,對,反正打小家裡也有人信,人家都說,應該有點兒好處吧。到了跟前磕幾個頭,上柱香,發發願或者怎麼, 心裡沒有原理支撐,那佛法的甚深法義你得不了啊。你不知道什麼叫普門,何為感應,什麼情況下才算自在。

自在我們覺得,哎呀,今天太舒服了,為什麼,吃了點兒好東西,休息得很到位,出去旅遊觀光了一番,這叫不自在。在財色名食睡裡六根染六塵的時候,非常上道 忘我,樂不思蜀的時候就很不自在。真正的自在就是盤活了,不染。所以從這點來講,你看一多自在,觀音菩薩,自在是他永恆的主題。當然,他的這種自在,你必須學去。

觀音菩薩有一種法像叫自在觀音,半盤著腿,一隻腿翹在那兒,一隻手還耷拉在那兒,很莊嚴的這樣就看著你。說看你能怎麼樣,你的那點兒心思我還不知道嗎。所有眾生無非就是貪瞋癡,就是求。我們一看這樣真自在。自己也去學去了,包括我們今天講法還要求大家恭恭敬敬坐在這兒,先要念開經偈,三稱本師。這麼多規程,這都叫不自在呀。這麼多條條框框,我們現在在不自在的時候要領悟觀音菩薩的自在。向他的自在邁進。就用這個名號。老老實實的修,該修的時候就要修,該怎麼樣就怎樣,念多少遍就是多少遍,念多少時間就是多少時間,拜多少拜就是多少拜,都要越多越好。一定要框自己,不自在的框自己。這樣才能慢慢的能夠得幾分自在。所以從這點來講呢,不要說一聽觀音菩薩這麼自在,我也自在了。到火裡面你能燒不死嗎。跳到水裡面你能淹不掉嗎。你能給人家想要兒子送一兒子,想要女兒送一女兒,你有這本事嗎。所以說我們還是要了解了自在的內涵以後,把自己修自在。 慢慢去修,不能亂學自在。

有的人一聽觀音菩薩,特別是學了心經以後,覺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也講,那就佛也不要念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些話害了多少人。當時大根器的人聽起來有利,為什麼,給他去粘,束縛他的東西給他去了。我們現在一聽這個就受害,馬上毒藥把他當醍醐就吃掉了。本來是醍醐,我們把它一吃就變成毒藥。為什麼,消化不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人,吃大便和吃酒肉是一樣的水平。沒有分別心,你可以吃。

所以從這點來講,我們起心動念還是業和罪。要用觀音菩薩來求功和德,你別自己也在那自在的一天妄談般若。大家要曉得,天子出聖旨,詔告天下,山野農夫去妄稱帝王,會怎麼樣呢,罪必滅族。你經不起這個因果,因為你都是當真呀。所以自己是山野農夫還要老老實實的依著這個去行 。

再來看下一段經文。剛才講到自在了,具體是怎麼自在的,這一大段的描述。我們就知道觀音菩薩是怎麼度眾生的。前面說為什麼叫觀世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裡又問,「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你看,這段時間,這段經文,就開始講到觀音菩薩,具體前面講到有求必應的自在。怎麼個自在法呢,身口意全部自在。

這裡講到「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你怎麼樣在娑婆世界。娑婆是什麼意思就是堪忍。大家要曉得,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就是說,在這個世界裡面,娑婆世界是苦樂參半的。歸根結底樂是臨時的,他也會過去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苦的。但是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裡面就不想出來,不想解脫。覺得貪瞋癡每天都泡在裡面快活得很,所以叫做堪忍。印度話叫娑婆世界。

說到這個的話,我們常講為什麼說在這兒不想出去呢。不知道還有更好的。在佛門裡常有一個比喻,好像說的不成體統不好聽。就像一坨屎一樣的,人聞到了覺得太臭了,趕緊馬桶沖走了,離得遠遠的。狗看見了就跟美食一樣,就吧嘰吧嘰趴上去就吃了。如果是蛆蟲,他打小就生在那兒,他從來都知道最華麗的世界就是這塊屎。別墅也修在這,可能裡面也要天天種個草養個花,在它的世界裡面就這樣的。在這坨屎裡受用去,不知道外面還有什麼樣的情形,所以這就叫堪忍。他就以此苦為樂,住在裡面不想出來。

我們每個人在娑婆國土沒有出離心,也比蛆強不到哪兒去。就是這個樣子,每天住的像水泥格子一樣樓房,籠子一樣,前面開著車,後面呼吸著尾氣。大家都其實是這樣一種情形,堪忍在裡邊。如果你會修行的人呢,你享著福你就能生起出離心。因為你能意識到這種福氣是臨時的,甚至是麻痹的,甚至是刀上的蜜。那麼你在這個福氣裡面你都能生起出離心呀。畢竟你想想,你看這個福氣,這會兒我舒服了,可是過一會兒就過去了。

這個福享完了就沒了。有的一場好的音樂會呀,一次狂歡的聚會呀,看個舞呀,愛聽京劇的搖頭晃腦的,聽個西皮流水什麼的,都覺得好。可是這個東西要過去。沒有聽過曲終人散這句話嗎。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大家都在那兒弄些虛熱鬧,這個要過去的呀。我到聽他們說這些有名的主持人完了以後從電視台的,那個最有名的主持人,春節聯歡晚會完了以後一個人背著包非常疲倦的回了家。一個人也沒有,大哭了一晚上。為什麼,就是要過去,歸根結底是苦的,堪忍。

所以,這裡無盡意請問觀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就針對於我們這些受苦眾生,無量億眾生受諸苦惱啊。前面有經文,這是他的身業自在。

「游此娑婆世界,云何為眾生說法」,這是語業自在。為眾生說法,你需要什麼法,他就能給你講什麼法。一共十分的法,你自己只能到兩分,他就能講八分。你能到三分,他就講七分。一點兒都不多一點兒都不少。我們常說八面玲瓏,還有比觀音菩薩這麼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嗎。人是做不到的。有的人自以為能做到八面玲瓏,錯。

「方便之力,其事云何」,這是意業。方便,起心動念,用眾生的意,眾生的心來度化眾生,你看看。

下面一段,這段就特別長,我們一口氣讀完。因為他講到了十法界的事。「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大家來看這段經文比較長,我們唱觀音菩薩讚偈的時候常講,「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這就是三十二應。我們如果去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其它廟裡也有,圓通寶殿,那麼圓通寶殿正面供的是觀音菩薩。說法像或者毗盧像的話,旁邊有可能供的就是三十二像,或者三十三像都有。

這裡講這段的時候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裡無非講的就是十法界。為什麼,這裡你看首先應以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這叫三聖位。十法界裡我們知道,六道,從地獄,惡鬼,畜牲,人道,天道,外加阿修羅,六道,這叫六凡位。再有四聖位,聲聞,緣覺,菩薩,佛。那麼這裡為什麼只標出來聖三位呢,只說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這個我們要知道因為三聖裡面你看,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辟支佛。為什麼,因為觀世音菩薩本位示現的是菩薩。他本身已經證到正法明如來,但是他這一期示現的是菩薩。所以這裡講到的聖位的時候就只講了三位,除去了菩薩,因為他本身就是菩薩身。

講完聖位以後,又開始梵王身,帝釋身,天道裡用了六位做為代表。後來又有道外五族 應以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等等。道內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們常說的四眾弟子。再加上婦女,童男童女,天龍八部,這是佛教的護法。最後一個就是執金剛神。整個這裡面就是他的三十二應,連菩薩,有時候我們說,三十三。

首先我們講到說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你看這若有國土眾生,這就講到我們佛門裡的一個修證問題,為什麼說應以佛身得度者呢。如果菩薩到了深位以後,登地以後,特別是依照天台宗的教理來講,我們知道一共有四土,一般佛住到常寂光土,還有實報莊嚴土,還有方便有餘土,我們這裡叫凡聖同居土。這是佛教名詞,我們大概聽一下。

如果你修證,從凡聖同居證到聲聞的時候,生在方便有餘土,證到菩薩了在實報莊嚴土,證到佛以後才能生到常寂光土,為什麼這裡說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呢,就是說本來觀音菩薩他已經證到常寂光了,完全像佛的功能作用全部具足了。佛的慈悲,佛的智慧全部圓滿了。就算是沒有證到佛果,天台教裡面,從圓教來講,入到初住就能夠分身到一百個世界去示現八相成道去度化眾生。初住的菩薩,藏通別圓,從別教來講,就次一等,可能要登地。從通教來講,要登八地以上,具體的次位我現在也不細講了。我們現在是說明一下為什麼能應以佛身得度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辟支佛和聲聞他們就差一些,聲聞主要以自了為主,隨緣度眾生。上次我們講到法緣慈悲的時候也說過這個問題,這是從佛來講的。那麼應以菩薩,聲聞,辟支佛,這叫四聖位,包括菩薩。

接下來的天六位,應以梵王天,梵王是色界。三界裡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梵王天是色界的初禪天。有三重天,我們知道有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梵王身就是大梵天的天主。 為什麼叫大梵呢,他的這個身比較清淨,感的渾身光明最盛,所以這也叫大梵天。那麼帝釋天,因為示現了這麼多的身,做一個大概的了解。帝釋天就是我們常說的忉利天的天主,民間俗稱的玉皇大帝,彌陀經裡講釋提桓因,就是帝釋天。他在六欲天,四天王天再往上就是帝釋天。由於忉利天主玉皇大帝當初在迦葉佛的時候,迦葉佛的時候,他看見迦葉佛的佛像了就是這個金箔脫落了,他自己心力不足。心力不足呢就召感我們現在不是募捐麼,勸化一共三十二個人捐助了金箔把這個佛像重新裝金了一下。就這個福德感的福報為三十三天主。

忉利天四邊各有八天,四八三十二天,他在中間為三十三天天主。那三十二個人各為這四八三十二個天的天主,就因為原來給佛像裝金。這一個福德因緣感召的天因的果報。所以這些都是有來由的。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魔王波旬就住在他化自在天,那麼還有大自在天呢,那麼大自在天叫做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在印度有一種外道,信仰大自在天,認為一切萬物都是大自在天生的。這個大自在天呢三個眼睛,八個手臂,騎著白牛,在三千大千世界遊走。得大自在,所以叫做大自在天。他認為所有的眾生都是從大自在天生出來的。如果大自天痛苦了,眾生就痛苦現前,大自在天樂的時候,所有的眾生也就享受快樂。這種宗教信仰不究竟。

就跟我們說一因多果,屬於邪因邪果。在佛教裡,但是在這樣的這種身形這個天中呢,觀音菩薩也會示現大自在天身。應以天大將軍得度即現,這個天大將軍呢就是帝釋天的外臣。為什麼示現天大將軍呢,菩薩示現的時候會說密咒,召喚這些鬼神護法來護法安僧。他示現大自在天,比如說韋馱天將呀,四天王天的八部天將,從大自天這樣的身形來表顯觀音菩薩的示現,同事攝,去說法。後面還有這個毗沙門身就是四天王裡的北方多聞天王,東西南北,東方持國,西方廣目,南方增長,北方多聞天王就是這裡的毗沙門身。其實就是說在四天王天裡面,也有觀音菩薩的示現。

那麼下面像小王就是我們世間的國主,長者就是有德行的,種族高貴的。在當時婆羅門教,印度的種族裡,他比較崇尚長者有德行的人。特別是上了五十歲以後,才能稱之為長者。 而且福報大,資具足,像維摩詰經的維摩詰居士這就是典型的大富長者。所以你看法華經裡, 動不動就有一個大富長者。動不動又長者說是。有一品叫譬喻品裡面說大富長者窮子喻。信解品都是講的這個身行五德具足德行的叫做長者,這個叫道外五族。道內四眾是講的我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出家的修道者男女兩眾和在家的居士男女兩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等等。這都是世間一般的眾生。就是說可能我身邊就有觀世音菩薩的示現。

下面這個童男,童女我們一般覺得是小孩。其實在佛門裡,童男童女是怎麼樣的呢,為什麼有的出家師父,我們說是童貞入道。終生不結婚的,稱之為童男童女。印度現在有一種聖女,她一定是沒有成家,來去供拜另外一種宗教。為什麼說童男童女身呢就是表示他的這種純潔,無染。如果你應以童男童女身,一輩子我們旁邊也有,他可能種種因緣,他就信佛 一輩子也沒有成家。好天天到廟裡去禮拜,或者隨緣隨份的跟大家結緣,也有這樣的人。這個我們也可以當做童男童女來理解。因為這樣的人一般一輩子他的淫慾心的確很淡,他對成家啊,甚至沒有這樣的念頭。我們在命格裡常常講犯孤,有時候我們講終身不去嫁娶,甚至說獨身主義,自由男女。但是這些人畢竟他的緣起法他就是在這方面比較念想少,比較清淨。 童男童女。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這在佛門裡面就叫做天龍八部。具體天龍八部何許人也,我們在,時間關係,在下一講裡面我們再繼續。那麼時間到了,這一講就這樣。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