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師:雲水見聞—五台山

參拜大螺頂

阿彌陀佛!

各位,我們已經成功的拜上來了,每天上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就非常的法喜充滿。今天可能有點風大,五台山這就是文殊菩薩的法門。常說「清天冷月都是般若法門,山風怒吼就是菩薩揮劍」。

我們現在在的這個地方就是台懷鎮的黛螺頂。一般朝五台山,下面的圓通寺叫小朝台,方便朝台。上到黛螺頂拜叫小朝台,上到外圍的五個台頂叫大朝台。那為什麼這裡有一個黛螺頂呢?就是原來清朝皇帝要來朝五台山的時候,不是很方便,最後就一直敕令護法,把五方文殊就給請到這個地方來集中供奉。因為在古代交通工具沒有我們現在方便,所以現在人就不用有這麼惡劣的氣候。跟大家講一下,這個,阿彌陀佛,這個黛螺頂是非常神奇的地方,有好多感應。也是來到台懷鎮的人,必須要來禮拜的地方。向外放眼望去,就是東西南北中五個台頂,基本上都能夠瞭的到,所以這個地方也算是風水寶地。

以前的祖師爺們,在這兒選了這麼一個地方來修行辦道。剛剛出來的時候,還讀到祖師爺留的一首偈子,留給大家,因為太有氣勢了,說什麼呢,說「踏遍塵區念已休,歸來結社碧峰頭,無窮松韻清雙耳,不盡雲山豁兩眸」。一個蒲團就是出家人打坐的蒲團。「一個蒲團消白日,半肩破衲度寒秋,人間八萬四千夢,盡向無生一念收」。大家聽清楚了沒有,這就是大成就者的這個視野胸懷,也是他們的清淨禪定,也是對眾生的慈悲不舍。所以這個地方的緣起就是結社碧鋒頭,才有了我們現在這麼一個恢宏的殿堂和這個廟宇。那我想真正要啟開山的祖師,啟動這樣的緣起,一定要有道的高僧,有道住在這兒,才能建立道場,也為了一切十方的眾生,依這個道,往道上會往道上走。

好,我們今天就領略了這個文殊菩薩四大名山之首,他的法門。你看,刮的你是一點煩惱一點妄想都打不起來。好,我們再進去拜一拜。阿彌陀佛!

好,阿彌陀佛!大家看,一路算是三步一拜,也有的同修人家是一步一拜,這麼往上走。一直終於,一千零八十個台階上來了,這也算一條修行路。那麼,一般我們從下面起香,一直到山門口,進來了以後,順時針,先去釋迦牟尼佛那兒三拜,禮謝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淨土法門,再到文殊菩薩正殿,把五方文殊各三拜,然後把今天的拜山功德迴向一下,完了再到大雄寶殿。再到寶殿拜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祈願一切眾生都能夠聽聞正法;拜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時候,就祈願一切眾生都能夠息病消災;在拜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時候,就願與一切眾生同生西方淨土中;最後我們拜山就到這裡,這是咱們黛螺頂的西方三聖殿。裡邊供的西方三聖非常莊嚴。每天我們拜完了以後,就在這裡跪下來,長跪合掌,發願《一心皈命文》。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程序吧。

之所以一路拍上來,按理說修行人嘛,總是,常說「但自懷中解垢衣,莫向他人誇精進」  ,就是我們來拜山,修這也算一般的,不算大苦行,就是默默無聞的修。拍出來供養給大家,也是希望見聞者能夠生起對三寶對佛菩薩的信心,也能夠來在這個緣起下,能夠來拜一拜文殊菩薩,特別是到黛螺頂這個地方。而且在所有的修行法門裡邊,如果我們初開始學佛,乃至久修加行,甚至已經有修有證了吧,絕不可以離開禮拜門。禮拜,拜佛是學佛,是修行的初門,不管你是修淨土法門也罷,不管你是修其他的法門也罷,加行,都必須要去禮拜。因為我們合掌、端身、正念稱念佛菩薩的聖號,這樣拜下去的時候,有無邊的功德和妙用,都能讓我們的身心收攝起來。

因為咱們作為凡夫,一般是放恣就容易,但是攝束就非常難,所以以前祖師們也講到說,禮拜門,禮拜,拜佛是最容易能夠攝心得定的一個法門。所以說不管是初機人還是久修者,每天一定要修加行禮拜。哪怕說,早上起來三拜,在佛堂前,也是要禮拜發願的。

那麼今天正好這個,可能我們拍這個視頻的時候,大家看的時候,已經到了開春了,其實今天是大年初一,雖然你看到的晚了,但是我們真實情境是今年的初一。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天拜山,我們迴向功德圓滿,也在此迴向,希望大家能夠見聞者一切遂意,六時吉祥,信心入道,精進不退!現在我們就功德圓滿,馬上下山了。

阿彌陀佛!

拜訪五台山黛螺頂住持昌善大和尚

今天的因緣,剛好黛螺頂的住持和尚,這裡的大和尚在這個會客廳住守接引信徒,那我們今天也蒙他老人家慈悲不舍,進去拜訪一下。他是文殊菩薩的首席侍者,所以也是諸位見聞者的眼福和福報,今天我們去拜訪應該在。

宏海法師:師父,阿彌陀佛,您請您請。我帶了一堆人,進來吧。您寫吧,還有吧?

昌善大和尚:寫完了,他們幾個

宏海法師:寫完了。能給我寫一個嗎?

昌善大和尚:可以。

宏海法師:阿彌陀佛!您看您賜個什麼?您賜什麼我都歡喜!

宏海法師:我來壓,您寫我來。這個活,侍者,沒當過這個活兒,在老和尚那兒以前幹過。

宏海法師:謝謝!阿彌陀佛!

你看和尚賜的墨寶法旨這也是「弘法利生」,代表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不敢違了。

宏海法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宏海法師:您基本每天都得寫一寫?

昌善大和尚:沒有,我也沒時間寫。平時沒時間。

好,阿彌陀佛!剛才我們進來的時候,說看看諸位今天的福報招感,有沒有這個殊勝的因緣顯現,那文殊菩薩慈悲每次都不會不滿我們的願。大家要知道五台山金色世界之首,所以文殊菩薩跟一千菩薩常駐錫在這裡修道度眾生,那因為我們在這個人的世界裡面,文殊菩薩會有一個最佳的首選侍者來代表文殊菩薩,面向所有法界的眾生。今天我們上昌下善和尚非常慈悲,給大家在這裡借這個機會,作為文殊菩薩的首席侍者,說說他這麼多年來代表文殊菩薩接引信眾和侍奉文殊菩薩的心得,就是和尚慈悲隨便跟我們聊聊,大家的福德招感,隨喜,阿彌陀佛!

昌善大和尚:很慚愧,五台山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在佛教未傳入中國以前呢,在山誌裡面記載,《清涼山誌》記載曾經過去呢,文殊菩薩化現的童子,遊戲在清涼山這個山谷當中經常遊戲,放牧的人有時候看到孩子頭上梳著五個小抓髻,有五個小孩常常在山谷當中遊戲,當然好多人都不知道那是文殊菩薩化現。但後期佛教傳入中國了,確立了文殊菩薩的道場,那麼才是知道這是文殊菩薩化現的。

昌善大和尚:五台山它這個地方是凡聖同居龍蛇交參,所以這個道場是很不可思議的。尤其像這個宏海大和尚在中國佛學院這邊,每次只要一放假一休息的時候,會到五台山三步一拜朝拜這個黛螺頂。那麼黛螺頂這個地方號稱是小朝台,因為五台山它是因為有五個台頂得名而成,去五個台頂叫大朝台,因為五個台頂離台懷鎮中心相距有十五公里,將近三十華里,如果一起朝拜下來之後是比較難,那麼現在交通方便了,到夏天可以,像冬天的話就這個時候已經上不去了,大雪封山。

昌善大和尚:歷朝歷代帝王將相對五台山都很仰慕,來五台山朝聖特別是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曾經六次來五台山,每來一次他想去五個台頂,願望難以實現,那後來聽說這個黛螺頂,當時的青雲和尚在這裡黛螺頂住持,其實這位師父在中台住二十年,中台這個台頂的氣候,你想在冬天是特別惡劣的。台懷鎮中心都零下三十多度,台頂的話估計有(零下)四十多度,過去的老人們常說台頂的水是燒不開的,只要有氣了,就是證明水開了。它這個氣溫太低而且氣壓也太低。那麼乾隆皇帝請到這位師父,能夠在台頂住二十年,那是很艱苦的很不容易。沒有一定的功夫二十年根本住不下來,那一到冬天很少人能夠上得去,就是說不要說修行了,就是在那邊能夠住下來,能夠住下來,你不修行那也就是修行了。

昌善大和尚:所以皇帝認為這個師父特別是有這個道行了,就召集到行宮裡邊,而且皇帝每次來住在菩薩頂,菩薩頂他的行宮裡面。那麼把這位師父召集到行宮,給這位師父講到:我每次來五台山,想朝拜這五個台頂的菩薩,這個願望難以實現,下次我還要來,去不到五個台頂,要把五個台頂的菩薩全部朝拜到,你要滿我的心願。那麼這位師父就答應了,後來跟諸位師父商量之後,大家認為把五個台頂的菩薩集中供奉在一處。那麼按照這個意思啟奏了皇帝,得到皇帝的允許之下,後來就修建五方文殊殿,五年之後修建好。乾隆皇帝又一次來到這個五台山,登上黛螺頂,果不其然這個心願了卻了。

參拜大螺頂—殊像寺

阿彌陀佛!

我們已經下山來了,這段時間拜的覺得,下山的時候反而比上去的時候還累還遠,這應該是好的跡象吧,每天下來的時候都會,大家看到了這個碑的背面有一個碑記,都會朝這兒鞠一躬。為什麼呢,我們世間還說喝水不忘挖井人嘛,飲水思源。

這條路一九九零年才建好的,是台灣的一位叫開證法師的帶著他的弟子們來朝拜山的時候,摔了一跤。因為山路太崎嶇了,摔了一跤以後摔傷了,我想這個也是文殊菩薩點化他的因緣吧,個人的因緣不同他是這樣的緣起,激發了他內心的的慈悲大願。回了台灣以後還是念念不忘,就發願把這條路要建起來,所以後來籌集了資金,真的滿他的願望。你看這好多因緣促成了我們的大悲誓願,那麼自從九零年開始,大家想想有多少的人要從這個路上上上下下。那上到黛螺頂一瞻禮一恭敬一歡喜,那都是功德。我們路上開玩笑說,像法師建了這條路,那所有的功德從此以後,他都要像入股一樣都得抽成了。當然這是戲論了。但是確實如此,我想在成佛的路上也能少走數劫吧。大家不要以為說,這是一個誇張的這樣的一個讚歎,或者是只是口頭的說一下而已,真實沒有這樣的,不是這樣的。因果一定是因果它本來就是這樣的,誰說了都不算只有因果說了算,資糧無意中就培福下了。兩個條件:一個是得有能力培這個福;二一個他願意幹這個事兒。這兩樣具足了,我們才說具足了福德智慧了。所以這條路上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要經過,每天像凡聖同居土一樣。

大家看到我們下來的時候,今天因為是初一嘛,吉祥如意,也佈施了一些有拜山的師父供養一下,當然關於這個散點小錢,很多時候我們也覺得朝名山了,這路途上是不是真的出家人,有的時候又覺得給個護身符呀什麼,是不是忽悠。就看我們的發心吧。也許或者確實是有的是真的出家人,有的是以此謀個生不知道哪裡來的,以此謀生也有,這咱們坦白的講確實如此。就看我們的發心,大家的心能到哪一地步。如果你能夠發這個心,說不管怎樣在文殊菩薩的地方界了,給菩薩個面子結個善緣,他歡喜一下這也很好嘛,特別今天是過年。當然你能夠發心說這樣的話,很可能他發的不是真實心,不是真實的身份會造一些惡業,導致他在輪迴中受很多的苦,那也可以發這個心,不去跟他結這個緣,甚至可以說敬而遠之也行。

當然你如果再高檔次的發心的話,覺得文殊菩薩和一萬弟子常繞清涼,那在這個地方一不小心就碰上了。我們常說的,寧可錯認一千都不要放過一個,都觀想成菩薩嘛,也很歡喜。再一個,從我們人的情見的這種慈悲心來講的話,再怎麼說他在這路上伸出來手了,我們每個人未必能夠發心發到這裡,所以也能就是看我們心在第幾層吧,當然由我們今天來講我自己覺得說,這樣吉祥的日子跟所有的眾生結個緣,因為在佛菩薩的眼裡是沒有差別相的,我們種種的這種差別這種計較,都是因為自己是凡夫,那我想我們做這件事情呢,一個要真實發心,二一個也不必說強忍底線,因為大家都是凡夫嘛都有底線的,只有佛菩薩是沒有底線的。你看我們在文殊菩薩的地方覺得說,哎呀,遇到一個拜山的也罷乞丐也罷,很可能是菩薩,那可能回到北京地鐵裡邊就覺得,不能夠平等對待了肯定不是菩薩,這就是我們凡夫眾生有底線。諸佛菩薩是沒有底線,所以這條路就叫什麼大智路。真正的大智慧是沒有底線的。

供養大家,阿彌陀佛!

好,阿彌陀佛!各位有緣,今天我們這跨年的一個拜山功德圓滿了。幾個師父出來帶著大家在這個寺院,到處去走一走。

眾所周知四大名山,五台山的這個幅員是最遼闊的,周邊是有這個以五個台為包容,那麼外面呢,還有好多星羅棋佈的道場小寺院,但是所有的核心道場,大的寺院都集中在這個台懷鎮。像我們今天來到的這個地方,大家剛才看到了有四個字叫「瑞相天然」,就是代表了這裡的一個殊像寺。這也在五台山來講,是很有名的一個道場,那麼因為在文殊菩薩的道場嘛,很多時候大家來朝拜五台,都會有好多瑞相。一般我們理解的瑞相,就是超出常人的所見所聞的範疇,甚至一些不可思議的顯現。其實有時候我們透過佛法的一些專用術語,當我們回過頭來,把它領悟和稀釋釋懷了以後,很可能發現原來他講的道理,完全是我們真實的現實世界,本來如此必定如此。所以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四個字怎麼理解,叫「瑞相天然」。

「瑞」就是我們可以理解為所有的事物的本來面目,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宇宙的真理真實的狀態。那麼「相」呢,就是指的這個真實的狀態,這個宇宙的真理,它不是把它包起來藏起來束之高閣的,它是在所有的世間的現象上,來進行體現的,一舉手一投足我們的有情,乃至山河大地一草一木,都是一種相的發揮。由於有這個本質,它可以沒有限制的發揮任何一相,而且這個由本質來隨意發揮的現象,是宇宙萬法中的本來就是這個道理,自然而然不這樣才怪的一個道理,所以就叫「瑞相天然」。如果大家能夠嘗試這樣理解一下,就覺得,哦,文殊菩薩隨時顯聖,隨時顯現莊嚴妙相呢,其實在真正的真理的自然狀態下,它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但是由於我們在凡夫的這個狹隘的視野裡面去仰望的時候,就覺得他非常不可思議。在人的視野中不具足這樣的一種功能,這種作用這種示現,所以今天這個殊像寺的道場,等一下我們進去拜一拜。這裡有一次最著名的示現,也是供了一尊非常莊嚴,也是在身形上特別高大的本尊文殊菩薩,大家一起進去拜一拜。阿彌陀佛!

好,阿彌陀佛!大家看到了我們剛才進去禮拜的就是全五台山,身形最大的一尊文殊菩薩聖像。那麼關於這個聖像,有很有感應的一次聚會,就是當時在法會的時候,文殊菩薩的一次顯聖。那麼很多人在場,可是現在你看,一拍這個鏡頭我們就攝進去了,當時沒有這麼發達的攝像器材,那沒有辦法,大家覺得都親眼看到文件殊菩薩在空中顯聖的時候,都想把這個妙相莊嚴給把他留下來,那沒有辦法,只有一次,咱們山西不是面食之鄉嘛,有一個面點師他的技藝非常高超,就是他當時在現場看見文殊菩薩顯聖,看到他的臉龐以後,就用他慣用的這個面和的一塊面,做了一個文殊菩薩的頭像。這就是我們進去拜的時候,後來康熙老爺不是在這裡,還親自提的叫「瑞相天然」,剛才我們講的那四個字。文殊菩薩顯聖的時候,就是他依著這個本性來,自然而然顯發這個我們眾生眼裡所見的這個,超乎常然的一個莊嚴顯現。

當然很多人都來這裡朝拜,剛才大家都聽見了,有的人跪拜在那裡,有的在念文殊菩薩心咒,「嗡阿若巴雜吶地」;有的也在磕在那裡給求,說讓家裡的小孩先能找到工作,再成家立業;又給一家念的說,文殊菩薩您要顯個靈,讓他家的老人家身體能病好,不要有災有病,一年能夠雙喜臨門……等等諸如此類的太多了,所以你看諸佛菩薩總是有求必應。全球各地來到五台山朝聖的人,都是帶著這個虔誠心,也綁定了一種渴求和仰望,所以文殊菩薩的慈悲示現無處不在。他不僅僅以這個真身在度,騰空而起給顯現,而且還化現成各種各樣的角色來度化眾生。

下面我們要前去的一個五爺廟,就是五台山最負盛名也是人氣最旺的一個地方。不信我帶大家去走一走,這邊走過去就是。

阿彌陀佛!

五爺廟、塔院寺

阿彌陀佛!

走幾步我們就過來五爺廟了,大概全中國來五台山,可以說沒有不知道五爺廟的,一個字形容就是?——靈!特別靈,確實靈!

大家看到了嗎,這個五爺廟的五爺的所供養的殿堂也是非常靈秀,就有一棵松樹,獨獨的像傘一樣遮擋住它,所供的這個殿堂。那麼我們就此機緣呢,跟大家說說五爺屬於黑龍王,是一個現的護法相,其實就是我們五台山的法主、本尊,文殊菩薩化現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只說五爺是一個神或者是一個靈,來了就只管拜。我在北京已經不止一次的聽到這個跟五爺有緣的人說,過年的時候蹭蹭蹭開著車來了,然後一進五爺廟趕緊燒香,趕緊排隊,趕緊拜,拜完了扭頭就走。顯通寺、塔院寺也不去繞塔,也不去黛螺頂去朝拜,都不去。甚至不知道有這些寺院。

而且大家也看到了,外面這個點香點的,今年好一點,去年的時候,我看到排了好多的消防車在那兒,生怕給著了,火災。有時候歇下心來想一想,好像帶一種非常虔誠的心,燒起來一股慾望之火。因為大家來這兒都是要求,都是要求,不知道各式各樣的東西吧。五爺嘛,文殊菩薩化現的,之所以在這裡把他供起來,是因為他在這裡救過當地父老鄉親的難。所以這裡一直有拜五爺的傳統。

那我們來五台山朝拜,大家要有一個原則要明白,什麼呢,就是說,這是文殊菩薩化現的一個護法相,而不是說,有別於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威德的道場,另立的一個神奇呀,或者是一個天道鬼神。所以大家這一點(要明白)。你看佛門裡頭常講到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也可能我們常不願意承認說,我們現在是末法時期,末法時期的情狀就是這樣的。來到五台山,大家看到,這裡排隊拜的人,遠遠的要比這個主剎顯通寺、塔院寺、黛螺頂要多的多,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我們末法時期的人,慾望太厚了,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大家都希望平安吉祥。可是我們在知見上你要知道,這也是文殊菩薩的化現。只不過是為了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大家的視野上不了了,只好再往下來伸的一個台階,跟五台山,跟文殊菩薩結緣。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什麼呢,五爺廟坐落呢,就在後面就是塔院寺,再往後就是顯通寺,再往上就是菩薩頂。就像文殊菩薩胸懷裡面,伸出來的這個接引之手,所以希望以後再有見聞到五爺廟的同修們,大家要有這個知見。

這裡的這種靈驗呀,並不是說鬼神性的靈驗。我們也去拜,確實很慈悲。他是文殊菩薩以慈悲相,以滿眾生願相顯現出來的又一個什麼呢,道場。與文殊菩薩的慈悲智慧,是正等無異的。只不過文殊菩薩拿的劍,又把五爺化現出來,展示的懷抱而已。當然,從中我們也可見,能夠來拜五爺的人呢,現在是怎麼講呢,以敬畏心,不知道有沒有達標,因為聽這裡的父老鄉親們說,曾經咱們台懷鎮的,就是本地的居民,老人家們,他們來拜五爺的時候,今天吃了肉都不來的,就覺得不恭敬,覺得有褻瀆神靈。但是據說現在,有時候把豬殺了,豬頭就直接供上去了。盡管如此,五爺依然還是非常靈,繼續有求必應,所以我們想一想,來到五台山,跟觀音菩薩,就是文殊菩薩的這種慈悲,跟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其實是正等無異,無二無別的,非常慈悲。這就是文殊菩薩從智慧中流露出來的差別慈悲,希望大家以後再來拜五爺的時候要懂得,不能只停留在欲勾牽,還要往上走,要入佛智。

下面我們帶著大家上去,就是要繞塔。塔院寺繞塔就是增福增慧的,希望大家跟著我們一起上去,去塔院寺朝拜一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各位 ,我們現在一路上來,到了塔院寺了。這裡是有兩座白塔,可以說是五台山的標誌性的聖跡了、建築。那麼一邊是,我們看到我左手邊的這個塔,這一般人都知曉,而且一進台懷鎮就是一目瞭然了,所以大家都來繞繞塔。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供在裡邊的,而且這個塔的規模也是非常大,跟北京的白塔寺的塔,和北海公園的塔,是一樣的規格,而且這裡的最大。那麼,我們一般來繞塔,都是以俗說呢,就是轉運,順時針。那麼以真講呢,佛法裡面講,就是說因為塔是代表佛的法身嘛,所以繞塔就跟我們說,一禮拜一供養都能得無量的功德。

那我左手邊這個小塔,倒是一般人就不一定能夠知道,因為它在塔院寺,進到另外一個院落的小角落裡。可是這個塔也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裡面供有文殊菩薩的這個髮舍利。這源於在《山誌》上記載,有一次呢,這裡面記得是萬曆年間吧,那麼文殊菩薩化現成一個貧窮的婦人,她手裡面牽著一個小孩,然後懷裡又抱著一個,還帶著一隻狗。到這裡來參加每年的三月份,都有施齋的法會,就是讓所有的這個人,來飽餐一頓,吃廟裡的齋飯。當然每個人都要行佈施。那麼她當時,這個婦人就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一綹,就佈施給廟裡了。那麼等到這個齋飯熟了的時候,她就趕緊到跟前去,似乎是很霸道的,先給她要吃一份,她牽的小孩要吃一份,抱的孩子要吃一份,最後連狗也要先給一份,完了以後還不行,說是她肚子裡的孩子也得來一份,最後就被這個負責接待,堂口的知客師呢,聽到她的這個要求以後,突然間就有點生起來這個不平等的心了,生煩惱,就起火了,說你這太不應該了,就把她呵斥了一頓,就在這個時機呢,也是眾生的因緣到了,福報到了,該聽這個平等法了,也是該見這個顯聖的殊勝境了,所以這個貧女就即刻現了真身,化為文殊菩薩,騰空躍起,當時跟她的孩子就化作了隨從——于闐王,然後這個狗呢,就是他騎的青毛獅子,騰空躍起了以後,還說了一句話,叫做什麼,說「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俱舍盡,愛憎其何如」。大概意思就是說,你的心還沒有平等到極致,被我這個演的這個假象給觸怒了,所以這就是文殊菩薩的法。盡情的平等,盡情的舍棄法,徹底空掉人相我相眾生相,才能見這個法性。

所以大家以後有機會來,朝拜五台山的時候,記住啊,漫山遍野都是寫的什麼呢,「禁帶火種」。我們起的火就是嗔火嘛,禁帶火種,而且還有一句配詞叫什麼「誰點火誰坐牢」,大家不要輕易的以為說,在山裡面,這只是一個防火御林的一個措施,其實呢,就是文殊菩薩的另一種說法顯現。就是讓我們的心火,始終不要讓它搖曳起來。

阿彌陀佛!

參拜大螺頂—顯通寺

好,阿彌陀佛!

大家看,我們這裡,到顯通寺,這裡有一口大鍋。不要誤以為說這個是來防火的盛水的,這個鍋是做飯的。在曾經的年代,那個時候呢,因為我們在趕齋的話,就是要用這口大鍋,來給十方的僧眾來做飯,那麼到現在還有這個傳統就是,佛門裡一個盛大的佛事叫做千僧齋。千僧齋呢自然而然,因為顯通寺是首剎,咱們五台山的千僧齋,大概就在基本上都在顯通寺來打這個齋。就是把整個全山的出家師父們都集眾在這裡,然後有來發心供僧,一家或者很多家在一起,來供養這個僧眾。那麼吃一次羅漢齋,然後再供養一點齋襯,也就是供養一個紅包,大家就這樣利和同均,這就是一個供僧的佛事。如果我們現在在中國的話,很可能只有到廟裡。你看像上座部,秦國呀緬甸那裡的話,基本上每天都是供僧的。

那麼這個千僧齋,它是有很好的殊勝的緣起。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佛陀呢,親口讓他的十六個弟子裡面,有一位就是永遠不可以涅槃,常住在人間,來受這個末法時期的眾生來應供,來受他們的供養。那麼由此而知,只要說道場裡面,有一千個僧人來應這個供,能聚集一千個僧人來同時做這個佛事的話,必然會有什麼呢,就會有一個羅漢,有一尊聖人,阿羅漢,來到其中來應供。只要數字夠一千,決定會有一尊阿羅漢來應供。那麼我們就很殊勝的,但凡有發心供養的,就等於供養到聖人,這是非常殊勝功德大的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那麼這個傳統到我們現在還有。每年來五台山來的,還是在這顯通寺,來舉辦盛大的千僧齋法會,這個鍋曾經就是熬製千僧齋羅漢齋的這個,用來熬製羅漢齋的一口大鍋。阿彌陀佛!

好,阿彌陀佛!各位,我們現在在的這個地方呢,是五台山的心臟,大顯通寺。我們常說名山古剎,每一個大的名山都會有一個核心的主剎,那麼,顯通寺在於五台山的位置正是如此。當然這也是文殊菩薩的根本道場,那麼既然坐在主剎的這個地方,稍微說一下,我們智慧的文殊菩薩。

佛法傳到東土以來呢,慢慢的,慢慢的,隨著中國畫,那我們一般所見的菩薩都是像天人一般的端莊,天冠,這樣的一個形象,文殊菩薩,當時在印度跟佛陀同時代,叫做梵德長者,就是一個大富長者生的兒子,一個公子。那麼他呢,也是後來在佛陀弟子中,最重要的一位在家弟子,稱之為文殊師利法王子。幾乎是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講法的時候,每一場法會,每一部經典他是必然參加的,而且很多時候,他所在場要處理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

你比如說大家讀過《維摩詰經》的話,講到這個,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去鬥法嘛,很多佛的弟子,包括這個舍利弗,目犍連都不敢去,那麼只有當時派文殊菩薩去到這個維摩詰的地方,維摩詰示作有病了,然後文殊菩薩去看一下他,到底得了什麼病。兩個人在丈室,我們說的方丈裡面呢,大顯神通,把很大的獅子座就給攝入到八萬個,一萬個獅子座就給入到維摩詰住的這個小丈室中,房間也沒有變大,座也沒有變小。後來兩個人講的就是什麼,就是不二法門這個法。那麼還有一次,像《楞嚴經》裡面講到,阿難被摩登伽女攝入到淫席裡邊了,馬上就要毀掉這個戒體的時候,就是文殊菩薩帶著這個楞嚴咒,攝持把阿難給解救下來,才引申出,講了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

特別是在另外的一次,就是為什麼文殊菩薩的形象總是拿著一柄劍呢?這也是有來頭的。有一個佛門的典故,叫「文殊執劍逼佛」,這也是當時一次講法的示現,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有修證的有五百個菩薩呢,都證到宿命通了,就能看到他們的前生後世,那麼,看到他無量劫來做了好多的惡業,覺得說這個罪過太大了,就要證這個無生法忍,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他證不上去,就是為自己所做的這個罪業把他給牽掛住了。這個時候,文殊菩薩看在眼裡,就拿著劍呢,就去砍佛去了。結果佛藉機,兩個人師徒之間,演了一場法,給這五百個菩薩看。佛就說,「文殊菩薩呀,你不能害我,如果你要害呢,你要善害」。什麼叫善害呢,到底誰為害者,誰為被害者,害的這件事又是從何而起呢?這個法一講呢,五百菩薩即刻發現說,哦,原來他們所做的罪業也是本空的,也是如幻如化的。即刻就證到無生法忍的境界。

所以我們現在一般看到文殊菩薩執劍的形象,就是用這個般若智慧劍,砍斷一切煩惱和執著牽掛。

那麼在顯通寺這樣的一個聖地呢,自然大家看到後面的大文殊殿,供的也是五方文殊。前兩天我們在黛螺頂拜山的時候,上面的和尚不是慈悲嗎,給我們講到說,黛螺頂叫做小朝台,那麼上五個台叫做大朝台。其實拜到這個大文殊殿叫做方便朝台,所以一般到了五台山,必到第一站——顯通寺。而且這個顯通寺,可以說是當時在五台山,所建的開山道場的第一座寺院。

這裡所有大家看到這個古剎,一般進去第一眼就看他所種的樹,年齡有多久,都知道這個地方靈氣有多厚。你看我們前後的這些,都是古樹參天,那麼到這個地方,顯通寺裡邊來,幾乎現在,應該說五台山,大僧裡邊所住的人,數量是最多的,而且那邊有禪堂。師父們每天都很精進的在那裡邊修禪。另外就是這個地方在唐朝的時候,特別鼎盛時期,最興盛的時候,因為出了好幾位國師,特別是咱們佛教有一個宗派——華嚴宗,這時也是華嚴宗的重鎮。澄觀法師就在這裡曾經常住過。後面有一個七處九會殿。我們可以帶大家到後面去拜一拜。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顯通寺的佔地面積很大,所以我們一直往裡走,走到這一層殿了,非常別緻也很莊嚴。完全是磚的結構,沒有木頭,就是為了當時防止起火。那麼這個殿,有一個俗名,叫七處九會殿。就是脗合了這裡曾經在武則天時期,唐朝的時候是華嚴宗最興盛的道場。

那麼我們如果稍微對佛法有一些了解,都知道呢,說識得《華嚴經》,方知已是佛法富貴人。是《華嚴經》裡邊講的這種境界,是非常宏闊,特別純粹的佛所證的境界。當時釋迦牟尼佛初開法會,在三七二十一天內,就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那麼這個《華嚴經》是在七個地方,就是七個地點,一共講了九次,所以叫七處九會。那麼往上看,從逝多林到兜率天宮、還有忉利天宮、菩提法場、普光明殿、夜摩天宮和他化自在天,一共在這七個地方講了九次,才把《華嚴經》給講完。這是佛當時剛剛證悟到以後,就是在菩提樹下證悟了以後,完全講法的時候呢,就把他直接證的這個境界,毫無保留的全盤給托出來。但問題是什麼呢,當時雖然契理不契機,所以講的《華嚴經》基本上有好多,甚至包括這些已經有點道行的阿羅漢,他們都聽不太懂,在佛經裡面形容的是如聾若啞。所以這個《華嚴經》的講到他轉法輪的三轉,第一個叫什麼呢,叫做日出先照式,就是講《華嚴經》所對的根器呢,都是像這樣的大菩薩才能夠聽的懂,那麼就像太陽剛出來,先照的是高山一樣,那麼這個溝壑呀或者什麼裡邊的人呢,就可以說是比較難以顧及到了。這是後來從阿含、方等、般若開始,但是《華嚴經》講的時候呢,是幾乎完全聽不懂的,所以我們一般都稱之為說華嚴大法。

那麼華嚴宗一共有五個祖師,他(澄觀法師)是第四代的祖師,寫了一部關於《華嚴經》裡邊,論典最著名的就是《華嚴經疏》。這是可以說解釋《華嚴經》的權威之作,就是在這個寺院裡面所成就的。那麼這個緣起也是非常的微妙,顯通寺一開始的名字叫做大孚靈鷲寺。那根據《山誌》上載,為什麼叫大孚呢,孚呢就是信的意思,就是一開始為了讓大家起信心,所以在這兒才建立了一座寺院道場,那麼這座寺院的啟動,就跟《華嚴經》的啟動是一樣的。佛初開講法就是為了讓這個大菩薩們起信佛的境界,那所以才說的《大方廣佛華嚴經》。

這座寺院的緣起呢,也正是如此。所以我們很多同修們來禮拜呀,或者說有遊客進來的時候,都被大顯通寺的這種大的氣勢,華嚴的這種境界,所散發出來的氣場給攝受。大家一路拜過來,從觀音殿到文殊殿,乃至大雄寶殿,都是可能說全五台山,最為恢宏和最為耆舊的。佛門裡有一句話:山門以耆舊為莊嚴。就是並不是富麗堂皇,但是非常有震撼。這就是千百年來香火養出來,十方信眾的這種虔誠心供出來的這樣的一種古剎氣質。那當然,一般的地方是沒有這種靈氣的。以後有機緣的話,一定要來顯通寺,最起碼的叫方便朝台。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