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參一參腿疼的是誰

常懷敬畏心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總不出行住坐臥。禪堂的外面寫的是「止語」,希望大家不要散心講話,在禪堂裡沒有必要講話就不用講,確實有要講的話,就輕聲低語。

行香時要跟著前面一個人,前後相隔一步半,為什麼呢?隔遠了掉大了,隔近了容易踩到前面師父的鞋子。跟圈子要看著前面一個師父衣服的中縫,不要看地上,頭靠衣領,一個一個跟好。

出堂時不能突然從一圈子一下衝到門口,就跟開車一樣還要打個方向燈,出家人注重四大威儀,不能這麼莽撞。進來也是一樣,要先跟三圈子,看到裡面沒人再跟二圈子,一圈子。不能一進來就直接插一圈子裡,這些事情說起來是小事,表面上看是規矩,但實際上大家仔細想想是不是規矩問題呢?有人從你面前過你還硬生生的闖過去,就像一個開車的到斑馬線看到行人不讓,你覺得這是規矩問題嗎?

有人還不知道不能穿堂,大家想想這是不是規矩問題呢?表面上看都是規矩問題,實際上這是個敬畏心的問題。你把中間放的這個佛像,當作佛菩薩供養沒有?如果把它當做是佛,你怎麼會在他面前穿去穿來呢?如果尊重在堂的各位師父,你怎麼會從他面前就這麼硬生生地闖過去呢?

行香的規則其實很簡單,如果大家能夠對自己、對佛法、對堂裡的其他師父有敬畏心、有慈悲心,自然不會橫穿到圈子前面,不會穿堂而過,進出堂的時候,自然也會腳步放輕。

為什麼呢?因為你敬畏自己的生命。把對自己生命的敬畏用在行香,用在出堂、過堂,自然這些規則不用教就會了。如果你敬畏旁邊的師父,敬畏堂裡的師父,你上下座的時候,動作就會很輕。如果沒有敬畏心,不把人家放在眼裡,你的行為就會很粗,走路的聲音就會很大。

腿子痛的是誰?

禪堂裡講的是參話頭,腿子痛的時候你參了沒有?這個痛是哪裡來的呀?上座之前明明不痛,為什麼上座之後就痛了呢?開靜之後下來跑香,腿子又不痛了,這個痛與不痛,生生滅滅,它是怎麼來的?又往何處去了呢?

所以禪堂裡到處都是話頭,你往道上會,就會發現到處都是禪機,否則處處看到的都是煩惱,大家把想如何腿子不痛的功夫拿出來,把眼睜大了仔仔細細看看這個痛在哪裡,你看清楚了,看明白了,你在禪堂裡面就得受用,要只是想腿子不痛,其實很簡單,出堂腿子就不痛了,哪還用坐在這裡想腿子怎麼不痛?

腿子痛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用功的時候,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不能在腿子痛的時候痛下一錐,狠狠地參一參痛的是誰, 這個七就不可能有意義。只有在禪堂裡處處自我反省,自我觀察,自我觀照,不管是喫茶,吃八寶粥還是上下止單,哪怕你是犯了規矩,都能從裡面得到受用。如果只是想來這裡學一個規矩,哪怕你坐得如如不動,也是枉然。

所以學規矩是第二,更重要的是學會照顧自己的話頭,用心來看自己的得與失,看自己的煩惱,這樣這個七一定會有收穫。這種種煩惱大家看看它到底是什麼原因,你把煩惱看清楚了,功夫上來了,跟參「念佛是誰」是一樣的。你要是往根上來追究,你的煩惱不是因為禪堂引起的,也不是規矩引起的,是自己心願不夠。

當腿疼的時候,你不願意再坐的時候,挨了香板埋怨監香師父的時候,犯了規矩遭到班首師父呵斥的時候,你是一種什麼心態?如果發的是大願,自然會往道上會,如果發的是小願,自然會生煩惱。

當年二祖慧可大師在香山寺靜坐八年,然後到少林寺參達摩祖師。在山洞外面,雪齊腰深,依然要請法,這麼艱苦,達摩祖師還說他「小智小德,輕心慢心」,我們的腿子疼跟他比起來相去甚遠,跟他八年靜坐,坐破好多蒲團比起來相去甚遠。

慧可大師都是小智小德,那我們用的是什麼心呢?所以大家要精進努力,好好參一參這個腿疼的到底是誰?

不能以練腿為目的

上座以後很多人都喜歡靠壁,為什麼要靠壁呢?說白了就是腿不行,自己要裝一下面子。這個禪七時間比較短,偶爾靠一下,好像挺好,覺得自己坐得還挺舒服。但長久如此,輕則生病,重則損壽。因為一個是牆上的濕氣,一個是身體的血液循環受阻,都會讓身體受到很大影響。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求升反墮。

有的人打坐低頭勾腰駝背,是要挨香板的。牆上貼的八種香板,是對大家的提攜,是為了糾正大家靜坐中的問題。如果不把這些壞毛病糾正過來,最後直接受損失的就是自己的身體。

如果腿子實在受不了,就輕輕換下腿,或者散盤。禪堂是明心見性的地方,不是為了練腿。不管是平時,還是禪堂裡,大家不能以練腿為目的。我們靜坐的目的,出家的目的,不是為了練腿。你散盤也好,雙盤也好,功夫不到,死的時候誰都燒不出舍利子。

起七的時候,和尚說「個個學無為」,你練腿到底是有為還是無為?你學禪定到底是有為還是無為?禪宗不能以練腿和其他有為法為目的。這些有為法只是一個助緣,是幫助我們的,如果你耽於此,就只能在化城,不能到涅槃城。

以前我們也見過很多師父,一上來就練腿,睡覺也盤腿,很快兩年腿就雙盤,直接就可以上座。上座後幹嘛呢?上去就睡覺。這樣的話,雙盤練好了有什麼用,無非就是換個姿勢睡覺。

佛法的入門之處

功夫用不用得上,跟我們在堂裡能不能適應規矩,是一個原則。如果你對佛法有至誠心,妄念就少,就容易上路。當你在靜坐中功夫用得好的時候,身體會微熱,有輕飄飄的感覺,心裡也會覺得安詳。

自然有一天境界來找你,自然有一天上一個念頭過去了,下一個念頭沒有來,中間有一段是空白。這空白是沒有妄念,是有覺性的,周圍的一切清清楚楚。這時候你會知道,沒有妄想是怎麼回事,你自然就會知道佛法的入門之處。佛法不是靠理論、不是靠禪定來傳承。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從唯識角度來說,空就是第六意識的靜態。我們平時打妄想,用的都是第六意識的動態,過一小會兒這個空就沒有了,又開始打妄想了。

那你就繼續用功,原來你是念佛的繼續念佛,參話頭的繼續參話頭,持咒的繼續持咒,修天台注意呼吸的也繼續。這個空會來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久。

為什麼這個空會走呢?就是剛才我們說的,它是第六意識的靜態。第六意識是生滅法,它是審而不恆。這個位置是佛法入門標誌性的地方,也不是很神秘的東西。

很多人靜坐一年半載,從什麼都不知道的初學,都能到達這個位置,這時候才知道,佛法為什麼總是說無相,總是說空?你會明白佛法是真實不虛的,不是靠文學形式感動人, 或是泡幾壺茶很愜意,也不是封建迷信。這是個境界,不是嘴上說的,不是哲學思想,如果你把它當成學問,就是世間法。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把佛法的方向搞清楚,就不會出錯。佛法說的是一個無為法,是無相。在修行中碰到的東西,是無相的,學佛以成佛為目標,才能保持對有為法的警惕。

淨土宗念佛會有佛菩薩的幻相,會有人和你講話。你在用功時見到的佛菩薩,一定是你見過的佛菩薩,你講中文,他不會和你講英文。為什麼呢?你聽到、看到的,都是你經歷過的,是你最愛的東西。所以這些東西你不修行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修行的時候,你最愛的、最恨的都會出現。

這時候你怎麼對付他們呢?《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我們追求的是佛法,追求的是無為法,把這個原則記好,就不會出錯。你追求神通,追求怪力亂神,看到的就是怪力亂神,那你就落於有相了。這些不能長久,如果長久的話,危害就更大了。

你看佛教或是外道裡,有很多會神通的人,我慢心非常重。佛法去除的是貪瞋癡慢疑,為什麼修行後,貪瞋癡慢疑比誰都重?這說明是執著了有為法。所以大家在修行中,要把路看清楚。路走對了,就可以成佛;走錯了,就是魔道、外道。

「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我們要求佛道,不要去追求有相的東西。這樣才能平平穩穩,才能在修行的途中不犯錯誤。所以說《金剛經》就像我們修行途中的一把降魔寶劍,在修行中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看看《金剛經》,那你對這些幻聽、幻視、小靈大不靈的東西自然不會生起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