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求都是痛苦的開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沒有想要求時就快樂。

菩提達摩在論中說: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於諸有,息想無求。

經云:有求皆苦,無求則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菩提達摩禪法中的無所求行,就是修學佛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世間萬物所應抱的正確態度。在佛教看來,世間萬物都是如夢幻,如聚沫水泡,緣生不實,根本不值得貪戀和執著。

所以菩提達摩指出,世間人由於受無明習慣勢力的影響而長期沉迷,不通達世間萬物緣生不實之理。因此,處處貪求執著為真實,這就是平常說的「求」。而對於有大智慧的人來講,能體悟到佛法緣生無性的道理,正好與世俗人相反,讓自己的內心安住在無造作無取舍的狀態。

因為有形之物都是處在運動化中的,而世間萬物都是空無自性的,沒有什麼值得貪求快樂的東西。善業和惡業經常交織在一起,由於有漏善業和惡業的原因,永遠處在三界輪迴中,其實就像住火宅中一樣痛苦。

身體就是痛苦的根源,誰人能在三界中得到真正的安樂呢?如果能通達這種道理,對於外界萬物,滅除妄想而無所貪求。正如佛經所說:有所求都是痛苦的開始,無所求就能得到快樂。

如果能認識到無所求,對世間萬物了知緣生無性而不執著,才是真正的修習解脫道,這就是菩提達摩所說的「無所求行」。

簡單地說起來,「無所求行」就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達萬物緣生無性的道理而不執著貪求,世間萬有也不是執著貪求能得到的,如果真能在生活中做到這樣,「人到無求品自高」,自然就能證得解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