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心」上迷惑了,貪著、攀緣、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切事物上起惑造業,循業受報,所以被眾苦所逼迫,苦不堪言。要想出「苦」,那麼我們得悟明實相,通達般若,然後呢,正念觀察,我們就不去貪著、攀緣、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

「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我們就不能平息「心」上的分爭。沒有斗亂,沒有危害,沒有分爭,也就沒有生死,沒有眾苦的逼迫,成就如來的智慧德相。是在「心」上出離。「心」還貪著、濁惡染污呢,總想得安樂,那就不可能了,這就是說要很好的依法修行。

因為眾生都是在迷,眾生在妄,一個人一個「心」,一個「心」說一樣話,做一樣事,所以「世間相」常住,不能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平衡。但是我們有了佛法,我們可以用佛法去調適我們的心,平衡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裡就沒有這些差別相,這樣就能解脫這「一切苦」的逼迫。這是一個出苦得樂的道路,應當這樣認識,從自己「心」上找差距。

說「事不隨心,還有秉性沒有化。」不隨自己的心意,為什麼不隨心呢?還是自己的妄想習氣在障礙。「秉性」就是我們貪、瞋、癡的習性,這種惡習在裡障礙,所以不隨心。不是「事」不隨心,要從自己「心」上找,這是廣闊天地,如果在事相上論,論到未來際,也還是糾纏不清的。

事不隨心,不能向外怨,是自己的貪、瞋、癡性在作祟,在障礙,所以不隨心。這句話好像不是咱們佛門的話,但是說的在理,說的實在,契合佛說的因果律。

「還有秉性沒化」,就是我們這種貪、瞋、癡的惡劣習性在頑固作祟,所以不隨心。如果我們的秉性化了,沒有隨不隨心,是好是壞都隨心,沒有什麼隨心的事,不隨心的事,本來平常,這個是「金剛不壞」。

一會這個事情不隨心了,把它克服了,那個事情又接踵而至,沒有頭緒,我們怎麼把它理順哪?一直到離開世間也理順不了。所以在「心」上得平靜。

那麼我們想出離一切苦,首先得知道苦在何處,苦之所在是指什麼說的,我們認識了什麼是苦,然後才能依據佛法,出離一切眾苦的逼迫,得大自在。

就我們這一期生死來說,從生到死,就是三界六道的全體,是個生死苦果,舉體皆苦,無所不苦,在這個生死苦果上,我們找不到哪一種事物是不苦的。既然苦了,我們就不能再去貪著它,妄想執著它,就要知苦即離。我們修學佛法,修學般若離相甚深法門,是徹底出苦得樂的道路,真實不虛的方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