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觀察師長這五個過失

我們對於這個法師啊,盡量能夠避免啊去觀察這五個處所:

一、戒穿缺。

那麼第一個這個法師的戒有過失,不過當然這個地方宗大師強調,這個戒的穿缺,他不能破根本重戒。善知識破了根本重戒,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因為它是一個指標,這個根本。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法師在身口二業,有一些微細的過失,有一些威儀的過失,不圓滿,這個難免,那但是你也不能因為這樣你就不跟他學了,因為你不跟他學,那麼他有這方面的正法,你就失去一個增上的機會了。就是這個法師的身口二業有一些威儀上的過失。

二、種性下劣。

第二個這個法師種性下劣,這個【種性】,當然我們現在沒有所謂種性,但是它的意思就類似我們講說這個人學歷很低,出生卑微,只有小學畢業、國中畢業,你是大學碩士,你就不跟他學習了。你不跟他學習,你就失去一個增上的機會。所以我們對於種性下劣,你不要管它,重點是他心中有法,這是重點。

三、形貌丑陋。

這個法師長得不莊嚴,你就不跟他學習,這樣子也不對。

四、文辭鄙惡。

這個法師講法不文雅,不能夠用美妙文雅的方式來表達出來,可能書讀得比較少,但是他的法是真理,你還是要學習。

五、所發語句粗不悅耳。

這個法師可能經常會有一些粗暴的來對治的言詞,那麼我們也不能因為這個言詞比較粗暴,我們就不跟他學習,因為良藥苦口,雖然有些粗暴,但是我們內心順著他的法義去思惟,我們真實能夠受用,那就可以了。

假設我們對於前面的五種情況,便作是念:不從此聞,而棄舍之。那麼這樣子你一個菩薩,就失去一個你自己進步的機會。

這個地方有一個觀念,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今天是生長在末法時代,而不是正法、像法時代。我們今天要是生長在像法時代、正法時代,你看你拜一個文殊菩薩做師父、你聽普賢菩薩說法,你就覺得很輕鬆自在,因為他的資糧力非常的圓滿、他的福德智慧資糧都很圓滿。但是我們到了末法時代,這些所謂的天下弘揚佛法諸大善知識,本身的資糧可能都有欠缺。這個地方就有問題了,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佛法,我們本身要多一分的包容!

為什麼呢?因為這說穿了,還是我們個人的業力。你要有本事,你為什麼不生長在正法時代、像法時代?那麼我們今天到了末法時代,才遇到這樣佛法的善知識,雖然表面上,這個法師有過失,但實際上還是我們個人的業力淺薄,我們自己福德淺薄,所以我們還是要把握這樣的學習機會來增上。

智者大師說:一個貧窮的乞丐,想要得一個珍寶,不幸的是:這個珍寶就在垃圾堆裡面。智者大師問說:那你是要去拿?還是不去拿?你不去拿,你一輩子就是貧窮;你去拿,你就必須忍受垃圾堆的這些過失。智者大師說:有智慧的人,會忍受垃圾的過失,去取得這些珍寶,因為垃圾的過失是暫時的,得到這個珍寶是永久的!

所以我必須勉勵大家,跟大家相互勉勵: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我們必須要跟很多很多,我們覺得對方不滿意的人學習,這是不得已的,每一個人都一樣。因為我們生長在末法時代,整個眾生的共業——就是福德智慧資糧都差了。但是我們得到人身,我們希望增上,我們就必須忍受這些垃圾,去得到這個珍寶,重點是我們要得到珍寶,重點在這個地方。你看這個法師身口意的過失,其實對你是沒有好處的!所以這點是……所以宗大師提出五點來提醒我們,不要去看這個師長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