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中,有「小資」階層。「小資」者,「小資產階級」也。

生活上,剛剛脫貧,但還沒達到有產階級,沒有很大的支付能力,但又嚮往美好生活,很好面子,表現出了小資情調。他(她)們可能喜歡喝某種特別的咖啡,或許說話時喜歡夾雜著英文,或者鐘情於某個牌子的服裝等等。他(她)們有一定的文化修養,不屑與大眾流行為伍,穿梭於都市之中卻用冷眼觀世間,喜歡追求一種有品位而不落俗套的浪漫。

學佛的人當中,也有「小資」一族。這些學佛的小資一族,表現在如下一些方面:

1、並不主張正式皈依三寶,但是喜歡翻看一些佛法書籍。

2、生活無憂,身體無病,有點錢又有點閑,學佛多半隻是一種調劑生活的點綴。

3、對出世間沒多大的興趣,追求「安詳」「自在」「快樂」。

4、沒有發菩提心,一人吃飽天下無飢餓,學佛僅局限於自斟自飲/自娛自樂的受用享受之中。

5、有時表現為熱衷於環保、放生等各種公益慈善事業,但在生活中對待工作卻並不積極努力。

6、不喜歡受戒律約束,不受戒,更不會精進地努力修行,佛法得少知足淺嘗即止。

7、喜歡喝「宗教雞尾酒」,即把所有的宗教都大雜燴在一起「無分別」。

8、既要躍升於俗眾之上,又與真正的修行人劃清界限,站在修行人的邊緣和角落裡。

9、不喜讀經論,只喜歡禪,喜歡讀一些關於心靈感悟一類的書籍。

10、他(她)們的內心是孤獨寂寞的,但卻在眾人面前裝扮成看破一切得智者,戴著面具生活。在孤獨的心境中自戀與獨賞。

盡管,小資學佛者對佛法或者生活也有一些感悟,平時也有一些「利益眾生」的行為,甚至也有一些看破放下自在的切身感受,但她們錯誤地以為這些就是佛法。

小資學佛者,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他們拿佛法當作調味品甚至是「止痛劑」,以此來屏蔽掉生活中的一些煩惱和不快、品味生活、享受人生快樂的時光。一旦遇到大病、重大打擊,平時經常掛在嘴邊的「春有百花秋有月」詩句也沒了詩意,「色既是空」此時也不再空,「安詳」和「自在」變成了怨憤、火氣、沮喪。

佛法在世間的方便運用無窮,但其內在核心是不變的,那就是: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見,這是區別佛法與世間法、佛法與外道的標準,也是鑒別是否只是小資學佛的試金石。

哪個佛菩薩是在「小資」中就成就的?高僧大德無不是經過一番實實在在的修行磨礪之後,才跳出三界修行圓滿的。

真正的學佛者,是堂堂正正地走進佛門,皈依三寶,塌塌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修行。真正的修行人,安詳/自在是自然的境界,不是刻意裝點出來的,是真實的、堅固的,是能經受住境界考驗的。

花開花落,日出日落,品茶賞月,搬柴運水,吃喝拉撒,都可以讓人開悟,也都可以體現出佛法的道理,但是佛法在世間不等於世間法就是佛法。生活在當今時代的人,種種現實壓力導致內心深處都渴望找到可以避風的港灣停靠,但是小資學佛經受不起任何考驗,更甭說「八風不動」了。

小資學佛一族,實際上還沒有走上真正的學佛修行之路,他(她)們徘徊在佛法的邊緣門口,只算得上是佛學愛好者而已。要麼不學,要學就認真地學。「小資」一萬劫,也出不了輪迴;而真正邁進門檻/踏實修行幾年,或許就可以脫胎換骨截斷生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