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禹鈞大積陰德,五子登科享高壽

竇禹鈞(即《三字經》裡提到的竇燕山),五代後晉時期涿州范陽縣人。後周時期大臣、藏書家。與兄竇禹錫皆以詞學著名。唐末時任幽州掾,歷官齊州、鄧州、安州、同州等八州支使判官。後周時期,升戶部郎中、太常少卿,以右諫議大夫致仕。

竇禹鈞自幼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很孝順,對於母親的話,從來不敢違逆。在那個時代的人,多數在二十歲左右就結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兒子,就會感覺到 「無後為大」的憂慮。可禹鈞到了三十餘歲,膝下猶虛,正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忽然有一天夜間,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已故的祖父對他說:「你前生的惡業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運,不僅沒有兒子,並且壽命也很短促。希望你及早迴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濟世的善事,或許可以轉變業力,挽回命運。」他一覺醒來,把夢中祖父的話,一一銘記於心,從此立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竇家有一僕人,盜用了禹鈞二萬銀錢,恐怕給主人發覺,就寫了一張債券,係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寫明:「永賣此女,償所負錢。」僕人從此遠逃他鄉。禹鈞發覺了這件事,把僕人所寫的債券焚燬,並且對僕人的女兒撫養得很好,那女兒長大後,禹鈞還替她備了嫁妝,嫁了一位美滿的賢婿。這個僕人知道此事之後,感動得痛哭流涕,回到竇禹鈞面前,認罪待罰,而竇禹鈞卻不計前嫌,依然很和善地對待他。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 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又同村中,有家人去世無力購買棺木的,他就出錢埋葬;凡是女子到了二十七歲還由於貧寒等原因未能出嫁的,就出錢為她出嫁;凡是二十八歲以上的男子,家境貧窮無法營生的,就看情況借給本錢,讓他去做買賣。這樣,因竇禹鈞的善心而活下去的有幾十家;各方賢士,依賴他舉薦而被官府錄用做事的,也不勝枚舉。

又在家宅的南面,建書院四十間,藏書千卷,請有德行的人為老師,四方家境貧寒但願意學習的孩子,都可以來學習,並且供給學子口糧,所以在這裡念書的孩子學識越來越高。

竇禹鈞還將自己每年的收入,除留下家裡必需的開銷之外,剩餘的都拿來救濟窮人。而家裡的生活卻非常簡朴,沒有金玉等裝飾,也沒有穿華麗衣服的女子。

就這樣,努力不懈地行善了幾年,有一天,又夢到祖父對他說:「你命裡本來無子,又短命,但你這幾年來一直積累陰德,已經名掛天曹,天帝特為你延壽三紀(三十六歲),賜予五個兒子,都貴顯福壽。命終之後,你可以升天做洞天真人。」又說:「行善得善報,作惡得惡報,這個道理在人間、天上、地下都是一樣。善惡的報應,有些在今世就會顯露出來,有些要到來世才會受報,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果律無處不在,從來就不會遺漏人的任何一個細微的起心動念,你對此不應當有任何懷疑。」

自此之後,竇禹鈞就越發精勤地積德累功。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這個公案中,竇禹鈞因為宿世惡業的緣故,沒有後代而且短命,但他聽從祖父在夢中的勸告,從善如流,長時間不懈地努力行善,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宿命,並且命終升天。他祖父第二次在夢中告訴他的話很重要,也就是「行善得善報,作惡得惡報,這個道理在人間、天上、地下都是一樣」,並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讓他對因果報應產生信心,從而行善積德不鬆懈。

實際上,對因果信心的大小決定了此人行善恆心的大小。如果對因果似信非信,則行善的決心與恆心就會很小;相反,如果對因果律有了充分的理解,並且深信不疑,內心就會徹底舍棄傲慢與放逸所導致的我行我素,從而轉向對因果律的恭敬與臣服,這樣,對自己內心的念頭、嘴上的語言、身體的行為,就會小心翼翼,不敢放肆或疏忽大意。

現今有些人,想通過行善改變命運,才做了一件微小的善事,如參加了一次放生、布施一點錢財,就希望自己的命運有個徹底的改變,妻榮子貴,事事順心,這對因果律的理解未免太膚淺了。不容否認,此人所做的每件善事將來肯定會得到善報的,但僅靠一兩件善事的力量還不足以改變命運。

行善到什麼時候,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呢?需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來一個徹底的改變——原來在乎財物而吝嗇的,現在變得不在乎財物而在乎他人的痛苦與快樂而不吝嗇了;原來動不動就發火的,現在變得安詳平和了;原來事事挑毛病抱怨的,現在變得包容而厚道了;原來內心總是希望別人倒霉、自己一人發跡的,現在變得真心希望所有的人都幸福,哪怕自己一人受苦也不要緊;原來對他人漠不關心、只關心自己的,現在變得只關心他人、不關心自己了;原來覺得起心動念與言語行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現在變得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了……

什麼人的內心世界若是有了上述改變,則此人的命運一定很快會有大的轉變。因為心決定一切,是磁石,才會吸引鐵塊;是善心,才會體驗安樂。